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管結石的最佳治療方法
肝膽管結石的最佳治療方法
膽管結石是指肝內外膽管內有結石形成,是最常見的膽道系統(tǒng)疾病。那么,患上肝膽管結石要怎么治療呢?接下來,學習啦小編就和大家分享肝膽管結石的最佳治療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肝膽管結石的最佳西醫(yī)治療方法
肝內膽管結石的治療,是外科臨床上的一個難題。由于認識上,解剖上,病理上,技術上多方面的原因,致使肝內膽管結石的治療,還存在很多問題,影響治療效果。所以要特別予以重視和認真對待。
1、肝內膽管結石外科治療的難點
由于肝膽管結石的病理十分復雜,在思想認識上它是區(qū)別于膽囊結石的另一病種,不能按照治療膽囊結石的原則和方法來處理肝膽管結石。膽囊結石可以采用口服或穿刺滴注溶石藥治療,并取得一定效果,肝內膽管結石目前尚無理想的溶石藥;膽囊結石切除膽囊,可以得到徹底治療,肝內膽管結石就不能廣泛切除膽管,加以肝內膽管結石肝內外病灶分散,往往合并肝內外膽管狹窄和擴張,從技術上講有時難以一次在手術中完全予以處理。有時病人處于急性膽管炎、休克等危重狀態(tài),急癥手術,術前情況不清或僅允許進行應急措施,遺留肝內病變。肝膽管結石合并肝硬化、門脈高壓癥,手術治療非常困難等原因,致使肝膽管結石的外科治療,經(jīng)常發(fā)生術后殘余結石和膽管狹窄。國內統(tǒng)計肝膽管結石術后殘石發(fā)生率高達40%~70%,遺留肝內膽管狹窄的比例更大,以致約30%的病例需要再次行膽道手術。嚴重的是很多病人隨著手術次數(shù)的增加,病理情況更加復雜,膽管狹窄更易發(fā)生,又需再次手術。因此增加了手術并發(fā)癥和死亡率。
2.肝內膽管結石外科治療的原則
隨著醫(yī)療實踐的提高和診療技術的進步,系統(tǒng)方法提高了處理肝膽管結石,必須堅持整體性,綜合性與辯證性原則的認識。影像學檢查和肝門解剖立體成像的概念,使傳統(tǒng)的肝外手術轉為肝內手術成為可能。對肝內膽管結石治療,運用肝外科技術,處理肝門部和肝內大膽管,以達到良好的顯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肝膽管結石外科治療原則,即取凈結石,去除病灶,矯治膽管狹窄,恢復和建立膽道的生理功能與通暢膽流,避免和防止膽道感染及結石的復發(fā)。
3.作好術前準備
避免急癥手術 按照治療原則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與整體設計。對肝內膽管結石病人,盡量不在急癥時,特別是病理情況不甚清楚情況下進行手術??梢圆扇≈形麽t(yī)結合方法,給予適當抗生素,經(jīng)鼻膽道管進行膽管減壓,或經(jīng)皮肝穿刺膽管引流,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度過急癥期。術前積極治療各種并發(fā)癥,診斷清楚膽石部位,膽管狹窄的部位及程度,肝內外膽道的病理狀況,肝功能及全身情況。根據(jù)病變和實際可能,制訂治療方案,力求作好第一次手術。如為已行多次手術的病例,更應慎重考慮,周密設計,爭取成為最后一次手術。
4.組合手術與后續(xù)治療
(1)組合手術:
肝膽管結石外科治療的要求,很難用某一手術方式,在一次手術中徹底解決,必須采取多種手術方式組合起來,進行互補,以滿足治療的需要。例如位于左葉結石或左葉肝纖維化、肝組織萎縮,可行肝左葉或肝左外葉切除,如同時合并肝門膽管狹窄,行肝門膽管成形術,如膽管組織缺損,可以膽囊瓣或圓韌帶修補,如缺損較大,還可以胃或空腸帶血管蒂瓣修補,只要肝外膽管下端無狹窄,盡量以膽管成形術來保留肝外膽道及膽總管末端括約肌的功能。如為肝左,右葉廣泛結石,且合并肝門膽管狹窄,可以自肝管切開,向上顯露肝內1~2級肝管,解除膽管狹窄和取凈肝內結石,現(xiàn)在用超聲碎石鏡直接進入肝內膽管進行碎石,因為有電視監(jiān)視,可以到達3~4級膽管進行碎石。并且它是邊碎邊吸,大多數(shù)病例可在術中全部清除結石,加上術后膽道鏡治療,提高了肝內膽管結石的治療效果。
如果肝外膽管狹窄已不能利用,或為再次手術患者,處理肝內結石及解除膽管狹窄以后,則宜行肝門膽管或肝內膽管空腸Roux-Y吻合術。重要一點是如肝內遺留病灶,特別是肝內膽管狹窄未予解除而在狹窄以下行膽-腸吻合術,則術后不但未解決膽汁通暢引流,而且會增加腸膽反流,發(fā)生膽道感染或嚴重膽管炎,或使結石復發(fā),是臨床上常見的再手術的原因。
(2)后續(xù)治療:
即在手術中置入肝內或肝外膽管內導管,這種導管可以是單純導管,也可以是氣囊導管。導管置入的位置根據(jù)肝內外有無殘留結石,有無膽管狹窄和導管的功能而定。有些肝內、外膽管狹窄或吻合口內的支撐導管,氣囊導管,皆需要保留較長時間,一般6~12個月。對于需要長期置管病人,可用U形管,以減少膽汁的丟失。
膽管內導管術后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①進行感染膽汁的引流;②支撐膽腸吻合口;③支撐和擴張膽管狹窄;④通過導管進行滴注藥物,抗炎、止血、溶石;⑤通過導管以聲頻液壓震蕩碎石;⑥經(jīng)導管竇道用膽道鏡取殘余結石或碎石治療;⑦經(jīng)導管進行膽道造影,觀察肝內外膽管的病理情況,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法和是否拔除導管。這些措施是手術治療的繼續(xù)和補充,只有組合手術與后續(xù)治療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肝內膽管結石外科治療的效果。
5.肝膽管結石幾個困難問題的處理
(1)肝膽管結石并發(fā)肝硬化門脈高壓癥:
肝膽管結石肝臟的病理變化,主要是膽管周圍的肝組織和匯管區(qū),隨著慢性炎癥的發(fā)展,肝組織纖維化,門靜脈腔縮小,管壁增厚。匯管區(qū)內肝動脈明顯擴張,內徑增粗,門靜脈血流受到壓迫,回流血減少,肝組織萎縮,是產(chǎn)生門脈高壓癥的原因。加上反復發(fā)作的膽管炎和膽管周圍炎,膽汁淤滯,肝細胞損害和再生,形成膽汁性肝硬化,隨病情加重門脈高壓癥也愈加發(fā)展。所以,肝膽管結石病人的門脈高壓癥是繼發(fā)的,是長期膽管梗阻,嚴重黃疸肝硬化的結果。此類病人除一般門體間側支循環(huán)外,肝門肝外膽道區(qū)域有大量的靜脈網(wǎng)和曲張靜脈,手術的最大困難是手術中難以控制的大出血,是導致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如果為再次手術,則難度更大。
處理原則:對于這種復雜病例首先是加強手術前準備,控制感染,改善肝功能,然后分期手術。第1步是先行脾切除加腸腔分流,降低門靜脈壓力,為減少手術出血作準備。第2步在術后3~6個月,根據(jù)情況再作肝膽管結石的徹底手術。
(2)肝膽管結石多次手術的再手術:
肝膽管結石由于它的病理復雜性,手術后膽石的殘留率和復發(fā)率很高,或因以前手術方式不當,復發(fā)性化膿性膽管炎屢屢發(fā)作,以致多次手術并使病理情況更加復雜化。當需要再手術時,無疑增加了手術的難度。
肝膽管結石的最佳中醫(yī)治療方法
肝內膽管結石多由氣滯血瘀、濕濁壅滯所致,濕熱易阻遏氣機,氣滯不能行血,使肝經(jīng)血瘀,經(jīng)絡閉阻,日久膽汁運行不暢,瘀久形成結石;肝經(jīng)氣滯血瘀,經(jīng)絡不通,不能疏泄脾胃,日久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濕,濕濁內生、壅滯而成結石。因此,治療以行肝膽之氣;活血化瘀、祛濕為主要手段。中藥枳殼、香附、厚樸、佛手行氣化濕,穿山甲、當歸、郁金、川牛膝、丹參活血化瘀、通經(jīng)絡,雞內金化結石,柴胡疏肝行氣,炒白芍柔肝止痛。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雞內金、枳殼、香附、厚樸、佛手有興奮胃腸功能,可促進膽汁分泌;穿山甲、丹參、川牛膝、當歸、郁金有改善血液循環(huán)、解痙的作用;柴胡有鎮(zhèn)痛解熱的作用;白芍有鎮(zhèn)靜的作用。
具體用藥是取穿山甲、雞內金、柴胡、郁金、炒白芍、丹參、川牛膝各10~15克,枳殼、香附、厚樸、佛手、當歸各15~25克。右肋脹痛重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口苦、便秘者加大黃、黃芩、龍膽草、梔子;輕微眼黃、小便黃者加茵陳、五味子;惡心嘔吐者加清半夏、竹茹;舌苔厚膩者加蒼術、茯苓、石菖蒲;腹脹者加萊菔子。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7天1個療程。
肝膽管結石的預防方法
平時要規(guī)律飲食,定期復查B超,了解肝內外膽道的代償性擴張變化情況,必要時可以吃一些利膽劑,促進膽汁的排泄。
飲食調控是防止膽石癥、膽囊癌發(fā)生的最理想預防方法。預防膽結石應注意飲食調節(jié),膳食要多樣,此外,生冷、油膩、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濕生熱,使膽汁淤積,也應該少食。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魚類及海產(chǎn)類食物則有助于清膽利濕、溶解結石,應該多吃。
猜你感興趣:
5.排除膽結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