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課文課堂實錄(2)
山雨課文課堂實錄
山雨課文課堂實錄第二課時
一、雨聲雨色,走進山雨
1、師:這篇課文的寫作方法很特別——陌生化。(板書:陌生化)不能這么說,
偏偏就這么說,讀起來又感覺很有味道。去文中找找,把你認為最陌生化的詞語圈起來。
2、兩人或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張老師的課堂上經(jīng)??梢钥吹綄W(xué)生
們在組成小組或找學(xué)習伙伴交流、討論的情景,熱烈而有序。)
3、全班交流
生1:第四自然段中,“清晰”“飄然”這些詞又給人陌生化的感覺。把雨比
作一曲歌謠,飄然而起、清晰、響亮。
師:還有“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給人一種動態(tài)的美。美美地讀這一段
師:我們來做模擬的下雨聲,從四排開始慢慢地擴向全班。
師:加進“唰啦啦,唰啦啦……”開始模擬
學(xué)生輕輕地說著。
師:下得還不夠猛,看老師的手勢,再來一遍。
在老師投入的指揮下,唰啦啦聲由遠而近,由輕而重地傳來了。
師:能把這一段背下來嗎?
生:能。
師:把“嘩啦啦”的聲音加入到“響亮而來”后面。
生有感情朗讀。
(學(xué)生是雨,雨聲浸潤了我的心。有了這樣的模擬體驗,學(xué)生更有精神,興
趣更高,回答更積極了。)
師:繼續(xù)品味,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這陌生化的寫作方法?
生2:這篇文章沒有像以往寫的文章一樣,第一句就給人很突然的感覺。
師:雨來的突然,開頭也突然。我們看,“跟著一陣陣濕潤的山風,跟著一縷縷輕盈地云霧,雨,悄悄地來了。”這雨就像大明星出場一樣,后面還跟著很多的粉絲呢。(生開心地笑了)
師:一起讀這段話。
生齊讀
師:矛盾啊!來得突然是——很猛,悄悄地來是——很輕啊?
生:因為雨時不知不覺中下起來的,神不知鬼不覺地就下雨了
4、師:下雨的過程是很美的。請同學(xué)來讀讀五六七自然段。
指名三個學(xué)生讀三個自然段,其他學(xué)生邊聽邊感受
師:同學(xué)們好好品一品,哪些很有味道?
生1:第六自然段,“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師:作者用心感受,這綠流進心胸,作者達到無我兩忘了
生2:“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色彩都融入水中了。
師:眼前就明艷一片。
生3:我有疑問:改變山林的顏色, 雨是色的如何改變山林的顏色?
師:這僅僅是感覺,還是有科學(xué)依據(jù)?
生4:水折射之后,顏色更明亮。
生5:下雨前樹葉上有灰塵,下雨會沖走這些灰塵,明麗的顏色就出來
師:如詩如畫,有色彩的美麗,有聲音的美麗。美美地讀。(師生齊讀)
師:(感嘆,沉醉的語氣)作者簡直與這片綠融為了一體。
5、師:第五自然段有與大家分享的句子嗎?
生:雨絲是彈琴的手指了。
6、師:雨來時,飄然而至,清晰、響亮;雨下著清新的綠色在雨霧中流動,彈奏著小曲;而雨停了,同樣也很美麗。讓我們齊讀最后三段。
“不知在什么時候,雨,悄悄地停了”——師:與前文哪句照應(yīng)?生:來得突然。
“風,也屏住了呼吸”——師:與前文哪句照應(yīng)?生:跟著一陣陣濕潤的山風。
師:霧,怎么沒有寫進去?
生:山上的霧很難散掉,所以不寫了。
師:山中不是很幽靜嗎,怎么盡寫聲音?
生:寫這些聲音是因為只有山靜,才能清晰地聽出來。
師:這是“以動襯靜”。來得快的山雨,像音樂一般的山雨,如此美妙。
(“與前文哪句照應(yīng)”、“以動襯靜”這些是實實在在的學(xué)習方法,“授之于魚,
不如授之于漁”,就是這個道理。)
7、師:學(xué)到這里,還有什么問題?
生1:“仿佛是一場山雨的余韻”為什么要放進“仿佛”?
師:“余韻”是什么?
生:余音
生:仿佛是一場山雨的余韻,加進仿佛,這是作者的想象。
8、師問:你們還有問題嗎?(無人舉手)好,我還有問題:這到底是一場什么季節(jié)的山雨?到字里行間找依據(jù)。
生1:夏天。因為有云霧,夏天有更多的水蒸氣,所以云霧多。
生2:秋天。文中第六自然段寫道山林的色彩層次多,金黃、紅色這些色彩秋天都有。
生3:夏末秋初。因為這個時候樹還是嫩綠 但顏色又是紅的。
生4:春天的。文中寫到“跟著一陣陣濕潤的山風”,春天,空氣潮濕,雨水多,所以連山風也濕潤了。
生5:很難判斷。一年四季常綠的樹很多,春天也有紅的、黃的顏色。
師:同學(xué)們什么季節(jié)并不重要,關(guān)鍵是我們知道了山雨之美,領(lǐng)略了自然之美。
(家常課中,張老師注重讓學(xué)生去思考,培養(yǎng)質(zhì)疑能力。一個“這到底是一場什么季節(jié)的山雨?”就引起學(xué)生唇槍舌戰(zhàn),教室里硝煙彌漫,各有各的理,誰也不服誰。完美的課堂,需要有爭議,學(xué)生的爭議!)
二、雨后話雨,延伸拓展
1、課件出示朱自清筆下的“山雨”,指名讀。
2、師:比較一下,這個片段與課文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從關(guān)鍵地方去發(fā)現(xiàn)
生1:擬人比喻的寫作手法是一樣。
生2:都有樂曲的聲音。
師:音樂之美。
生3:朱自清的“山雨”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下得密集。
趙麗宏筆下的“山雨”下得輕盈
生4:這兩處寫的雨都似有似無,飄飄忽忽。
3、出示金波 《雨中的樹林》,齊讀。
師:無論是趙麗宏的山雨,還是朱自清的山雨,還是金波的雨中的森林,山中的雨是——(生接)美的。
師:山中的雨也有不美的時候。為什么他們會寫得這么沒呢,因為他們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羅丹曾說過:“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拓展延伸,有對課外新知地推薦,也有對已學(xué)的回顧。正是因為課中老師的一個引導(dǎo),學(xué)生課后可能就會去讀相關(guān)“雨”或“山雨”的文章,去翻閱朱自清、金波的書。這種無痕的推薦,讓有心的學(xué)生無形中愛上語文。)
看過“山雨課文課堂實錄”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