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學習的差異
很多留學生剛到外國的時候都會覺得很不適應,因為中西方學習的差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到的中西方學習的差異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中西方學習的差異
差異體現(xiàn)為:
1) 個體學習與群體學習;
2) 記憶型學習與思辨型學習;
3) 接納性學習與主動性學習;
4) 封閉式學習與拓展式學習(圈養(yǎng)式與放養(yǎng)式)。
1) 個體學習與群體學習體現(xiàn)為中國學生在課堂上不善于參與課堂發(fā)言與討論(甚至是小組討論)而傾向于各自學習。有的同學甚至認為討論浪費時間還不如自己看書呢(這是后文提到重結果不重過程的一個現(xiàn)象) 。歐美學生常抱怨中國學生沒有團隊精神,對小組作業(yè)沒有做應做的貢獻。
2) 中國學生善于記憶,考試時能把整個理論體系復印機般寫在答卷上,讓我嘆為觀止(其實我做學生的時候應該也是這樣干的)。歐美學生則長于邏輯思辨,理解理論之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優(yōu)等生還能用圖表描述理論框架然后用簡潔的語言進行闡述,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當然,西方學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更多地體現(xiàn)在課堂上對老師的"挑戰(zhàn)"(按中國傳統(tǒng)課堂情景很容易誤解為學生的挑釁),以及對同學觀點的爭論。
3) 這里說的接納性學習是指學生"聽話"地接受和完成老師的講授與功課,不善于挖掘教師課堂教學和作業(yè)以外的知識。而主動性學習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尋找授課以外的知識并能主動去影響教授的教學或課外輔導。國外教師都設有咨詢輔導時間,學生可以去辦公室找老師咨詢輔導。
4) 封閉圈養(yǎng)式和拓展放養(yǎng)式與前面一點相關并接近,核心的差別在于學生能否自己去"尋找"知識(比如文獻)。舉個例子: 這里的課程一般要求學生完成一定數量的文獻閱讀(就是讀名家名作),但老師一般只提供文獻目錄,不把文章發(fā)給學生。去年我葡籍同事專門提醒我不能發(fā)文獻給學生,因為"找文獻也是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一部分"。因為我原來就喜歡一次性把所有的資料發(fā)給學生,一是擔心學生懶得自己找資料,二是省得老是來找我要。據我觀察,不少中國學生不會用或沒有用國外大學的網絡數據庫甚至教學網絡系統(tǒng),實在是浪費爸媽的銀子。
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異
1.辦學思路的差異性。西方的大學一般是“寬進嚴出”,也就是說學生很容易進入某個學校卻很難拿到畢業(yè)文憑,這是因為國外學校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老師上課的內容極為廣泛,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測試。如果你一門考試的分數較低,就會影響你整個專業(yè)的成績,因此你必須十分努力地對待每一次的考試及作業(yè),這樣才有可能憑借好成績順利畢業(yè)。然而在中國,學生一般很難進入好大學,但是一旦你考進了,你基本就可以不用擔心畢業(yè)的問題了,這也是中國很多家長和學生所說的上了大學就輕松的原因。
2.教學目的的差異性。長期以來,中國都是以應試教育為目的,因此課堂教學都是按照統(tǒng)一的進度及要求進行的,教師會以書本中的知識為依托,通過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把尤其是重點難點內容講深講透,目的是盡量讓學生不費任何力氣就能夠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如果學生有什么疑問,老師就會立刻回答,因為這樣的學習方式更利于同學吸收掌握,從而在考試中更容易得高分。然而西方的教學目的則不同,西方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因此很多時候老師都只會點到為止,當你有疑問時,他并不會馬上向你解答而是讓你自己去尋找答案,當你真正沒有辦法時,才會給你一些小的提示。
3.課堂教學方式的差異性。中國的教育模式都是以教導式為主,現(xiàn)在的課堂雖沒那么死板,但仍然是老師在黑板上寫學生在下面抄,學生讀書無法脫離死記硬背的束縛。然而,西方課堂教學方式與中方相比大為不同,西方課堂更強調課堂的活躍性,老師除了簡單傳授書本知識外,還會通過學生演講或看電影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學習到課本以外的新知識。除此之外,針對一些實用性強的學科,西方的老師更注重實驗操作。例如,一位中國化學老師和一位西方化學老師同時講化學反應的現(xiàn)象,通常中國老師都只會自己做一下實驗或者只讓同學們死死記住實驗結果就行了,因為他們認為過程并不重要,讓全班都去做實驗會浪費很多時間,記住實驗結果才是重要的。然而西方化學老師則會親自帶學生去實驗室,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并鼓勵他們得出實驗結果。
4.課后作業(yè)的差異性。在中國,當問及任意一名學生的課后作業(yè)是什么時,你都會得到一個一模一樣的答案:試卷、練習冊和背書。因為在老師看來,刷題刷的多了,你自然就會做了,這也就造成了中國許多學生都是死讀書。然而西方老師則不同,他們除了布置一些課后練習題來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外,還會增加一些其他形式的作業(yè),如讓你做一些與這一學科有關的視頻或者小實驗,這些活動或者需要幾位同學合作完成,或者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如上網查詢資料,然后收集整合信息,再制作成視頻等最后在班上進行展示。這樣不僅僅訓練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增強了團隊合作能力。
例如,有一次數學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我們把數學公式串成一首歌,并且用一個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最后錄制成一個視頻。這項作業(yè)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數學公式怎么能夠變成一個故事呢?我們小組經過仔細商量討論后決定了一個大的方向――一位同學幾何學很差,在開始的前一天晚上有三位數學小天使幫助她整理考試內容,最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績。然后我們通過上網,翻閱書籍收集整理了很多關于幾何學的公式,然后確定用來改編的歌曲,經過幾天反反復復的寫詞,修改,再寫詞,最終終于編出了一首歌。當然這還不夠,然后我們利用周末的時間在外面進行視頻的錄制,因為很多的情節(jié)在歌詞中是不能夠詳細的表現(xiàn)出來的,最后再對歌曲進行錄制,對視頻進行裁剪,最終形成了一部類似于MV的一個作品。
5.考試形式的差異性。眾所周知,在中國,最重要的是高考,因此人們常用“一考定終生”來形容高考。無論你平時再怎么努力成績再怎么好,只要你高考的時候沒有考好,你也無法進入一個理想的大學。然而在西方國家,任何一次考試都不足以證明學生的能力,而平時的成績才最為重要。因此西方課堂上平時大大小小的考試成績都會計入最終期末成績,如果學生一門考試沒有通過,最終的成績也會大受影響。
6.尊重個體的差異性。尊重個體的差異性主要體現(xiàn)在老師對學生的隱私保護程度不同。在中國,每次月考、期末考之類的大考過后,學校都會根據學生的成績進行排名在全校張貼公布。因為老師認為,這種做法更能夠鼓勵學生認真學習,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異。然而在西方國家,老師非常注重保護學生的隱私權,無論大考還是一個小測試的成績,老師都不會告訴其他任何同學,就算有誰考差了,老師也只會在課后找你聊聊而不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點名批評。此外,在中國,老師會在課堂上直接展示學生的好文章或者成績,并不會提前問當事人是否愿意。然而在西方,老師會先詢問你是否愿意這么做,征得你同意后才會在全班進行展示。
教育是文化傳遞的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內涵。我認為中西方教學方式不能簡單地說孰是孰非,因為它們各有千秋,而且在許多方面有著較強的互補性。中國的教育方式以中國文化為根基,深刻反映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作為學生,我們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以一種更高的視野來認識中國傳統(tǒng)教育和西方教育的精華和不足,學習并借鑒西方教育的精髓,為成為一名現(xiàn)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才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