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實用范文>導游詞大全>湖南導游詞>

關于岳麓書院的導游詞

時間: 文瓊1297 分享

  岳麓書院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tǒng)的書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9年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一)

  岳麓書院創(chuàng)辦于北宋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國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它經歷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在清光緒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調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學,期間歷時千年,弦歌不絕,故稱“千年學府”。

  門前的對聯(lián)“千百年楚才導源于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寫。它概括了岳麓書院在培育人才和發(fā)展學術方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進入大門我們可以看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岳麓書院目前是國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古代書院。中國書院始于唐朝,當時只是藏書、讀書和編書的地方。北宋時期,統(tǒng)治者實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勵民間辦學,書院的教育功能凸現出來,并得以迅速發(fā)展,成為與政府辦的官學,民間辦的私學并存的一種新的教育制度。當時,最著名的書院有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蒿陽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麓書院和長沙的岳麓書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書院延續(xù)辦學千年,發(fā)展成現代的大學--湖南大學。所以岳麓書院可以說是中國教育的縮影。

  請您繼續(xù)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戲臺。

  赫曦臺

  我們登上的古戲臺,名叫赫曦臺?!昂贞亍弊殖鲎郧摹峨x騷》,“赫”指紅色,“曦”指朝霞,赫曦臺原是建于岳麓山頂的觀日臺。南宋乾道年間,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應岳麓書院的山長張拭的邀請來書院講學,清晨他們一同上岳麓山頂登臺看日出。后來山頂的赫曦臺荒廢了。清乾隆五十一年,岳麓書院的山長羅典在書院前面建了這座臺。道光元年,山長歐陽厚均將此臺改名為“赫曦臺”,以記念朱熹和張拭。

  赫曦臺石砌臺基,居高開闊。在臺上的左右內壁上有高約兩米的“?!?、“壽”二字,說到“福壽”二字,還有一個故事。

  傳說嘉慶十二年鄉(xiāng)試以后,州縣長官在書院宴請中舉的舉人。此時來了一位腳蹬草鞋的老道人,眾人見來客是個無名老道,便戲謔地叫他寫個字看看。道人見狀,一手拈須,一手提起堂前的掃把,沾上黃泥,寫下一個丈余高的“壽”字,揚長而去,眾人目瞪口呆。在看那字,健筆如龍,力透骨肌,方知遇到仙人。其后山長羅典為彌過失,也為了對稱,補書了一“?!弊?。但這福字的筆力就大不如“壽”字。

  除去故事的傳奇色彩,福壽也是中國老百姓的一種期盼。你看赫曦臺頂部雕飾的八掛圖,還有壽字、蝙蝠圖案,也是象征“?!?、“壽”的意思。赫曦臺上的屏風正面是岳麓書院總體平面圖.現在我們看到的岳麓書院面積為兩平方米,建筑面積約7千平方米.書院分為四個部分:講堂及兩邊的齋舍是教學區(qū)/講堂后面御書樓是藏區(qū);講堂后方,包括文廟和專祠,是祭祀區(qū);左后方是園林區(qū)。

  這是古代書院比較典型的格局。在屏風的另一面我們可以看到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張拭,明代著名理學家、心學創(chuàng)始人王守仁以及毛澤東留下的與赫曦臺有關的詩句。說明赫曦臺歷史久遠,已融入歷代名人的文化活動之中。我們站在赫曦臺往岳麓書院大門方向看,岳麓書院是以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于兩旁,層層遞進,有一種莊嚴、神妙、幽遠的縱深感;體現了我國儒家文化尊卑有序、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請您走下赫曦臺?;仡^看赫曦臺外側前后左右兩壁檐上,分別塑有〈張良進廈〉、〈老子出關〉、〈麻姑獻壽〉〈拾玉蜀〉等傳統(tǒng)戲曲故事,造型別致,形態(tài)自如;還有代表傳統(tǒng)說中的八仙的蕭、花籃等器物,都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戲臺風格。赫曦臺上還有一幅對聯(lián):“合安利勉而為學,通天地人之謂才”。上聯(lián)中的“安”,指安然自得;“利”指利益;“勉”強。意思是說,治學要不論安、利、勉哪種情況,只要鍥而不舍,均能達到成功的目的;下聯(lián)的意思是說,要通曉天、地、人的道理,才能稱得上“才”。也就是說要博學,以致成才。它表達出古代學者的人才觀念,是由清代的進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捕撰寫,當代書法家王超塵書寫。

  大門

  岳麓書院歷史經歷過多次兵與火與重建,目前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建筑和基本格局?,F在看到的大門是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重建的。門額“岳麓書院”四字為宋代真宗皇帝的題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宋代真宗皇帝認為岳麓書院辦學很不錯,山長周式德行稱著,特別召見周式,白拜國子監(jiān)主薄,請他留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不想留在京城做官,請求回岳麓書院?;实劬唾n他經書和“岳麓書院”御匾,懸掛于大門正十方。

  岳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前來求學者絡繹不絕。大門兩旁一幅著名的對聯(lián)“唯楚有才,于斯為盛”。相傳清代嘉慶年間,岳麓書院進行大修,完工以后,門人請山長袁名撰寫對聯(lián)。袁名出了上聯(lián)“唯楚有才”請學生應對。大家苦思不得結果。恰好貢生張中階路過,他吐口而出;“于斯為盛”,對的十分巧妙。

  山長的上聯(lián)初看似乎簡單,實則有難度。上聯(lián)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雖楚有才,晉實用之”。這就要求下聯(lián)也出自典故。張中階對的下聯(lián)出自〈論語-泰伯〉:“孔子曰,才難,不其言乎,唐虞之際,于斯為盛?!倍汲鲎缘涔剩饬x關切,實為佳作。對聯(lián)中“唯”和“于”都是語氣助詞,沒有有具體意義,意思是說,楚國人才眾多,而在這里尤為興盛。這是前人對岳麓書院人才輩出的贊譽。

  的確,岳麓書院當時集中了一批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朱熹、張拭、王陽明等;也培養(yǎng)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優(yōu)秀學生,如哲學大師王夫之、啟蒙思想家魏源、軍事家左宗棠、外交家郭蒿濤、維新運動領袖唐才常,以及教育家楊昌濟等等。說人才興盛,實不為過。大門前有兩個大理石的門當,據說是宋代的作品。

  正面雕刻有高浮雕的“三獅戲球”,表示國泰民安,吉祥喜慶的意思;背面有“錦雞芙蓉”意為“錦上添花”;其它圖案如梅、蘭、竹,荷花、白鷺等都反映了封建文人的世俗欲求和政治抱負。岳麓書院是古代文人建筑,它廣泛應用寓意深遠的雕刻、對聯(lián)、匾額等裝修手法,把人生哲理、傳統(tǒng)美德、儒家教訓等與建筑結合起來,營造一種人文環(huán)境,達到教育人的目的,這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特征之一。

  大門左右兩墻上也有一副當代學者的對聯(lián):“治無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觀四海潮流,千秋講院;學有因革,通邊為雄,試忖度朱張意氣,毛蔡風神。 ”上聯(lián)的意思是說,無論古往今來,治理國家,都是把培育人才作為急迫的任務,切不可忽視世界的歷史潮流和千年學府的作用。下聯(lián)的意思是說,做學問,既有繼承,有要有革新,英雄豪杰就在于能順應時勢,融會變通,試想一想,宋代的朱熹、張拭,近代的毛澤東、蔡和森,他們的治學方法,不是值得后人深思和仿效的嗎?大門前是留影的好地方。照完像后,請繼續(xù)前行。

  二門

  進入大門以后,我們看到的是二門。它采用五間單檐懸山結構,中間開有三張門,花崗石門框;左右為過道,通南北齋舍。原門建于明代嘉靖元年,抗日戰(zhàn)爭期間曾被日本侵略者飛機炸毀,這是1984年重建的。二門門額正上方懸有“名山壇席”匾,撰者無法考證。原匾為清同治七年所制,抗日戰(zhàn)爭期間曾被炸毀,先匾為1984年復制。二門兩旁有對聯(lián)“納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聯(lián)出自〈尚書堯舜典〉,下聯(lián)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意為岳麓書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闊物博的岳麓山中。

  撰聯(lián)者是清末“湖南高等學堂”的監(jiān)督程頌萬先生。二門過廳兩邊有清代山長羅典所撰的聯(lián);“地接衡湘,大澤深山龍虎氣;學宗鄒魯,禮門義路圣賢心”。上亮點出岳麓書院的地里位置,山接衡岳,水臨湘江,深山大澤,龍盤虎踞,氣勢非凡。下聯(lián)描寫岳麓書院繼承孔孟學說,崇尚圣賢之道,是學習禮儀的好地方。

  著幅對聯(lián)用22個字把岳麓書院的獨特而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和源遠流長的儒學說傳統(tǒng)描寫得淋漓盡致,恰倒好處。大門左邊有一塊大型菊花石,這是湖南瀏陽特產。花形是依天然石紋加工而成的,如此之大,是實不多見。進入二門后,請回頭看二門背面的碑匾“瀟湘槐市”。原匾為清代學監(jiān)程頌萬所撰書,抗日戰(zhàn)爭中被毀。先匾為原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楚圖南補書?!盀t湘”泛指湖南,“槐市”指漢代長安城北的一片森林。當時京城的書生們常聚于此,或議論于槐樹下?!盀t湘槐市”指岳麓書院是湖南的“槐市”,文人、學者經常聚集于此。意思是岳麓書院人才之盛,有如漢代長安之槐市。繼續(xù)往前,看到的是岳麓書院的講堂。

  講堂

  講堂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的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北宋岳麓書院創(chuàng)建時,即有“講堂”,明代稱為“成德堂”,后改稱“靜一堂”或稱“忠孝廉節(jié)堂”。講堂檐前掛有“實事求是”匾。為民國初期湖南工業(yè)專科學校校長賓步走程撰寫。“實事求是”源于《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校長將其作為校訓,旨在教育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大廳中央懸掛兩塊鎦金木匾:一塊是“道南脈”匾,有乾隆皇帝御賜。

  這里的“道”是指理學。戰(zhàn)國時期思想界是百家爭鳴,漢武帝“廢絀百家,獨尊儒家”,儒家思想開始占統(tǒng)治地位。唐宋時期,一些儒學思想家吸取拂、道新的思想,發(fā)展形成儒家新的思想體系。其中以程頤和朱熹為代表的哲學思想稱為“理學”。岳麓書院是朱熹傳播理學思想的基地之一,所以此匾的意思是說岳麓書院所播傳湖湘學派是理學南傳的正宗。它表示了岳麓書院在中國理學傳播史上的地位,是皇帝對岳麓書院傳播理學的最高評價。

  此匾為原物。另一塊是“學達性天”匾,由康熙皇帝御賜,意思是人通過對理的領悟,可以認知天命,達到天人和一的地步。原匾被毀,這是1983年依康熙字跡重刻。講堂屏壁正面書有《岳麓書院記》,為南宋乾隆道二年書院主教、著名理學家張拭撰,他闡明了岳麓書院以反對科舉利祿之學,培養(yǎng)傳道濟民的人才為目的的辦學思想,對書院教育具有重大影響。

  該文由湖南大學校友、湖南省書法協(xié)會主席周昭怡1983年書寫。屏壁背面刻有岳麓山全景圖,臨摹自《南岳志》。講壇上放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訪院,與山長張拭討論《中庸》之義,開創(chuàng)了中國書院會講制度之先河。講堂壁上還嵌有許多極有價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書、清代山長歐陽厚均刻的“忠孝廉節(jié)”碑;由清代山長歐陽正煥書、歐陽厚均刊立的“整齊嚴肅”碑;清代山張王文清撰問的《岳麓書院學規(guī)碑》、《讀書法》等十數方,這些都是中國書院教育研究的重要史料。講堂前還有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委員馮友蘭先生所書對聯(lián):“唯楚有才,于斯為盛;沅生芷草,澧育蘭花。”此聯(lián)妙在:上聯(lián)兩句原是本書院大門聯(lián),下聯(lián)援引《離騷》中的一句話:“沅有芷兮澧有蘭”,略作改動為:“沅生芷草,澧育蘭花。”便成了兩個對仗句。從全聯(lián)看,上、下兩聯(lián),各自成對。

  在內容上也有內在邏輯聯(lián)系。為什么 “唯楚有才,于斯為盛”?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 “沅生芷草,澧育蘭花。”講堂右邊是“今日書院館”,陳列有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書院的照片和題詞,以及岳麓書院文化研究所的學術活動。講堂左邊有“文泉書店”游客可以購買到有關書院的書籍和其它著作。請游客自己觀看??赐暌院?,請穿過講堂,看到的是御書樓。

  御書樓

  岳麓書院創(chuàng)建初期就在講堂后面建有書樓,后來宋真宗皇帝賜書給了岳麓書院,更名為“御書閣”。清康熙二十六年,巡撫丁思孔從朝廷請得十三經、二十一史等書籍,始建御書樓于現址。清代所建的御書樓不幸毀于抗日戰(zhàn)爭中,今天御書樓是80年代仿宋代風格重建?,F在是湖南大學的古籍圖書館。前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力群同志曾將其萬余冊個人藏書捐贈給岳麓書院。御書樓內壁有“力群書屋”,專室保藏。我國古代藏書樓很注重防火,樓前多建有水池;房屋之間還建有高高的封火墻。

  同時,出于一種信仰,在大樓屋脊的兩端常常塑有兩條昂首的龍。據說這是龍的第九個兒子,名叫“蚩吻”,好吞火。以次避火災。至于檐角的寶劍,則是因為蚩吻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啃木檐,為了防止它的劣行,就用寶劍鎮(zhèn)住它。中國古代建筑處處浸透著傳統(tǒng)文化色彩。御書樓兩側復廊嵌有《朱熹詩碑》、《重修岳麓書院記》等重要碑刻??赐暌院?,請從御書樓左側邊門進入的是園林。那里有麓山寺碑、百年軒和書院八景中的四景。進入園林,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碑廊。

  碑廊

  岳麓書院辦學千年,留下了大量有價值的碑刻。碑廊中即嵌立歷代遺碑13方,其中有朱熹手書的“道中庸”、“極高明”等碑,是書院的重要遺存;有新制的岳麓書院文獻史料碑刻27方,這些碑文反映了歷代岳麓書院的建設過程,是研究岳麓書院發(fā)展歷史的重要文獻,撰文者或者為著名文學家,或為書院山長,或為地方官員,或為著名政治家,他們本身在歷史上都有較大的影響,因而這些碑刻具有更為廣泛的社會價值、為研究者和旅游者所關注。碑廊處于書院園林西面。園林有書院八景中的“竹林冬翠”、“曲澗鳴泉”、“碧沼觀魚”和“花墩坐月”四景。您可以慢慢品味和尋找。沿碑廊前行,前面能看到時務軒。

  時務軒

  時務軒是為紀念時務學堂而建的紀念性建筑。清朝末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民族危機空前加劇。為推動湖南新政可,在岳麓書院山長王先謙及譚嗣同等人的活動下,湖南巡撫陳保緘、學政江標、按察使黃遵憲于光緒二十三年上奏朝廷,設時務學堂于長沙小東街,熊希齡為學堂總理(校長),梁啟超為中文總教習,學堂昌盛一時。著名學生有范源濂、蔡鍔、方鼎英、楊樹達、唐才中等人。戊戌變法失敗后,湖南巡撫陳保緘等人被革職,時務堂被迫停辦,后改為求實書院,光緒二十八年改為湖南大學堂。次年與岳麓書院所改之湖南高等學堂合并。軒內現嵌有梁啟超《時務學堂古址碑,該碑為民國二十四年梁啟超重游時務學堂舊址所書,另有李肖聘、李況松、陳云章、黃曾莆等人的碑刻。出了時務軒,右邊有一座小亭,那是著名的麓山寺所在地。

  麓山寺碑

  眼前的這個小亭內藏著我國書法史上著名的麓山寺碑。碑文內容記錄了麓山寺歷史沿革,是在唐開元十八年,由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篆刻家李邕撰文、書丹并雕刻。因其文、書、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絕碑”之稱。碑側碑陰有宋帶大書法家米芾的題刻。麓山寺碑是我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也是長沙現存時間最早、價值最高的碑刻。李邕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故麓山寺碑又有北海之稱?!堵瓷剿卤芬彩撬锌瑫拇碜髌分唬P致挺拔,氣勢縱橫。麓山寺碑對后來的書法家影響較大,歷代許多大書法家都至岳麓山臨習瞻仰,碑后至今尚留有部分書法家的手跡。許多書法家都以見到此碑為榮。因《麓山寺碑》享有盛名,歷代欲取此碑的人甚多,清代嘉慶年間,有達官遣官前來拓取,因不得其法,隧使名碑碎裂,留下了千古遺憾。當時長沙知府沈廷英得知后,親赴現場,和沙灰集其殘片94片,另嵌碑亭內壁之上。1950年麓山寺碑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離開麓山寺碑,前面那座伴水而建的建筑是百泉軒。

  百泉軒

  這座伴水而建的建筑叫百泉軒。這是歷代山長居住的地方。百泉軒始建于北宋之初,地處岳麓山清風峽谷口,溪泉薈翠,是岳麓書院風景絕佳之地。歷代山長愛溪泉之妙,筑軒而居,享盡自然的天籟之音。元代著名理學家吳澄作《北泉軒記》,說百泉軒前溪泉:“如雪如冰,如練如鶴”。南宋乾道三年,朱熹訪院,與山長張拭“聚處同游岳麓”,“晝而燕坐,夜而棲宿”,都在、百泉軒中,相傳二人曾在此論學三晝夜而不息。倚水邊的石欄,觀錦鯉在水中戲游。這是岳麓書院八景之一:“碧沼觀魚”。

  教學齋

  您現在來到了教學齋。這是古代學生居住的地方?,F存的建筑為1993年書院改學堂時改建?!敖虒W齋”齋名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居民,教學為先”。里面設有讀者服務部和編鐘古樂演奏室。您可以進去休息以下,購買岳麓書院和湖南的旅游紀念品,欣賞2000那前楚國的古編鐘演奏的民間音樂。

  半學齋

  現在我們來到半學齋。這是古代教師居住的地方?!鞍雽W齋”齋名源出《尚書-說命下》,含有教學相長的意思。目前半學齋設有岳麓書院的歷史及人才陳列室。毛澤東同志早年曾和蔡和森寓居半學齋?,F也設有專門展室以示紀念。

  文廟

  岳麓書院文廟位于書院左側,由照壁、門樓、大成門、大成殿、兩廡、崇圣祠、明倫堂等部分組成,自成院落。自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家”以來,教育界開始祭祀祠孔子。北宋時期岳麓書院曾建禮殿于講堂前,內塑孔子及十為哲人像,畫七十二圣賢圖。南宋乾道元年改禮殿為宣圣殿。明弘治十八年,更名為大成殿。明朝正德二年遷于現在的地址。天啟四年重修,正式稱為文廟,其規(guī)格與各郡縣文廟相當。

  其后屢毀屢興,但建筑格局未變。大成殿是文廟中最主要的建筑。“大成”一詞源于《孟子》,“孔子之謂集大;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笨鬃邮俏覈糯乃枷爰液徒逃遥彩鞘澜缥拿魇飞献顐ゴ蟮奈幕藿持?。所以用“大成”二字來表示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大成殿采用重桅歇山頂,黃色琉璃瓦,藻井天花,雕龍畫鳳,屬帝王規(guī)格。

  殿前有月臺,供祭孔時表演禮樂用,月臺前有明代的石雕蟠龍,十分莊嚴。大成門的石階前,有一對明代石獅,一雄一雌,刻工精細傳神。雄獅戲球,雌獅懷抱小獅,這對獅子毫無兇神惡煞之感,有的只是受教化后的嫵媚恩愛之態(tài)。大成門外的牌樓為明清建筑,左右各一,南北相望,四柱三層,由花崗石砌成,上有龍雕等飾物。牌樓內側題額分別為“賢關”、“圣域”,外側題額分別為“德配天地”、“道冠古金”,均為對孔子的贊辭。文廟照壁,也稱照墻,是文廟大成門外對著大門做屏蔽用的墻壁,現存照壁為明清建筑。照壁前的孔子銅像,是1996年香港孔子教學院湯恩佳先生捐塑。

  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古城長沙的岳麓書院參觀游覽。

  岳麓書院坐落在風景勝地岳麓山清風峽口,在岳麓書院的前門上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洵的字鐫刻而成的。為什么說岳麓書院是“千年學府”呢?因為岳麓書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創(chuàng)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歷經千載,辦學不已,所以有“千年學府”的美稱。岳麓書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的人才,是湖湘學派、宋明理學的發(fā)源地。它在歷史上幾度輝煌,受到皇室重視,成為中國古代一所頗有影響的高等教育機構,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及睢陽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從前門走進來,可以看到赫曦臺,這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朱熹在岳麓書院講學的時候,常常很早就爬起來跑到岳麓山頂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后來張拭就在這里修了一個臺,取名“赫曦臺”。

  大家來看一看這臺中屏風上繪著的岳麓書院平面圖。岳麓書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排列著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在中軸線的西邊建筑有供讀書之用的教書齋和供休息賞玩的園林碑廊;在中軸線的東面建有供學子食宿的半學齋和奉祀古圣先賢的文廟祠堂。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在公元976年疏遠初創(chuàng)之時即有“講堂五間”,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后來因為朱熹寫了“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石刻,所以又稱“忠孝廉節(jié)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遺留下來的建筑。

  請大家抬頭看看這快“學達性天”匾,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這里說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這塊匾是康熙皇帝對岳麓書院理學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會提出一個問題了,“理學是什么呢?”對了,這位朋友說對了,理學是儒家學說發(fā)展演變到宋朝時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我們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fā)展壯大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程頤、程顥兩兄弟。

  二程兄弟為了把理學發(fā)揚光大,在洛陽社壇講學,一時門庭若市。當時有個南方學者叫楊時專程前往求學,時值隆冬,大雪分飛,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師醒了,他才執(zhí)經問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當楊時學成南歸時,程頤目送并且非常高興地說:“吾道南矣”?!俺涕T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應謙虛謹慎,勤奮好學,而且是理學南傳的一個標志。從那時起,理學通過楊時傳到江南,并發(fā)展為“湖湘學”等多種學派。所以后來乾隆皇帝御賜“道南正脈”匾懸掛于此,用來表達岳麓書院是理學的正宗之傳。

  通過參觀這兩塊御賜匾額,進一步了解了岳麓書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其實在晚唐以后,雖然書院日益成為有別于官學的一種教育機構,但其辦學的規(guī)模、層次不盡一致,同樣都叫書院,有的僅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小學甚至學前班,而岳麓書院是高層次的書院,它的講學者多為全國名流大師,而學生也要經過考試和推薦才能選拔入學,像“千年學府”、“四大書院”之類美譽,對于岳麓書院來說實在是當之無愧的。要知道,岳麓書院比法國的巴黎大學早200多年,比英國的牛津大學也要早300年呢。

  好,這里有一個問題,為什么在講堂中間,老師授課的講壇上會擺設兩張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張椅子?請大家動動腦筋,猜猜看。

  參觀完御書樓之后,沿回廊右轉,發(fā)現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墻黑瓦的小院落,這里是奉祀理學大師及岳麓書院培養(yǎng)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見的船山祠是紀念著名的學術大師、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與黃宗羲、顧炎武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歲就進岳麓書院讀書,深受當時山長吳道行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學風影響,他后來結社著書,評議朝政,又在衡陽揭竿起義,舉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筆竿為武器,潛心著述,無一不是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精神的最好體現。

  岳麓書院之所以人才輩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輩出,都與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自相影響密切相關,也都是“經世致用”四個字的最好體現。一個人要想有經天緯地之材,救濟萬民之心,則必須要在少年時刻苦攻讀,完善自我。岳麓書院內廣種桑樹,就是提醒每一位學子都要像春蠶一樣埋頭苦學,終生不輟;講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規(guī)就是要規(guī)范每一位學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舉止;書院內“實事求是”,“道南正脈”等匾額也是在告誡每一位學子都要牢記儒家傳統(tǒng)中虛懷若谷、嚴謹治學的優(yōu)良風尚。但埋頭苦讀、修身養(yǎng)性就算是人才了嗎?不是,人才不是知識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須具有胸懷萬民之心,回報社會之志,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教育原則就是要求每一位學生將知識取之于書,用之于民,只有那濟世救國、奮不顧身的學生才能在岳麓書院永遠受到尊重和懷念。

  正因為岳麓書院本著“經世致用”的教育原則,千百年來,它為社會、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值得永遠緬懷的精英。如抗金名將游九功,改革先驅陶澍、魏源,清代“中興之臣”曾國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來的譚嗣同、楊昌濟、蔡鍔、陳天華、毛澤東、劉少奇等三湘俊杰,無一不是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精神的偉大實踐者。

  大家在游覽過程中,想必已經看到了我們湖南的改革日漸深入,長沙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這何嘗又不是“經世致用”的最好體現呢!岳麓書院辟出這樣一片寧靜的院落,供奉理學大師和“經世致用”的圣賢,以便后人瞻仰,實在是要告訴每一位參觀者,經世致用,回報社會,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途徑,可喜可賀的是,“經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為我們長沙精神的組成部分,這既是對我們長沙人民過去貢獻的一個總結和肯定,又將更加旗幟鮮明地指導我們每個市民努力參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想必大家參觀到這里,已經體會到了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參觀完祠堂、文廟之后,來到今天要參觀的岳麓書院的最后一個部分——百泉軒園林。

  百泉軒在宋代的時候,它是山長居住地,當年朱熹和當時的山長張栻就曾在此“晝而燕坐,夜而棲宿”,意思是吃飯睡覺都舍不得離開這里。為什么呢?因為在百泉軒前面有一座優(yōu)美園林,每當傍晚來臨,山林幽靜,飛鳥歸巢的時候有山泉從山上潺潺地流下來,給人一種“空齋夜聽三更雨,澆風騰萬成聲”的感覺。推開門,漫步于園林之中,紫薇、芙蓉和園內各種山花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芬芳,忍不住坐下來,抬頭望明月,更會發(fā)出一種“對景流連情最遠,許誰探取眼前春”的惆悵。

  不知不覺就度過了如詩似畫的一夜。清晨來臨,呼吸一口衡岳湘水的清新空氣,披著朝陽從這里沿曲徑拾級而上,可以到達著名的愛晚亭,在麓山寺的晨鐘聲中,可以縱情舒展身體,也可以踱步呤誦古詩?;貋砗?,在碧綠的池沼前面,欣賞一下迎帶風露的荷花和魚翔淺底的佳境,是不是有一種“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覺?好了,各位朋友,欣賞到這里,一定會認為岳麓書院的讀書治學的最好學府。

  但這一名勝古跡在抗日戰(zhàn)爭和十年中屢遭浩劫而變得殘破不堪。從1981年至1993年,省政府和湖南大學耗資500萬元對舊建筑進行修復,才讓大家能看到現在這一名山壇席的古跡新貌。穿過園林,可以看到和百泉軒南北對望的還有一排廳臺走廊,這一八角亭里保存的是著名的唐碑——北海三絕碑。它是由唐代北海太守李邕撰寫的記敘有關麓山寺沿革和歷代禪師傳法的情況,文辭、書法、刻工之精,堪稱“三絕”。岳麓山是集儒、釋、道于一體的名山,而岳麓書院所倡導的理學亦是儒家學派和佛道兩種宗教的融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在這一秀美園林里再次得到體現。

  從麓山寺的碑亭過來是時務軒,不由自主地想起了100年前那次悲壯慘烈的維新變法運動。當時的維新壯士熊希齡、梁啟超在長沙創(chuàng)辦“時務學堂”,宣傳變法理論和民權平等學說,反對封建專制。戊戌變法失敗后,譚嗣同等“七君子”血染北京菜市口,梁啟超潛往日本,時務學堂幾經變遷后并入岳麓書院,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后來梁啟超再往長沙參觀“時務學堂”舊址等墨跡。1994年,政府將梁氏手跡刻碑,并在此建軒,又請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匾額"時務軒",這再次體現了岳麓書院對經世致用的仁人志士的最高禮遇。

  岳麓書院的參觀就要結束了,大家還有什么問題嗎?噢!對了,中間提了一個問題,在講堂的講臺上為什么放了兩把椅子,答案是這樣的:古時候講課一般有兩個老師,一個老師負責講述儒家的典籍、孔孟的學說,而另一個教師則負責對他所講的深奧難辨之處進行解釋。講解講解就是這個意思。當然也有人說當年朱熹和張栻兩人曾在此一起講學,并互相辯論,所以擺兩把椅子讓兩位大師平起平坐。大家認為哪種說法更正確呢?

  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三)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岳麓書院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書法家李邕撰文并書寫的;江夏黃仙鶴勒石刻篆,因為文、書、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絕”之稱。碑高4米,寬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書法著名于世,最為藝林所看重,傳拓碑文曾風靡一時,筆法剛勁有力,是最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還有明刻宋真宗手書“岳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岳麓書院學規(guī)碑”等等。

  岳麓書院園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它既不同于官府園林的隆重華麗的表現,也不同于私家園林喧鬧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種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樸實的風格。

  書院大門上有一副楹聯(lián),曰:“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大意是說楚地的人才在此地會聚。上聯(lián)是清代嘉慶年間任岳麓書院院長的袁名曜所出,下聯(lián)是當時書院的一位學生張中階所對,兩句話分別出自《左傳》和《論語》。在抗日戰(zhàn)爭中,這副對聯(lián)被日機炸毀,現在懸掛的是1984年根據歷史照片復制而成的。

  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四)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岳麓山故跡很多,山一腳下有岳麓書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歷史。南宋的理學家朱熹在此講過學。清風峽是岳麓書院后面一條幽靜美麗的峽谷。一線清泉。西池碧水,萬木清秀,美不勝收。有名的愛晚亭就在這清風峽中,此亭原名愛楓亭。四周楓樹漫山,風景絕佳。清代著名詩人袁枚來此游賞。依唐人杜牧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將亭名改為愛晚亭。

  岳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約958年)智睿等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嗣后,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后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工業(yè)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岳麓書院自創(chuàng)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 化而聞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見山長周式,頒書賜額,書院之名始聞于天下,有“瀟湘洙泗”之譽。南宋張式主教,朱熹兩度講學。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賜“敬一箴”,王陽明心學和東林學派在此傳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愛國主義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學,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別御賜“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額。

  岳麓書院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筑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筑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連接,合為整體,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筑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岳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岳麓書院學規(guī)碑”等等。

  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五)

  岳麓書院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國家5A級風景名勝岳麓山風景區(qū)。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嗣后,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后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工業(yè)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岳麓書院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岳麓書院仍然在進行高等教育。書院是湖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國學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擁有一支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研究特色和研究成就突出的科研隊伍?,F有專職教師2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9人。

  書院現有歷史學、哲學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專業(yè)3個,碩士授予專業(yè)9個。其中博士學位授予專業(yè):專門史(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古代史、中國哲學。擁有歷史學一級學科(涵蓋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文獻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考古學與博物館學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中國哲學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建有中國書院博物館。其專門史為湖南省重點學科。2009年開始,岳麓書院面向全國招收歷史學本科生,使書院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更加完善。

  如今的岳麓書院宋明理學、中國書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國禮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國內外處于領先地位。并致力于建成在國內外具有較高學術地位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基地、中國書院研究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大唐書院是大唐教育旗下培訓學校名稱,其中以潑墨古畫和詩人畫像為內飾裝潢,讓人進入其中就有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讓人詩意盎然。坐落于湖南省長沙市。

  岳麓書院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筑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筑有大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各部分互相連接,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筑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岳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岳麓書院學規(guī)碑”等等。

  岳麓書院古建筑群分為教學、藏書、祭祀、園林、紀念五大建筑格局。

35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