九年級語文上冊《三顧茅廬》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教師”就應是個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達和善的人,同時又要具有能夠經常莊重安適和藹地和學生交談本領。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淼氖?a href='http://www.athomedrugdetox.com/xuexiff/jiunianjiyuwen/' target='_blank'>九年級語文上冊《三顧茅廬》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語文上冊《三顧茅廬》精品教案范文一
學習目標:
1.了解作家作品,積累字詞。
2.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節(jié)。
3.分析人物形象并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4.通過古典小說的學習,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節(jié)。
難點:分析人物形象并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導入新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劉備胸懷大志,急于尋求人才,輔助自己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于是就有了“三顧茅廬”這一典故。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經千年傳唱,已成佳話。然而古來君主禮賢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見,為何“三顧茅廬”成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請同學們走進今天的課文。
一、引導自學(8分鐘)
明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合作探究:有疑惑的地方同桌可以進行合作交流。
自學要求:(大屏幕出示)
(一)默讀課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二)畫出生字詞語。
(三)疏通文意,理清情節(jié)。
二、展示反饋(時間:7分鐘)
(一)文學常識
1.作者:【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羅貫中生于元末社會動亂之時,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茍同于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后,專心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隋唐志傳》《殘?zhí)莆宕贰贰度炱窖齻鳌返取?ensp;
2.作品:《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所謂“歷史演義”,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將興廢爭戰(zhàn)、朝代更替等為基干的歷史題材,組織、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美學理想。
3.補充背景介紹:《三顧茅廬》這篇課文發(fā)生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臥龍崗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一顧茅廬遇崔州平,論天下事;二顧茅廬遇諸葛均、黃承彥,留下書信。
第三次終于相見。三顧茅廬之后,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課文就是從三顧茅廬開始寫起的。
(二)生字詞語
拜謁(yè) 今番(fān) 叱(chì)
僥幸(jiǎo) 豈可相強(qiǎng) 謬(miù)
傾頹(tuí) 竊命(qiè ) 沔水(miǎn)
如雷貫耳:響亮得像雷聲傳進耳朵里。形容人的名聲大。
經世奇才:舊時稱治國安民的才能。
思賢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頓開茅塞:比喻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三)理清情節(jié)
1.釋題:三顧茅廬
明確:三顧茅廬”是三次拜訪茅廬的意思,“顧”的意思是拜訪。
三顧茅廬指劉備為了興復漢室,建功立業(yè),三顧茅廬尋求智者諸葛亮的幫助,擺脫困境的事。
2.情節(jié)
開端(①):劉備力排眾議,決定三顧茅廬。
發(fā)展(②):劉備第三次得以成功遇見諸葛亮
高潮(③):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謀興邦定國之策。
結局(④):劉備拜請諸葛亮出山相助。
三、精講點撥(時間15分鐘)
(一)劉備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的“誠心誠意”?這表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從劉備的動作(下馬步行、等候、徐步而入等)、神態(tài)(拱立階下),語言(其時劉備已年過40,孔明才27,劉備卻稱孔明為“大賢”并稱“拜見”)可以看出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的“誠心誠意”。 正面描寫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二)張飛、關羽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寫二人的反對有什么作用?
張飛大怒,謂云長曰:“這先生如何傲慢!見我哥哥侍立階下,他竟高臥,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明確:張飛的話表現(xiàn)了他直爽、魯莽、暴躁、不計后果的特點,也寫出了對備的忠心。
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吾欲見大賢耶?”張飛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云長去?!?/p>
穩(wěn)重、顧全大局
明確:二人的反對,反襯出劉備的有遠見、有誠意以及求賢若渴的急切心情和虔誠態(tài)度。(側面描寫)
(三)結合人物描寫的方法,分析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大智大勇。
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明確:短短數(shù)語,描繪了諸葛亮的外貌、表現(xiàn)了他超凡脫俗、飄飄然同神仙的非凡氣質。
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內容被后人稱作“隆中對”,請你說說,“隆中對”是如何幫助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
【明確】
對曹操,誠不可與爭鋒。 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對荊州,可爭,作為根據(jù)地。 對益州,可圖,作為根據(jù)地。最終目標:成霸業(yè),興漢室。
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有雄才大略
次日,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后人有詩嘆曰:“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明確:淡泊名利,喜愛躬耕的閑適.
(二)課文寫劉備聽完了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后,說“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云霧而睹青天”,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是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分析,也讓劉備找到了實現(xiàn)宏愿的途徑,興復漢室有了可能性。)
(四)人物小結
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寬容大度、虔心誠意,有遠見、有政治抱負。
張飛:性格暴躁、魯莽。
關羽:穩(wěn)重、顧全大局。
諸葛亮:雄才大略,深謀遠慮,謙虛謹慎,淡泊名利
關心人們疾苦。
1.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2.合作探究:先指名學生展示,有困惑的地方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3.教師明確或點撥。
作為一篇小說,課文刻畫人物用了哪些手法進行描寫?
典型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
對比突出人物性格;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四、梳理歸整(時間2分鐘)
文章通過劉備“三顧茅廬”之事,既表現(xiàn)了他為興蜀漢大業(yè)而禮賢下士的寬宏氣度和求賢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曉天下事的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五、拓展延伸(時間2分鐘)
學了《三顧茅廬》后,你有什么收獲和啟發(fā)呢?
學生談,考慮不到的教師指點
明確:
1.我們對人一定要誠心誠意;
2.當今社會也要形成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的風氣;
3.要學習諸葛亮,平時刻苦攻讀,關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六、教師小結(時間2分鐘)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唯一讓我們記住的那就是劉備對人才的尊重,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古訓:尊重人才。只因劉備有了這樣的優(yōu)良特征,才能收獲孔明的結草銜環(huán)以報,才能建立起一方霸業(yè)。我們今后要學習人物的優(yōu)良品質,也開創(chuàng)出屬于我們自己的一片天。
九年級語文上冊《三顧茅廬》精品教案范文二
學習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復述故事情節(jié)。
2.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抓住描寫張飛的關鍵詞語,感悟張飛的性格特點,學習側面描寫襯托人物特點的方法。
3.體會劉備誠心誠意、禮賢下士的品質。
4.學會尊重他人、以誠待人、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質。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諸葛亮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在任何時候提到諸葛亮,作為一個中國人,都會有一種由衷的自豪感。因為,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百分之百的中國的智多星。今天,我們將學習的“三顧茅廬”不過是諸葛亮眾多故事之一,但是,僅僅從這一個故事中,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我們就可見一斑。(板書課題、作者)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積累生字詞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拜謁(yè) 綸巾(guān) 末胄(zhòu)
愧赧(nǎn) 傾頹(tuí) 存恤(xù)
殆盡(dài) 疏懶(lǎn) 鄙賤(bǐ)
如雷貫耳(guàn) 頓開茅塞(máo)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窗外日遲遲:太陽緩慢落山的樣子。
未審得入覽否:明白,知道。
不勝愧赧:因羞慚而臉紅。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竊命:篡奪國家權力。
而不知存恤:愛惜,體恤。
總攬英雄:廣為延攬。
惟將軍圖之:考慮。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俳癫僖褤戆偃f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現(xiàn)在曹操已經擁有了百萬軍隊,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高低。
?、谝嬷蓦U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益州地勢險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產豐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業(yè)。
2.作者鏈接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山東東原(今山東東平)人,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huán)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等。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回答:誰“三顧茅廬”干什么?
【交流點撥】劉備三顧茅廬尋求智者諸葛亮的幫助。
2.以各種形式讀課文,然后小組討論——通過讀課文,了解劉備、諸葛亮分別是什么樣的人。
【交流點撥】劉備求賢如渴、禮賢下士;諸葛亮滿腹經綸,智慧過人。
3.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1):劉備準備第三次去拜見諸葛亮。
第二部分(2-3):劉備與諸葛亮見面的情形。
第三部分(4):諸葛亮隨劉備出山。
(二)深層探究
1.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交流點撥】第二段中張飛、劉備的對話以及“下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階下、等了半晌、又立了一個時辰”等細節(jié)描寫;第四段中“在莊中共宿一宵”等情節(jié)。
2.文章主要寫劉備與諸葛亮的見面,卻多次寫到張飛,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
【交流點撥】文章多次寫張飛與劉備的對話,是通過寫張飛的急躁、魯莽來反襯劉備三顧茅廬的耐心與誠心,表現(xiàn)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美好品質,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文章是怎樣刻畫人物形象的?
【交流點撥】小說通過典型的人物語言和行動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為了見到諸葛亮,他甘愿立上“半晌”“一個時辰”,態(tài)度十分恭敬,張飛則是粗獷豪放,莽莽撞撞。諸葛亮則是一個經天緯地之才,從他未出茅廬而能對天下形勢正確分析即可看出。
四、板書設計
五、拓展延伸
1.學了《三顧茅廬》后,你有什么收獲和啟發(fā)呢?
【交流】①我們對人一定要誠心誠意;②當今社會也要形成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的風氣;③要學習諸葛亮,平時刻苦攻讀,關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2.課后閱讀《三國演義》或觀看相關影視作品。
九年級語文上冊《三顧茅廬》精品教案范文三
《三顧茅廬》教案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們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學生簡單介紹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三國時期的故事《三顧茅廬》。(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
(2)自學生字,懂得它們的書寫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按要求自讀課文。
教師巡視,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
教師相機指導生字的讀音。
(2)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茅:與“矛”比較。
統(tǒng):與“流”比較。
宜:與“宣”比較。
(3)交流詞語的意思,
三顧茅廬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
群雄紛爭 茅塞頓開
(4)指名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1、放錄音范讀全文。
2、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原的大業(yè),諸葛亮真有這樣的雄才大略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讀第四自然段,加以體會,理解“茅塞頓開”)
4、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后,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等)
5、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劉備什么樣的品質?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建立統(tǒng)一祖國的大業(yè)。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憶起這件往事,還感激萬分,寫下了這樣幾句話
1、出示《出師表》節(jié)選。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聽教師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能聽懂多少是多少,不要過高地要求)
2、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二、細讀課文
1、諸葛亮對劉備的三顧茅廬可以說是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銘心的。這是為什么呢?
2、討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詞語來回答。(誠心誠意)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和句子。
3、組織交流:
(1)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感情朗讀這一句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與“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边M行對比)
交流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思考: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4、小結: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他怒斥張飛、三顧茅廬。還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馬步行,在房門外恭候多時,快步走進草堂和諸葛亮見面……看來,劉備渴望得到諸葛亮這個賢才已經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這就叫“求賢若渴”。
5、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小練筆:
正因為劉備求賢若渴,所以《三國演義》中寫劉備二顧茅廬而不遇孔明時,他親自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留給諸葛亮。這封信,一般讀《三顧茅廬》的人都忽略了。其實這封信也深深地打動了諸葛亮的心。因為信中,劉備將自己的一番誠意、仰慕之情抒發(fā)的淋漓盡致?,F(xiàn)在,請大家發(fā)揮想象,替劉備寫一封簡短的信留給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