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導游詞大全 > 江蘇導游詞 >

關于江蘇的導游詞500字

時間: 詩琪1201 分享

  下面是關于江蘇的一些導游詞,歡迎閱讀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導游詞

  各位游客:在游覽了金山、焦山之后,下面我們將去“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北固山位于鎮(zhèn)江市東北江濱,居金山和焦山之間。高約53米,長2公里,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因,因名“北固”,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著稱于世。因山上甘露寺等寺廟院落都集中在北固山頂峰,所以北固山又有“寺冠山”之說。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峭壁如削,為風景最佳之所。山上古跡大多與甘露寺“劉備招親”有關。新中國成立后,中峰、后峰辟為后甘露寺公園,1986年更名為北固山公園。北固山風光壯麗,景色宜人,歷代詩人墨客,如李白、蘇武、米布、陸游、辛棄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

  【鳳凰池—試劍石】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北固山公園的大門。進入大門,我們在左側看到的這一汪池水,叫做“鳳凰他”,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臨池召選儒生。古時他水經(jīng)甘露港通江。池中的那座亭名叫“鳳凰亭”。

  在鳳凰池右邊,有一塊平直一分為二的巨石,這就是“試劍石”,又名“恨石”。石為兩塊,高的一塊約1.5米,矮的一塊減半,中間都有裂縫,平整如削。石上“試劍石”3字清晰可辨。

  說起試劍石,還有這么一段故事:相傳孫劉聯(lián)姻,弄假成真。有一天,孫權和劉備同游鳳凰池,劉備見池邊有一塊巨石,即撥下隨從身上的佩劍,仰天暗自默禱:“我若能順利返回荊州,成霸主之業(yè),劍下石裂;著死于此地,剁石不開。”手起劍落,只見火花飛濺,巨石應聲而裂。孫權見此即問劉備:“你為何恨這塊石頭?”劉備假意地回答說:“我年近五十,不能為國清除賊黨,心中異常憤慨。現(xiàn)蒙國太招我為婿,是我一生幸事。我向天門卦,如能破曹興漢,就劈開這塊石頭,現(xiàn)果真如愿。”這時孫權暗想,“劉備莫非用此話來蒙騙我的?”也將寶劍拔出對劉備說:“我也來問問天意,如能彼得曹操,也將石頭劈開。”暗中祈禱:“如能再取荊州,興旺東吳,石頭也裂為兩半。”隨即揮劍劈開另一塊石頭。兩人暗暗自喜,于是就這樣留下了兩塊試劍石。

  其實,試劍石的形成來源于地質的演變:距今約一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代,因火山爆發(fā)巖漿噴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巖,由于其質地堅硬,且多裂縫,再經(jīng)風化剝蝕成為現(xiàn)今的形狀,這些石頭并非什么鋼刀利劍能劈開。

  【鐵塔—阿倍仲麻呂詩碑】

  各位游客:大家隨我上山,在風景秀麗的北固山后峰東南,清暉亭旁,我們看到一座四層鐵塔。鐵塔又名“衛(wèi)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國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也是江蘇省境內(nèi)惟一的鐵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鐵塔始建于唐朝定歷元年(825年),是唐代潤州刺史李德裕為“資穆皇(唐穆宗)之冥福”所建。后屢毀屢建,現(xiàn)塔為四層,一二層是宋代制品,三四層系明代所鑄?,F(xiàn)存的塔基(即蓮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圖案,如云水紋、蓮瓣雙雀、游龍戲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動逼真。鐵塔為北固山增添了莊嚴瑰麗的色彩,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冶鐵技藝的高超。

  各位從鐵塔拾級向西走,前方有塊《望月望鄉(xiāng)》詩碑,碑上詩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所作。他生于698年,卒于770年,自幼聰明好學,于717年被選為遣唐留學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縣守的率領下從大阪出發(fā)來華。晁衡在中國長安進唐太學讀書,后考中進士,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李白等交誼甚深。唐太宗對他的才華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為唐王朝秘書監(jiān)衛(wèi)財卿、鎮(zhèn)南都護等職。753年晁衡受命為唐使,與鑒真大師及日本使臣東渡,途中船泊揚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潔,晁衡思緒萬千,想到36年未回故鄉(xiāng),欣然命筆,寫下了著名五言詩《望月望鄉(xiāng)》,詩中寫道:“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晁行漢學造詣很深。他的《望月望鄉(xiāng)》詩已收入《全唐詩》,在日本家喻戶曉,廣為傳唱。此碑是1990年底建成的。詩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書道院院長田中凍云執(zhí)筆,中文碑文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代主席沈鵬所書,著名書法家趙樸初為詩碑題寫了碑額。

  【“南徐凈域”題額—“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古甘露寺】

  由《望月望鄉(xiāng)》碑西行不遠,大家在一座圓拱門上看到了“南徐凈域”題額。或許有的游客會問:此地為何稱作“南徐凈域”?相傳西晉末年,北方混亂,東晉偏安江南,建都于建業(yè)(今南京)。當時北方人士紛紛南下,東晉為此設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鎮(zhèn)江)。至劉宋時,正式定名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為鎮(zhèn)江的別名。

  大家轉過身,看看后面的廊壁上,一塊長方形條石上刻著雄渾有力的“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氣魄非凡。相傳在三國時,劉備來東吳招親,孫權宴罷陪劉備觀賞江景,劉備見北固山雄峙江濱,大江東去,一望無際,氣勢雄偉,不禁贊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后來南北朝時,梁武帝登北團山時,見北固山景色極為壯觀,興致勃勃地揮筆書寫了一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無從尋找。到了南宋,潤州(鎮(zhèn)江)刺史、著名書法家吳據(jù)將這六個字重新書寫出來。清康熙年間,由鎮(zhèn)江府通判程康莊臨摹勒石。從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順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稱。

  穿過“南徐凈域”的門洞,我們就到達了建在北固山北峰之巔的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東吳甘露年間(265—266年),故名“甘露寺”。寺額為張飛的親筆。現(xiàn)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寶歷年間由潤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為了紀念鎮(zhèn)江曾作過東吳都城,使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三國鼎立的史實,故將三國時劉孫聯(lián)盟的史跡、孫劉聯(lián)姻的傳說及遺物移上山來,從此,北固山便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勝境了。至今京劇中《甘露寺》(又名《龍鳳呈祥》)這一傳統(tǒng)劇目,已深入民間。因此,凡是來鎮(zhèn)江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登北固山,訪甘露寺,看看劉備結婚的大殿,聯(lián)想孫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尋味。

  古甘露寺規(guī)模宏大,宋代有僧侶500多人。明、清是全盛時期,寺宇、殿堂、僧屋計有200多問??滴?、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宮。甘露寺又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古剎之一,其建筑特點與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鎮(zhèn)山”的手法,故有飛閣凌空之勢,形成了“奪冠山”的特色。

  【祭江亭】

  我們穿過甘露寺,向西,就看到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稱北固亭,還有凌云亭、摩云亭、臨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稱。

  凌云亭和摩云亭是因為該亭位于北固山的最高點,上接藍天而得名。由于此亭建造在北固山的面江石壁之巔,故又名“臨江亭”。相傳三國時孫劉聯(lián)姻后,夫人孫氏隨劉備去荊州,又被孫權騙歸強行留住江東。孫劉聯(lián)盟破裂,彝陵大戰(zhàn),劉備兵敗,夫人孫氏聽到訛傳劉備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絕,便登上此亭,設奠望西遙祭后投江自盡,故此亭又名“祭江亭”。而“江山第一亭”相傳是康有為在星夜登亭看到北固山的勝境后題寫的。

  此亭始建于明末崇禎年間,石柱上刻有檻聯(lián)兩副:“客心洗流水,蕩胸生層云”;“此身不覺出飛鳥,垂手還堪釣巨鰲”。亭外有圍墻、廊路,內(nèi)設石桌、石凳。亭下石壁懸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盡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北固亭,見萬里長江滾滾東去,即興抒懷,借古諷今,譴責南宋統(tǒng)治者的昏庸茍安,不圖收復中原失地,寫下了對國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及《永遇樂·京回北固亭懷古》等流傳千古的佳作。

  【多景樓—狠石—溜馬澗】

  沿著祭江亭往前走,在甘露寺的背后,我們看到一座畫梁飛檐樓閣,名叫“多景樓”。古名“北固樓”,又稱“春秋樓”、“相婿樓”、“梳妝樓”。是古代“萬里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武漢市的“黃鶴樓”齊名。把它叫作“相婿樓”和“梳妝樓”,與劉備東吳招親這個傳說有關。據(jù)說劉備借得東吳的荊州后,沒有歸還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計,企圖乘劉備過江之機,把劉備扣留起來作為人質,以奪取荊州??墒沁@一陰謀,卻被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所識破,就將計就計,派大將趙子龍陪劉備過江到鎮(zhèn)江北固山甘露寺招親,并授以錦囊妙計,策動喬國老來促使權母吳國大到甘露寺多景樓相婿。吳國太一見劉備“方面大耳,猿臂過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為喜悅,當即答應將女兒孫尚香嫁給劉備。當日郡主孫尚香在樓上布置洞房,梳妝打扮,樓下列刀排槍保衛(wèi)劉備。劉備一見膽戰(zhàn)心驚,孫尚香見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槍,劉備才敢上樓進入洞房。以后,人們就把多景樓叫做“相婚樓”,或叫“梳妝樓”。這樣,孫劉聯(lián)姻便弄假成真,這便是民間流傳很廣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其實,劉備招親在多景樓與孫尚香相會是后人根據(jù)《三國演義》的故事添加上去的。多景樓創(chuàng)建于唐代,樓名取自李德?!杜R江亭》“多景懸窗精”的詩句。多景樓為兩層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飛翔之感。東面滔滔江流,一瀉千里,青翠的焦山在萬頃碧波之中縹緲;西邊千峰萬嶺,山巒重疊,與碧空融為一體;近處的金山,由于背景鮮明,益發(fā)顯得清麗;江對岸揚州的文峰塔隱約可見。當年陳毅元帥登臨多景樓時曾感慨地說:“不要看畫了,這里就是萬里長江畫卷!”

  沿著多景樓下山向西,我們可以看到一塊形似伏羊,大小與真羊相仿,無角的石頭,左側腹部刻有“狠石”二字,狠石又名“石羊”。相傳孫權曾騎在狠石背上和劉備共商破曹大計,定下了赤壁之戰(zhàn)的妙計。而現(xiàn)在我們見到的狠石,是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從鎮(zhèn)江市碌碌巷(今綠竹巷)南荒場路口移來,經(jīng)石匠加工雕制而成的一只無角伏羊。

  由根石下山,山下石壁上刻著紅色“溜馬澗”三個大字。溜馬澗位于北固山后峰后測的峭壁上,兩面云崖夾峙,中通一線小徑,地形非常險峻,又名“走馬澗”、“跑馬坡”、“跑馬坡”。相傳這里是孫權與劉備在此賽馬比能爭勝的地方。據(jù)說,一天劉備與孫權在甘露寺中飲酒,只見江風浩蕩,白浪滔天,波峰上有一只小船,舟人駕駛自如,如登平地,劉備不禁贊嘆道:“南人善駕舟,北人善騎馬,信之有也。”孫權聽了此話自思道:“劉備莫非是嘲笑我不會騎馬?”就命左右牽過馬來,飛身上馬,馳騁下山,又加鞭回到嶺上來,對劉備說:“難道南人真不會騎馬?”劉備聽了便敞衣上馬,飛奔下山,又回上山來。兩個人將馬停在山坡上,揚鞭大笑。后人就將此稱為“溜馬澗”、“走馬澗”、“駐馬坡”。在其懸崖石壁上有明代所刻“勒馬”二字。

  各位游客:北固山的主要景觀我們都已欣賞到了,回顧我們剛才走過的景點,這里的寺廟、樓閣、山石、草木仿佛都凝聚了歷史的瞬間。往事成過去,青山依舊在,但愿北固山的游覽能讓您得到歷史的啟迪,美好的觀感!

  江蘇南京概況歡迎詞

  【城市概述—地理位置和地形—歷史沿革—名稱由來—氣候特征—交通狀況—旅游資源】

  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各位到華東線的第一站南京參觀游覽。初來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這座城市。下面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

  南京,簡稱寧,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北接遼闊的江淮平原,是江蘇省的省會。全市面積為6597平方公里,轄4縣11區(qū),人口545萬。其中市區(qū)面積約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萬,為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優(yōu)越,地形獨特的城市。它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依鐘山而扼長江。東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鐘山)為主體的寧鎮(zhèn)山脈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貴山、五臺山及石頭山(清涼山)等。西北面的長江奔流而過。城內(nèi)外多低丘,河湖相連,可謂山環(huán)水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南京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為越城,是越王勾踐滅吳以后,于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約公元前356年,楚國滅越,楚威王在石頭山上筑城。傳說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勢險要,怕日后有人在此稱王,就在獅子山北邊的江邊埋下黃金,以鎮(zhèn)壓王氣,稱為“金陵”,從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稱。三國時的東吳,兩晉時的東晉,南北朝時的宋、齊、梁、陳先后在南京建都,這就是“六朝古都”。后來,五代時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也定都南京,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會”。

  南京曾有許多名稱,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有金陵、建業(yè)、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稱。至于南京的得名源于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于1368年定都南京,當時南京叫應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為南京,后來國都雖未遷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襲下來了。

  游客們:南京的歷史就介紹到這里,下面向大家講講南京的氣候。由于南京地處長江下游,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氣候帶中,每當夏季來臨,高空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氣流不斷下沉,氣溫逐漸上升。驕陽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溫度平均值可達50”C以上,發(fā)燙的大地成了這座城市的熱源。加上南京獨特的地勢,它處于長江沿岸的河谷之中,海拔較低,起伏的山巒,猶如天然屏障,擋住了空氣的流動,阻止熱量向外發(fā)散;來自海洋上的濕潤東風和南風被東郊紫金山和東南一帶山體遮擋,使南京始終處于炎熱的高溫控制下。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熱難熬,素有“火爐”之稱。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南京城,綠樹成蔭,尤其是東郊的中山陵景區(qū),更是樹木蔥憲,平均每個人占有10棵以上的樹木,成為中國著名的綠色城市。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南京夏季炎熱的氣候起到了調節(jié)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航空有祿口國際機場和大校場機場,每天有數(shù)百架次飛機在這兩大機場起降。鐵路有京滬線和寧銅線在此接軌,特別是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直接溝通了長江南北的鐵路、公路交通,從而使“天塹變通途”。此外,滬寧高速公路、繞城公路已成為南京的主要交通動脈。由于南京地處華東地區(qū)水陸交通要沖,同時還是著名的內(nèi)河港口城市,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龐大船隊就是從南京港啟航,經(jīng)過中國的南海諸島,跨越亞、非兩洲的?,F(xiàn)在的南京港,經(jīng)過不斷地擴建改造,年吞吐量達3000多萬噸,成為長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最后再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南京的旅游資源。南京已形成了以城中為核心,輻射東南西北的五條旅游線。

  城東旅游線以鐘山風景區(qū)為主,以中山陵為中心,有明孝陵、靈谷寺、美齡宮、紫金山天文臺等50多個游覽景點。城南線以秦淮風光帶為主,以夫子廟建筑為中心,東起東水關,西止西水關,有烏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園等古跡,此外還有中華門城堡、雨花臺烈士陵園等風景點。城西有清涼山、石頭城、莫愁湖等景觀,形成山、水、城、林交融一體的景觀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區(qū),距市區(qū)11公里,是南京地區(qū)唯一的省級旅游度假區(qū),南京長江大橋也在城北。城中景區(qū)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環(huán)抱,碧波蕩漾,景色十分秀麗,此外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

  各位游客:講到這兒,我們可以把南京這座城市特色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綠”四個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大”,南京是中國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還有中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墻;“重”,南京在歷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綠”,南京植被良好、綠化先進,是中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綠色城市。因此,南京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即:梅紅松綠市,虎踞龍盈城。

  游客們:南京概況就介紹到此,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座“六朝古都”,去細細領略她的“秦淮風韻”吧!

  江蘇無錫蠡園導游詞全文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將去游覽的景點是蠡園。蠡園距無錫市區(qū)10公里,位于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處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聞名的江南水鄉(xiāng)園林。

  【蠡園簡史:得名由來 創(chuàng)建歷史 景區(qū)分布】

  蠡園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東北岸的一個內(nèi)湖,湖面9.5平方公里。相傳2000多年前,越國大夫范合助越王滅亡吳國后,功成名就,攜西施隱居于此。后人把范蠡、西施當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園也因此而得名。

  蠡園的建設,最早是在民國初年,當時的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邊種植了柳樹、菱藕,然后筑堤圍坎,建造茅亭,形成了梅埠香雪、南堤春曉、曲淵觀魚等青祁八景,并設立山明水秀之區(qū)牌額以示游人,從而奠定了蠡園風景開發(fā)的基礎。

  1927年,又一位青祁村人王禹卿,在上海經(jīng)營面粉生意致富后,回到鄉(xiāng)里,在青祁八景的基礎上辟地30畝,鑿池引水,疊石為峰,歷時三年建成蠡園。1930年,臺園的另一位建造者陳梅芳在蠡園旁建造了另一個園林,據(jù)范蠡在此與鄉(xiāng)親們一起養(yǎng)魚的傳聞,取名漁莊,并聲稱要勝過蠡園,因名賽蠡園。1936年,王禹卿的兒子王亢元,又分別營建了湖心亭、凝春塔等建筑。解放后,1952年無錫市政府經(jīng)全面整修,在臺園與漁莊之間,建筑了一條千步長廊,從而將兩國連成一體,統(tǒng)稱蠡園。1978年又在長廊之東拓建新園,形成了如今的規(guī)模。

  臺園現(xiàn)占地123畝,其中水面占40%以上,全園分為四個景區(qū):東部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曉和四季亭;西部有千步長廊、湖心亭、凝春塔;中部有假山群、蓮防;新辟的有春秋閣等名勝景觀。

  【蠡園大門 百花山房】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蠡園大門,這是由原漁莊大門改建而成的。進門是90平方米的敞廳,右側墻上刻有蠡園風景圖。向前過暗廊、月洞門,穿過假山屏障,只見右邊堆砌著湖石、假山,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它建于1934年,外觀為落地長窗,配以各種花紋雕刻。廳里陳設古式家具,房后種植芭蕉、棕櫚。百花山房回廊中的墻上裝飾著彩繪壁畫,它以西施故事為線索,形象地展現(xiàn)了西施~生的主要經(jīng)歷。西施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諸暨人。在吳越爭戰(zhàn)中,越國謀臣范合幫助越王勾踐設美人計,將西施獻給吳王夫差,從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終亡國。

  由回廊向前,二層樓建筑是濯錦樓。

  【假山群 蓮舫 洗耳泉 桂林天香】

  假山石陣是臺園景區(qū)的主要特征。1930年陳梅芳建漁莊時,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群,由浙江東陽人蔣字元設計建造。來到假山群,只覺峰回路轉,曲折盤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宮。假山群的建造豐富了園林內(nèi)容,增加了山林野趣,又分隔了景區(qū)空間。這些假山都以云字題名,有云窩、云腳、穿云、朵云、盤云、歸云、留云等。假山最高處是歸云洞,高12米。在此可以眺望全園景色。我們到此,是否有一種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處的感覺呢!假山雖小,卻風景獨特。在假山群旁,還配置著小亭、池塘、小溪、曲橋、石筍,并且種植了各種名貴花木,大有會稽蘭亭之風光。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蓮航。它建于1930年,三面臨池,一側和駁岸相連,分成三個艙:前艙是落地長窗,中艙裝飾著矮墻花窗,尾艙隔有粉墻欄桿。航是園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種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覽時駐足停留,觀賞水景。江南園林造園多以水為中心,蠡園又建在太湖邊,因此陳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這座蓮航,使游人不在水中劃船,卻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覺,充分體現(xiàn)了造園者的用意。

  看完蓮訪,我們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徑約一米的泉井,周圍疊石形如耳廓,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泉旁這塊大石,狀如獅子,似在守護著清泉。再看泉畔石路兩旁分布著這些湖石,倘若游客們仔細辨認,就能看出12生肖的動物形態(tài)。跨溪石橋上有潛魚兩字。此處景觀以景狀物,讓我們不得不嘆服造園者的別具匠心。

  下面讓我們繞過假山,來到一片豁然開朗的景區(qū)。這里平地上種植著數(shù)十株古老的桂樹,郁郁蒼蒼,香溢滿園,因而名叫桂林天香。倘若中秋時節(jié)來到這里,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云外飄,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酒虛亭 四季亭 月波平跳 空界橋】

  走出假山群,過月老亭石拱橋,前面看到的攢尖敞開的亭子,就是涵虛亭。此亭本來在蠡園東部,建漁莊時遷到這里。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墻,上裝花格長窗,1958年整修時,拆除了花窗和矮墻,成為現(xiàn)在開敞的樣子。1983年還塑有西施浣紗像。

  涵虛亭前是四季亭。四個亭子外形雖然一樣,寓意卻十分深刻,它們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時。四季亭于1954年建造,造型別致,歇山式亭頂。亭內(nèi)三面扶手稱作美人靠,亭頂上裝飾著水生植物 荷花、荷葉、蓮蓬。我國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認為可以避免火災。那么這四個亭如何加以區(qū)別呢?一是看亭邊種的植物:春亭旁種梅花和迎春;夏亭畔種夾竹桃;秋亭邊種桂花;冬亭側種臘梅。二是看四亭所處的方位,無錫地處近海,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氣候,春、夏、秋、冬四季風向分別以吹東、南、西、北風為主,所以四季亭以東、南、西、北方位確定。

  四季亭還各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這是在1980年《無錫日報》上公開征集評選的,它們分別是:春亭叫溢紅,夏亭名滴翠,秋亭為醉黃,冬亭稱吟白。

  在蠡園西南角,臨湖建六角亭,這就是蠡園風景之最的月波平眺。它飛檐翹角,綠瓦紅柱,因亭頂原立有一只仙鶴,故又叫仙鶴亭。1958年整修時拆除了,換成現(xiàn)在的葫蘆攢尖頂。頂上有12根楞木,斗拱相連,雕刻著60只金鳳凰,每五只鳳凰由一條龍率領,中間繪有雙龍戲珠,所以也叫龍鳳亭。1981年,無錫書畫家倪小近寫的月波平眺匾懸掛在亭正中央。站在亭中可以眺望五里湖,領略湖光山色,所以也叫望湖事。

  各位游客:如果我們在這里坐船游覽蠡湖,便能眺望到遠處的寶界橋,它是榮德生在1934年做60大壽時,出資建造的。橋的全長375米,寬5.6米,高7.7米,橋下架有60個橋孔,象征榮德生60大壽。因橋在寶界山下,故名寶界橋,又因為此橋是無錫最長的橋,所以人們也稱它為長橋。

  【南境春曉 千步長廊 暗紅煙綠 凝春塔】

  在望湖亭前沿湖邊的是南堤。長二三百米,30年代初,虞循真在這里種植桃樹和柳樹,稱南堤春曉,成為青祁八景之首。如今共有300多棵柳樹,600多株桃樹。每到春天,紅碧桃、紫葉桃,以及從外引進的金散金碧桃、重瓣白碧桃等十多個品種的桃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將這里點綴得分外美麗。

  沿南堤向東,走過假山石洞,是一個小天井,左邊是木香樹,右邊是一棵紫藤,再向前穿過月洞門,就是長廊。長廊全長289米,也稱千步長廊,建成于1952年。它既連接了老蠡湖和漁莊,也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致。長廊一面臨蠡湖,另一面是長墻,墻上開有80多個漏窗,并用青瓦砌成各式圖案,大家仔細端詳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圖案各不相同,別具匠心。長廊東邊,嵌有38塊磚刻,刻的是蘇東坡、米芾、王陽明等人的作品,這是在1928年建園時鑲嵌上去的。整個長廊臨水一邊設置長椅,既裝飾游廊,又能供游人休息,倚欄觀景,人在其中,確能領略到山光照檻水繞廊的意境。

  于步長廊東邊的盡頭,用棧橋和長廊相連的是湖心亭。湖心亭采用平橋涵洞的建筑結構,伸向湖中約50米,它是1935年由王亢元出資建造的。整座亭呈長方形,飛檐翹角,四面通敞,上部金色琉璃瓦頂,底部用黃色架筑材料。一面墻上雕刻有《嘉湖佳話》壁畫;另一面有晴紅煙綠匾,表明五里湖景色四時多變,因此也叫暗紅煙綠水謝。和湖心亭隔水相望的是凝春塔,高約數(shù)米,五層八角,紅磚青瓦,小巧玲戲,中西結合,是蠡園中的著名一景。

  【半亭 春秋閣】

  現(xiàn)在我們從千步長廊返回,可看到長廊一端,有一段獨特的建筑,它與長廊相連,一半是走廊,一半是亭子,因此名叫半亭。半亭是千步長廊的延伸,它連接著蠡園新區(qū),起到了一個過渡作用。這里也是觀賞春秋閣的最佳地方。

  游客們:前方這座三層樓的高閣就是春秋閣,它建于1978年。讓我們走近閣旁,各位請看:這幢單檐歇山頂?shù)慕ㄖA⒃谡麄€園林的最高處,給臺園建筑增添了層次錯落的變化。檐下高掛一塊春秋閣的橫匾,是著名書畫家劉海粟的手筆。閣名取自春秋時期范麥和西施的故事。游客們:閣內(nèi)有回廊,可以登臨遠眺,閣的底層還有一幅大型壁畫《范蠡西施泛舟圖》可供欣賞。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登上春秋閣,居高臨下地領略一番蠡園的壯麗景觀吧!


江蘇導游詞相關文章:

1.蘇州盤門三景導游詞

2.蘇州拙政園導游詞精選3篇

3.江蘇同里古鎮(zhèn)導游詞怎么寫

4.南京長江大橋導游詞

5.蘇州園林導游詞精選

408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