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歷史應該怎么學
初中歷史課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僅中考分值增加,而且初一初二歷史每學期期末必考。初二歷史怎么學呢?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關于初二歷史學習方法,供你參考。
初二歷史五大學習方法
1集中歸類法
此種方法就是將性質類型相同或相近的有關歷史知識, 按照一定的順序、規(guī)律進行有機的分門別類的集中歸納后, 進行各個擊破式的分類學習記憶。
如在學習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改革變法時, 可把所有改革變法方面的歷史知識, 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歷史發(fā)展順序, 列成表格形式進行集中歸類。此表的內容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朝代、時間、人物、改革或變法內容、影響及意義等。
2“分進合擊”法
此法如同作戰(zhàn)采用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將每個重大的歷史事件, 化整為零, 分頭進行學習記憶, 然后再進行整合記憶。如復習“陳勝、吳廣起義”這一歷史事件時, 可實行記憶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義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義的經過;
第三步, 掌握事件的歷史意義。
在分別掌握的基礎上, 再根據事件的內在聯系, 進行整體把握, 綜合記憶, 切忌瞞天過海
3“聯想拓展”法
即在復習掌握有關知識時, 進行由此及彼的聯想擴充, 將同類問題進行有機結合。這樣做的好處, 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鳥的效果。如在復習中國近代史上的《辛丑條約》這個內容時, 你可聯想到《中英南京條約》、
《中日馬關條約》, 這三個條約的共性都是喪權辱國的條約, 其影響一個比一個嚴重。
第一個是使中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個是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加深”;
第三個是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家國家。
這種聯想拓展, 復習掌握這三個條約時, 既生動又省力, 更不至于將三個條約中的有關問題張冠李戴, 混為一談。
4“異同比較”法
就是將兩個歷史問題進行比較, 找出它們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然后進行復習掌握。如在復習“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這兩部分內容時, 在比較的基礎上,你就會發(fā)現這兩個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
其相同點是:
①原因相同, 都是在封建專制統(tǒng)治阻礙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背景下爆發(fā)的。
②領導階級基本相同, 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
?、鄹锩鼊恿ο嗤? 人民群眾在革命中起了推動作用。
?、苡绊懴嗤? 革命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對其他國家的革命有很大的影響。
其不同點是:
?、兕I導階級不完全相同, 英國新貴族也起了領導的作用。
?、谔攸c不同。英國革命經歷了反復、曲折的過程, 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法國革命則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最典型的革命。
③意義不同。英國革命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開辟了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法國革命掃蕩了國內外的封建勢力, 動搖了歐洲其他國家封建制度的基礎。
5結構梳理法
此法如同用梳子梳理散亂的頭發(fā)一般, 就是將看似散亂的知識進行梳理, 使其有一定的頭緒。即抓住每個專題的歷史知識提綱挈領的進行高度歸納概括, 使其在對本部分內容系統(tǒng)學習掌握之前, 在頭腦中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知識結構輪廓, 給人一種一目了然之感, 這樣以來, 就會在學習時抓住根本, 同時也會消除畏難發(fā)愁的心理。然后只要本著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進行學習,所有具體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如: 八年級上冊《世界歷史》中的第20 課《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知識結構可以這樣梳理:俄國廢除農奴制:俄國盛行農奴制, 資本主義發(fā)展緩慢, 農奴暴動頻繁, 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農奴在獲得“解放”時, 可以得到一塊份地, 但必須出錠贖買。是一次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保留大量封建殘余, 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成為俄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初二歷史五大復習方法技巧
一、知識回顧整體感知
上課伊始,教師首先向學生說明復習的范圍,讓學生明確復習目標,之后學生根據課文進行知識回顧,從整體上感知本課的復習內容。
二、構建網絡形成體系
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師生共同參與,可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種形式,其目的在于將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講準重點:抓住關鍵,切記眉毛胡子一把抓。
2、講透難點:采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易混知識相對照等方法。
3、講明疑點:采取“設疑、質疑、釋疑”的程序和方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4、講出知識的規(guī)律:重在講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三、依線鞏固內化知識
學生根據構建的知識網絡,進行鞏固,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使學生達到將課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之目的,從而加深對知識的再認識。
四、題例剖析培養(yǎng)能力
典型題例的選擇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難點。這一環(huán)節(jié)重在教師通過對題例的剖析,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學科學習基本功和解答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五、拓展訓練提高能力
練習題的設置應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題型應多樣化,題量應控制在十分鐘以內。重在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回答問題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