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教學反思
《孔繁森》這篇課文,講述了孔繁森收養(yǎng)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yǎng)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故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繁森教學反思,望大家喜歡。
孔繁森教學反思范文一
這一課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yōu)秀的援藏干部。”怎么讓孩子能準確地找到這句話呢?我在預設中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們,請讀一遍課文。看一看全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為什么?”我想,肯定有大多數的孩子一下子就能找到。但實際上課時并不是這樣的。生說:“這一課是圍繞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yǎng)他們來寫的。因為課文說了孔繁森為了這兩個孩子去悄悄獻血。”又有人說:“1992年,拉薩市發(fā)生了地震,這句話是中心句。因為不發(fā)生地震,就沒有撫養(yǎng)孩子、獻血這件事了。”吳笑一下子就找對了。她說:“因為全文就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聽后,我沒急著肯定她的答案。而是引導孩子們來展開討論。“小朋友們,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可誰說得正確呢?”
這時,我向孩子們說:“如果讓你讀了課文后,來做一道填空題,孔繁森是一個()的人。你怎么填?”大家異口同聲說是“優(yōu)秀”。“那再想一想這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時大家都明白了,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yōu)秀的援藏干部。”而寫的了。
孔繁森教學反思范文二
經過幾天緊張的準備,《孔繁森》一課終于上完了,而且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但再好的課也會有缺憾,現就我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總結。
一、拉近學生與主人公的距離
孔繁森是8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跡對于一個生活在當代的8歲孩子來說是遙遠的,要想讓孩子們理解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是學習本課的一個難點。為了讓孩子們對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課前我布置孩子們收集孔繁森的資料。孩子們找了很多,有孔繁森的簡歷,有他的人生格言,有后人對他的評價,還有關于阿里地區(qū)的資料,但沒有人收集關于他的小故事。這是一個欠缺。為此,在課堂上我給孩子們講了孔繁森為挽救一位突發(fā)肺病,被濃痰堵住喉嚨的藏族老人,用聽診器的皮管為老人吸痰的故事。然后播放《公仆贊》并配有關孔繁森的影視資料、圖片。這樣,學生對孔繁森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和初步認識,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創(chuàng)設了濃厚的情感氛圍。
二、引導學生品讀課文語言
《孔繁森》這篇課文,講述了孔繁森收養(yǎng)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yǎng)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故事。如果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細細品讀,挖掘句子中蘊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難讓人感動的。因此,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從中體會感情是學習本文的重點。例如,學習“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yǎng)三個藏族孤兒”一段時,我聲情并茂地說:“孔繁森在西藏做的許多事情都讓藏胞們感動得流下了熱淚,請你認真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有沒有讓你也感動的句子。”學生帶著要求去讀。交流時,有的學生說:“最讓我感動的是曲尼、曲印和貢桑三個藏族孩子失去了親人,成了孤兒。”這時我問他“讀這句話時,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學生說他覺得這三個孩子失去了親人,很可憐。我又提出:“你能不能帶著對這三個孩子的同情去讀好這個句子?”這個句子讀好了,再讓學生去找有沒更讓人感動的地方了?學生會找到“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yǎng)他們。”這時,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平時是怎樣疼他、愛他的。學生們很自然就能想到孔繁森怎樣愛這三個孤兒。有的學生還聯系后文中“你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這一句來體會孔繁森對孤兒的愛。此外,到底哪些句子會讓學生感動,一定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找。例如,有個學生講他感受最深的一個句子是“1992年,拉薩附近發(fā)生了大地震”。剛開始,我覺得奇怪,這一句怎么會打動他呢?讓他說明理由時,他講:“那里發(fā)生了地震,一定會有很多孩子失去親人,成為孤兒。”看,孩子的想象多么豐富。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語文教學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計算機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充分顯示出其優(yōu)勢。但歸根結底,媒體只能起輔助教學作用。它的運用在精不在多,用在恰當的時候,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假若不注意媒體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就會搞的課堂花稍、氣氛活潑,而效果不佳。在講《孔繁森》一文時,幻燈片由最初設計的十張,減至七張,又減為四張,最后只剩下了一張配有孔繁森影視資料、圖片的《公仆贊》。原來我計劃在結課時播放《公仆贊》,想起到深化中心、渲染氣氛的作用。通過試講,感覺效果不好,不如放在開頭,既讓學生了解了孔繁森的事跡,又營造了氣氛。為學生學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率。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的習慣,教師就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激發(fā)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在上《孔繁森》一課時,課中有個小活動,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孔繁森去醫(yī)院獻血的情境?;顒訒r,我只注重指導兩個小演員而忽略了其余學生,出現了紀律渙散的狀況,在今后的教學中值得注意。
孔繁森教學反思范文三
《孔繁森》一文,通過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間收養(yǎng)孤兒并為孤兒獻血交學費這兩件感人的事跡,頌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孔繁森實在是一個距離遠,感覺陌生的人物。為了讓孩子們對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課前我和孩子們上網收集了一些孔繁森的資料。在課堂上播放有關孔繁森的音像資料、圖片。這樣,學生對孔繁森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和初步認識,為進一步讀懂、讀透課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礎,創(chuàng)設了濃厚的情感氛圍。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yōu)秀的援藏干部。”怎樣才能讓學生準確地理解這句話呢?
我讓孩子們思考:課文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yōu)秀的援藏干部。”這句話寫了幾件事呢?通過學習,孩子們明白了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兩件事:撫養(yǎng)孤兒、獻血供孤兒上學。接著我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教學,孩子們都深深地體會到孔繁森的優(yōu)秀品質。這樣,通過從中心句找事例,感悟人物品質的方法,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的思維能力,而且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孩子的習作能力。
然后,同學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孔繁森對漢族和藏族的團結所作的貢獻
本課的另一個重點是理解“請求”和“懇求”,在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們想想孔繁森到醫(yī)院會怎么對醫(yī)生說,學生們說:“醫(yī)生,我想獻血。”這就叫“請求”,就是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滿足。但是醫(yī)生因為看見孔繁森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沒有同意。于是孔繁森又說:“醫(yī)生,求求你,讓我獻血吧,我撫養(yǎng)了三個孤兒,我要讓他們上學讀書,求您答應吧。”……經過他一次有一次的表明自己誠懇的要求,這叫——懇求。說明它的程度比“請求”更深。
孔繁森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孔繁森教學反思
上一篇:語文贈汪倫的教學反思
下一篇:最新語文孔繁森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