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如何有效利用40分鐘課堂教學時間
黑發(fā)積霜織日夜,粉筆無言寫春秋。我們的老師奮戰(zhàn)在教育的第一線,嘔心瀝血,最明白課堂四十分鐘的重要意義,下面小編將推薦幾篇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寫的關于提高課堂效率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高效課堂40分鐘
隨著課程改革廣泛深入,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數學課堂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但在一些“熱鬧”的課堂之后,靜下心來思考,也難免產生疑問。“熱鬧”的課堂上教師帶給學生的究竟是什么?學生學到了多少?看似豐富多變的教學活動中蘊涵的教學有效性有多少? 怎樣做能使我們迷失的課堂回歸本真,從而真正達到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如何有效利用40分鐘課堂教學時間”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新教材把數學置于生活實際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得豐富了,文化視野也開拓了。但在教學中,我們也發(fā)現了由于受所處地域上的限制和學生本身知識建構的限制,感覺教材有些內容離學生較遙遠,并不為學生所熟悉、所了解。那么,使用新教材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準備很重要,而備課則是重中之重。教師只有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才能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當然除了分析教材,也要分析學生,即學情分析?,F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使學生學得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落實好“四重”,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小學數學每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為40分鐘,上課應做到“提前2分鐘,少講5分鐘,表揚3分鐘,不拖1分鐘”。教學各節(jié)段時間分配大致為:教學準備5分鐘左右,教學展開20分鐘左右,反饋練習10分鐘左右,教學評價5分鐘左右。 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好“四重”:
1、重紀律。課堂紀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施加的外部控制與規(guī)則。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良好的課堂紀律作保證。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不僅需要強制性的規(guī)則,更需要學生的自制與自律。因此,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guī)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發(fā)展紀律。
2、重情境。導入新課是小學數學新授課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良好的課程導入能夠迅速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自然的進入最佳狀態(tài)。作為教師,在上課的一開始的導入部分,就應該體現這一教學理念,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開課氣氛,激起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的強烈愿望,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另外,新課的導入還要貼進生活,融于生活情境。
3、重探索。探究新知是課堂40分鐘中含金量最高的部分,我們課前做的所有準備、創(chuàng)設的所有情境都是為它做的鋪墊?!稊祵W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探索的過程。”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先學后教、先練后講。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鉆研,努力探索,去主動獲取知識,進而理解和掌握知識。而老師則要當好一個引導者與合作者,全面為學生服務。
4 、重過程。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過程。所以教師要在學生主動參與問題解決,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學生的活動過程,教師要盡可能的做到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問題,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答,結合教學內容,有序地開展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在感性的基礎上形成數學概念;展現應用過程,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fā)展。學生的自主能力提高的、探索的興趣強了,那么課堂的效率就會不斷提高,我們就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設計好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習信息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根據現代教學觀念,一節(jié)好的練習課不僅能給學生提供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而且要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而過去常用的“出幾道題,讓學生做做,老師講講”的方法是達不到這一教學目的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fā)展,我們必須不斷改進練習課的練習方式,充分發(fā)揮練習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功能。教師要設法給學生提供一種輕松愉快、新穎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設置恰當的問題。讓學生從問題的實質出發(fā)去分析、研究、探究。另外,我們在練習時設計的習題要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是空洞的理論,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那么課堂教學的效率就會不斷得到提高。
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性差異來分層次設計課堂練習作業(y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材布置,及時檢查反饋信息,及時補救。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不是簡單的說教,要靠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努力、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實踐。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0分鐘,踏實的走好每一步。
高效課堂的意義
(一)課堂實然目標:課堂教學改革走過了一條從傳統(tǒng)低效、負效課堂→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過程。通過改變課堂結構,旨在最大幅度提升單位時間效益,原則是讓每一分鐘都有價值意義。唯此,才有可能把學生從時間+汗水的應試模式中解救出來,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睡眠、健康、靈性、興趣、發(fā)展還給學生。
(二)課堂應然目標:課堂教學改革走過了另一條從單純追求掌握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終身發(fā)展能力的路徑。課堂教學的核心應該是體現課堂真正意義上“質”的飛躍——課堂即成長,即從關注知識,到關注獲得知識的途徑、方法、能力,關注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精神成長,關注“人”本身,因而高效課堂才會被描述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我們認為,課堂破局的真正關鍵取決于“學習能力”,只有“會學”才能減少對“教”和“師”的絕對依賴,打破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對學生發(fā)展的框定、抑制。因而我們主張素質教育的主要素質是“學習能力”。課堂一旦墮落為“知識本位”時,教學就變成了灌輸和死記硬背,學生便變成了“知識的奴仆”,教師則變成了“知識的販賣者”和“二傳手”。而唯有敢于把學習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的課堂我做主,讓學生去“經歷”、“體驗”,學習的過程才充滿生命的律動,因律動而感動,又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動和靈動。所謂學生主體,即包括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三性”應始終在課堂上得到最大可能的貫徹和體現。
(三)高效課堂的特征: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主動是學習狀態(tài),“主動”會激發(fā)潛能、樂在其中個,帶來效益、生成能力;生動性,是追求課堂的情感價值,突出“學樂”和“樂學”,學習如飲甘露瓊漿,變“怕上學”為“怕下課”;生成性,課堂要敢于變各種“句號”、“嘆號”為“問號”。追求“主體多元”,鼓勵不同個性的學習見解,讓思維激蕩思維,讓思想沖撞思想,讓方法啟迪方法。課堂的智慧、高潮、價值盡在“不可預設”的“現場生成”上,一切的預設應服務于 “現場”,而不是讓“現場”服務于預設。
(四)概念概述: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超市:體現的是對“學生”和“學習”的尊重性、選擇權、自主性,同時要求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和多義性,琳瑯滿目、各取所需,謂之知識超市。
狂歡:從“知識”到“生命”,課堂認識、思想、價值的變化帶動課堂發(fā)生“質變”。課堂是學生成就人生夢想的舞臺,是展演激揚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靈魂的跑馬場。
(五)高效課堂的支撐:新課改理念。它是對素質教育內涵和新課改理念的“實踐表達”。新課改主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課堂的“六字真言”,落實成方法恰是——群學、對學、群學,自學、展示、反饋。新課改的核心是學生主體,高效課堂的理解是“學生是最主要的教學資源”。
高效課堂的變革意義體現在:重建教學關系,即變“教中心”為“學中心”;重建師生關系,即變“師中心”為“生中心”。
(六)目標:實現師生的共同發(fā)展,讓教育回到“以人為本”上來,建構“四新”教育學,即新教師、新課堂、新學校、新學生。
高效課堂的步驟
1、模式簡述:第一步,學案自學,找出學習困惑;教師“一查”自學進度、效果
第二步,圍繞困惑對學、群學
第三步,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組織下,“展示”學習成果,謂之“小展示”;教師“二查”展示過程在暴露的問題。
第四步,教師根據小展示暴露出來的近共性問題,組織全班“大展示”
第五步,學生歸位,整理學案、整理糾錯本;教師利用對子“三查”對子測評。
2、五步三查模式是課堂操作的抓手。是高效課堂的基本規(guī)范。
形象地說:是飛機起飛需要的“跑道”,是到達目的地的載客汽車,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升級版,是現代化的收割機取代農耕時代的鐮刀。
3、主張模式至上并非唯模式,而是教之“規(guī)”,學之“范”。尊重模式便是尊重“三效”,既效益、效果、效能。
4、模式是課堂產品的“生產標準”,模式是課堂評價的“短兵器”。
(四)操作:高效課堂模式的“四評一控”操作技法
四評:1、自學三要:圍繞導學案預習、自主解決50%問題、標注出疑難問題。
2、課堂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3、小組三評:互動溫度、拓展寬度、生成的高度
4、展示三性:展示選擇近共性問題、強調展示過程中的互動性、追求生成的價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