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建設主要亮點是什么
教學高效課堂建設的亮點有哪些?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學高效課堂建設的亮點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學高效課堂建設的亮點
1、高效課堂的概括:
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2、高效課堂的一個中心
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
A、由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關注學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B、由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到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長;
C、由傳統(tǒng)共性和整齊劃一的教育到更加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
D、由注重課堂環(huán)節(jié)、程序的編制到更加關注學情、氛圍和師生、生生關系。
3、高效課堂的兩個基本點
A、 關注學生弱勢群體,從最后一名學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謂成功,唯有“水漲”才能“船高”;
B、教材分析的“無邊界原則”。不講“進度”,只要“目標”,人人學會才是目標。用一種思路做十道題,不如一道題找出十種思路。揪住一個知識點“無限”放大,四處出擊,形成上掛下聯(lián)、左顧右盼。
4、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
致力于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5、高效課堂的教學抓手:
導學案——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和方向盤,“三步生成”,實現(xiàn)四級目標。
6、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
A、時間劃分:10+20+10
B、環(huán)節(jié)劃分:課前延伸——準備導學案,課內探究——五個環(huán)節(jié),課后提升——作業(yè)檢查。
C、五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提升——當堂檢測。
D、三查:課堂上“三次檢查和反饋”,即自主學習、展示提升、課堂檢測后的學情檢查和反饋矯正。
E、六大模塊:預習交流、分配任務、合作探究、展現(xiàn)拔高、串插鞏固、達標測評。
7、高效課堂的評價:
A、師生關系:傳統(tǒng)課堂是“地心說”,高效課堂是“日心說”。學生是“太陽”,課堂教學教師要繞著“太陽”轉。
B、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讓學生學會的課才叫好課。讓學生學會的老師才叫好老師。啞巴能成為好教師嗎?當然可以,只要啞巴能讓學生學會,豈不是好教師嗎?
C、“三看”學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shù),是100%參與,還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看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tài)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飽滿,板演書寫整齊工整,詞、句、符號、公式是否正確,等等。
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情況,以便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時導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準確做好課堂決策。
D、“四看”教師:一看課中是否堅持了“學生中心”;二是否依據模式備課、上課;三是否體現(xiàn)了三維目標,培養(yǎng)了學習能力;還要四看教師的學案備課。
E、評課三看:
一看教師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導學案上課,是否充分使用和調動了小組,是否組織了當堂達標測評,嚴格規(guī)定“講”絕不能超過10分鐘;
二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課堂氣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學、偽學現(xiàn)象;
三看教師是否注重學習方法,關注學習過程,嚴禁教師上課“對答案”,嚴禁用標準答案囚禁學生的思維。
8、高效課堂的課堂要求
A、文本挖掘:①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認識,觀點,能夠分析,結合事例表述、板演、繪圖、感受感悟,藝術形式表達、寫作、制作、實驗、多媒體、錄音、辯論等;②尋求方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特征,概括重點;③舉一反三,拓展演繹,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情感流露。
B、課堂形式:①合作學習、兵教兵、兵練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參與表現(xiàn),氣氛濃厚,人人踴躍;②個體展示、分析、表達精辟,語言通達流暢,語言洪亮,無語病,盡可能到板前或聚焦處鍛煉同學們的演講、說理、辨析、自信的能力,聲情并茂,動人;③板面設計精彩、美觀、規(guī)范、橫平豎直、作圖科學、重點突出、圖文并茂;④點評恰當,突出要點,重在本質規(guī)律,被點評的同學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當即糾正其差錯;⑤每節(jié)要有總結、反思、測評。
C、課堂流程:①預習交流,確定目標;②分配任務、立體教學;③完成任務,合作探究;④展現(xiàn)拔高,師生互動;⑤串插鞏固,全面掌握。⑥達標測評,檢查驗收。
D、課堂氣氛: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爬黑板,敢下桌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后,緊張活潑,讀、說、議、評、寫貫穿始終;拓展、挖掘、提高,重視能力培養(yǎng);學生活動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參與;課堂效率高,效果好,達標率高。
9、預習、展示、反饋的具體要求
A、預習:學習的起點——讓50%的學生通過自學掌握50%的問題,然后通過合作交流,再讓70%的學生掌握70%的問題,建構起初步的知識結構;
B、展示:解決學習內驅力的“金鑰匙”——“先學后‘教’,當堂達標”。教師根據學情組織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展示;
展示分為:組內組織的“小展示”和班內“大展示”。
大展示要講究技巧:展示“普遍性”問題,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一般主張由學力較弱的學生多展示;當然對展示內容教師要學會取舍,太難和太易的都不作為展示內容。展示過程教師要敢于“利用”學生,實現(xiàn)學生自身能力差異的資源共享,“兵教兵”、“兵練兵”、“兵帶兵”、“兵強兵”,“兵教官”、“官教兵”。
C、反饋:落實效益——實行驗收制度,檢查目標達成的情況,也是對學習目標的回歸性檢測。在考試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學都必須滿足兩個要求:學生的需要和考試的需要。反饋即是當堂達標,又是教師對知識的提煉、拓展和升華。
10、小組的要求和評價
A、分組:異質同組,同組采用AA、BB、CC分法;同質結對,競爭合作;
B、 理念:小組組長又叫“教師助理”。一間教室里的N個小班:每個小組視為一個“小班”,高效課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學;
C、小組學習:可概括為“1:6教學法”——1個教師負責解決6個組長的問題,調動掌握6個小組的學情;每個組長負責解決6個組員的問題,調動掌握每個成員的學情;
D、 即時性評價:教師上課要抓好小組學習的即時性評價,一評知識;二評情感態(tài)度;三評行為習慣、動作語言;
E、分工:組內“小展示”由組長負責,班內“大展示”有教師負責。
F、一節(jié)完整的課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學進度和任務;完成小組、個人評價。
11、高效課堂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要成為“第四者”:促進者、學習者、決定者、幸福者;
A、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轉換,教師由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做學生成長的推手;
B、實現(xiàn)教學相長,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習者,與學生一起“同學”。教師上課也是“上學”,教書也是“進修”。
C、一節(jié)高效課,它是由教師和學生合力打造而成的,這其中教師的作用當然不容忽視。盡管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主角,但他畢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決定”著一節(jié)課的好壞質量。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課堂,有什么樣的課堂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有什么樣的教育就有什么樣的國家和民眾。
D、從職業(yè)特點上,教師還要改變生命現(xiàn)狀,做一個發(fā)展的人,一個教育理念的行動者,一個幸福的職業(yè)者。
12、高效課堂的管理
A、抓“兩頭”,促中間:一頭指導學案的編制與預習;一頭指當堂的達標測評;“中間”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結論生成的過程;導學案的編制即“備課”:主備—年級組—主備—個備—課后備;
B、骨干教師上示范課,普通教師上達標課,較弱教師上過關課,整改教師上提高課。
C、學科、年級、班組組織自己的聽評課;
D、立足課堂,狠抓落實:一談二警三停;
E、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抓教師的觀念轉變,同時更要抓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
13、高效課堂的三條高壓線
A、預習不充分的課不準上
B、嚴禁教師與學生“搶風頭”
C、必須當堂落實達標
14、高效課堂的“命門”
“開放”是前提,“關鍵”定成敗,產品是課堂,模式出效益,流程生能力。
A、“開放”是前提:教師要敢于放手,學習能力來自“開放”。開放的程度決定了教育的高度。窮人的孩子為什么早當家、能當家?放手就是愛,放手就是“放生”,開放就是解放;
B、“關鍵”定成?。阂磺腥Q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是否真正覺醒和發(fā)揮?;氐浇逃?ldquo;原點”,探索“人”的教育,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用“展示”解決學習的“內驅力”,形成學習的“興趣中心”;
C、產品是課堂:要制定課堂標準,淡化教師的“課堂藝術”。再靠教學技藝“包打天下”絕對是一廂情愿,“茶壺里面起波瀾”不解決問題,唯有重視課堂標準,才能“生產”出合格的課堂,才能保證讓每一個人的每一節(jié)課都合格;
D、模式出效益:用四個月的時間,解決模式的“硬著陸”,任何人在臨帖階段都不準許超越模式。“機動車靠左行駛”,寶馬車概不例外,這就是“規(guī)”,亦為課堂“之道”;
E、流程生能力:掌握了模式,習慣了流程,便能產生良性循環(huán),形成“能力”,所謂“熟能生巧”。
15、教師實現(xiàn)職業(yè)幸福的途徑
A、常規(guī)途徑:總結—反思—實踐—總結模式;
B、“小課題”研究:揪住課堂教學中的“活問題”,持之以恒,力行數(shù)年,必有所成;
C、教師個人俱樂部:充分發(fā)揮“學科骨干教師”和“廣州市名教師”的專業(yè)優(yōu)勢,鼓勵教師發(fā)展個人特長。
高效課堂建設必須警惕10大誤區(qū)
誤區(qū)一:沒有自我目標
課堂教學改革強調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目的是改變應試教育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弊端。
這個出發(fā)點無疑是正確的,然而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僅有“大方向”而忽視了立足自我,往往會備感艱難,難以見效。當課堂教學改革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各學校首先要聚焦自身問題、明確自我目標,然后“對癥下藥”,這樣就能事半功倍。如果沒有具體目標,只是“見什么學什么”,就很容易出現(xiàn)“瞎折騰”的現(xiàn)象,讓學生成為試驗品。
如果先明確目標再尋找方法,就可以避免“比照葫蘆畫瓢”的問題,有利于學校選擇性地制定改革策略,形成自我特色。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學校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之前,一定要明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明確了這個問題,改革就會“萬變不離其宗”,不至于出現(xiàn)方向性錯誤。
誤區(qū)二:過度追求創(chuàng)新
有些學校在改革初期,一味地“打破常規(guī)、創(chuàng)新求異”,力圖建立不同于他人的模式。于是,這些學校挖空心思為自己的課堂“起名字、建新規(guī)”,導致課堂教學改革名目繁多、花樣頻出,真正有突破、有成效的改革經驗反而并不多見。常言道,不破不立,改革需要破舊立新。
然而,什么能破,什么不能破?每所學校都應該認真甄別、謹慎對待。比如,有的學校顛覆學習常規(guī)(包括預習、復習、作業(yè)等),倡導所謂的“零作業(yè)”“零測試”;有的學校無視記憶力、專注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粗心、馬虎聽之任之,反而美其名曰“善待學生的錯誤”;有些學校提倡課程資源整合卻忽視課程內容轉化,過分注重流程環(huán)節(jié)卻忽視基本要素,不把精力投入到“問題、活動、評價”的設計上,卻在學生展示的形式上煞費苦心。
此外,新的學習方式有新的常規(guī)要求,如果不能認真培養(yǎng)新的學習規(guī)范,新課堂就會讓人感覺如飄浮在空中一般,落不到實處。以小組合作為例,如果教師不能把合作技能納入常規(guī)養(yǎng)成計劃,那么學生圍坐起來之后,也不知道如何分工、如何對話、如何處理成員之間的沖突與矛盾。這樣的小組合作,肯定會破綻百出、問題不斷。
誤區(qū)三:誤讀生命活力
關注課堂活力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許多學校進行了大量的嘗試與創(chuàng)新,比如“游戲進課堂”“語文戲劇化”“學生問滿堂”等。
于是,課堂上熱鬧異常,學生不斷提問、不斷對抗,展示形式也豐富多彩。然而,什么是真正的課堂生命活力呢?我們不妨聽聽“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提出者葉瀾的觀點:“我不認為凡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當小老師、讓學生問老師答,或學生互問互答才是改革,也不認為學生活動越多、教師講得越少,課堂桌椅擺成六人組狀而非秧田式,就是體現(xiàn)當代教學改革要求的課。”
實際上,真正體現(xiàn)課堂生命活力的教學活動應該以問題解決為核心、以多維對話為形式、以思維產品為成果。如果教學互動不具備這3個條件,課堂教學就會偏離方向、勞而無功。只有學生在課堂上自由暢想、各抒己見、辯駁爭議、論證事實,碰撞出無數(shù)個“精彩觀念”,讓學習過程幻化為奇妙的“生產之旅”,才會真正產生“課堂生命活力”。
不顧學生創(chuàng)造力,不顧教學生產力,只是形式創(chuàng)新的知識搬遷,這樣的“課堂活力”怎么會有“生命力”呢?
誤區(qū)四:忽視思維發(fā)展
課堂教學改革最受關注也是爭議最大的地方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支持者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把力氣放在了新學習方式的建構上,并積累了諸多實踐經驗;反對者則以“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為“武器”,極力發(fā)掘課堂教學改革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反對新的學習方式。
然而,不論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未能從本質上審視課堂教學改革的理由與方法,未能探尋學生“到底缺少什么”,從根本上解決課堂教學中的短板。
比如,有些學校倡導促進“學生幸福發(fā)展”,卻并不清楚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發(fā)展。中科院院士楊叔子認為,批判性思維是理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核心,沒有批判性思維教學,就沒有真正的素質教育。
學習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而不是被動接受,沒有對現(xiàn)存知識的質疑與反思、思辨與否定,就不可能擁有創(chuàng)造性。教師在課堂上不要急于提供結論,而是要讓學生自主探尋,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觀點甚至相反的觀點進行爭論,再讓學生互相評估各自的想法,找到證明自己觀點的最佳證據。
這種做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
誤區(qū)五:課改“速成論”
有時,我們對“抱殘守缺”的課改反對者批評有加,但對一些認為“只要改課、必有效果”的盲目樂觀思想缺乏警惕。
日本學者佐藤學曾指出:“當今學校的教育改革與實驗并不總是理想的,未必會給教育帶來進步,也未必注定會給兒童締造幸福的未來。在這些改革與實驗中也夾雜著教師的困惑與失望。改革與實驗的時代,也是混亂與迷惘的時代。”
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存在失敗的危險。一些地區(qū)、學校把課改看作是一種“時髦”,簡單冒進、包裝打造,使課堂教學改革成為鬧劇,失去了改革的嚴肅性。
我們對待課堂教學改革應該“如履薄冰、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能“拍腦袋”下決策,要學會科學論證。課改是慢的藝術,容不得急躁與冒進,那種指望“馬到成功”,指望全體教師“齊步走”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也是違反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
要記住,課堂是“為學生發(fā)展而改、為教師發(fā)展而改、為學校發(fā)展而改”,而不是“為喝彩而改”。
誤區(qū)六:主導與主體相互排斥
教與學是一個共同體。我們在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時候,并不排斥教師的“導”。真正的高效課堂包括“科學的導”與“科學的學”。沒有教師科學的導,課堂就可能沒有高度、寬度與深度。
教師科學的導主要體現(xiàn)在6個方面:導向、導序、導思、導法、導練、導結。學生在自學與合學時,教師并非無事可做,而是要研學、助學、備學、量學、思學、調學。
高效課堂的“靈魂”是雙向的,一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fā)展學生,這是針對教師而言的;二是相信教師、解放教師、利用教師、發(fā)展教師,這是針對校長而言的。教學合一,不僅是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原則,對高效課堂同樣適用。
誤區(qū)七:放手成了放羊
“放手”不等于“放羊”。有些學校經過了長時間的實踐,教師與學生在高效課堂背景下的素養(yǎng)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適度放手自然水到渠成,學生也因此鍛煉了自主學習與自主管理的能力。
然而,一些學習者不明就里,也讓教師大膽放手,甚至要求教師不寫教案、不批作業(yè)、不作講解,這樣的做法當然會導致學生成績“大滑坡”。
教師的放手應該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能力的持久培養(yǎng)上,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后,教師才能大膽放手。在新課堂中,“放手”是建立在“放心”基礎之上的。
與“大膽放手”相對的,是一些學校唯恐學生學不會,讓教師事事包辦。實際上,自主精神與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效課堂的核心,教師應該不斷解放思想,嘗試讓學生備課、上課、命題、批改作業(yè)。
自主應該無處不在、時時發(fā)生,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教師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相信學生自己能夠學會;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法指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討論;在適當?shù)臅r機,讓學生參與教學設計并主持課堂教學。
誤區(qū)八:導學案止于學什么
導學案的價值在“導學”,導學不能止于“學什么”。一份優(yōu)質的導學案要重點解決“怎么學”與“不會怎么辦”兩大問題。
“怎么學”即“會學”,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探究學會某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共性方法與個性方法。但是,許多導學案上的方法都是流程操作的方法,缺少思維含量。真正的方法應該是學習的策略、途徑、方式、工具、規(guī)律、竅門、技巧等。如果導學案上沒有方法指導,課堂高效自然無從談起。
解決“不會怎么辦”的問題,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找到每個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摸清學生的學習起點,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背景知識、已學知識、相關知識等,保證人人學會。
導學案編制應走出“一重兩輕”的誤區(qū):“一重”指重導學案編制的格式,比如學習目標、流程、環(huán)節(jié)的格式要求;“二輕”指輕導學案本質,輕對課標、教材、教參的研讀。
導學案的本質是助學工具,旨在引導學生的學,在自學的關鍵處給予目標導航、困惑處給予方法指導,對學習新知識有困難的學生給予舊知識的鋪墊。
還有些時候,教師把備課重心放在了套模式上,忽視了對課標、教材的研究,導致有些導學案用習題代替問題,有些導學案的合學內容無必要、探究內容無價值。
誤區(qū)九:展示就是說答案
學生的展示水平決定課堂的高度與效率。許多學校存在的共性問題是:“示”多“展”少,重結果輕過程,重答案輕方法,重成果分享輕問題暴露。因此,課堂應該從“示中心”走向“展中心”。
展示的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展成果(知道、理解、明白),
展問題(不解、不同、疑惑),
展思路(依據、論證、結論),
展過程(步驟、要點、規(guī)范),
展觀點(看法、見解、理由),
展方法(多樣、發(fā)散、遷移),
展規(guī)律(一點、一類、一片),
展體系(梳理、穿線、建構),
展意義(教訓、感悟、啟發(fā)),
展質疑(異見、批判、建議),
展發(fā)現(xiàn)(盲點、疏漏、生成)。
展示的落實角度包括:從一道題怎么做拓展到一類題怎么做;從點引申到面,比如,問本文線索是什么,就可以聯(lián)系到文章線索有幾種,再針對每種線索舉一個例子;如果問題是個例子,就要嘗試總結問題、驗證規(guī)律;可以展示問題回答的切入點、易錯點、易混點;可以展示自己獨到的見解或由他人觀點引發(fā)的思考。
總之,“展”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要解決困惑問題,要讓自己和他人都能有所收獲,還要提出有價值的觀點,切忌讓展示變成表演與問答。
誤區(qū)十:忽視反饋與反思
檢測與反饋環(huán)節(jié)是衡量課堂達標情況的“鏡子”與“回音壁”,不可或缺,也不可倉促了事,更不宜推至課外。
為了讓檢測與反饋更有效,可以重點強調以下幾方面:題目設置要回扣學習目標,當堂檢測的習題要少而精,讓學生自擬檢測題并相互批改,采取問答、操作、展示、背誦、聽寫、筆試等多種有效的課堂反饋形式,保證充分的時間當堂完成任務。
課堂反思也是被許多教師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往往是練習、交流、展示等環(huán)節(jié)設計得精彩紛呈,最后的小結卻一筆帶過、草草收場。實際上,一堂完整的課,不僅要有扣人心弦的導課環(huán)節(jié)、引人入勝的主體部分,還要有回味無窮的結尾。一堂好課猶如一臺戲,結束時應該是高潮,而非尾聲。
課堂小結要簡明扼要、提綱挈領,要突出要點、重點、難點、易錯點以及技能、規(guī)律與方法,要制造懸念、埋下伏筆。課堂小結可以采取趣味游戲、知識樹、歌謠、順口溜、列表比較等方法。
建設高效課堂的有效路徑
1、先按基本模式要求把高效課堂的架構“立”起來。
多年的改革之所以沒有實質性改變,就是因為教師們沒有走進一個改革的架構中,總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對改革評頭論足,有時感覺到那些比較成功的經驗的創(chuàng)造者為什么不是自己,常常在感嘆之余,也想著走進去試一試,可怎么也找不到感覺。
原因在哪里?就在別人身在一個“能促進人改變”的架構中,讓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著改變。所以,要想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工作方式,只寄希望于“灌輸”是行不通的,得“立”一個構架,“造”一種氛圍,“給”一個抓手,讓人身在其中,真正成為“局內人”,在不斷的熏染中,逐漸地通過“入鄉(xiāng)隨俗”的約束,實現(xiàn)“人”自身素養(yǎng)的變化。
2、有了架構之后,需要把“人”引進來。
把“人”引進來,可能不會一呼百應,總會有一些人習慣了自己長期生活的環(huán)境,與其說是對過去的那些“風土人情”有所眷戀,不如說是思想老化、惰性十足。
把教師們引入到教學改革的架構之內,應該更復雜。絕對不只是解決一個“不習慣”的問題所能如愿以償?shù)?,它需要教師們的社會責任感、自我追求、信心和勇氣等?/p>
不同的教學方式有不同的質量內涵。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限制教師“不管用什么辦法”,育人是要講科學、講藝術的,有時還應該是謹小慎微的,怎么一個“只要學生學會了”了得?所以,“引”的關鍵在于責任心問題——必須為所有學生的健康成長負責,而不是暫時的“學會”。
3、人進來之后,就要在“適應”上下功夫,有更優(yōu)質的服務。
人進來已經很不容易了,可更難的是“適應”。適應這里的基本規(guī)矩、人際關系、風俗習慣、人居環(huán)境等等,更重要的是還得有熟知這些東西的人,時時地提供服務,給予必要的指導和提醒。
要想盡快“適應”,一方面自己主動一些,用足夠的時間去觀察、領悟、學習;另一方面需要能真正“引領”的人。
就課堂改革來講,最主要的可能是行動引領,就是得有人先做出個樣子來,并能比較有效地指導他人。因此,學校領導的帶頭學習、研究、實踐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還得通過基礎較好的、接受新事物快的人先行一步,以他們的具體工作來作示范,一步一步地引導教師們慢慢“適應”。
“適應”首先意味著改變,你不能固守自己的老習慣、老思想、老作風,有困惑、有壓力、有煩惱,甚至有陣痛都是正常的。這就要求教師們要有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有挑戰(zhàn)自我的十足勇氣,有志在必得的堅定信心,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意志。
高效課堂建設主要亮點是什么
上一篇:高效課堂教師教學計劃有哪些
下一篇:高效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好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