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人教版名師課堂實錄(2)
詹天佑人教版名師課堂實錄
詹天佑人教版名師課堂實錄第二課時
理解“中部鑿井法”是小學課文《詹天佑》(六年制第十二冊)一文中的一大難點。如何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呢?請看下列教學片段。
師:八達嶺山勢如何?請畫簡單示意圖。
生: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
師:怎樣開鑿八達嶺隧道呢?(不急于讓學生作表面回答,而是繼續(xù)講下去,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從開鑿居庸關隧道,我們知道開鑿八達嶺隧道也有兩個現(xiàn)成的工作面,在哪里?畫簡單示意圖。
生:兩個現(xiàn)成的工作面在兩端。(生畫示意圖)
師:但八達嶺隧道太長了,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光有兩個工作面,工作效率還是不夠高。詹天佑想出了什么好辦法?
生:詹天佑想出了中部鑿井法,就是從山頂往下打直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生畫示意圖)
評析:至此,學生已理解什么是“中部鑿井法”及為什么要采用“中部鑿井法”,為理解下文的“打直井”的數(shù)量打下了基礎。
師:從圖上可以看出,打一口直井就增加了兩個工作面,那么打兩口直井,可以增加幾個工作面?
生:可以增加四個工作面。
師:打三口直井呢?
生:六個工作面。
師:依此類推,打的直井越多,增加的工作面就越多,對不對?
生:(齊答)對。
師:那么,可不可以說,打的直井越多,增加的工作面就越多,所需的工期就越短呢?為什么?
(生愣住,隨即陷入思考。)
生:不是,因為打直井本身也需要時間,打的直井太多,反而浪費許多時間,并且破壞山體結構。所以,打的直井太多,增加的工作
面是多了,但工期不一定縮短。
師:對,你們也像詹天佑一樣聰明,會謀劃。據(jù)資料查證,詹天佑確實是打了兩口直井,增加了四個工作面,包括兩端的兩個現(xiàn)成的工作面,總共是通過六個工作面來開鑿八達嶺隧道。這樣,他成功地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師:通過“中部鑿井法”,我們又一次感受到——
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評析:教師通過引導、激趣、提問,讓學生展開想象,逐層探索、理解,直至突破“中部鑿井法”這一教學難點。
看過“詹天佑人教版名師課堂實錄”的人還看了:
3.讀《詹天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