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蝎養(yǎng)殖方法
全蝎養(yǎng)殖方法
全蝎,又名鉗蝎、全蟲、蝎子,有15余種,統(tǒng)稱東亞鉗蝎。全蝎還是一種高檔美味佳肴,營養(yǎng)豐富,食之有防病治病、增強免疫力和抗衰老等功能,其食用、藥用歷史由來已久。
全蝎養(yǎng)殖方法:生活習性
喜棲于石底及石縫的潮濕陰暗處,晝伏夜出,怕冰凍,冬季伏于土中, 長期不食,直至驚蟄后才出來活動。為肉食性動物,喜食小昆蟲、螞蟻、蚯蚓、土鱉蟲、潮蟲以及其他多汁軟體動物。多年生,繁殖力強。繁殖時間一般在7月左右。
雌雄交配受精后經過卵化期,胚胎發(fā)育期,約110天左右的時間以仔蝎形式分娩;幼蝎6次蛻皮后長為成蝎;食料以軟體多汁昆蟲為主:對溫度、濕度有正趨性,對強光、聲響、振動有負趨性;體內各種酶表現最大活力溫度為35-40℃。
根據蝎子對光線的負趨性,將蝎子長時間培育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其活動覓食、交配、繁殖也就逐漸消除了晝夜節(jié)律的影響,根據蝎子對溫度的正趨性,長期使蝎子生長在溫度相對恒定的環(huán)境中。經過幾個世代的適應,蝎子的生長期由原來的三年進化為8-10個月。
全蝎養(yǎng)殖方法:養(yǎng)殖技術
⑴盆養(yǎng):用大盆1個,盆內盛水,于大盆中放1個盆,小盆內放些土場,蝎子放在濉舅里飼養(yǎng)。此法宜初期小型飼養(yǎng)。
⑵房養(yǎng):蝎房的樣式和大小,視環(huán)境條件及養(yǎng)蝎多少而定,一般為長、寬3m左右,高約2.6m。正面留門1個,墻中腰開窗3-4個,靠地面的墻壁留一些小洞口,以便蝎子出入。在房外距墻1m左右處,挖約15cm深的環(huán)房水溝1條,形成水圍房以防蝎子跑掉。蝎房用土坯砌成,土坯之間保留一定空隙,供蝎居住,墻的外面則用泥封嚴。房內沿墻內壁放一圈高1.3m的土坯層,土坯之間留一定空隙,供蝎居住。不論盆養(yǎng)或房養(yǎng),均要注意在春委蝎子繁殖前做好放種工作其比例以雄蝎1/3或1/4,雌蝎2/3或3/4為宜。
⑶快速養(yǎng)蝎法:一般養(yǎng)蝎要經過2次冬眠、6次蛻皮,3年才能長在?,F已研究出人工控制溫度、光照、濕度的方法,投給充足食物,不經冬眠,1年即可生長成熟。[1]
飼養(yǎng)管理
蝎子多以昆蟲為食,需經常放食喂養(yǎng);夜晚可在蝎房窗口上點燈引誘小飛蟲,供蝎捕食。蝎房需經常保持潮濕,并防有青蛙、蛇、壁虎和鳥等動物襲害。冬季蝎子伏土中不出,用泥封住蝎房,以防凍死,待翌年解凍后,再除去封泥層。
全蝎養(yǎng)殖方法:應用價值
營養(yǎng)價值
全蝎味辛、性平,有毒,歸肝經,搜剔走竄,可升可降;
具有熄網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的功效;
主治小兒驚風,痙攣抽搐,癲癇,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作風,風濕頑痹,偏正頭痛,牙痛,耳聾,疝氣腹痛,瘰疬痰核,癰腫瘡毒,風疹頑癬,蟲蛇咬傷,燒燙傷。
全蝎做法指導:全蝎畏冷水,蝎尾尖處有刺如鉤,其性最毒,當摘去。
1. 該品可祛肝經風痰,常用于治療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引起的痙攣抽搐、角弓反張,可與蜈蚣、白僵蠶、鉤藤同用。亦可治療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2. 用該品以毒攻毒,治療瘡瘍腫毒,多配其他藥外敷患部。
藥用價值
基本主治
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㖞;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偏正頭痛;牙痛;耳聾;癰腫瘡毒;瘰疬痰核;蛇咬傷;燒傷;風疹;頑癬。
中藥材全蝎各家論述
1.《開寶本草》:療諸風癮疹,及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語澀,手足抽掣。
2.《本草圖經》:治小兒驚搐。
3.《本草會編》:破傷風宜以全蝎、防風為主。
4.《綱目》:治大人痎瘧,耳聾,疝氣,諸風瘡,女人帶下,陰脫。
5.《本草正》:開風痰。
6.《王楸藥解》:穿筋透骨,逐濕除風。
7.《山東中草藥手冊》:息風通絡,鎮(zhèn)痙。治血拴閉塞性脈管炎,淋巴結結核,骨關節(jié)結核,流行性腮腺炎。
8.《本草衍義》:蝎,大人小兒通用,治小兒驚風,不可闕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尤功。
9.《本草綱目》:蝎,足厥陰經藥也,,故治厥陰諸病。諸風掉眩、搐掣,瘧疾寒熱,耳聾無聞,皆屬厥陰風木,故李杲云,凡疝氣帶下,皆屬于風,蝎乃治風要藥,俱宜加而用之。
10.《本草求真》:全蝎,專入肝祛風,凡小兒胎風發(fā)搐,大人半邊不遂,口眼喎斜,語言蹇澀,手足搐掣,瘧疾寒熱,耳聾,帶下,皆因外風內客,無不用之。
11.《本草從新》:“治諸風掉眩,驚癇抽掣,口眼斜……厥陰風木之病。”
12.張壽頤:蝎乃毒蟲,味辛。其能治風者,蓋亦以善于走竄之故,則風淫可祛,而濕痹可利。若內動之風,宜靜不宜動,似非此大毒之蟲所可妄試。然古人恒用以治大人風涎、小兒驚癎者,良以內風暴動,及幼科風癎,皆挾痰濁上升,必降氣開痰,始可暫平其焰。觀古方多用蝎尾,蓋以此蟲之力,全在于尾,性情下行,且藥肆中此物皆以鹽漬,則鹽亦潤下,正與氣血上菀之病情針鋒相對。入煎劑輕者三尾,重用至四、五尾,亦有入丸散用者,則可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