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佛光寺導游詞5篇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卻被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因為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筑。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臺灣佛光寺導游詞,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臺灣佛光寺導游詞1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大佛光之寺,我是山西商務國旅的導游員張艷紅。很多現代人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能夠夢回唐朝,但在中國這片廣闊的國土上,大致有兩個地方可以幫您實現心中這個遙遠的夢。一處是敦煌莫高窟,另一處就是大家現在身處的這座千年古剎——大佛光之寺。
佛光寺位于佛教圣地五臺山。早在1961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亞洲第一古建筑”“亞洲佛光”之稱。他的發(fā)現者、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將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彩塑、壁畫、題字譽為于“四絕于一身”。稱贊佛光寺是國內古建的第一瑰寶。
但在梁思成先生發(fā)現佛光寺之前,曾有日本學者揚言,“中國人要想看唐以前建筑,唯有到我們日本的奈良來”。作為一名有著強烈愛國心的建筑師,梁思成和林徽因女士毅然放棄了美國的優(yōu)越條件,回到了動亂不安的祖國,從1932年起,開始了艱苦的古建考察工作。整整六年的時間里,他們踏遍祖國的千山萬水,調查古建2738處,一座座偉大的木結構建筑先后被發(fā)現,唯獨沒有唐代的建筑。一次偶然的機會梁思成先生在北京圖書館看到了法國探險家伯希和繪制的《敦煌石窟》第六十一窟中的《五臺山全圖》,其中的大佛光之寺引起了他的注意。在1937年的6月的一個傍晚,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騎著毛驢來到了五臺山。這天籠罩在燦爛余暉中的大唐建筑迎來了它歷史上最虔誠的造訪者。當他們推開塵封已久的大門時,梁思成的眼淚奪眶而出,他終于可以向世界宣布,中國有屬于自己的唐代木構建筑。在后來的回憶中,梁思成說,這一天是他十幾年古建考察生活中最幸福的一天。在他們考察完佛光寺,走到山西代縣附近時,得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了,在這一年的最后幾個月里,這位偉大的建筑學家開始了漫長的逃亡之路。
今天我們看到佛光寺坐東向西,整座寺院松柏蒼翠,環(huán)境幽古,占地34000平方米,但據說歷史的佛光寺比現在要大得多,鄉(xiāng)間有“上馬關山門”的說法。同時大家可以發(fā)現,佛光寺的布局與我們以往看到的寺院不大一樣。通常的寺院采取延中軸線分布,而佛光寺采取了我國現存寺院中絕無僅有的十字交叉形布局。所以,站在寺院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將寺院的全貌一覽無余,這種“開門見山天地寬”、“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風格與通常所見的寺院“庭院深深深幾許”、“小園香徑獨徘徊”形成鮮明的對比。
隨著剛才踏上的72級階梯,我們眼前的這座大殿就是佛光寺的東大殿啦,整座大殿給人以很強烈的視覺沖擊感,“臺基低矮、檐柱短粗、斗拱碩大、屋頂出檐平緩且深遠,整座大殿色彩單純?!庇腥苏f,這大大的屋頂就像莊子筆下的大鵬鳥欲展翅高飛的樣子。這正是大唐文化的最完美體現,是那種胸懷坦蕩、自信十足、包容天地的大氣魄。是那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氣象。若趕上夏雨時節(jié),整座院內香風花語,或在院中信步閑游,或坐在大大的屋檐下看驟雨垂簾,遠山明滅,將近四米的出檐,再大的雨也不會濺到身上??梢匀绱擞迫坏母惺芟挠陰淼那鍥鰵庀?,真的和唐朝無二致啊。說到這里不知大家是否夢回到了久遠的大唐王朝。
臺灣佛光寺導游詞2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大佛光之寺,我是山西商務國旅的導游員張艷紅。很多現代人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能夠夢回唐朝,但在中國這片廣闊的國土上,大致有兩個地方可以幫您實現心中這個遙遠的夢。一處是敦煌莫高窟,另一處就是大家現在身處的這座千年古剎——大佛光之寺。
佛光寺位于佛教圣地五臺山。早在1961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亞洲第一古建筑”“亞洲佛光”之稱。他的發(fā)現者、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將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彩塑、壁畫、題字譽為于“四絕于一身”。稱贊佛光寺是國內古建的第一瑰寶。
但在梁思成先生發(fā)現佛光寺之前,曾有日本學者揚言,“中國人要想看唐以前建筑,唯有到我們日本的奈良來”。作為一名有著強烈愛國心的建筑師,梁思成和林徽因女士毅然放棄了美國的優(yōu)越條件,回到了動亂不安的祖國,從1932年起,開始了艱苦的古建考察工作。整整六年的時間里,他們踏遍祖國的千山萬水,調查古建2738處,一座座偉大的木結構建筑先后被發(fā)現,唯獨沒有唐代的建筑。一次偶然的機會梁思成先生在北京圖書館看到了法國探險家伯希和繪制的《敦煌石窟》第六十一窟中的《五臺山全圖》,其中的大佛光之寺引起了他的注意。在1937年的6月的一個傍晚,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騎著毛驢來到了五臺山。這天籠罩在燦爛余暉中的大唐建筑迎來了它歷史上最虔誠的造訪者。當他們推開塵封已久的大門時,梁思成的眼淚奪眶而出,他終于可以向世界宣布,中國有屬于自己的唐代木構建筑。在后來的回憶中,梁思成說,這一天是他十幾年古建考察生活中最幸福的一天。在他們考察完佛光寺,走到山西代縣附近時,得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了,在這一年的最后幾個月里,這位偉大的建筑學家開始了漫長的逃亡之路。
今天我們看到佛光寺坐東向西,整座寺院松柏蒼翠,環(huán)境幽古,占地34000平方米,但據說歷史的佛光寺比現在要大得多,鄉(xiāng)間有“上馬關山門”的說法。同時大家可以發(fā)現,佛光寺的布局與我們以往看到的寺院不大一樣。通常的寺院采取延中軸線分布,而佛光寺采取了我國現存寺院中絕無僅有的十字交叉形布局。所以,站在寺院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將寺院的全貌一覽無余,這種“開門見山天地寬”、“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風格與通常所見的寺院“庭院深深深幾許”、“小園香徑獨徘徊”形成鮮明的對比。
隨著剛才踏上的72級階梯,我們眼前的這座大殿就是佛光寺的東大殿啦,整座大殿給人以很強烈的視覺沖擊感,“臺基低矮、檐柱短粗、斗拱碩大、屋頂出檐平緩且深遠,整座大殿色彩單純?!庇腥苏f,這大大的屋頂就像莊子筆下的大鵬鳥欲展翅高飛的樣子。這正是大唐文化的最完美體現,是那種胸懷坦蕩、自信十足、包容天地的大氣魄。是那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氣象。若趕上夏雨時節(jié),整座院內香風花語,或在院中信步閑游,或坐在大大的屋檐下看驟雨垂簾,遠山明滅,將近四米的出檐,再大的雨也不會濺到身上??梢匀绱擞迫坏母惺芟挠陰淼那鍥鰵庀?,真的和唐朝無二致啊。說到這里不知大家是否夢回到了久遠的大唐王朝。
臺灣佛光寺導游詞3
各位游客:這就是在佛剎中被譽為“中華瑰寶”的佛光寺,它是一座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偉的佛教寺院。佛光寺東、南、北三面環(huán)山,惟西向開闊,寺因山勢而建,坐東朝西,整個寺區(qū)松柏蒼翠,殿宇巍峨,環(huán)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內有北魏以來的建筑和許多文物古跡,這在全國都是比較少見的。1961年,佛光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講到它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我們不能不提起它的發(fā)現者——我國古建筑專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梁啟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興匆匆地來到五臺,在這之前,他們曾去了敦煌,在絢麗多彩的眾多壁畫中,有一幅五臺山圖,特別引起他們的注意:畫面上,古剎林立,游人不絕,還有一座不曾見到過的寶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這座塔,與畫上的一模一樣,1400年的風風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遺物,雙層六角,上實下空,繩紋切磚,有印度的束蓮柱。它不僅是我國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國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紀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這“祖師塔”,整個佛光寺都是一個古代藝術的新大陸。通過精心研察,測量繪圖,寫出了論文《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筑——薈萃一寺的魏齊唐宋四個孤例;薈萃一殿的唐代四種藝術》。文章發(fā)表以后,轟動了中外建筑學界。佛光寺從此不只是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有的外國學者公開稱呼佛光寺為“亞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來被毀?,F在佛光寺的正殿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內東部的制高點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寶殿,故名東大殿。在五臺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壇上面有三佛和菩薩脅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壇的正中間是降魔釋迦像,左邊是彌勒佛,右邊是阿彌陀佛。釋迦、彌勒都有螺發(fā),阿彌陀佛是直發(fā)。這三尊塑像,都面頰豐滿,眉毛弧彎,嘴唇端正,具有極為顯著的唐風。彌勒佛和阿彌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與結帶,和釋迦與阿彌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薩立像均向前傾,腰部微微彎曲,腹部略突起,這是唐代中葉以后菩薩塑像的特性,與甘肅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另外,供養(yǎng)菩薩均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聳的蓮座上。這種塑像除了甘肅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華嚴寺以外,在國內還不多見。
佛壇的左梢間又有普賢菩薩騎像,兩個菩薩脅侍,獠蠻牽著象,普賢像前有起陀和一個童子像。佛壇的右梢間是文殊菩薩騎獅像,拂林牽著獅子,兩個菩薩脅侍。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賢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殿內兩梢間的極端前角,都立有護法金剛,形體魁偉,遙對而立;身披甲胄,手持寶劍,怒目而視。與我們在博物館里看到的唐墓出土的武俑十分相似,只是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佛壇左端金剛的右側,有一面頰豐滿,袖手趺坐,大約40多歲的中年婦女塑像,形態(tài)亦宛然如生,……
此外,沿著佛殿兩山墻砌臺上還排列著五百羅漢塑像。據東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補塑羅漢碑記云,確系明代遺物。
東大殿內柱額上的幾幅拱眼壁畫,亦為唐代遺物。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右次間內柱前額上的橫幅。橫分三組:中間一組以佛為中心,七菩薩脅侍。左右兩組以菩薩為中心,其旁邊又各有菩薩、天王、飛天等。壁之兩端有僧俗供養(yǎng)人像,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是袍服大冠的文官。內有一人,好像是在權衡長短,那嘴邊上的胡須飄然若動,與敦煌畫中的人物幾乎沒有兩樣。壁畫顏色除石綠以外,都是深暗鐵青色。各畫像的衣紋姿態(tài)都極其流暢,具有唐代風韻,而畫臉和胡須的筆法,還含有漢畫的遺風。
東大殿左右四梁下還有唐人題字,如:“敕河東節(jié)度觀察個置等使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鄭”、“助造佛殿澤州功曹參軍張公長”、“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密公遇”、“執(zhí)筆人李行儒”等字跡,清晰勁沉,實屬不易多得的庸人墨跡。
我們剛才介紹的東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畫和墨跡四種藝術,萃聚在此,就是被梁思成先生稱為孤例的“四絕藝術”
臺灣佛光寺導游詞4
(概況)
佛光寺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孝文帝年間,面積3.4萬平方米。坐東向西,與一般的寺院不同。寺院的北、東、南三面環(huán)山,西面面臨開闊的泗陽河古地,是中國古代文物的大觀園。
全寺整體布局構成了全國現存寺院中獨一無二的十字交叉軸線。從建筑布局來講,這種“開門見山天地寬”的寺院布局風格,同其他寺院的“庭院深深深幾許”“小園香徑獨徘徊”大相徑庭,呈現的是盛唐氣象。梁思成先生稱贊佛光寺“誠中華第一國寶也”。
下面,請大家和我一起登上前面的臺階,去欣賞這些光輝中國古建筑史冊的奇跡。
眼前的這座東大殿是中國木結構成熟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作。梁思成先生將東大殿的唐代建筑、塑像、壁畫、題字譽為“四絕”。
(建筑外)
唐代建筑和唐以后建筑的區(qū)別,一是柱身比較低矮,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人是席地而坐的,但到了宋代以后,人們開始坐上了椅子,于是宋代以后的建筑開始加高柱子,還有就是斗拱。在這里,中國現存木結構古建筑中層數最多,最為雄壯的斗拱承托出中國古建筑最為深遠的出檐,除了斗拱,大屋頂也是中國古建筑的另外一大特征;宏大的屋頂經過曲面、曲線的處理,顯得不再沉重和笨拙,再加上一些鴟吻、瓦當的裝飾、笨重的屋頂便變得舒展輕巧起來。
(建筑內景)
進入東大殿,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寬5間,深1間的巨大佛壇。佛壇正中的3尊主像反應了唐代迷了信仰的流行,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右邊是彌勒佛,左邊是阿彌陀佛。這尊彌勒佛的坐姿比較特殊,是垂腿而坐,俗稱“米勒下坐”。他們的不同之處是,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是螺旋式發(fā)髻,阿彌陀佛卻是直發(fā)。這是唐代固有的一種塑像手法。另一唐塑像的慣例是左普賢右文殊。在5尊主像的前面,塑滿了脅侍菩薩和供養(yǎng)人。
(塑像)
除了這些佛像外,東大殿還有兩尊非常珍貴的唐代寫真像,一尊是佛壇的左側的重修東大殿的寧公遇夫人。另一尊為愿誠法師寫生像。
(壁畫)
東大殿的壁畫共有30平方米,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位于釋迦牟尼佛座后的唐代壁畫,內容是天王降服妖魔鬼怪,另一部分是內柱額枋上總長4.5米,高0.66米的8幅拱眼壁畫。
(題字)
再來看大殿前檐的題字,為唐代游人墨寶題記。
(祖師塔)
東大殿的左側,是一座建于北魏的中國第二古塔—祖師塔。這座祖師塔是一座六角形兩層磚塔。他的建筑年代僅晚于嵩岳寺塔。祖師塔的建筑特色可以說無處不在,兩層門洞做成拱券式等都保留了印度早期佛塔的特征。佛光寺后的山坡和寺前的草坪上還保留著7座古塔,6座建于唐代,1座建于金代,這8座古塔都是研究我國古塔建筑藝術的珍貴文物,也組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塔林。
(文殊殿)
祖師塔旁的這座經幢為文殊殿,是金代遺物,是我國佛寺中最大的配殿。(從外部看)大家來看這座斗拱,在水平交叉的十字拱之間斜伸出來的就是所謂的斜拱。斜拱的運用是遼、金時期建筑的顯著特征。從殿內看,文殊殿最大的特點是將“減柱營造法”運用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大家是不是覺得從來沒有一座古代殿堂讓我們感覺到像文殊殿這樣空曠寬敞?這就是減柱法成就的效果。
殿內四壁上還保存著570多年前的明朝所繪500羅漢圖,現在保存完好的還有245尊,請大家繞殿內參觀。
臺灣佛光寺導游詞5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古禪寺參觀和游覽。
首先,我將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古禪寺。古禪寺始建于1600多年前占地近百畝,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當時他的香火隆盛,曾多次重修,至今在寺院內還保留了他原來的建筑,當地人叫他古寺。由于近幾年來河南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和佛教文化的興盛,新鄭市人民政府將這塊土地征為國有土地,在2002年的時候由鄭州佛光寺的主持上行下貴法師策劃,并且出資擴建了新的山門和雄偉壯觀的大雄寶殿。使他恢復了古寺原有的氣勢。
接下來請大家跟隨我一起走進古禪寺,去體會一下他的莊嚴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首先我們看到的便是他的山門,山門三門并立,中間為大門,兩旁為小門,故也稱三門。左邊的為無相門或無相解脫門;中間的門為空門或空解脫門;右邊的為無作門或無愿解脫門。我們繼續(xù)向上走,經過了山門,我們便來到了寺院的第一進殿——天王殿。殿中供奉著彌勒佛,彌勒佛后供奉著韋馱天將,東西兩側供四大天王。彌勒是梵語的音譯,意譯為慈氏,將他放在前殿的原因是希望他的慈顏和大度能夠普渡眾生。那么周圍站立的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他們手中的法器象分別征著風、調、雨、順。韋馱天將又稱韋馱菩薩,他手持金剛杵長年面朝大雄寶殿,意味著他忠于職守。
走出天王殿,繼續(xù)上行,我們便來到了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寶殿。它為重檐歇山頂建筑,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中供7尊塑像:一佛,即釋迦牟尼佛,二弟子,即阿難和迦葉,四菩薩,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除了觀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是全銅造像以外,其他的全是漢白玉造像。那么中間的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一起又叫做“華嚴三圣”,那么我們的這個大殿也可稱作為華嚴三圣殿,即開大智慧的殿堂,大殿內兩邊的墻壁上分別供奉了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各500尊,一共是1000尊,這一千尊佛代表了千戶寨這里的千戶村民,由于他們生活的比較窮苦。所以我們師傅發(fā)下大愿要讓佛的智慧和慈悲給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使他們能夠離苦得樂,這也正是我們主持師的偉大和慈悲。
好了,到這里我們整個寺院的講解也就結束了,匆匆的來,匆匆的走,匆匆的相聚,又匆匆的分離,這大概就是佛家所說的緣分吧!我也很高興能和大家結下這段善緣,祝愿大家身體健康,家庭合和~! 謝謝!
臺灣佛光寺導游詞相關文章:
臺灣佛光寺導游詞5篇
上一篇:臺灣佛光山導游詞
下一篇:臺灣概況導游詞5篇參考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