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那么你知道要怎樣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的文章,供大家分享。
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大到國家、政黨,小到個人,離開學習,就會變成時代和社會的棄兒。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史就是一個在學習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歷史。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開始到目前正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莫不如此。作為黨的一分子,理應做學習和實踐的模范。
目前,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正在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對象大都迅速認真地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讀原著,記筆記,寫心得,談體會,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習實踐活動的高潮正在逐步掀起。但也有一些不容忽視的現(xiàn)象,那就是有的就學習抓學習,淺嘗輒止;有的就筆記做筆記,圖形式走過場;有的甚至認為自己學了不少,理論水平不錯,無須這樣的專門學習。凡此種種,歸結到一點,還是學習態(tài)度問題。只要有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學習的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特別是在目前正在開展的學習實踐活動中,究竟應該有怎樣的學習態(tài)度呢?
樹立自覺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是提高素質的有效途徑。自覺學習就是自覺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一個地方能否得到科學發(fā)展,關鍵在于這個地方黨員干部的整體素質。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的中堅力量是黨員干部。一名有責任心的黨員干部應該積極適應時代需要自覺學習,不斷提升素質。自身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學習。堅持在學習中明確要求,在學習中掌握情況,在學習中探索問題,在學習中作出決策,在學習中貫徹落實。只要有一顆自覺的善于學習的心,有一種“先當學生后當先生”的態(tài)度,什么“拍腦袋工程”、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與科學發(fā)展觀格格不入的做法就會遠離我們。
樹立經常學習的態(tài)度。把學習當作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形成習慣,一以貫之。“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從小流到江海,是一個質變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數(shù)量堆積。如果把學習當負擔,“就筆記作筆記”,沒有消化,沒有吸收,那只是筆記本的變“色”而已,只能是一種浪費。一句心得比十本變“色”筆記還管用。形成學習習慣的人,每一句筆記應該是發(fā)自肺腑的,是對工作的思考,生活的總結,是真正的學習成果。
樹立系統(tǒng)學習的態(tài)度。有系統(tǒng)知識,人才能有周密的思考,科學的決策,才不至于斷章取義,顧此失彼。作為一名黨員干部,除了做業(yè)務上的行家里手外,應該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當?shù)攸h委、政府的決策、部署有一個系統(tǒng)掌握,同時還要重視科技和法律等方面知識的學習,重視用傳統(tǒng)文化陶冶情操。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思考,才能更加牢固地樹立科學發(fā)展的理念,才能把科學發(fā)展觀落到實
如何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三種學習習慣
一、總是站在系統(tǒng)的高度把握知識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習慣于跟著老師一節(jié)一節(jié)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對意章節(jié)與學科整體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tǒng),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了解這一系統(tǒng),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tǒng)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么內容,都要問為什么,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求知欲與好奇心往往是培養(yǎng)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于思維品質的訓練。
三、發(fā)散思維,養(yǎng)成聯(lián)想的思維習慣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lián)系,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chuàng)性。
樹立好的學習態(tài)度
三種學習要點
一、多讀書,注意基礎
要想學習好,基礎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而基礎知識就是指課本知識,這一點同學們一定清楚。但在學習中,很多同學卻不重視課本的閱讀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題,因為考試就是做題。實際上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應當說,課本與習題這兩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課本知識是本,做題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所以我們主張多讀書少做題,不主張多做題少讀書。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學習的靈魂。在學習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駕御知識的頭腦。如果一個人不會思考,他只能做知識的奴隸,知識再多也無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學到好知識。知識的學習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過思考才能實現(xiàn),思考的源泉是問題,在學習中應對意不要輕易放過任何問題,有了問題不要急于問人,應力求獨力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去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復,溫故而知新
《論語》開篇第一句;“學而時習之”道盡學宗,不斷的重復顯然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當然,這種重復不能是機械的重復,也不只是簡單的重復記憶。我們主張每次重復應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不同的目的,這樣每次重復才會有不同的感覺和體會,一次比一次獲得更深的認識。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高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重復中得到升華,所謂溫故而知新也。
猜你喜歡:
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上一篇:你的學習態(tài)度是什么
下一篇:要樹立怎么的學習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