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最新的西安著名景點導游詞
西安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新亞歐大陸橋及黃河流域最大城市。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西安著名景點導游詞,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西安著名景點導游詞1
西安碑林建設于公元1087年,是保藏我國古代碑石時刻最早、數量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塊。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內容富厚,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搜集了古代的文獻文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成長的部門成績,反應了中外文化交換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
西安碑林是在生涯唐代石經的基本上成長起來的。唐代人所稱的石經,包羅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謄寫的《石臺孝經》和公元837年刻成的《開成石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前是專為陳列《石臺孝經》修蓋的碑亭?!妒_孝經》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身謄寫的。孝經是孔子的門生曾參編篡,專門講孝道的。前面一部門是李隆基為孝經作的序。玄宗為孝經寫序的目標是暗示本身要以“孝”管理全國。后頭是孝經原文,小字是玄宗為孝經作的注釋。底座由3層石臺構成,上刻有活躍的線刻畫,有蔓草、獅子花等,是唐中期較量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獸。此碑由4塊石頭構成,底下有石臺,因而稱“石臺孝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首要陳列《開成石經》,內容包羅《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經書,計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清代補刻的《孟子》17面3萬余字也陳列于此,合稱《十三經》。12部經書是封建社會常識分子必讀之書。由于其時印刷術不很發(fā)家,為了停止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呈現錯誤,并能永世生涯,就把這12部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范本,立于長安城國子監(jiān)內,供人們校對。我國自東漢開始,曾先后7次刻經。《開成石經》是今朝僅存的一套完備的石刻經書。
西安著名景點導游詞2
西安城墻,是古都西安的符號性景觀?,F存的城墻建于明朝初年,是中國現存最完備的古城墻。城墻總周長約14公里,是在唐代皇城的基本上建成的,包羅護城河、角樓等一系列辦法。
今朝西安城墻共有八處可以登城,別離是:東門(長樂門)、南門(永寧門)、西門(安寧門)、北門(安遠門)、含光門、文昌門、僻靜門、尚德門,旅客可以就近登城。個中南門是西安城的迎賓門,也是旅客選擇最多登城的一個門。
除了步行,在城墻上騎自行車是一種很不錯的游覽方法,在騎行中,你會有一種年華穿越的感受。今朝在東、南、西、北等四門都有租借自行車處事,騎行竣事后在上述任一門都可以返還自行車(景區(qū)劃定會有變革,提議租借時再咨詢確定)。同時這四個門還提供參觀車環(huán)抱處事,你可以乘坐參觀電動車,在城墻上繞城一圈,全程約50分鐘。
在西安城墻游覽,尚有機遇撫玩到一些特有的表演勾當,如仿古開城典禮展演、城墻習慣展演,表演所在都在南門,詳細表演時刻可參照官網或電話咨詢。
導覽
敵臺明代擴建后的西安城墻,每隔120米修敵臺一座,突出在城墻之外,頂與城墻面平,是專為射殺爬城的仇人配置的。敵臺之間間隔的一半,剛虧得弓箭的有用射程之內,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城的仇人。城墻上共有敵臺98座,上面都建有駐兵的敵樓。 正樓(城樓)、箭樓、閘樓冷武器期間兵器落伍,城門又是獨一的進出通道,因而這里是守城者苦心策劃的防止重點。西安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別離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城樓。閘樓在最外,其浸染是起落吊橋;箭樓在中,正面和兩側設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樓在最內里,是城的正門。 角樓西安城墻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臺。除西南角是圓形(也許是為了保持唐皇城轉角原狀)外,其余的角臺都是方形的。角臺上修有比敵臺更為高峻的“角樓”,表白了這里在戰(zhàn)爭中的重要職位。
西安著名景點導游詞3
西安碑林建設于公元1087年,是保藏我國古代碑石時刻最早、數量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塊。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內容富厚,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搜集了古代的文獻文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成長的部門成績,反應了中外文化交換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
西安碑林是在生涯唐代石經的基本上成長起來的。唐代人所稱的石經,包羅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謄寫的《石臺孝經》和公元837年刻成的《開成石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前是專為陳列《石臺孝經》修蓋的碑亭?!妒_孝經》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身謄寫的。孝經是孔子的門生曾參編篡,專門講孝道的。前面一部門是李隆基為孝經作的序。玄宗為孝經寫序的目標是暗示本身要以“孝”管理全國。后頭是孝經原文,小字是玄宗為孝經作的注釋。底座由3層石臺構成,上刻有活躍的線刻畫,有蔓草、獅子花等,是唐中期較量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獸。此碑由4塊石頭構成,底下有石臺,因而稱“石臺孝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首要陳列《開成石經》,內容包羅《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經書,計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清代補刻的《孟子》17面3萬余字也陳列于此,合稱《十三經》。12部經書是封建社會常識分子必讀之書。由于其時印刷術不很發(fā)家,為了停止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呈現錯誤,并能永世生涯,就把這12部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范本,立于長安城國子監(jiān)內,供人們校對。我國自東漢開始,曾先后7次刻經?!堕_成石經》是今朝僅存的一套完備的石刻經書。
西安著名景點導游詞4
華清池是位于唐華清宮遺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宮苑,西距西安30公里, 南依驪山,北面渭水。因其亙古穩(wěn)固的溫泉資源、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戀愛故事、西安事務產生地以及豐盛的人文汗青資源而成為中國聞名的文化旅游景區(qū),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國度首批AAAAA級旅游樹模景區(qū)。
華清池融人文汗青和天然景觀于一體,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筑離宮別苑。景區(qū)仿唐構筑大氣恢宏,園林風物獨具匠心。首要有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務舊址、九龍湖與芙蓉湖風光區(qū)、唐梨園遺址博物館,有飛霜殿、昭陽殿、永生殿、環(huán)園和禹王殿等符號性構筑群,有體驗皇家溫泉的以瀾湯殿、御湯苑、星辰苑、尚食苑、長湯苑、少陽苑、香凝閣和御膳閣為主的華清御湯(佳構)旅館。____年4月推出的大型實景汗青舞劇《長恨歌》,成為中國旅游文化創(chuàng)意財富的樂陋習范。____年5月推出的多媒體影像劇《玄境永生殿》,成為傳統(tǒng)博物館數字化改革的新模式。
連年來,華清池以“打造中國唐宮廷文化旅游符號性景區(qū)”為成長愿景,起勁實驗唐華清宮文化旅游開拓計謀,憑證汗青文化、御湯文化、宮苑文化、梨園文化、宗教文化等五大文化元素籌劃建樹唐華清宮文化旅游大景區(qū)。
西安著名景點導游詞5
中國明西安府城墻。在陜西省西安市。建于明洪武三 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 元城基本上擴建而成。原為夯土城墻,明隆慶年間(1567 ~1572) 巡撫張祉在夯土城墻外初次包磚。清乾隆年間 (1736 ~1795) 陜西巡撫畢沅舉辦大局限的維修和加固, 將包墻增厚,鋪設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墻垛口等。城 墻周長 13.75公里,為中國現存完備、局限最大的城墻。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fā)布為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據文獻記實,明代建筑的西安城,西墻和南墻都是 操作原唐代皇城的城墻而增修加長的,東墻和北墻是擴 大新建的。西墻和南墻內均發(fā)明有唐代城墻和城門的遺 跡。城墻用黃土夯筑而成。明代建筑的城墻用黃土加石 灰、細沙并摻麥秸、草渣混淆分層夯筑而成,夯層厚10 ~12厘米。城墻高12米,底寬16~18米,頂寬12~14米。 墻頂均以三層青磚鋪設海墁,每隔40~60米處,有一磚砌 溜水槽和吐水嘴。城內除四門左側各有登城馬道外,華南地區(qū),還有6處馬道。城墻內沿墻附近筑女墻,外沿墻有垛口5984 個。城墻外壁附近有馬面98座。馬面伸出墻面11米,寬 20米,各馬面之間相距 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銃的射程 之內。
城的四角各筑有一個突出城墻的角臺(樓),除西 南城角臺為圓形外,其他 3個為方形。據掘客得知,這 種圓形角臺是元代的建制,明代擴建西安城時,因西南 角未動而保存下來。城墻每面各辟一門,東名長樂,西 名安寧,南名永定,北名安遠。門外筑甕城,門上建樓, 門樓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閘樓及周圍城墻已在民 國初年拆除,現存正樓、箭樓 6座。除南面箭樓下無門 洞外 (門洞分從甕城閣下開),其他3門箭樓下各穿門洞。 門洞高寬 6米,深19.5米。正樓為重樓,面寬七間,進 深二間,高36米,三層檐歇山頂,周有回廊,樓下及平 座均施斗□,箭樓以青磚為主布局,面寬十一間,進深 兩間,高33.4米,單檐歇山頂,正面分設四層箭窗,各 12孔,總共48孔,閣下各3層,總共9孔。樓的不和有兩 層房檐,均施斗□,下有檐廊。城外護城河寬20米,深 10米。1983年開始對城墻舉辦全面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