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飛》教案設計
《我想飛》活動是大班的美術活動,在活動中,幼兒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大膽繪畫并且能夠掌握繪畫飛行中人物的動態(tài)。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想飛》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我想飛》教案設計篇一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想象畫的興趣及與同伴間合作的快樂,
2、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通過活動能夠大膽想象各種飛行的方法,掌握畫飛行中的人物的技能。并根據(jù)主題內(nèi)容進行繪畫活動。
活動準備:
1、飛行人和直立人圖片、背景圖片一張、水彩筆、畫紙、音樂歌曲《童心是小鳥》、課件
2、請家長提前向幼兒講述有關能夠飛的事物。
活動過程:
1、教師利用音樂引導幼兒模仿小鳥飛翔的姿態(tài)。
2、調(diào)動幼兒已有經(jīng)驗,引導幼兒想象各種會飛的物體或人物。
教師:“小鳥為什么會飛?”
幼兒:“因為有翅膀!”……
“還有什么也會飛?”“奧特曼”“阿童木”……
2、引導幼兒觀察飛行人的動作特征。
教師:“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兩幅圖片,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他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幼兒:“一個是飛著的,一個是站著的。”
教師:“站著的小朋友和飛起來的小朋友從姿態(tài)上他們有什么不同啊?”
4、請幼兒伸出手指模仿老師畫飛行姿態(tài)的主線條,并請幼兒用手指畫出還可以怎樣飛的主線條。
教師:“還可以怎么樣飛?”(幼兒各抒己見)
教師:“不行不行!小朋友飛的不高,因為他缺少了一個飛行工具,小朋友們來幫幫他,怎樣才能飛的更高啊?”幼兒:“給他加翅膀!給他加魔法棒……”
3、 引導幼兒觀察飛行在天空時看到的事物,豐富幼兒繪畫的背景。
“我飛呀飛!”“看看我在哪幅里更象在天上飛?”
幼兒“有云!”“有藍天……”
教師:“啊?這棵樹和房子怎么了?怎么這么矮?”(幼兒各抒己見)
教師出示一棵完整的大樹和房子!“其實這棵樹和房子有這么大!畫上只有一個樹頂和房頂呢,為什么?”(教師引導幼兒猜測房頂)
教師:“如果在天上飛還能看見什么?”
教師:“昨晚,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真的飛起來了,請小朋友看一看,我都是怎樣飛的。”
4、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多種飛行的發(fā)法。
5、請幼兒欣賞完后各抒己見,討論一下自己想怎么飛。
6、幼兒分小組進行繪畫。
教師:“有的小朋友特別想飛,那就請你們以小組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吧。”
5、 教師與幼兒共同點評作品。
教師:“想一想其他小朋友畫的飛行方法有沒有你想不到的?你喜歡哪一幅作品,小朋友是怎樣飛起來的?請小朋友們給我們的作品起一個名字吧,叫什么好呢?”
幼兒:“飛”
教師:“誰想飛?”
幼兒:“我想飛。”
《我想飛》教案設計篇二
活動目標:
1、 理解作品內(nèi)容,掌握作品的主要情節(jié),并明白:只要肯動腦筋,什么事都能辦到。
2、 根據(jù)已有的相關經(jīng)驗,創(chuàng)造性地續(xù)編故事。
3、 充分發(fā)揮想象,大膽地講述。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看見小鳥在天上飛,小朋友你們想不想飛?"(幼:想)"我們來看看,看見小鳥在飛,還有誰也想飛。"
二、觀看多媒體課件,教師講述故事
1、 打開多媒體大屏幕,出現(xiàn)第一幅畫面:許多動物在看小鳥飛。教師引導幼兒看圖片。
2、 教師講述故事一遍(不逐頁出示圖片)。
3、 提問:
(1)看見小鳥在天上飛,還有誰也想飛?
(2)那小螞蟻、小青蛙和小豬自己會飛嗎?
(3)它們想出什么辦法讓自己飛起來?
4、 教師再次講述故事(根據(jù)故事的展開逐頁出示圖片)。
5、 教師講述故事后,逐頁圖片提問:
(1)看見小鳥在天上飛,大家都很羨慕,烏鴉奶奶怎么說?
(2)小螞蟻它怎么說?然后想了什么辦法讓自己飛起來?
(3)小螞蟻飛起來了嗎?為什么會飛起來?
(4)小青蛙想了什么辦法讓自己飛起來?
(5)小青蛙為什么不摘朵蒲公英而要吹個氣球?
(6)小豬想了個什么辦法?
(7)大家都飛起來了,還有誰沒飛起來?
三、引發(fā)幼兒想象,大膽續(xù)編故事
1、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為小兔和大河馬想個辦法飛上天。
2、 幼兒集體討論:用什么辦法讓小兔和河馬也飛起來。
3、 請個別幼兒講講,并討論這個辦法好不好。
4、 請全體幼兒從多種辦法中挑出二個最好的辦法。
四、根據(jù)幼兒的想象,連貫講述故事一邊
1、 教師用語言啟發(fā)調(diào)動
幼兒的積極性,引導幼兒也講述故事。
2、 教師提問:烏鴉奶奶最后說了一句什么話?你聽了這句話心里有什么想法?
3、 點明故事內(nèi)涵:只要肯動腦筋,什么事都能辦到。
五、活動延伸
教師:我們也要想個辦法讓自己飛起來,走,我們?nèi)グ押梅椒ó嬒聛怼?/p>
《我想飛》教案設計篇三
活動來源:
在主題活動“我想飛”實施的過程中,孩子們對飛的概念有了明確的認識,他們通過自己的收集資料、交流探討等形式了解了哪些東西是能飛的,哪些東西是不能飛的,為了讓這些零碎的東西整合為孩子自己內(nèi)心的經(jīng)驗,我覺得有必要來把它設計成一個完整的集體活動,讓孩子通過活動來有所提升。另外,大班幼兒已經(jīng)基本能單獨進行圖形、事物的一級分類,但是對二次分類可能就會出現(xiàn)困難。而且由于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還不成熟,他們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zhuǎn)化為自己內(nèi)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認識轉(zhuǎn)為內(nèi)在的、有規(guī)律的思考。
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某一特征分類后,再按另一特征重新分類,或?qū)σ逊值膬深愇锲吩俅畏诸悺?/p>
2、提高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分析:這兩個目標中蘊涵了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動探索的經(jīng)驗獲得和對事物歸納總結的能力的提高,體驗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的能力”;難點是“如何讓幼兒理解包含關系”。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也就是我的活動過程:
準備:
1、繪制12張實物卡片。
2、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小件商品的包裝,并貼上價格標簽?;顒忧皩⑸唐逢惲性谝粋€貨架上,并用布蓋好。
過程:
1、 會飛和不會飛。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許多會飛的東西,老師這里有許多卡片,要請小朋友看一看是些什么東西,然后把他們分成兩個部分。
——教師逐一出示卡片,幼兒指認后進行第一次分類,并說明分類的標準。(會飛的和不會飛的)
——請幼兒為這兩個標準設計簡單明了的符號標記。
實錄:由于幼兒已經(jīng)有了前一階段的收集資料以及交流探討的過程,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表現(xiàn)出了相當高的一致性,沒有什么疑惑。但是,當請孩子們?yōu)檫@兩個標準來設計符號標記時孩子們有些困難,他們都會用語言來表達“會飛的和不會飛的”,卻不知道怎么用符號來表示。于是,我就多增加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來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孩子們各抒己見,張健說:“我畫一個翅膀表示會飛的,畫腳表示不會飛的。”
可是馬上就有聲音反駁了:“會飛的也有腳的。”原來是見多識廣的包誠。
聽聽他的意見吧:“我也畫翅膀表示會飛的,不會飛的就在翅膀上打個叉。”這個方法得到了大多數(shù)孩子的認同。可是,善動腦筋的華銳超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我想畫一只小鳥表示會飛的,畫一只小雞表示不會飛的。”真好呀,我及時地給予他鼓勵和贊賞的掌聲,有了他的影響,很多孩子說出了不同的符號,有的說畫飛機表示會飛的,畫汽車表示不會飛的;有的說畫星星表示會飛的,畫小草表示不會飛的……各種不同的思維火花進行碰撞并激發(fā)出更加強烈的創(chuàng)想之火。
看了“《我想飛》教案設計”的還看了:
1.幼兒大班畫畫教案
2.大班美術教案
3.幼兒簡單畫畫教學
4.裝飾畫教案大全
6.中班美術畫畫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