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學習方法
孩子在校學習要以書本知識為主。教科書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一個來源。孩子在校能否掌握基本的又比較完全的知識,主要在讀書。但同樣讀書,效果卻可大不相同,這里就有學習方法問題。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孩的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孩的學習方法
一、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上的數(shù)學內容進行閱讀,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掌握聽課的主動權。由于預習是學生獨立學習的常嘗試,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在聽課中得到檢驗,加強或矯正,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shù)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huán)。
數(shù)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新知識往往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因此,預習時就要找出學習新知識所需的知識,并進行回憶或重新溫習,一旦發(fā)現(xiàn)舊知識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時,就要及時采取措施補上,克服因沒有掌握好或遺忘帶來的學習障礙,為順利學習新內容創(chuàng)造條件。否則由于學生掌握舊知識存在的缺陷,妨礙著有意義學習的進行,從而造成學習的困難。
預習的方法,除了回憶或溫習學習新內容所需的舊知識(或預備知識)外,還應該了解其基本內容,也就是知道要講些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采取什么方法,重點關鍵在哪里等。預習時,一般采用邊閱讀,邊思考,邊書寫的方式,把內容的要點,層次,聯(lián)系劃出來或打上記號,寫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與問題,最后確定聽課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或打算,以提高聽課效率。在時間的安排上,預習一般放在復習和作業(yè)之后進行,即做完功課后,把下次課要學的內容看一遍,其要求則根據(jù)當時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思考一些問題,鉆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練習題或習題;時間不允許,可以少思考一些問題,留給聽課去解決的問題就多一些,不必強求一律。
二、聽課的方法
在學校教育的條件下,聽課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主要形式。在教師的指導,啟發(fā),幫助下學習,就可以少走彎路,減少困難,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tǒng)的數(shù)學知識,否則事倍功半,難以提高效率。所以聽課是學好數(shù)學的關鍵。
聽課的方法,學生除在預習中明確任務,做到有針對性地解決符合自己實際的問題外,還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的思維活動緊緊跟上教師的講課,開動腦筋,思考教師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特別要從中學習數(shù)學思維的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演繹,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運用公式,定理,其中也隱含著思想方法。
在聽課時,一方面理解教師講的內容,思考或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獨立思考,鑒別哪些知識已經(jīng)聽懂,哪些還有疑問或有新的問題,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課內一時不可能解決,就應把疑問或問題記下,留待課后自己去思考或請教老師,并繼續(xù)專心聽老師講課,切勿因一處沒有聽懂,思維就停留在這里,而影響后面的聽課。一般,聽課時要把老師講課的要點,補充的內容與方法記下(也就是記筆記),以備復習之用。
三、復習的方法
復習就是把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再進行學習,以達到深入理解,融會貫通,精練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復習應與聽課緊密銜接,邊閱讀教材邊回憶聽課內容或查看課堂筆記,及時解決存在的知識缺陷與疑問。對學習的內容務求弄懂,切實理解掌握。如果有的問題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思索,還得不到解決,則可與同學討論或請老師解決。
復習還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找出其重點,關鍵,然后提煉概括,組成一個知識系統(tǒng),從而形成或發(fā)展擴大數(shù)學認知結構。
復習是對知識進行深化,精練和概括的過程,它需要通過手和腦積極主動地開展活動才能達到,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提供了發(fā)展和提高能力的極好機會。數(shù)學的復習,不能僅停留在把已學的知識溫習記憶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識是怎樣產生的,是如何展開或得到證明的,其實質是什么,怎樣應用它等。在復習中,不斷對知識本身,或從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角度進行提高與精練,是十分有利于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的。
四、作業(yè)的方法
數(shù)學學習往往是通過做作業(yè),以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加深理解和學會運用,從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發(fā)展智力與數(shù)學能力。由于作業(yè)是在復習的基礎上獨立完成的,能檢查出對所學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能考察出能力水平,所以它對于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有著重要的作用。一般,當做作業(yè)感到困難,或做錯的題目較多時,往往標志著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上存在缺陷或問題,應引起警覺,需及早查明原因,予以解決。
通常,數(shù)學作業(yè)表現(xiàn)為解題,解題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因此,在做作業(yè)前許要先復習,在基本理解與掌握所學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否則事倍功半,花費了時間,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解題,要按一定的程序,步驟進行。首先,要弄清題意,認真讀題,仔細理解題意。如哪些是已知的數(shù)據(jù),條件,哪些是未知數(shù),結論,題中涉及到哪些運算,它們相互之間是怎樣聯(lián)系的,能否用圖表示出來等,要詳加推敲,徹底弄清。其次,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探索解題的途徑,找出已知與未知,條件與結論之間的聯(lián)系。回憶與之有關的知識和方法,學過的例題,解過的題目等,并從形式到內容,從已知數(shù),條件到未知數(shù),結論,考慮能否利用它們的結果或方法,可否引進適當輔助元素后加以利用;是否能找出與該題有關的一個特殊問題或一個一般問題或一個類似問題,考察解決它們對當前問題有什么啟發(fā);能否把條件分開,一部分一部分加以考察或變更,再重新組合,以達到所求結果等等。這就是說,在探索解題過程中,需要運用聯(lián)想,比較,引入輔助元素,類比,特殊化,一般化,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方法,并從解題中學會這一系列探索的方法。在探索解題方法中,如何靈活運用知識和方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培養(yǎng)能力的一個極好機會。第三,根據(jù)探索得到的解題方案,按照所要求的書寫格式和規(guī)范,把解題過程敘述出來,并力求簡單,明白,完整。最后,還要對解題進行回顧,檢查解答是否正確無誤,每步推理或運算是否立論有據(jù),答案是否詳盡無遺;思考一下解題方法可否改進或有否新的解法,該題結果能否推廣等,并小結一下解題的經(jīng)驗,進而發(fā)展與完善解題的思想方法,總結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來。
父母指導孩子掌握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
一、幫助孩子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動機和目
學習動機是孩子在社會和教育的影響下,對學習活動所產生的一種強烈的需要,它是推動孩子進行學習的一種心理動因,學習目的是孩子進行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那個結果,前者是達到學習目的動力,后者是學習的方向。動機和目的雖有區(qū)別,卻又緊密相連,樹立正確的動機和目的,是孩子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強大動力;在正確的動機和目的支配下,孩子就能在學習上表現(xiàn)出專心致志,仔細認真,精力充沛,頑強堅韌的品質,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績。如果孩子沒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目的,那么他們總對學習缺乏積極主動的精神,常常是精力分散,不易集中,厭惡學習,當成負擔,因此作為父母必須以極大的努力來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動機和目的。
二、要學會正確使用教科書
孩子在校學習要以書本知識為主。教科書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一個來源。孩子在校能否掌握基本的又比較完全的知識,主要在讀書。但同樣讀書,效果卻可大不相同,這里就有學習方法問題。
1、預習。在講授之前,引導孩子學會正確使用書,自己先去這習教科書上有關內容,初步了解教材,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這樣上課時帶著問題聽課,效果會更好。
2、復習。在講授之后,再引導孩子去讀書,把教師講的與書上寫的結合起來,對照比較,加深理解,鞏固記憶,使知識更加系統(tǒng)與完整。
3、根據(jù)教科書回答問題。根據(jù)教科書的內容,提出一些復習題,要孩子根據(jù)教科書來回答。在回答時,即可從教科書中摘引,也可利用教科書來回答。培養(yǎng)孩子正確使用教科書,還要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指導孩子閱讀課外讀物
孩子閱讀必要的課外讀物,不僅能加深對課內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擴大他們文化科學知識的眼界,發(fā)展多方面的興趣,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習慣。但讀書必須得法:
1、要“專”不要“亂”。
所謂“專”就是圍繞所學各科知識,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讀,專心致志地讀。不加選擇,碰到什么讀什么,或憑興趣出發(fā),有趣就讀、沒趣就扔,這種亂讀的習慣,第一違背知識系統(tǒng)性的原則,第二也不符合青少年認識發(fā)展的規(guī)律,其結果是空耗了時間,學不到東西。
2、要“深”不要“浮”。
“深”,就是深思熟慮,必求甚解,開動機器,大動腦筋。對所讀的書必須進行深入鉆研。要知疑善問,不能自作聰明,浮光掠影,一目十行,“淺嘗軌止”,不求甚解。“浮”必淺,浮讀只能崐形成淺薄的初步觀念,稍過一段時間,就會遺忘。浮讀雖快,但收效甚微,這是青少年讀書的一大弊病。
3、要“恒”不要“躁”。
俗話說:“人貴有志,學貴有恒”。所謂有恒,就是有恒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不讀便罷,讀則讀懂,讀通,讀完。做到讀有所得。躁,就是急躁。急于求成,不肯下苦功夫,總是欲速則不達。因此,不要貪多求快或一曝十寒。
在對孩子進行讀書方法指導的同時,要教他們學會使用各種工具書,如字典、詞典、百科全書、索引與資料匯編等,并培養(yǎng)他們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四、培養(yǎng)孩子正確思考問題的方法
兒童的思維是處于由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發(fā)展階段。培養(yǎng)孩子正確思考問題的方法,必須從這一點出發(fā)。
1、憑借具體事物、現(xiàn)象進行思維活動。
青少年閱歷淺,生活經(jīng)驗少,缺乏思考訓練,容易產生沒有根據(jù)或不加認證輕易得出不著邊際的結認論,這是一種不良傾向。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思考問題的方法,首先必須培養(yǎng)孩子研究具體事物,依據(jù)可靠事實,經(jīng)過科學論證,區(qū)分本質與非本質,再把事物本質特征綜合起來的良好習慣。
2、培養(yǎng)孩子能夠正確地進行比較、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推理論證的思維方法。比如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孩子分析課文、概括段落大意、歸納主題思想等,在數(shù)理化教學中,要引導孩子審題、分析題目、確定解題步驟,進行論證的一般方法。
3、要培養(yǎng)孩子勤思多想、質疑善問的好習慣。俗話說:“多想出智慧”、“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要我們勤于思考。學習是復雜的腦力勞動,只有勤于動腦在學習上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學得深學得扎實。
讀書要有疑,疑是探究知識的起點,父母要鼓勵孩子提出疑問,引導孩子提出問題,保護孩子質疑的積極性。
學問、學問,連學帶問。一個人要博學多才,既靠學又靠問。要培養(yǎng)孩子善問的好習慣。使孩子虛心向別人請教,具有不恥下問的精神,這是一個獲取知識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
一、 孩子的心理壓力
其實有的孩子成績不好,不是因為“笨頭笨腦”,而是因為家長給了他太大的心理壓力。有許多的家長,當孩子的成績不夠好, 達不到既定的要求或者標準以后,就總是會在孩子的面前表現(xiàn)出自己的情緒--焦慮、生氣、失望、氣餒……其實這些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孩子在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的情況下,總是會傷心,甚至灰心。有的孩子,尤其是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孩子,還會有對不起父母的感覺。有些家長總是對自己的孩子說:“你怎么就那么笨呀?你看看人家,學得多好,八十多分九十分的,多棒!你怎么就考不及格呢?笨死了!”于是孩子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開始給自己一種"我不行"的心理暗示。他的自卑心理、負疚心里就越來越強。學習成績也就更難上去了。
所以家長在家中應該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增強其自信心,是孩子能夠更好地學習。
二、 孩子的學習方法
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不是因為懶惰,相反的,有好多孩子學習起來特別認真,恨不得時將自己的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可是雖然時間花了這么多,卻總是不見成效。其實這種情況,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沒有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
作為家長,應該多與老師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并且請老師提出孩子能夠應用的學習方法的建議,以便參考老師提出的方法,結合孩子的實際水平和實際學習習慣,與孩子一起總結出最適合孩子自己的獨特的學習方法。
同時,要了解孩子的學習基本情況。比如有些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基礎很差,所以上課的時候幾乎聽不懂老師在講什么。這種情況就要幫助孩子從最基礎的內容補起,同時跟助老師的進度,一邊仍然給孩子將老師上課時講的內容,不能讓孩子只是一味地去“補漏洞”,同時要讓他對新學的知識有所了解,尤其當新學的知識與前面的知識聯(lián)系不大時, 要鼓勵和幫助孩子掌握新學的知識。否則孩子就只能是一而再在而三地無休止地“補”下去。
又有些孩子學習并不算很差,但成績就是提不上去,家長于是很著急。這種情況, 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真實水平--不是通過考試的成績,而是看他平時的作業(yè)做得怎樣,對的比率有多大、會不會做較難的題等。如果孩子是因為害怕考試等原因而無法在考場上正常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則要鼓勵孩子相信自己,幫助孩子以一種輕松的心態(tài)去面對考試。也許,不久的將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的孩子成績竟然是這么好的呢。
三、 孩子的興趣與愛好
另外, 還有些孩子,他們的學習成績差, 其實不是因為他們很“笨”, 而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沒勁”、“不好玩”。他們的興趣與愛好不在這個上面,所以他們學得不好。
比如有的孩子,畫畫兒特別好!他的畫可以拿市里的省里的大獎,可是成績就愣是讓自己和父母都“抬不起頭來”。爸爸媽媽在說起他的畫的時候,自豪得挺直腰桿大聲嚷嚷,可是不要提學科成績,一提這成績,他們就開始“沉默是金”,腰也彎了,說話也沒聲了。
所以, 對這樣的聰明的孩子,首先要告訴他, 你能夠在另一方面去的那么好的成績, 就足以證明你很聰明,能夠學得很好!使他能夠有足夠的自信心去學習。其次,要結合他現(xiàn)有的愛好,培養(yǎng)他對學習的興趣。
還有一些孩子, 存在著嚴重的“偏科”現(xiàn)象,只喜歡一門課。而且自己喜歡的這一門課的成績特別特別好,可以是全班、全年級甚至是全校第一。可是其他科就簡直象是無可就藥了一樣, 差得一塌糊涂。同樣,家長也是要從他所喜歡的這一門課入手,幫助孩子培養(yǎng)出對其他科的興趣,或者是結合這一門課,告訴他其他科與這一門的聯(lián)系,使他明白其他科的重要性, 從而開始認真學習其他課程。
猜你喜歡:
小孩的學習方法
上一篇:象棋對孩子文化學習有哪些作用
下一篇:適合小孩學習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