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導(dǎo)學(xué)案
導(dǎo)學(xué)案的設(shè)計工作應(yīng)該要怎么樣去進(jìn)行呢?以下是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收集整理《游褒禪山記》導(dǎo)學(xué)案,歡迎閱讀!
《游褒禪山記》導(dǎo)學(xué)案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掌握“極”、“卒”、“其”等文言詞的多種含義;辨析一些詞性活用的情況;學(xué)習(xí)判斷句的兩種形式。
2、學(xué)習(xí)即事明理,敘議結(jié)合,前后緊密相扣的寫作方法。
3、認(rèn)識本文所闡發(fā)的治學(xué)、處事都必須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明白這兩者在當(dāng)今改革開放時代的借鑒意義。
【學(xué)習(xí)重點】
從游山這樣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現(xiàn)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閱讀參考】
1、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寫的。當(dāng)年4月,王安石從舒州(今安徽潛山縣)通判任上辭職,在回家探親途中游覽了褒禪山,同年7月以追記形式寫下此文。
2、西岳華(讀huà)山, 在山西,跟文中提到的坐落于安徽的華(huá)山不是一回事。
【學(xué)習(xí)過程】
一、借助工具書,參照注釋,閱讀并標(biāo)注文本,并將自學(xué)過程中質(zhì)疑之處總結(jié)于下: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 ( 深 ),則其雖好游者不能( 窮 )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 見 )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 ( 至 ) 又加少矣。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 明 )也。既其出,則 或 咎 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 ( 極 )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 ( 險遠(yuǎn)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 幽暗昏惑 )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根據(jù)語意,補充3個字: ),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 ( 謬 )其傳而莫能 ( 名 )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 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 蕭 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1、按要求完成填空。(為加點字注音,為方框內(nèi)的字詞釋義或指出用法,為括號中的字詞指出活用類型)
2、記下疑難點,準(zhǔn)備質(zhì)疑、交流。
3、在文中劃出你所認(rèn)為的判斷句,并說明判斷理由。
4、你覺得文中哪些話很有哲理,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
二、課堂練習(xí)
(1)解說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用法。
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2.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3.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4.由山以上五六里
5.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6.不出,火且盡
7.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翻譯下列句子
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2.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4.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內(nèi)容研討
1.記游部分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
2、本文得出了怎樣的兩個觀點,你覺得這兩個觀點彼此有聯(lián)系嗎?
三、延伸練習(xí)
閱讀下文,完成1——4題。
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況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wǎng),徑即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群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榮,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實可為笑。
貪人不解愛財也,至如內(nèi)外官五品以上,祿秩優(yōu)厚,一年所得,其數(shù)自多。若受人財賄,不過數(shù)萬,一朝彰露,祿秩削奪, 此豈是解愛財物?規(guī)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儀休性嗜魚,而不受人魚,其魚長存。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对姟吩疲?ldquo;大風(fēng)有隧,貪人敗類。”固非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逕,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見之,以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漢大司農(nóng)田延年贓賄三千萬,事覺自死。如此之流,何可勝記!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寧,自身常得歡樂。古人云:“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此言可為深誡。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茍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
古人云:“鳥棲于林,猶恐其不高,復(fù)巢于木末;魚藏于水,猶恐其不深,復(fù)穴于窟下。然而為人所獲者,皆由貪餌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祿,當(dāng)須履忠正,蹈公清,則無災(zāi)害,長守富貴矣。古人云:“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貪鄙》)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乃以博財物耶 博:增加
B、祿秩優(yōu)厚 秩:品級
C、規(guī)小得而大失者也 規(guī):謀求
D、事覺自死 覺:敗露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貪鄙”的惡果的一組是
①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 ②一朝彰露,祿秩削奪
?、鄣莱桑貛熾S而伐之,蜀國遂亡 ④愚者多財生其過
⑤使子孫每懷愧恥耶 ⑥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以明珠彈雀為喻,說明人不能“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wǎng):,貪圖身外之物,而招來殺身之禍。
B、文章用“公儀休不受人魚”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說明不可“規(guī)小得而大失”。
C、為主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僅能使百姓安寧,自身常獲歡樂,還能使子孫后代感到榮耀。
D、文章最后以鳥貪高、魚貪深而被獲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祿”的官員們做到“履忠正,蹈公清”,這樣才能避免災(zāi)害、長保富貴。
4、翻譯:
①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
?、谌幌萜渖碚?,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
游褒禪山記原文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