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幫助孩子改掉粗心的習慣?
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幫助孩子改掉粗心的習慣?
讀懂孩子: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在后天逐漸養(yǎng)成的與學習行為相關聯(lián)的習慣,它是一種條件反射,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是孩子一生寶貴的財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
本期主題——學習習慣。
內容概要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和質量,并有助于身心健康。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側重點不同。
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要持之以恒。
和孩子一起制定詳細的規(guī)則,有助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定期給孩子反饋,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具體表現(xiàn),有助于好習慣養(yǎng)成。
成長規(guī)律規(guī)律1:良好學習習慣有助提高學習
第一,學習習慣于學習成績呈正相關。在低年級,由于學習內容對孩子的挑戰(zhàn)較小,學習成績差異較小,所以學習習慣好壞對成績的影響不是特別突出。但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習習慣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例如不認真審題、計算粗心大意、書寫不規(guī)范等,都是不良的學習習慣,影響孩子的學業(yè)表現(xiàn)。
第二,好習慣能解放大腦,提高學習效率。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大腦更容易專注于某事,更能排除干擾。
第三,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調動潛意識為學習服務。當孩子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后,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能比較容易進入學習和思考的狀態(tài)。劍橋大學就有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70%的學者承認在自己創(chuàng)造習慣的科研活動中,夢境發(fā)揮了重要的啟示作用。
規(guī)律2:良好生活習慣促進身心健康
日本心理學家做過有關學習習慣的調查研究。他們調查了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學生,結果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學習習慣的得分并沒有顯著地增加。這說明學生的學習習慣早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形成了。
在關鍵期內,人的某種行為、技能和能力等發(fā)展最快,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對學生實施相應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錯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教育,效果就會明顯差很多。進入小學,孩子開始接受正規(guī)、系統(tǒng)的學習,這是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
規(guī)律3:不同階段習慣培養(yǎng)重點不同
有研究者提出,學習習慣可以分成基本學習習慣(例如認真聽講、認真書寫、預習和復習、獨立完成作業(yè)等)、拓展性學習習慣(例如合作學習和查找資料等)和個性化學習習慣(指孩子自身帶有明顯個人特色的學習習慣,如通過梳理知識關系、建立結構圖來記憶知識等習慣)。在小學階段,孩子需要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主要是基本學習習慣,其次是拓展性學習習慣。
規(guī)律4:學習習慣培養(yǎng)依賴成人監(jiān)督
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孩子的自我監(jiān)督、管理意識較差,他們不能根據規(guī)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因而在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反復的現(xiàn)象。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不厭其煩地旅行監(jiān)督的職責,反復提醒,與孩子一起鞏固良好習慣,糾正不良習慣。
規(guī)律5:需要警惕孩子學到壞習慣
小學生模仿能力強,且喜歡模仿,容易受到他人影響,不自覺模仿別人的行為。例如看到爸爸躺在沙發(fā)上看報紙,孩子也會不自覺地想躺在沙發(fā)上看書、寫作業(yè)。
規(guī)律6:糾正壞習慣比養(yǎng)成好習慣費勁
無論是壞習慣還是好習慣,都是孩子固定的一些行為方式,打破這些已經“自動化”的固定行為方式,如同把一顆已經生根發(fā)芽的小苗連根拔起,勢必會產生不愉快的感受,引起抵觸。因此,從小就要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糾正壞習慣的需求。
養(yǎng)育策略1重視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持之以恒
培養(yǎng)習慣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包括培養(yǎng)期和鞏固期,而小學生自律能力較差,在培養(yǎng)習慣時會出現(xiàn)反復,家長一定要保持耐心,堅持到底。
2了解孩子需要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的要求
小學階段需要培養(yǎng)的基本學習習慣有學會傾聽,敢于提問,認真書寫,獨立、認真完成作業(yè),善于思考,自主學習。具體行為要求如下:
學會傾聽:上課認真聽講,認真聽老師講話,也認真聽同學發(fā)言。
敢于提問:遇到不懂的地方,會向老師、同學請教;對于周圍的事物有好奇之心,經常提出問題;當與老師和同學有不同看法時,敢于說出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時,能清楚表達自己心中的疑問。
認真書寫:書寫姿勢正確,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按正確的筆順書寫,自己工整;書寫時專心,注意力集中。
獨立認真完成作業(yè):能認真、按要求、按時完成作業(yè);做完作業(yè)后,能認真檢查,發(fā)現(xiàn)錯誤后及時改正;獨立完成作業(yè),在遇到困難時先盡量自己解決;認真審題,明白題目的意思再做題。
善于思考:積極思考老師、同學提出的問題;課堂上積極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遇到問題先自己思考,盡量尋找解決的方法;敢于表達,能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自主學習:能主動完成學習任務;能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提前預習課堂上需要學習的內容;能定期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溫故而之知新;能主動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如喜歡植物的孩子多看介紹植物的書籍。
3讓孩子了解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例如尤為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總是趴在桌子上寫作業(yè)、看書,就告訴孩子,錯誤的坐姿容易引起視力下降,最后需要佩戴眼鏡。然后這位家長把一副眼鏡給孩子帶著,然孩子做跳起和甩頭等動作,感受眼鏡給運動、生活帶來的不便……
4與孩子制定詳細的規(guī)則
與孩子制定詳細的規(guī)則
與孩子一起商量具體的規(guī)則,解釋清楚具體的規(guī)定,制定一個有吸引力、約束力的獎懲措施,并嚴格執(zhí)行。
與孩子一起制定規(guī)則有7個要點需要引起注意:
1.與孩子一起商量,將需要遵守的規(guī)則進行分類。例如將需要培養(yǎng)的學習習慣分為正確的姿勢類、作息類等。把各類信息中最重要的規(guī)則挑選出來,把不太重要的內容刪掉,最好不要超過7條,否則將超過孩子的記憶限度,而且太多繁雜的管制會令孩子反感。
2.每條規(guī)定的內容都需要明確、清楚,避免空泛。例如,不說“你要按時完成作業(yè)”,而說“當天的作業(yè)要在9點前完成”。
3.不說負面、錯誤的信息。因為這樣的表述,強調了錯誤的行為,可能會引起反作用。例如,“睡覺時間不要晚于9點”,不如“要在9點以前睡覺”。
4.一起商量獎懲細則,確保規(guī)則的約束力和激勵作用。
5.選擇雙方心情都很愉悅的時候討論規(guī)則。向孩子清楚解釋每一條規(guī)則的意思,并充分聽取所有人的意見,以便完善和細化規(guī)則。
6.當各方對規(guī)則內容沒有異議后,將協(xié)議打印出來,孩子和家長共同簽名。
7.把協(xié)議貼在顯眼的地方,例如,孩子的書桌上、孩子房門上等。
5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
利用直觀形象的榜樣作用,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榜樣可以來自身邊的人,也可以是故事中的人物,因為幾乎沒有孩子是不喜歡聽故事的。
6習慣養(yǎng)成需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
習慣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必須通過長期、反復地訓練才能形成。
對每一種習慣(如寫字姿勢、看書姿勢、按時寫作業(yè)、檢查作業(yè)的習慣)都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讓孩子清楚明白習慣的具體內容。例如,不要簡單告訴孩子“好好寫字”,而應該告訴孩子“按正確筆順,一比一劃工整地寫字”。
在訓練孩子的行為前配以講解和示范,并在必要時把具體的動作或行為要求分解。盡量做到具體、明確、簡單、容易操作,使孩子有法可循。
7定期反饋,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表現(xiàn)
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進行檢查、評價,告訴孩子哪里做對了,哪里做錯了。家長的評價要使孩子明白是他的什么行為得到了賞識和肯定。有心理學研究顯示,能否得到及時的反饋,對孩子的學習結果有重要影響。及時的、有效的反饋有助于我們學習新的知識、技能。
8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表現(xiàn)
孩子在學校和家里表現(xiàn)有時差異很大。家長多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表現(xiàn),有助于老師判斷孩子們學習習慣的掌握情況,便于老師安排后續(xù)的工作。另外,家長還可向老師反映孩子的進步,讓老師知道孩子的進步,關注孩子的表現(xiàn)。
【學習習慣】如何幫助孩子改掉粗心的習慣?
孩子粗心是很多家長關注的事情。
有的孩子“粗心”突出表現(xiàn)在學習方面,例如:表現(xiàn)在數(shù)學方面:把符號看混,如“+”看成“-”;把數(shù)字看混,如“5”看成“3”;忘了寫答案,抄錯了題,數(shù)錯了數(shù)等。表現(xiàn)在語文方面:學拼音困難,閱讀能力差,錯別字多,作文偏題等。
也有的孩子“粗心”表現(xiàn)在生活的許多方面。譬如:上學時忘了帶做好的作業(yè)本,開門進屋后忘了把鑰匙拔下來,自己的東西總是丟三落四,到用的時候滿世界找也找不到等。
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讓人終身受益。無論從長遠來看還是從目前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來看,粗心都是應該糾正的。
分析孩子粗心的原因,大多數(shù)家長都會認為是孩子學習不認真,太馬虎,缺乏對學習的興趣,貪玩等。如何看待孩子粗心,家長的認知有一些誤區(qū):
誤區(qū)一 孩子學習主觀上不認真。
其實,對于一部分孩子來說,不是他學習不努力,而是他的學習能力發(fā)展不平衡,孩子的聽知覺和視知覺是影響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這部分孩子說他們粗心,他們是冤枉的。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他的能力沒達到。
誤區(qū)二 片面關注學習習慣,忽視做事的條理性。
學習上細心的習慣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與生活習慣不可分,那些做事丟三落四,缺乏條理,不能堅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學習上容易粗心。家長應該從小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時候讓他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大一點時,幫著洗碗,做些家務活。
誤區(qū)三 家長任意的懲罰孩子。
比如:抄十遍書、每天作50道口算題等,讓孩子心理上產生厭倦,失去學習的興趣,過度單調的重復,引起孩子的反感,欲速而不達。
其實,孩子學習情緒的好壞,對學習的影響很大。剛上學的時候,每個孩子都雄心勃勃地要爭第一,可是孩子們的學習能力確實存在某些不同,在這些學習能力沒有提高的情況下,孩子再努力,結果總是不盡人意。更重要的是,老師和家長誤解他,認為他貪玩,心思不在學習上,學習不認真,不專心等。家長的批評,甚至打罵,使孩子心理受到嚴重的挫折,懷疑自己的能力,缺乏學習的信心,雖然看他坐在桌子旁學習,其實心早就飛了。
因此,對孩子要鼓勵,有進步時就表揚,讓他看到希望,使他樹立起學習的信心。調動起他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我比較喜歡用賞識教育,讓孩子心靈充滿陽光。在學習上,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和孩子出門時,看見什么說什么,譬如,讓他口頭描述超市,新華書店,或者看圖說話,培養(yǎng)他的口頭表到能力。
在生活上,我覺得家長要早一點放手?,F(xiàn)在的家長,嘴里說自己孩子依賴性強,其實是大人們在潛意識里離不開孩子。他們過分地保護孩子,無論孩子做什么事都要過問,常常令孩子們的反感。他們包攬了孩子的一切。讓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越來越差,而令大人們反感。常聽人說,“有個能干的媽媽,就一定有個笨娃娃”,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家長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對孩子的依賴,不能認為不照顧孩子,孩子就會受罪,就不幸福。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適當做一些家務事。不要什么事都是家長大包大攬。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的,他小的時候受到一點挫折,憑借自己的力量解決,明天就會獨立成長。孩子總要離開父母的懷抱,走進競爭的社會,家長放手越早,孩子成熟越早。
另外,要讓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如果家長一再地說孩子粗心,做事慢,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真的認為自己粗心。相反,家長把目光放在孩子細心上,在孩子心理就有一種自己“細心”的心理暗示。孩子小,自我意識薄弱,很在意周圍的眼光,家長應該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的優(yōu)點上。糾正粗心,養(yǎng)成細心的習慣,也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綜上所述,幫助孩子克服粗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對孩子能力的培養(yǎng),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