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版寧夏導游詞5篇合集集錦
寧夏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東鄰陜西省,西、北部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南、南部和東南部與甘肅省相連。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韺幭膶в卧~精選,歡迎閱讀。
簡潔版寧夏導游詞1
游客們,賀蘭山巖畫記載了賀蘭山一帶遠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衛(wèi)的250多公里的十多個山口,分布著1000多幅巖畫,單個圖案超過2萬個。賀蘭山口就是有著眾多巖畫的山口之一。
從蘇峪口往北走約5000米,就到了賀蘭口。大家看,在溝谷兩岸綿延600多米的山巖石壁上散布著賀蘭山巖畫300多幅,巖畫題材普遍,大至表現(xiàn)日月宇宙,小至描繪動物足蹄,并有狩獵、放牧、跳舞的場面,巖畫藝術造型粗暴奔放,構圖樸素,擁有獨特的意境和藝術價值。其中數(shù)目最多的是各種各樣的人面形。許多人面形畫面簡略,多數(shù)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乏一對眼睛,這可能與作畫民族的習俗和信奉有關。還有一個回味無窮的有趣景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個站破人的輪廓,雙臂曲折,兩腳叉開,腰佩長刀,表示了一化身圖騰的巫覡為核心的造型形象,這種奇特的崇敬和敬佩,是其它巖畫所少有的。
人面形巖畫中有的人首長著犄角,有的插著羽毛,這些可能是表現(xiàn)狩獵時的假裝;有的還帶著尖型和圓頂帽。表現(xiàn)女性的巖畫,有的戴著頭飾,有地挽著發(fā)髻,風度秀逸,楚楚動聽,再現(xiàn)了多少千年前古代婦女對美的尋求。還有一些表現(xiàn)生活的歡喜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滿臉長毛,或嘴里銜著骨頭,可能是表現(xiàn)國民在歡慶狩獵豐產(chǎn)時舞蹈的情景。另外,還有多種多樣的動物巖畫,有奔馳的鹿,有雙較凸起的巖羊,有風馳揚鬃的駿馬,還有搖尾巴的狗以及飛禽飛禽,各個形象真切,栩栩如生。
據(jù)考據(jù),賀蘭山巖畫不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作品,其前后連續(xù)時光可能達20_年之久,在賀蘭山生活的諸多古代民族前后接踵,獨特實現(xiàn)了這一藝術畫庫。巖畫是他們抒發(fā)感情、欲望、信奉的“藝術心態(tài)錄”。巖畫的創(chuàng)作,大抵可分為兩個時期:一是先秦至漢時,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國之初,黨項族游牧民族所作。他們在狩獵與勞作之余,用這種方法表白他們的思維情感跟生涯風俗,展示了豐盛的設想力和無限的發(fā)明力?,F(xiàn)在,這些石頭的史書已成為可貴的藝術文明遺產(chǎn)。
簡潔版寧夏導游詞2
沙坡頭旅游區(qū)位于寧夏中衛(wèi)縣西20公里的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處。這里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處,即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豐厚,被旅游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游資源。
沙坡頭旅游區(qū)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國家級沙漠生態(tài)自然保護區(qū),是中國三大鳴沙一一沙坡鳴鐘所在地,豐碩的治沙成果于1994年被聯(lián)合國授予“全球環(huán)保500佳單位”的光榮稱號,被世人稱為“沙都”。
這里有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有總長800米、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沙坡頭黃河滑索,有黃河文化的代表一一古老水車,有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豐富多彩的旅游項目,深得游客的喜愛,20_年又被中央電視臺評為“中國十個最好玩的地方”。
總之,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在5至20_年,將沙坡頭旅游區(qū)建成“中國沙漠旅游基地”、“國際滑沙中心”、“人地關系教育基地”、“中國長城古鄉(xiāng)”、“黃河漂流古鄉(xiāng)”,最終實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目標,為中衛(wèi)“中等園林旅游城市”的創(chuàng)建做出應有的貢獻。
簡潔版寧夏導游詞3
塔的類別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區(qū)分。按塔的構件類型分,有 木塔、 磚塔、磚木塔、 石塔、 銅塔、 鐵塔、 金塔和琉璃塔等。從塔的層級來說,可分單層塔和多層塔,層數(shù)大都是七層或九層,也有十三層和十五層的,層數(shù)和一般為單數(shù),表示吉祥如意。塔的平面最初為方形,宋代以后六角形、八角形和十二角形居多。從塔的造型上劃分,又可分為 樓閣式塔, 密檐塔、 喇嘛塔、 金剛寶座塔等等。
古代建筑佛塔的地點,都是在寺院里或寺院的周圍,凡有佛塔之處必然有寺院,有的地方是先有佛塔后建 寺院,如西安興教寺。因此, 佛塔和 寺院兩者密不可分。但由于年代久遠,木質結構的殿堂被毀,不少地方只留下磚石結構的古塔點綴著名山勝水。
佛塔的具體位置,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一定的變化。在南北朝時塔是寺院的主體建筑,塔建在寺院的中心,佛殿圍繞著佛塔。 銀川的海寶塔寺、河南 登封縣高山嵩岳寺就是以塔為主來布局的。到了隋唐時代,仍然以塔為寺院的崇拜對象,常常將塔建在大雄寶殿的前端,形成前塔后殿的布局方式。到宋代以后,以大雄寶殿所供佛像為崇拜對象,塔退居次要地位,有的將塔建在寺后邊或附近的山上,以塔作為寺廟的標志,如 山西交城的玄中寺就是這樣。
是一座方型9層11級樓閣式磚塔,由塔座、 塔身和 塔剎組成,通高53.9米。底層即塔座,中辟券門,門前立抱廈一間,突出了塔的入口處。抱廈的卷棚歇山頂起翹很高,玲瓏俊俏。進門入室,室呈方形。塔的第二至第十層,平面形式完全相同,只是各部分尺寸有所收分。沿樓梯輾轉而上,可達頂層。塔的頂部,在四角攢尖頂上置一龐大的桃形綠色 琉璃塔剎,與灰色的塔身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人感到端莊明快的色彩美。寺院坐西朝東,占地面積一萬八千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海寶塔、玉佛殿和臥佛殿。這些建筑排列在一條東西走向的中軸線上。
大雄寶殿為寺內(nèi)主殿、殿內(nèi)供奉 釋迦牟尼三身佛,端座蓮臺,兩側是 十八羅漢,其神熊慈祥,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穿過廊橋,便是 玉佛殿,玉佛殿內(nèi)供奉著 釋迦牟尼佛成道像,此玉佛是一九九二年從緬甸請進,身高一.五米,是用整塊金香玉雕琢而成,整座佛像潔白無瑕,光彩照人。海寶塔聳立在大雄寶殿和玉佛殿之間,是寺內(nèi)的中心建筑。其後便是臥佛殿--臥佛七.六米長,神熊安詳,通體貼金,光燦奪目。佛陀十大弟子恭立其後,給人以端莊肅穆之感。寺內(nèi)各建筑染畫樓,五彩繽紛。
海寶塔寺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首府 銀川市,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在海寶塔寺中軸線上,聳立著一座巍峨壯麗、氣勢軒昂的古塔——海寶塔。海寶塔是寧夏古塔建筑史上的代表作,在中國佛教古塔建設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海寶塔寺已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開放,并成為銀川市著名的游覽勝地。
簡潔版寧夏導游詞4
金沙島(Sands Island)原名打網(wǎng)崗,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西南渤海中,是一座由11個斷續(xù)相接的沙壩組成的弧形沙島。金沙島,位于樂亭縣西南的渤海灣中,與菩提島隔海相望,是打網(wǎng)崗島的一部分,位于打網(wǎng)崗島最西頭,東西長1.5公里。因沙細金黃,沙灘板實,潔凈而得名。落潮時該島與打網(wǎng)崗主體部分連為一體,漲潮時與之分離,成為一個獨立的小島。
金沙島全長13.5公里,最寬處250米,面積3.25平方公里,好像一艘巨輪拋錨在波濤之中,又似一頭巨鯨俯在水面。傳說八仙過海時韓湘子撒漏花籃,天壤化為打網(wǎng)崗,并引出鳳凰飛來觀潮的故事。金沙島海中有島,島中有湖,湖中有島,構成罕見的海上奇觀。隨著潮水的漲落,島的寬度不斷變化,使得整島形貌儀態(tài)萬千。島上黃沙遍布,沙質細軟,在陽光下會閃耀金光,故名金沙島。
狹長的海島把近海分成內(nèi)海與外海,外海黃沙燦燦,海水碧藍,是天然的海島浴場;內(nèi)海水質肥美,水中魚類富集,蟹、貝遍布淺灘,是捕魚、撈蟹、撿海拾貝的理想天地。每年5月、11月,大群的丹頂鶴、灰鶴來到島上,讓幸遇者激動不已;更有數(shù)不清的海鷗在海灘上自由覓食,在天空中飛羞;運氣好的專業(yè)觀鳥團,還可能得遇世界珍奇——灰咀鷗。緊靠島的西端,是漁民出海捕魚的主航道。漁民們駕著光盤成君結隊飄然而去,又滿載著收獲、高唱漁歌、在海鷗的護行中返回。
金沙島海灘沙質中細粒,潔白明凈,人行其上沒有下陷的感覺。外潮灘較窄,且泳帶寬闊,波平流緩,海水無污染,是沙浴、海浴的天然浴場。同時,金沙島也是天然的日光浴的好去處,這里太陽輻射強度大,有著豐富的輻射光照,特別是紅外線有助于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huán),為肌體各組織提供充分的養(yǎng)料,達到調(diào)節(jié)人體節(jié)律,強身健美的目的。
簡潔版寧夏導游詞5
石空寺石窟,位于中寧縣石空西北雙龍山的南麓。雙龍山在古代被稱為石空山。這里背山面水,風景秀麗,可謂真正的青山綠水,非常清秀。曾經(jīng)明代楊郁有詩贊曰:“古洞仰觀北擁山,洪濤俯瞰水東流,倚遍危欄情未已,淡煙衰草夕陽中?!?/p>
石窟前建有寺院,寺院中還有各類神佛塑像??墒且驗檫@里是騰格里沙漠的南緣,風沙大,另外在晚清時期社會動亂,導致寺院荒廢,石窟逐漸被流沙埋沒。后來到了20世紀40年代末,僅存一個俗稱“九間無梁洞”的石窟和洞前的寺院了。里壁并列著三個佛像,東西兩邊各置佛壇。雖然造像有些殘損,但這些明代的彩塑仍然顯得十分精致;壁面彩繪的有佛教故事,窟頂有彩繪圖案,描繪細膩,精美絕倫。
石空大佛寺石窟開鑿于唐代。據(jù)史書《隴右金石錄》、《甘肅新通志》記載:"石空寺以寺得名,寺創(chuàng)于唐時,就山形鑿石窟,窟內(nèi)造像皆唐制。"可以說,它是唐代絲綢之路上一處重要的宗教文化遺址,1961年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jù)史料記載,大佛寺分上、中、下三寺,共有石窟十三個,自西向東分別為∶焰光洞、萬佛洞、石子觀音洞、老君洞、三清洞、玉皇洞、無量洞、九間無梁洞、財神洞、藥王洞、娘娘洞、龍王洞、睡佛洞。其中數(shù)九間無梁洞(又稱九間無梁寺,位於中寺處)規(guī)模最為宏大,是大佛寺的中心,洞高二十五米,深十五米,寬十三米,內(nèi)塑八十八佛,加上菩薩、羅漢、供養(yǎng)人等共有三百六十尊之多。
石空寺出名的傳說故事是“石空夜燈”,早在明清時期已傳遍雙龍山南北。故事是這樣傳說的:
在石空寺,每當夜暮降臨之后,會有一位仙女駕著彩云,自碧空飄飄而來,她把珍珠瑪瑙撒下人間,這些珍珠寶貝閃閃發(fā)光,光芒四射,為人們照明。有一天,一個小伙子埋伏在仙女降臨的地方,仙女撤完珠寶以后,正要返回天宮時,小伙子冒險上前求她永留人間,仙女拔下頭上的玉簪,叫小伙子把它插入石山上的一條縫中。轉眼間,仙女已無影無蹤,玉簪變成了一把金鑰匙。小伙子把它對準石縫,輕輕一插,山崩地裂,一座座宮殿從山中飛出。自此,每當黑夜降臨,宮殿里的燈火輝煌,鼓樂自鳴,仙女們翩翩起舞,把人間照得通亮。當人們爬上山腰,走進宮殿時,突然燈息煙消,鼓偃舞停。宮殿原來是一個個石洞,洞內(nèi)是大大小小的佛像和五顏六色的壁畫,這就是中寧石空寺窟的來歷。佛燈的紅光從石洞里照射出來,遙望好似星斗掛在空中,“石空”因此而得名。 “夜空石燈”歷來就是寧夏十大景觀之一。古人有詩贊詠石空寺石窟夜景:“疊嶂玲瓏竦石空,誰開蘭若碧云中。僧閑夜夜燃燈坐,遙見青山一滴紅。
簡潔版寧夏導游詞5篇合集集錦相關文章:
★ 寧夏導游詞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