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孩子學習不好怎么辦
7歲孩子學習不好怎么辦
在家庭教育問題的探討中我發(fā)現(xiàn),家長越來越關心孩子的成長,望子成龍心切,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方法卻不太妥當,導致孩子學習不好,那怎么解決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7歲孩子學習不好的解決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7歲孩子學習不好的解決方法
一、孩子不能潛心學習時
孩子在生活中要學會許多東西。如果學校里的學習并不特別落后,就用不著如此擔心。但是,看見孩子不能潛心學習,家長總免不了會擔心。那種時候,焦慮不安、嘮嘮叨叨地埋怨,或是嚴厲訓斥、都只會適得其反。
在擔心孩子不用功學習之前,家長應向孩子表現(xiàn)出自己勤奮學習的姿態(tài)。社會是個大學堂,無論讀書還是學烹調或是學音樂,如果喜歡,即使不走出門外,學習的機會也到處都有。家長不要焦慮,也絕對不能對孩子訓斥,應該主動和孩子一起努力養(yǎng)成愛學習的習慣。孩子為自己不同于別人而感到苦惱時當孩子有了獨立思考的愿望之后,他們的自我意識就會變得很強烈。這時,有很多孩子都會暗暗地感到苦惱,感到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幫助孩子建立開放型的人際關系,客觀地觀察自己,學會體諒對方。現(xiàn)代社會是強調個性化的時代,重要的是應該培育這樣的孩子:承認人有各種不同的個性,理解別人的個性,而且對自己充滿著自信。
二、培養(yǎng)孩子;勤于思考
孩子本來好奇心就很強,什么都想試試,遇見陌生的東西,馬上就會停下腳步仔細看看:“呀,是什么呀!”想摸摸,想試試。這樣的時候,父母往往會一邊阻攔著一邊解說,或認為孩子在淘氣,訓斥道:“不要亂動!”其實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思考的能力。
要培養(yǎng)孩子勤于思考,家長應留出一些時間上的“空隙”,讓孩子去感悟。如果孩子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就應該饒有興趣地一起觀察。而且,孩子一旦問出什么問題,就要作出適合孩子發(fā)育階段理解水平的回答。如果是已經上學的孩子,就可以說:“你怎么認為的?”首先引出孩子的思考,或者說:“媽媽認為……不過再多我就不懂了,你查詞典看看。”鼓勵孩子自己查閱。如果孩子說:“媽媽,剛才的事,詞典里寫著……”家長對孩子的努力就應當進行鼓勵:“看清楚了嗎?了解得再詳細些。”
三、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力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動輒發(fā)怒,當有人對他講話嚴厲,或他自己的想法碰壁時,馬上就激動起來。這是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而造成的后果。
孩子從小的時候起,通過受到訓斥,能學會克制自己的不快心情,抑制自己的激動情緒。孩子如果很少受到嚴厲訓斥,完全生活在沒有約束的環(huán)境里,就不可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古人云說,“嚴父慈母”,家長的嚴厲教育,孩子會受益非淺。
四、觀察孩子的心路
在孩子滿不在乎的言行中,往往潛伏著能反應孩子心靈變化的重要信息。如果父母沒有注意或即使注意到也沒有采取相應的對策,結果會使孩子朝著不合理的方向發(fā)展,或由于過度干涉孩子的世界,反而會扭曲孩子的心靈。
父母應該經常充滿理性和愛意與孩子接觸,留意孩子的表情、孩子的眼睛,觀察孩子四肢的動作,體察孩子有沒有流露于外表的心靈動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應該隨時注意到孩子心靈扭曲的兆頭,或發(fā)現(xiàn)平時沒有發(fā)現(xiàn)的閃光點。
7歲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
1、互相抱怨
孩子出了問題,丈夫抱怨妻子,妻子抱怨丈夫。家長抱怨老師、老師抱怨家長,甚至抱怨孩子。
心理學中有個歸因理論,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人們在給問題歸結原因時一般規(guī)律是這樣的:事情辦的漂亮,歸因自己聰明能干有水平;出了問題,歸因他人不好或環(huán)境有問題。
那么,孩子出了問題到底是誰的責任?大家都知道,孩子丟到狼群中八年后變成狼孩。其實,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老師。
但是,我們做為家長,是不是可以想一想,為什么在同樣的社會背景,同一個教育體制,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同樣的任課老師,而只有家庭背景不同的情況下,成績卻是有排第一的有排50名的?我們做家長的是不是應該反省一下我們家長的責任呢?
無數(shù)實例證明:父母是決定孩子命運最重要的人。
當我們能抱著"孩子教育,我的責任。我改變了,孩子一定會改變。"的態(tài)度去思考,你會發(fā)現(xiàn)問題好解決了。你可以自己掌控局面。如果你認為問題出在老師或孩子身上,你會感到生氣和無可奈何。因此,有人說,問題留給愚蠢的人去抱怨,而由聰明的人找方法去解決。
2、限制性信息太多
我們發(fā)現(xiàn),家長對孩子用的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許、不可以、不應該等命令語言。這些帶"不"字的命令好象許多條條框框在禁錮著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一個人字,外邊加一個框子是什么字?是囚徒的囚字,別以為孩子愿意做皇帝,根據(jù)調查初中學生中有34%的學生想離家出走。兩個初一男生扒火車離家出走,一周后,身上的錢花光了。當父母找到他們時,以為他們一定很想家,沒想到,他們說如果撿到能賣的東西,還不想回家。中學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象木偶一樣任人擺布,他們要求被尊重。
我替孩子說句公道話,我們大人有時真的很不講道理,平時我們不給孩子鍛煉、思考和選擇的機會,孩子沒有得到鍛煉。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大人又說孩子這不行,那不對。仔細想想看,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能力差?因為沒有鍛煉機會。
因此,我呼吁親愛的家長朋友,對孩子要寬容,給孩子嘗試犯錯誤的機會,也給孩子嘗試成功的體驗。給孩子獨立思考、獨立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自己成長。而不要過分的限制他們。
3、產生逆反心理的三個因素:說教、嘮叨、比較
有些家長問,為什么孩子跟母親作對?讓他向東他偏向西?因為他已經產生逆反心理。
有的母親,一件小事嘮叨每完沒了,上綱上線,引古論今。還有的母親把以前的錯誤都翻騰出來,然后給孩子貼上負標簽,你怎么那么笨?你這輩子算是沒出息了……這樣做是在強化錯誤、強化負面信息。
嘮叨說教不如去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以身示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孩子。比如看電視,不讓孩子看,首先大人要作出表率。
另外,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總是拿別人與他比較。你看人家……
一個孩子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說,不要再拿我與別人比,我一點信心都沒有了。
4、四過分:過分的愛、過分的關照、過分的干涉、過分的嚴厲
過分的愛,已經使這一代不懂得什么叫做愛,什么是關心,什么是感謝。
過分的關照,使孩子失去了獨立生存能力,能干的母親培養(yǎng)出不能干的孩子。
鄭板橋臨死的時候,讓兒子給他做饅頭。并給兒子留下一句話: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漢。值得我們借鑒。
過分的干涉,使得孩子無所適從。
過分的嚴厲,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不知道我們是否說過類似這樣的話:"你再踢球就打斷你的腿!你真笨你怎么不如人家?人家考試能考前三名,你為什么不能?期末考不到前十名我就打斷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沒關系……"
這話是被自己親生兒子打死的母親,在臨死前對兒子說的話。正是這些話才使得徐力,一個17歲的好學生,拿起榔頭砸向了母親。
5、親子關系錯位
有些家庭的親子關系是主仆的關系、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警察和犯人的關系、經濟合伙人的關系……甚至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
而比較適宜孩子成長的親子關系應該是什么樣的呢?我以為,父母應該是孩子的:人生導師、知心朋友和充電器。
6、缺少童心
孩子為什么不與你說心理話?因為許多朋友用量大人的尺子量孩子,認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你不理解他,他當然不會和你說心理話。想一想如果我們10歲或17歲,我們會怎么做?
當我給中學生講完課,十二三歲的孩子在反饋表上寫到:"屈老師,我以為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理解我們。"這樣的話是不是該讓我們大人反省一下我們的所作所為了?家長到底應該怎樣對待孩子?家長的思維新區(qū)是什么?我以為,應該是孩子的心靈世界。
7、只問分數(shù)
家長最關心的是學習,是打多少分,我能理解。家長最頭疼的就是孩子不愛學習。那么我們是不是要探討一下:為什么孩子不愛學習?怎么樣才能讓孩子愛學習?答案很簡單:因為學習有痛苦,所以不愛學習。如果學習有快樂,就愛學習。所以我們要探討的是:如何使學習成為快樂的事情?
我一個朋友的小孩跟我說:我媽說上句我馬上知道她要說的下句,整天就那么幾句話:"你看人家孩子得了多少多少分,你看你,還不趕快去學習,別看電視了,快去寫作業(yè)。打那么點分還好意思要踢足球?不行,告訴你,這個暑假那都不能去,在家給我乖乖的補課。"我都煩死了,她越說我越不愛學。
經常有家長朋友跟我說,我兒子太懶,不愛學習。問我怎么辦?我們看"懶"怎么寫:心束負。心被束縛住了。我們要探討的是如何把他的心調動起來。也就是激發(fā)學習動力。學習動力來自于:信念、目標、興趣、愛好、好奇心、被承認、被贊賞、成功的體驗、責任感等等。
所以希望家長當好充電器的角色。讓孩子有學習動力,學習熱情。
有些家長就問:充電器怎么當?怎么能調動學習積極性?許多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興趣、愛好產生的原因是對某一事情的成就感,而成就感的產生源于被肯定、被欣賞。我想問一問?大家是不是經常用肯定和贊賞的口氣對待孩子呢?
8、忽視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
有多大的胸懷做多大的事情。清華有一名高考狀元,高三時,中午從來沒有睡過午覺,他利用午睡時間作數(shù)學作業(yè),為的是在下午自習時,同學問他問題時,不必讓同學等待。他不但節(jié)省了同學的時間,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效率,并且鍛煉了口才,擴展了解題思路。其實幫人等于幫自己。不但要培養(yǎng)孩子學習好,品德更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