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噸”是一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離學生生活遙遠,下面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認識質量單位噸,感知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知道質量單位間的關系,1噸=1000千克,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觀察、猜想、推理、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經(jīng)歷噸的質量觀念的形成過程,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二、目標分析
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計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素材,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體會1噸的含義。噸是個比較抽象的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學中組織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和感受1噸。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推理方法去感知1噸有多重,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教學質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位的換算,讓學生根據(jù)噸和千克之間的進率關系進行推理,展示學生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建立噸的質量觀念,能熟練運用1噸=1000千克,正確進行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四、教學準備
課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學生自己準備的1桶水、1捆書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小朋友們喜歡去動物園玩嗎?你們都喜歡什么動物,來看看大家了解這些動物們有多重嗎?(課件出示以下動物圖片)
一只鸚鵡大約重35( )。
一只小兔大約重3( )。
一只東北虎約重350( )。
一頭大象約重5( )。
鸚鵡、小兔、東北虎的體重為什么選用克或千克作單位?說說你的想法。
這里大象的體重選用“克”或“千克”作單位還合適嗎?
大象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你們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舉例說明。(課件出示相應圖片)。
(課件出示課本例7)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用符號“t”來表示。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噸(板書:噸的認識)。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喜愛的熟悉的動物們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回憶已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接下來在用千克表示比較重的物體質量是否合適時,引起學生已有認知的沖突,產(chǎn)生用新的質量單位來表示的需要,引出質量單位“噸”。
(二)活動體驗、建構新知
1.初步認識1噸有多重
(1)思考:1噸有多重?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
(2)(出示課本圖片)引導學生觀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噸。1噸=1000千克。
(3)(出示圖片)一只北極熊約重500千克,兩只北極熊約有( )千克,也就是( )噸。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生活素材,幫助學生體會1噸的含義,使學生認識噸確實是一個比千克大得多的質量單位。
3.活動體驗1噸有多重
(1)共同體驗1噸的重量。
每小組準備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導學生推算多少袋有1噸。(課件演示100袋是1噸)
(2)分組活動,感受1噸的重量。
?、倜啃〗M可以準備一桶水、一捆書、一位同學體重等不同的物品。
?、诿课煌瑢W親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弁ㄟ^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樣的物品質量是1噸。
④分組匯報結果。
(3)課本第32頁做一做第2題。
引導學生通過推算得出結論。例,兩頭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噸。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噸。
【設計意圖】先由全班共同體驗,使學生親身感知1噸的重量,為后面的分組體驗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接下來的分組體驗材料讓學生自主選擇日常熟悉的物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體驗過程,進一步強化對1噸的認識,形成1噸的質量觀念。
3.噸和千克的換算
(1)課件出示例8。
4噸=( )千克 3000千克=( )噸
(2)學生獨立思考填空。
(3)組內(nèi)交流后,匯報換算推理過程。
(4)完成課本第32頁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 6 )噸。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5000)千克。
【設計意圖】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與“千米和米”相同,難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加強練習、鞏固提高
(1)課本第 34頁第1題。
這是一道連線題,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噸的感受。學生先獨立連線,再集體交流。
(2)課本第 34頁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交流反饋,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課本第34頁第3題。
學生根據(jù)質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關系進行單位換算和簡單計算,明確在計算前要統(tǒng)一單位。
(4)課本第34頁第4題。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1000千克的機器,已經(jīng)是1噸了,和它同車的機器質量不能超過1噸”。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的質量單位噸和千克的換算和簡單計算的方法,進一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并能在有關質量單位的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2.課本第34頁第5題。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節(jié)水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學生總結,進一步回顧和反思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運用噸的知識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將知識的獲取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噸的認識是對小學數(shù)學低年級學段有關質量單位的學習的總結與系統(tǒng)化的一部分內(nèi)容。重難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初步了解重1噸的物體大約有多重,建立噸的觀念。并且掌握噸與千克間的進率關系。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為了讓孩子們對噸產(chǎn)生興趣,首先從生活入手從他們學過的知識入手,引出噸這個質量單位。并以噸的自我介紹引入噸的概念,這樣既不顯得生硬和死板又可以用他們喜愛的方式向他們初步介紹噸的知識。明白計量大宗物品和質量較重的物體時可以用噸做單位。
教學中我運用實物體驗的方式讓孩子感受1噸很重,在班中準備了一袋25千克的大米。我找了幾個同學上來體驗,其他孩子只采取觀察的方式。這樣一來,其他孩子還是沒有真正體會到一噸的質量很大。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通過觀察以及聽別的同學說得到了1噸很重的結論。體驗中還應該再讓更多的孩子親身感受到1噸很重,這樣才有助于他們在頭腦中形成比較形象的1噸的概念及形象。這樣便于孩子建立1噸的概念,使他們真正理解1噸。在教學中此處體驗比較倉促,沒能讓孩子充分體驗,而且也沒有切實為孩子更好地去體驗1噸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安排。還應進行分組體驗,采用多種體驗方式。
后面的圖示,我沒有充分利用,只是讓孩子走馬觀花,重在了計算上,成了機械性的練習。其實可以好好利用這個圖示,幫孩子們把1噸的概念由形象轉化為抽象化,再通過圖示將1噸轉化為形象的事物,幫孩子在頭腦和思維過程中走一個來回,這樣才能真正建立噸的概念。學生們才會真正明白噸很重,并且在生活中合理地去應用它。
在噸與千克的換算過程中,我用了很多時間去處理。這里擠了很多前面體驗的時間,其實現(xiàn)在想想,如果孩子真的明白了,體會到了噸的概念,相信有以前的換算基礎,這里的換算對他們來說也就不是問題了。而在這節(jié)課中,孩子們更多的還是機械性的、抽象的計算,沒能充分聯(lián)系實踐和體驗。
在上這節(jié)課的過程中讓我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有了新的詮釋,老師要想做到把自己的數(shù)學思想傳授給學生,確實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猜你感興趣:
三年級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