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有高效的學習方法
如何才能有高效的學習方法
學生黨們如何才能有高效的學習方法?想要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那這篇文章你就不得不看了。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效的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效的學習方法
一、要重視自學。現代社會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舊知識和舊技術的老化周期日趨縮短,“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老師的指導下不斷提高自學能力,不僅有助于學好課程,而且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需要。
二、要重視思考。俗話說:“多想出智慧”,“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說明我們要勤于思考才有收獲。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一味地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地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因此,學習是復雜的腦力勞動,只有在學習上勤于動腦,具有“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你才能學得深,學得扎實。
三、要重視質疑。讀書要有疑,疑是探究知識的起點,所以要學會質疑,提出問題。學問學問,連學帶問。一個人要博學多才,既靠學又靠問。學生大膽地向老師提出疑問,不是愚笨的反映,而是追求真知、積極向上、聰明、負責的表現。
四、要重視循序漸進。循序漸進是掌握知識的規(guī)律,也是學習文化知識的捷徑。在學習中,要像攀登臺階一樣,步步穩(wěn)重拾階而上,不斷地借助“舊知”去獲得“新知”,溫故而知新,慢中求快,穩(wěn)中求好。如盲目追求速度和數量,其結果必須是“欲速而不達”,多學而不獲,事倍功半。
五、要先預習,后聽講。進行課前預習是被動變主動的重要選擇。通過預習,對自己能看懂學會的內容,可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對個人看不懂的難點、疑點,心中有數,便于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講,破難解錯。
六、要先復習,后做作業(yè)。對舊知識及時復習可為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知識是形成技巧的基礎,只有知識掌握得正確,才能形成正確的技能技巧。保證作業(yè)不出錯誤或少出錯誤,迅速完成作業(yè),作業(yè)前必須先讀書,將知識很好地消化理解。很多同學不懂這個道理,也沒養(yǎng)成這個良好習慣,總是急于完成作業(yè)。由于對知識理解不深,記憶不準,常常發(fā)生錯誤,從而降低了作業(yè)的質量。雖然增加了作業(yè)的時間,卻沒有達到復習鞏固知識的效果。每天復習,每周復習,每月復習,這樣你就不容易遺忘。
七、要先自己用腦,后請教別人。實踐證明,通過自己用腦學到的知識,印象深,記憶牢;即使有些問題自己用腦解決不了,仍須請教別人也要在經過自己的反復思考之后才問,那么你一旦弄懂,其記憶效果必然是深刻的。“信心比天才更重要”。自己用腦解決問題,可以堅定信心,鍛煉意志,這種克服困難,爭取勝利的重要品質是成功者必備的基本素質。
八、要養(yǎng)成自我總結的習慣。每做完一次作業(yè),要總結習題有哪幾種類型,每種類型的一般解法是什么,巧妙解法是什么?常用技巧有哪些?通過練習對基礎知識有哪些新的認識等等,從而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舉一反三,做幾道會一類,并反復練習加強熟練程度,提高解題速度。對重要思路和推理方法及運用技巧等,要歸類對比,轉變?yōu)樽约旱膶嶋H技能。
九、要學會繪制知識網。在學完一章或一單元后,應會根據教科書的內容,以某一原理或某一概念或某一類題為線索,繪制知識結構網,從而使自己能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已學的知識。
十、要編制復習提綱。每學完一單元,要在認真看書的基礎上,對本單元基礎知識總結出簡單的復習提綱,然后離開課本順題綱默想或重點默寫,力求把課本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融會貫通、準確熟練。
有效學習的10個方法
一、收集信息
實踐前,查閱一下和這門技能相關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花20分鐘的時間上上網、去書店或者去住所附近的圖書館找找相關參考書和資料??傊銘撓敕皆O法地找到關于這門技能的參考書(至少三本)、教學DVD、教學課本或者別的學習資料。
二、克服困難
在早期研究中,參考資料里有很多讓人疑惑不解的地方,有的是概念,有的是方法,有的是理念。通常情況下,你很清楚它們的重要性,可是你始終無法理解它們的意思。既無法理解為什么要這么說,也無法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別緊張,有困惑很正常。關鍵在于你能否將之解決?從這個角度講,有困惑也是一件好事,考驗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關聯類比
隨著研究開始,你會很自然地注意到一些模式,即不斷出現的理論和方法。我們把這些模式稱為“心智模式”,它們很重要。心智模式是學習中最基本的單位,它是指理解和認知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事物或聯系的方法和習慣。一旦找準心智模式,我們就更容易預測下一步要發(fā)生什么。心智模式也可以幫助我們更輕松地與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
舉個例子,我最近正在幫父親創(chuàng)建一個網站,我一邊工作一邊試著給父親講我是怎么建的。我才開口解釋,就遇到了難題。我一個勁兒地用“服務器”這個詞,父親卻完全不懂我在說什么。假如我父親知道服務器相當于一個特別的計算機,它可以把網頁傳送到發(fā)出請求信號的一方,同時,服務器也有別于一般的普通機器,那么他會很容易明白我的意思。在這個例子里,“服務器”就是一個心智模式,如果你熟悉這個術語,那么就能理解發(fā)布網站是怎么一回事。
四、逆向思維
學習新技能前,別去幻想你會學得多么完美。多設想一下最壞的結局吧!我們把這樣的思維方式叫作“違反直覺的思維方式”,它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新技能。
“要是學不會怎么辦?”“要是徹底失敗怎么辦?”多讓自己思考類似的問題。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叫作“逆向思維法”。這個方法能夠讓我們學到幾乎任何技能的要旨。如果你多研究一下最壞的結局,你會快速找到原本不太容易被注意的學習要點。
五、咨詢交流
在投入時間和精力學習新技能前,有必要和內行聊一聊。這樣我們可以提前預知技能訓練的每個階段會遇到的情況,從而消除對技能學習的疑慮和誤解,使我們在技能訓練的過程中不但不會灰心喪氣,反而會更有興趣堅持下去。
六、排除干擾
電子干擾和生物干擾是兩個最大的干擾源。家里的電視、手機和網絡屬于電子干擾因素。面臨這樣的干擾,我們應該關掉開關、拔掉電源、關閉網絡,或者把它們統(tǒng)統(tǒng)搬走,除非它們對技能練習非常有幫助。家人、同事和寵物屬于生物干擾因素。我們不能把一個人“關掉”,但是可以提前告知他們—我們在單獨練習技能時不希望被打擾。我想會得到他們的尊重的。干擾因素越少,技能習得就越有效。
七、間隔重復
多數技能習得對記憶力有一定要求。在訓練時,如果想好好運用一下曾經學過的知識,你必須得在很短的時間內回憶起相關內容。
要是你的記憶力不夠好怎么辦呢?每次學完新東西,如果短期內不復習,十有八九會忘記。“間隔重復”這個方法有助于大腦將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并長時儲存。
八、創(chuàng)建定式
大多數技能學習都有一套固定的模式:確定項目、著手準備、堅持學習等。建立一套簡單的定式可以讓我們比較輕松地了解其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羅列清單方便我們記住學習要點,使技能訓練的流程更加系統(tǒng)化,以便我們把精力投入到關鍵環(huán)節(jié)上。創(chuàng)建定式確保每次訓練都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下面讓我們想想籃球比賽中運動員遇到罰球時,有沒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呢?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接下來的動作:雙手在短褲上擦一擦,雙肩放松,接住裁判的球,拍三下,停頓三秒,投籃??矗@就是他們創(chuàng)建的罰球定式。
九、預期測試
預期測試是指依靠已知經驗,在嘗試實踐前假設接下來會發(fā)生的變化或者產生的結果。如果你養(yǎng)成了預期測試的習慣,那么你學技能會更高效??茖W地講,預期測試結果隨著以下四個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 觀察—你最近在關注什么?
● 經歷—你對這個領域了解多少?
● 假設—怎樣做會才會更進一步?
● 測試—下一步你有什么新嘗試?
十、尊重生理
我們的大腦和身體都處在各自的生理系統(tǒng)中,因此,它們都有生理需求,比如食物、水、鍛煉、休息、睡眠。我們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緊,這樣會適得其反。因為大腦和身體在沒有足夠能量儲備的情況下是不可能高效運轉的。
我們不是每一次學習技能時都必須用到這10個方法,但我們必須承認,其中的一些方法的確非常適用于某些技能。這10個方法好似一個錦囊,一旦開始學習技能,我們便將之打開進行對照,看看哪些方法可以為我們所用。
高效學習的建議
1. 你需要對學習環(huán)境有十足的掌控力
這種掌控力不僅是對于外在環(huán)境(external)的,還是關乎你的內心“環(huán)境”(internal)的。
提高內在掌控力的方法有兩點:第一,你需要相信自己是能夠專注的。很多人在開始學習前就會不停地擔憂——“我肯定沒法學那么長時間”,“我一定學著學著就走神了。”在對自己能夠做到的信念都不足時,我們的行為也會隨之受影響。甚至在自己真的不停走神時還會想:果然,我就知道我沒法專注。第二,你需要發(fā)自內心地重視你想要專注的事情。只有在你真正明白這件事對你而言的意義時,你的大腦也才會分配更多的認知資源給眼前的事情,幫助你專注。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學習時身邊隨時可能會有各種隨機的刺激源“彈出”,那你可能潛意識中就已經在為它們的發(fā)生做準備了,因此,你會一直有一種隱隱的興奮或焦慮感。你或許一直在有意無意地“期待”著下一聲“bling!”以及隨之而來的一條訊息。但是,當你知道這件事發(fā)生的可能性已經被完全掐滅,或者減到最小了,你潛意識中就可以“放松警惕”,并且專注于眼前的事了。
那么該怎么管理你的外部環(huán)境呢?很簡單,只需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a. 關掉所有的社交媒體提醒和會彈出的APP通知,因為即使你不會點開看,在屏幕亮起的那一刻,你的注意力還是被分散了,你極其有限的認知資源也還是被侵占了,不論你理性上是否愿意。
b. 如果條件允許,將手機調成靜音并放到視線以外的地方。所謂“眼不見心不煩”,當你看不見它的時候,你拿起來“把玩”的沖動才有可能被克制。
c. 盡量杜絕被其他人打擾的可能。對朋友和家人視而不見是很難的,但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主動告訴他們:“今天x點到x點我需要專心學習,如果沒有急事請不要來找我”。
2. 一次只對自己承諾一件事
(multitasking)這件事情。因為人其實是無法做到真正的“一心多用”的。事實證明,即使是邊走路邊打電話這樣簡單的一心二用,都會讓我們更容易撞到別人。因為,與其說是互不干擾的“多任務并行”,不如說我們其實只是讓注意力在不同的任務間迅速切換。如果它們所占用的認知資源不多,那可能只是我們切換的速度和頻次快到了我們以為自己達到了真正的“一心多用”。
所以呢,即使兩個或以上的任務看起來是可以“并列進行”的,但同時做的效果遠不及一個個完成的效率和質量。這是由于在每一次切換任務的過程中,我們的認知資源都會被損耗,而我們有限的注意力和認知資源也無法讓我們能夠完美地同時兼顧多個任務。
在學習中,只有一件件地把手里頭每件事做好,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3. 區(qū)分學習的空間和休息的空間
盡量不要選在你一般休息的地方學習,比如你的臥室,甚至你的床上。將學習和休憩的空間完全分開,能幫助我們保持專注。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會“認出”這是休息的地方,并把待在這個地方作為一種休息的“信號”。那么不難想象,這種狀態(tài)下的大腦是很難專注起來的。
所以呢,不管你的臥室,你的床上再舒服,也不要在那里學習哦~不僅如此,如果你習慣在休息的區(qū)域工作、學習,你在真正需要休息的時候也會更難進入狀態(tài)、更難入睡,因為你的大腦也會混淆這里究竟是學習還是休息的地方。
4. 要想學得好,真得睡得好
研究發(fā)現,睡眠充足的人,學習的效果會更好。這可能是因為充足的睡眠能讓人更有精力、更專注于學習。另一方面,心理學家發(fā)現,在睡眠過程中,人的大腦并沒有休息:許多記憶會在海馬區(qū)和大腦皮層之間傳輸——海馬區(qū)中存儲著我們的短期記憶,也就是我們新接觸的信息;而大腦皮層則記錄著我們的長期記憶,也就是我們過去形成的、長期保留的知識體系——而通過睡眠,大腦會將新學來的知識和舊有的知識進行關聯,將新學來的信息整合進知識體系中。這也是為什么有些人醒來后,會覺得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變得更深入了。
5. 善用同伴壓力
善于利用同伴壓力也能督促我們更好地學習。研究發(fā)現,如果人們將自己的學習目標告訴朋友們,他們會在之后更努力地學習,也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因為在他人面前,人們會希望表現出自己有信守諾言的能力和品質。所以,如果下次你希望通過一門考試,卻擔心自己懶惰的話,你可以將“我要通過xx考試”發(fā)布到微信朋友圈,讓朋友們都看見。
此外,如果你想在一門課上取得好分數,你可以讓朋友和自己選同一門課。研究發(fā)現,跟好友選同一門課有助于提升成績。這也許是因為,人們不希望好友認為自己“無能”,于是會努力在朋友面前表現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