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門導游詞范文3篇
中華門導游詞范文3篇
中華門,因北京乃仿南京城所建,故按照南京城位置中華門取名。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guī)淼闹腥A門導游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中華門導游詞范文1:
現(xiàn)存的南京城墻建于明代初年(1366~1386年)。它南北(中華門至捐江門)長10公里,東西(中山門至漢中門)寬5.67公里,周長33.67公里,高14~21米,下寬14.5米左右,上寬4~9米。城墻上筑藏兵窩鋪200座,垛日 13616個,計有正陽、通濟、聚寶、三山、石城、清涼、定淮、儀鳳、鐘阜、金川、神策、太平、朝陽等13個城門,后又陸續(xù)增辟11個,共24門。
城墻是用條形花崗石奠基,城磚是按規(guī)定的尺寸、重量特別燒制,每塊磚上都有制造者和監(jiān)造者的姓名。南京城的形狀完全依據(jù)地理自然形勢建造:東連鐘山,西據(jù)石頭,南貫秦淮,北枕玄武湖,依山傍水,氣勢非凡。
中華門,明稱聚寶門,是南京城墻現(xiàn)存最大的一座城堡式城門,也是我國最大的一座城堡。1931年建中華路時改用今名。它是在南唐都城南問故址上重建的。內(nèi)有鎮(zhèn)淮橋,外有長干橋。以四道拱門貫通三道甕城,各道門都有上下啟動的千斤閘和雙扇木門,現(xiàn)僅存閘槽和門位。中華門還設有24座藏兵洞,可藏兵三千。其南北長128米,東西寬118.5米,總面積達15168平方米,城墻高21.45米,工程宏偉,結(jié)構(gòu)復雜,設計巧妙,在我國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中華門導游詞范文2:
中華門為明都城南門,明清兩代叫聚寶門,為南京古城墻13個城門中規(guī)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門,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jié)構(gòu)最復雜的古城堡,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堡東西寬118.5米,南北長128米,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首道城門高21.45米,各門原有雙扇木門和可上下啟動的千斤閘。是南京城門中最雄偉的一座,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最為完整的堡壘甕城。城門規(guī)模宏大,設計巧妙,結(jié)構(gòu)復雜,共有四道券門,三道甕城,另外還有27個藏兵洞,并有馬道可騎馬登城,在我國城門建筑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1995年,結(jié)合中華路、雨花路改造,在中華門城堡周圍,建成了中華門廣場,新增綠化面積近萬平方米,架設一批高桿照明宮燈和草坪燈。廣場和鎮(zhèn)淮東、西橋的建設,不僅改善了交通狀況,而且美化了城堡的外環(huán)境,使城堡更顯雄壯巍峨。城堡與廣場連為一體,相互襯托,相得益彰。
中華門導游詞范文3:
中華門建于明朝 永樂年間。建成時,因是皇城的正南門,古人又以南方為尊貴,所以享有“國門”的地位。它的名稱隨朝代的更替而變遷,明朝時稱 大明門,大學士解縉題門聯(lián)“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居”。清朝 順治元年(1644年)改名為 大清門。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為 中華門。1952年為擴建天安門廣場,在蘇聯(lián)專家的建議下1954年被拆除,1976年毛澤東逝世后,在其原址修建了毛主席紀念堂。
作為皇城與市井的分界,中華門建筑風格莊嚴厚重,具有很高的規(guī)制,據(jù)《大清會典》記載
漫步中華門:“大清門,三闕上為飛檐崇脊,門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左右獅各一,下馬石碑各一”。中華門是一座單檐歇山頂?shù)拇u石結(jié)構(gòu)建筑,類似的規(guī)制在明十三陵、清東陵和清西陵的大紅門有用。
清朝時,大清門至正陽門之間是用石欄桿圍成的一個方形廣場,明朝時這里曾是鬧市街道,俗呼“棋盤街”,門外有下馬碑,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門內(nèi)就是皇家御道,除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龍車鳳輦外,其他人只能步行通過。清朝時,在皇帝大婚時,只有皇后的轎子才能從大清門進入紫禁城,其他嬪妃的轎子只能通過后門神武門進入。
大清門匾是石頭作的,青金石琢制成字,鑲嵌在石中。中華民國成立后,選定了1912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周年慶典的前一天)將大清門更名為中華門,本想把石匾拆下翻用背面刻上“中華門”即可,待將石匾拆下后發(fā)現(xiàn)里面竟是“大明門”三字。原來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想到了這個辦法,于是只好重新趕制了一塊木匾,由京兆尹王冶秋題寫“中華門”匾額,掛于檐下。大清門匾由文化部社會文化事務管理局保存。后移交首都博物館。
中華門導游詞相關文章:
1.南京導游詞
5.南京城墻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