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精彩導游詞
陜西精彩導游詞
陜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上古時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黃帝的葬地。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黻兾骶蕦в卧~。
陜西精彩導游詞篇1
天竺山,又名天柱山,位于山陽縣城東南部的鶻嶺以南,鄖嶺以北,距縣城30千米。天竺山森林公園屬國營天竺山林場轄區(qū),東西長40千米,南北寬25千米,公園面積1058公頃,森林覆蓋率88%。天竺山崔嵬而奇險,聞名遐邇。
唐代羅公遠、宋代理學家邵雍都在此山隱居。山峰最低海拔1255米,最高海拔2074.4米。山有七峰相對,主峰有北峰大頂山、東峰鐵鐘坪、南峰虹池梁、西峰松樹蕩。峰隙終年云霧繚繞,古松虬枝,蒼翠欲滴,奇石突兀,多姿多態(tài),與雄偉的古建筑相互輝映,渾然成趣,游人至此,如臨仙境。最為壯觀的是“天竺云海”,雨過天晴,團團白云匯聚于山腰,向開鋪展彌散,剎時形成波濤滾滾的海洋,好似“水漫金山”。東西側壁立萬仞,壁上碥道,皆人工鑿成。人稱“閻王碥”。西側碥上有鐵索,險峽處有獨木橋;臨箭河處有著名的七里峽。兩壁對峙,仰望青天一線,藤蔓交接,綠蔭翳天,一溪南瀉,水聲如雷,大有一夫擋道,萬夫莫開之勢。陳魯齋先生《登天柱山》詩曰:
“置身如在九霄中,萬里川原一覽空,呼吸可能通帝座,壯懷直欲問天公,懸?guī)r峻峭巨靈劈,大地撐持砥柱間,秋色西來風日麗,下方佳氣郁蔥蔥”,這正是對天竺山雄偉氣勢的真實寫照。
天竺山自然資源豐富,景致迷人。公園絢麗多彩,四季各異。陽春,山花爛漫,五彩繽紛;盛夏,綠茵滿坡,涼爽宜人;金秋,紅葉似火,野果飄香;嚴冬,銀裝素裹,青松映雪。園內有森林植物200多種、野生動物40多種,珍貴野生動物有金錢豹、林麝、果子貍、狐貍、豹貓、錦雞、青羊、杜鵑等。園內人文景觀60余處,其中古跡6處,景點58個。石水塔,建于宋朝,位于鐵瓦殿后百米,塔高丈余,圍數(shù)尺,傳為鐵板道人所造,共3座,外呈圓形,傳神生動,工藝獨特。雙峰觀,是戰(zhàn)爭年代我黨領導人-率軍由湖北到商洛,在此休整之地;云蓋寺,宋邵雍在此隱居時新建。藏經洞,清蜀僧超古禪師為藏經所鑿。上天堂,建于南北朝時期,為最早的宮觀遺址。藥王廟,在主峰山腰兩千米處,明石刻“藥王廟”3字至今無損。除此,山麓有黑龍洞、朝陽洞、穿心洞等24洞,有繡女峰、疊翠峰,三星峰、飛身峰等12峰,有月亮石、葫蘆石等12石。公園附近還有祖師洞、焦贊孟良洞、仙佛洞、元覺寺、擂鼓臺、蠻王石、箭石埡、僧道關等。
自漢以來,天竺山就是道教活動的中心,歷代建筑古寺廟10余處。民國前上山僧尼很多,1960年有20多人下山還俗。近年又有僧尼上山,香火甚盛,游客眾多,每年有10萬多人次,天竺山古建筑群對我們研究道教的歷史和漢、唐的塑造藝術有重要價值。
陜西精彩導游詞篇2
西安碑林創(chuàng)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shù)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一千多塊。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內容豐富,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匯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發(fā)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
碑林博物館位于西安市文昌門內三學街15號,原為陜西省博物館,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歷史的“西安碑林”基礎上,利用西安孔廟古建筑群擴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館區(qū)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三部分組成,現(xiàn)有館藏文物
11000余件,11個展室,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博物館本身即為孔廟舊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照壁、牌坊、泮池、欞星門、華表、戟門、碑亭、兩廡等明清建筑保存至今,并遵循著孔廟固有的建筑格局,組成了一個綠樹掩映、古樸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碑林博物館各陳列室主要展品介紹
第一陳列室陳列的是《開成石經》,內容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左氏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經書,計60多萬字,用石114方。清代補刻的《孟子》也陳列于此,合稱《十三經》。這些經書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當時為避免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出現(xiàn)錯誤,以及永久保存,就把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范本,立于長安城國子監(jiān)內,以供校對?!堕_成石經》是目前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經書。
第二陳列室陳列書法名碑,以唐代為主。內容上,《大秦景教流傳中國碑》、《不空和尚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寶貴資料。書法價值上,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歐陽詢《黃甫誕碑》、歐陽通《道因法師碑》、張旭《斷千字文》、柳公權《玄秘塔碑》,以及僧懷仁集王羲之書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顏真卿《多寶塔碑》、《顏家廟碑》等,無一不是從古至今書法愛好者學習的范本。其中僧懷仁花費24年心血,從內府藏王羲之墨跡中集字刻成的《圣教序碑》,再現(xiàn)了書圣王羲之秀勁超逸的書風,加之碑文由唐太宗作序、唐高宗作記,頌揚了卓越的佛學家玄奘,又有玄奘寫的謝表及心經,被譽為“三絕碑”。
第三陳列室陳列是由漢至宋代的各種書法字體名碑。篆書有唐《美原神泉詩序》等,隸書有漢《曹全碑》等,楷書有唐《臧懷恪碑》、《郭家廟碑》、《顏勤禮碑》等,行書有唐《慧堅禪師碑》等,草書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懷素千字文》、張旭《肚痛帖》等,都是馳名中外的書法瑰寶。
第四陳列室陳列的是宋至清代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祝允明等的詩文書跡,以及明清時期有珍貴史料價值的碑石。還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種線刻畫,其中宋刻《唐太極宮殘圖》、《唐興慶宮圖》,清刻《太華山全圖》、《關中八景》等,對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勝跡都有參考價值。
陜西精彩導游詞篇3
延安革命紀念館位于延安城北王家坪,建于195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展館正門上方懸掛著紅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來延參觀時題寫的館名。1996年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8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2008年3月起免費開放。
館藏文物31130件,其中一級文物l34件,二級文物2236件,是全國革命類博物館藏品最多的紀念館之一。藏品有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棉紡、石刻、鐵器、手稿、文件、書報雜志、貨幣、郵票、-等。展出的重要文物有:劉志丹用過的硯臺、皮帶、大衣、馬鞍;謝子長的眼鏡、手槍;紅二十七軍三團政委李赤然用過的公文包;毛澤東贈張明科的手槍;“小米加步槍”的文物組合;邊區(qū)參議會議員證;邊區(qū)政府紅色大印;李鼎銘的金屬私章和使用的狼皮褥子;中央醫(yī)院的出診箱、魏一齋用過的聽診器;延安時期氣象觀測設備;干部學校的各種印章、教材、筆記、校旗;邊區(qū)軍民食用的豆錢錢、米糠、野菜,學習用的樺樹皮、馬蘭紙、自制的樺樹皮飯盒;新華化學廠生產的肥皂;兵工廠制造的武器;邊區(qū)銀行印鈔票的油滾、石板、印刷機及印刷紙幣、光華商品代價卷;大生產運動中頒發(fā)的獎狀、獎章、紀念證和宣傳材料;毛澤東等人的手稿及著作早期版本、題詞手跡;“四八”烈士遺物;延安時期出版的《新中華報》、《解放日報》、《解放周刊》、《邊區(qū)群眾報》等等。其中有許多文物彌足珍貴,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實事求是”石刻:這是l943年毛澤東為中央黨校的題詞。鐫刻在四塊二尺見方的方石上,原嵌于中央黨校禮堂正門上方。1947年胡宗南軍隊進犯延安時,把禮堂全部毀壞。由于黨校師生事先將石刻從墻壁上取出,埋人地下,石刻幸免于難。建國后,延安師范學校在黨校原址上勞動時挖出了石刻,交于延安革命紀念館保存。石日晷:延安自然科學院使用過的計時器,采用當?shù)卮稚呈瞥?,長77厘米。寬41.5厘米,厚l9厘米,呈長方形,石塊上畫一半圓,圓心豎一短棍,棍影隨太陽升落不斷移動,對應于石塊所刻l.12鐘點。1947年國民黨軍隊進犯延安時,埋于地下,1953年出土,交紀念館保存。炕桌:長51厘米,寬37.5厘米,高31.5厘米,黑漆斑駁。l936年2月5日,毛澤東、彭德懷率東征紅軍駐進清澗縣袁家溝,當晚宿于農民白育才家中,毛澤東在此桌上辦公。次日,陜北大雪。2月7日,毛澤東伏案疾書,寫下千古絕唱《沁園春·雪》。毛澤東作詩的“書桌”就是這張小炕桌。毛澤東離開后,房東一直將之作為傳家寶,精心保護ol972年被紀念館從袁家溝征回展出。黃呢大衣:劉志丹烈士遺物。劉志丹在從事兵運工作時,得到這件大衣。后來送給高維嵩,劉志丹犧牲后,高維嵩把它交給母親保存,l953年,他贈送給紀念館。小青馬:毛澤東的座騎標本。鞍轡齊全,栩栩如生。西北局從三邊草地選購回延安,毛澤東的警衛(wèi)員賀清華在南門外體育場試騎后決定留為毛澤東的座騎。轉戰(zhàn)陜北途中,它是毛澤東的主要代步工具。一次,在部隊未發(fā)現(xiàn)敵情的情況下,它機警地把毛澤東馱在山崖隱蔽處,躲過了國民黨飛機的偵察。中共中央進駐北平后,小青馬作為軍功馬被送到北京動物園飼養(yǎng)。隨著歲數(shù)的增大,毛色漸白,成了一匹白馬,1962年衰老而終,馬皮被制成標本。l964年8月,運回延安。據(jù)說,它臨終前,頭向中南海方向長嘶三聲,似同主人告別。
猜您感興趣:
3.陜西省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