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減法課堂實錄(2)
一年級減法課堂實錄第二課時
一、拓展運用,鞏固新知
1、幫小燕子送信
師: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看大屏幕,小燕子這兒有幾封信要送出去,可是他不知道該送到誰的家,你們愿意幫助小燕子嗎?
生:愿意!
師:想一想,小燕子應該把這封信送到誰的家呢?(信封上寫的算式是:4+2)
生:小燕子應該把這封信送到小兔的家。(小兔的家是6號)
師:說對了,你真不錯!
師:猜一猜第二封信該送給誰呢?(信封上寫的算式是:6-3)
生:這一封信應該送給小松鼠。(小松鼠的家是3號)
師:你真聰明!
……
師:你們猜一猜,小燕子會把最后一封信送給誰呢?(信封上沒寫算式,但住在2號的小猴還沒有收到信。)
生:是小猴的。
師:哇!真的是小猴的信!請你猜猜,信上寫的是一道什么樣的算式呢?
生1:1+1=2。
生2:3-1=2。
生3:4-2=2。
生4:5-3=2。
……
師:像這樣得數是2的算式還有很多呢!好的,小燕子謝謝你們幫助它圓滿的完成了送信的任務!
2、看算式填空
第一組:2 + 5 = 7 7 – 2 = 5
5 + 2 = □ 7 – 5 =□
第二組:4 + 2 = □ 6 – 2 =□
2 + 4 = □ 6 – 4 =□
第三組:1 + 6 = 7 7 – 1 =6
□ +□ = 7 7 – 6 =□
3、課堂作業(yè):完成課本第49頁第5、6題。
[評析:在現實的情境、趣味的游戲、開放的活動和務實的作業(yè)中綜合練習加法和減法,進一步強化了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再次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有趣、有用和挑戰(zhàn)性,讓學生再次獲得了積極地情感體驗。]
二、課堂小結,深化認識
師:今天,小朋友們幫助小動物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數學問題,他們可感謝你們啦!他們希望你們在課后,能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加法或減法來解決,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小朋友再見!
[評析:簡單的課堂小結,讓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再次獲得了滿足;教師對課后的要求,巧妙的將學習活動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由書本延伸到了生活。]
[總評:綜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十分明朗的數學化過程讓我們清晰可見,其留給聽課教師的印象和啟示也頗為深刻。學習數學知識、組織數學活動、提升數學素養(yǎng)的過程,不正是一次又一次地數學化的歷程嗎?那么,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究竟是什么成就了數學化?
1、濃烈數學味夯實了數學化的基礎。當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已成為廣大數學教師耳熟能詳的教學理念時,數學課堂的生活味也隨之日漸濃烈,這是數學教學的一大進步,實在可喜可賀。但數學不僅需要生活味,更需要數學味,否則,數學課將削弱甚至喪失數學教育的功能。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多次選用了不同的小動物到菜地收獲的情境,讓原本枯燥的數學內容憑添了許多魅力,讓原本乏味的數學活動憑添了許多情趣,讓原本活潑的兒童憑添了許多靈動;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精心加工和對教學流程的精心預設,讓學生從始至終都在面對現實生活“學數學”,都在觀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做數學”,數學知識得以內化,數學技能得以形成,數學思維得以訓練,數學學習的意義得以明確,數學運用的意識得意增強,全面的數學素養(yǎng)得以提升,數學課堂的數學味也因此而得以濃烈。這些都為數學化的歷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突出算法抓住了數學化的核心。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是新課標的明確規(guī)定,是新教材的編寫特點,也是新課堂的教學要求。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既包括計算教學,也包含解決問題。教學時,教師很好的把握了兩者間的相互關系,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計算,在學習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如果沒有具體的問題情境作支撐,學習計算就會意義難明;如果沒有必備的計算能力,解決問題又缺少了有效的數學策略。但是,我們說計算與解決問題密不可分,并不等于一節(jié)課的教學就此可以平均分配時間和精力。教學中,教師始終清醒地認識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把主要時間和精力用于計算方法的探究,計算方法解決好了,數學化的核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因為這類問題解決對學生而言畢竟是已學舊知的再現。
3、優(yōu)化算法推進了數學化。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廣大教師越來越能夠理性的對待算法多樣化了,印老師在本節(jié)課中的教學就是如此。在計算1+5和5+1這組加法算式時,學生經過探索,先后得出了計算1+5 可以用“點數法”或“組成法”、計算5+1直接用“聯(lián)想法”時,印老師興奮地評價道:“說得多好呀!請同學們像他這樣想一想,算一算,并相互說一說。”這就是教師在強調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對算法優(yōu)化的重視,對優(yōu)化后的算法的合理推薦。我們不難想象,如果沒有教師對算法優(yōu)化的重視,讓學生始終在不同算法間展開低水平的重復,學生的計算技能就不能又好又快地形成,數學化的進程也必然會延緩。]
看過“一年級減法課堂實錄”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