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負數說課(2)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負數評課
《認識負數》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負數”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這部分內容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內容,是對數的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啟蒙階段?!稊祵W課程標準》將負數的認識安排在第二學段“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中學進一步學習有理數的過渡,本課的學習,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負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負數的意義,感受負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并沒有復雜的概念與計算,知識層次比較淺。根據本課概念教學的內容特點王老師采用了“要素組合”的課型方式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 知道正數和負數的含義,初步了解正數和負數的一些實際應用。
2. 能區(qū)分正數和負數,知道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 會正確讀寫正數和負數。
4. 會用正數和負數表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重點 : 正數和負數的認識。
教學難點: 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為了能很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王老師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分別是:1、歸納整理、感知引入——引出負數;2、體驗內化、探求新知——認識負數;3、回歸生活,拓展應用——應用負數;4、課堂總結、知識延伸——拓展負數。
王老師在課前就布置學生對學過的數進行收集,上課伊始就放主動權讓學生對學過的數進行歸納和整理,進一步了解各種數之間的關系,進而引出負數。
然后聯系生活實際,讓孩子們使用溫度計通過測量、記錄室內和室外的溫度,在匯報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正數和負數的含義,學習正確讀寫正數和負數(完成目標三),通過學生播報天氣進行練習對正、負數的讀寫進行強化練習和流程性檢測,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到正數和負數是表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完成例1的教學;再出示課件——銀行存折,學生通過信息的分析、整理,孩子們聯系生活實際知道正數表示存入,負數表示支出,進一步體會正數和負數的含義,學習正數和負數表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簡單方法完成例2教學;例3教師放手讓同桌討論:這里的數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匯報。此時孩子們已經知道正數和負數的含義,能區(qū)分正數和負數,知道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學生借助“生活經驗”,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有梯度的預設,最后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中歸納出負數的概念,學會區(qū)分正數和負數,知道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完成教學目標1、2、3并突出教學重點。
回歸生活,拓展應用。應用負數這部分內容通過學生舉例在生活中見過的正數和負數和文本中的資料,達到完成“會用正數和負數表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這一教學目標和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
最后進行課堂總結、知識延伸。再次放主動權讓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對學過的數再次進行歸納和整理,不僅使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同時學生們也對小學學習的數的認識掌握的更系統(tǒng)、更具體。
回顧本節(jié)課教學,王老師能緊緊抓住正數和負數是一組相反的量進行教學,時間分配合理,合作交流適當,突破了難點。能正確運用各種方法記錄相反意義的量。比如:用正、負數表示盈虧、正反方向行走、家庭收支情況、電梯樓層等。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又使學生在體驗、交流、拓展的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豐富的體驗,使學生學得輕松,理解深透。
有以下優(yōu)點:
一、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課例始終借助氣溫等一些具體事例中的正負數,注重直觀理解、加強對比。首先通過幾組相反意義的數量成對出現,把實際問題凸現在學生面前;其次利用城市氣溫這一生活事例,明確對比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不同,進而感悟到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另外還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溫度計,把抽象的理解蘊涵到直觀的可操作性的活動中。整個教學過程努力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數學問題,并在熟悉的情景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又通過廣泛舉例,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過程處處體現目標意識。
目標是整節(jié)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作為教師,應時時有目標意識,才能展開有效的教學。王老師先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理解相反意義的量;然后又以學生動態(tài)舉例的方式認識生活中的負數,并著重研究溫度計中的正負數的關系,為下一課認識抽象的數軸和比較大小埋下了伏筆;最后又以分類的形式,使學生進一步完整了所學數的知識網絡。
三、在探索與交流中理解負數。
《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王老師在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負數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讓學生在溫度計上找出室內和室外的溫差這一環(huán)節(jié),在觀察溫度計刻度的基礎上,說一說你有哪些發(fā)現?這里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負數這一新知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四、在多樣化的呈現形式中愉悅學習。
《標準》指出,數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應多樣化,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王老師曾三次放主動權,即:課前、課中、課后,使教學內容完整、首尾呼應。有梯度的三次選擇多向度的內容放主動權,拓寬了學生獲得新知的知識面的同時使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緊湊,教學重點更加突出,概念教學的呈現形式也更多樣化。
本課是一節(jié)概念教學課,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并形成概念,將枯燥的數學概念生動化、具體化,使學生易于接受呢?從王老師的課堂上我有這么幾點體會:
一、直觀形象地引入概念
小學生認識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數學道理,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盡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比如本課中溫度計的度數、存折上的信息的引用,形象、直觀的數學信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教學概念內化。
二、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
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講授新概念,學生是容易接受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本課教學中王老師課前對學過的數的整理就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從具體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質
在概念教學中,王老師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義,沿著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去掌握概念。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大大增強。比如課中例1到例3的教學中教師有梯度的設計,在逐步的感知理解的過程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使概念內化。
四、鼓勵學生總結歸納,形成概念
課上王老師把大量材料教給學生,經過學生們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拋棄事物和現象的非本質的東西,抓住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概念。正因為是學生付出了腦力勞動而獲取得到的,所以容易理解,記憶也牢固。再經過練習強化,使以內化的概念外化、提升。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簡單的想法,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師,還請批評指正。
猜你感興趣的: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負數說課(2)





上一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音樂說課稿
下一篇: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電子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