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5篇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匯總
實踐恰恰是其探究的基礎,無論是發(fā)現問題還是解決問題,以實踐為前提來實現,都要輕松的多。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1
活動目標:
1.與同伴交流對動物嘴巴的認識,了解一些動物嘴巴的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2.有了解動物的興趣和愿望。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物的嘴巴》
2.PPT:救救蘋果樹3.幼兒用書:《怪嘴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引導談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嘴巴,我們的嘴巴有什么用呢?
2.那你們知道啄木鳥的嘴巴又有什么用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
(二)播放PPT《救救蘋果樹》,了解啄木鳥的外形與生活習性之間的關系。
1.教師講述故事。
教師:是誰救了蘋果樹,為什么啄木鳥能救蘋果樹?
2.出示PPT:
教師:啄木鳥長著一張什么樣的嘴巴?這樣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教師小結:啄木鳥的嘴巴是直直的、尖尖的能用力的啄開樹皮,給大樹治病。
教師:你還知道其他動物的嘴巴是什么樣子的呢?他們的嘴巴又有什么本領呢?
(三)感知動物嘴巴的多樣性。
觀察幼兒用書畫面,引導幼兒了解動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動物嘴巴的多樣性。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動物?它的嘴巴是什么樣子的?(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動物。)教師:那你知道他有什么本領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逐個播放課件)教師小結:原來每一種動物他們的嘴巴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領。
教師:今天呀,我們認識了很多動物,了解了他們嘴巴的有趣故事。其實呀,在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他們的嘴巴會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可以到書上找一找,也可以和爸爸媽媽到網上找一找。把你知道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收集圖片、音像資料,在科學區(qū)探索交流,增長知識。
游戲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觀看《動物世界》錄像,引導幼兒繼續(xù)關注動物的嘴巴,滿足幼兒對動物的觀察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2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發(fā)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發(fā)展比較、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積木、塑料瓶、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筐子、裝有水的塑料瓶等;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
1.師:今天過節(jié),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老師準備了積木、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2.幼兒集體討論。
師:現在請小朋友和身邊的小朋友說說哪些材料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3.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
(1)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材料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個別幼兒回答)
(2)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說紙張可以當小螞蟻的船,有的說珠子可以當小船。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且記錄結果。
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
師:老師這有一張記錄單,這一排是老師準備的材料。會浮起來的物品可以當小船,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當小船。等一下,小朋友們在能浮起來的物品后"√"。
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
師:等一下我們分組進行試驗,老師給每組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筆、珠子、紙張、泡沫、積木、小石頭、橡皮泥、裝水的盆、抹布。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將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東西會沉下去,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并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小朋友們要輕輕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濕了要及時用抹布擦干。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集中記錄結果。
(1)師: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來,后來就沉下的?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4.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1)師:剛才小朋友們都進行了試驗,現在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你們剛才在實驗中發(fā)現了哪些東西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
(2)幼兒討論。
(3)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
(4)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小紙片、泡沫會浮起來,積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會沉下去。
(三)引導幼兒探索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輔助材料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現在請小朋友幫助小螞蟻想想辦法,讓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來給小螞蟻當小船,并在記錄單上記錄。
(2)鼓勵幼兒分組探究如何借助輔助物,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并且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3)師:你剛才是怎樣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大記錄表中進行記錄。)
(4)師:有的小朋友是將珠子放在泡沫上,使珠子可以當小船。
(5)師: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時候是借助會浮的物體讓會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的?(個別幼兒回答)
(6)師:小朋友說我們游泳時用游泳圈,人就不會沉下去了。
2.探究二:不借助輔助物,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剛才我們請能浮的物品幫助,讓沉下去的東西浮上來,現在再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我們怎樣能不借助任何物品的幫助,讓這些沉下去的東西浮上來呢?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改變重量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體。
師:請小朋友們試一試通過改變重量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比如把瓶子里的東西倒掉。
(3)引導幼兒通過改變物體的形狀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如:將一團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狀。
師:請小朋友們在試一試通過改變物體的形狀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比如將一團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狀。
(4)集中分享實驗結果,請個別幼兒講述實驗發(fā)現。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進行了試驗,現在請小朋友說說你們的發(fā)現。(個別幼兒回答)
(5)師小結:剛才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探索,我們知道了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重量能讓物體浮起來。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游戲,想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上來,讓浮上來的東西沉下去。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3
活動目標:
1、觀察光透過布或透明玻璃紙和皺紋紙形成的彩色光團及光團重疊的變化
2、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及疑問,和同伴互相合作玩游戲
3、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藍、綠的玻璃紙、各色布、皺紋紙若干,大小能覆蓋手電筒口
2、手電筒幼兒人手一個
3、一段節(jié)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我要和你們玩一個很好玩的你們從沒玩過的游戲,好嗎?”
教師打開手電筒,將光照射到活動室墻面上,
師:“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
幼兒自由講述
師:“現在請你們猜一猜,如果在手電筒前面蒙上一塊紅布,會怎么樣?”
幼兒自由講述
二、幼兒嘗試制作彩色燈
師:“現在,請小朋友也來大膽地試一試?!?/p>
小朋友每人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彩色透明玻璃紙或一塊布或皺紋紙,覆蓋在手電筒的鏡面上
幼兒嘗試自己制作彩色燈,教師根據情況給予適當的幫助,尤其是幫助能力稍差的幼兒也能嘗試到成功的快樂
幼兒可將自己的彩色燈打開,射到白墻面上,觀察光團的色彩
師:“小朋友,你們剛才是怎么玩的?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幼兒大膽地自由地玩一玩,并可隨意找好朋友講講自己的新發(fā)現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fā)現用透明玻璃紙用布用皺紋紙制作的彩色燈有什么不同?”
引導幼兒再次玩的興趣和觀察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再玩一個新的游戲?”
教師裝著神秘的樣子:“色彩娃娃還有兩個好朋友呢,它和好朋友在一起時還會變成另一種顏色,你們相信嗎?不信,你們隨便去找兩個和你不同顏色的在一起玩一玩?!?/p>
引導幼兒兩個或三個一組進行合作游戲
啟發(fā)幼兒移動各自的彩色光團,讓三個光團互相交叉,部分重疊,仔細觀察光團重疊后發(fā)生的色彩變化讓幼兒自由講述,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的發(fā)現和感受
三、結束游戲
最后,在一段節(jié)奏強烈的音樂聲中,幼兒模仿舞臺燈光師,制造出活動、變化的燈光效果,全體幼兒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和燈光效果進行創(chuàng)意舞蹈的自編,也可請愿意上臺表演的小朋友進行表演,最后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4
一、 活動目標:
1、 對滾動的物體發(fā)生興趣,發(fā)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 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二、 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三、 活動過程:
(一) 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fā)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 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小朋友,這是什么?它怎么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幼兒自由發(fā)言)
2、 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 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為什么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fā)現、新問題。
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fā)現了什么問題?(啟發(fā)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二) 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為什么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
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為什么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 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1、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 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什么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 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 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系,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為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 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5
設計意圖:
水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孩子對水則懷有及其濃厚的興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動都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之一。我們緊緊抓住幼兒愛水,愛玩水這一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由淺入深和認識水的活動,把孩子們無意識的戲水引導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認識探索過程,提高了了幼兒的認識,鍛煉了他們的能力。
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對比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節(jié)約用水
3、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2、小勺子,吸管,溫開水,鹽、白砂糖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活動一: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過程:
(一)引導活動,猜謎語,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二)基本活動
1、水是沒有顏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說出:牛奶是什么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說說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幼兒嘗嘗甜牛奶,嘗嘗醋,嘗嘗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艷的糖,對比觀察:為什么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活動二:
過程:
(一)引導活動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嘗嘗3、問:為什么這杯水會是甜的?
(二)基本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分別是白與無色,甜與無味
2、將白糖放進水里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5、小結:水能溶解糖和鹽
(三)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里,過一會兒或攪動一下,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xù)做類似的實驗
活動三:討論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應該怎樣節(jié)約用水?
精選5篇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匯總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