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數學期末總復習的方法
初三數學期末總復習的方法
在期末考試來臨之前,做好每一個課程的復習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三數學期末總復習的方法,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初三數學期末總復習的方法(一)
期末總復習是一個學期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和組成部分,通過期末總復習引導學生對全冊教材的知識內容進行全面的、系統(tǒng)的、概括性的再學習,進一步使本學期所學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本學期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技能,發(fā)展能力,全面完成全學期的學習任務。由此可見,總復習是學生學習知識、積累知識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總復習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一學期教學的好壞。而期末總復習又有容量大、時間短、任務重、要求高、學生知識掌握的水平各異等特點,歷來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期末復習的時候講究效率和方法,在短期內提高復習的質量。
一、以整體思想為指導,提高對總復習意義的認識,優(yōu)化復習過程
總復習的最大特點就是對知識進行“總體”的再學習,復習的對象不是某一個章節(jié)、某一片段,而是一個整體----全冊教材知識的結構。這就要求教師應該站在理論的高度上去整體的把握教材的脈搏,明確總復習本身蘊涵的巨大的知識結構功能,挖掘教材中涉及到與其他知識的聯系,既加強知識間的分解,又強調將分解的知識綜合為整體,強調既有整體的部分,又有部分的整體。將全冊知識綜合為一個整體,又將全冊書的內容按知識子系統(tǒng)分解為部分,從總體上去把握各部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用整體原理指導總復習,可以促進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1)可以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知識結構的更加完美。教師在復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將平時分散學習的知識點置于全冊知識的結構整體中進行再學習,既加深了對每一部分知識的理解,又從整體上把握了各部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全冊知識系統(tǒng)化、、概括化,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完美的認知結構。
(2)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的結構網絡,使知識和技能得到廣泛的遷移。應用整體原理指導總復習,就是把全冊知識內容放進良好的結構模式里引導學生對它們進行再學習。重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使新課教學中分散呈現的各部分知識經過分析、整理、抽象、概括,組成更加完美的知識結構,同時在復習的過程中將一些知識同以前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在聯系的過程中,使知識進一步再一次認識和應用,實現知識和技能的廣泛的遷移。比如,在復習小數的乘、除法的時候,將積的變化規(guī)律和商的變化規(guī)律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就更容易去理解小數的乘、除法的算理,將小數的乘、除法轉化為整數的乘、除法,進一步理解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
(3)應用整體原理指導期末總復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聯系整冊教材所學的知識,應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樣的問題,在知識的運用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保持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二、全面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準確地把握總復習的重點。
我們在理論上認識了總復習的意義,因此,我們就應該在總復習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達到將理論運用于實際,全面完成總復習的目的和要求。作為教師就應該把握全冊教材的知識結構,理清各知識系列之間的內在聯系,找準全冊教材的核心內容,準確把握復習的重點,為復習的教學實踐提供依據,把整冊教材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個知識結構的網絡,對整冊知識內容梳理成知識結構圖。
在復習中,把握好各知識的重點,把每一章、節(jié)的內容進行重新編碼,確定復習的策略,加強知識之間的橫、縱的聯系,將各知識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以一條知識的主線貫穿起來,通過復習,引導學生分析各知識點的聯系和區(qū)別,進一步了解各知識、概念之間的異同,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復習不但要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還應通過復習時對概念、定律、數量關系等進一步地理解,掌握數學概念的意義,計算的技巧,每種運算中的內在聯系,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比如小學數學第八冊“數的概念”系統(tǒng)中,包括整數的認識和小數的認識,在整數這部分知識中,億以上的數的讀法和寫法是復習的重點,區(qū)分數位與位數、分級與分節(jié)、自然數與整數、改寫和省略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正確讀寫中間有0的數的數是復習的難點,熟練掌握從個位到千億位的數位順序表是復習應抓的關鍵。在小數這部分知識中,是在初步認識小數的基礎上來系統(tǒng)學習小數的,復習時,要加強小數與整數、分數的聯系。在小數的概念中,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是復習的重點,多個小數的大小比較、復名數與小數的改寫等是難點內容,要理解意義和掌握方法是復習的關鍵。注重密切整數的有關知識,進一步明確小數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數位、寫法、求近似值,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在比較中掌握知識。
因此,只要教師在總復習的過程中,把握了教材的總體體系,把各章的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整合,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整冊書的知識結構網絡,了解各章、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哪些是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找出知識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的放矢進行復習,提高復習的效果,通過教師的引導,溫故而知新,使知識結構得到升華。
三、優(yōu)化總復習的教學過程,提高總復習的效率。
總復習的具體教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所達到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要將學生在一個學期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概括化,使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把這一學期所學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使學生在運用知識的能力較之新授課時有進一步的提高,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復習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使復習更具針對性。
復習,即把所學的知識再學習,使其鞏固,對全學期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再學習的過程。而這個再學習的基礎就是學生對當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的怎么樣是搞好總復習的關鍵和依據,因此,教師在復習的過程中應該采取多種方式,通過不同的渠道了解學生對整冊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出帶有共性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制定復習計劃,不是雜亂無章的復習,做到有的放矢。
(二)復習中適當加進新的因素,實現積極復習。
全面地再現全冊教材知識的內容,組織學生對這些內容“再學習”,是期末復習的重要內容和必要方式,但是如果只是對知識進行簡單的堆積、壓縮的形式再現出來,讓學生單純重復過去的學習,這不是積極的,而是消極的“再學習”,這樣的復習就不能達到通過復習使知識進一步鞏固、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認知水平的目的,容易造成學生對復習的厭倦情緒,給學生的發(fā)展帶來損害。因此,總復習時,根據復習內容,適當加進新的因素,既是對知識的再學習的需要,也是學生認知心理的需要。
怎樣在復習的過程中加進新的因素呢?古人云:溫故而知新。這種“新”不是知識的更新,而是在復習的過程中由已知的相互聯系和對已知的進一步理解所產生的新的認識,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知識進行“新”的認識:
(1)在對已知知識進行歸類整理的過程中,通過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在更高層次上對已有知識的再認識,在認知結構進一步完善中體現“新”。
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把整冊分散學習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學生形成知識結構的網絡,縱、橫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在體會到復習的“新意”,進一步對知識進行深刻理解,掌握的更牢,使知識前后間擴展和遷移。
(2)給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景,使學生在知識的深化中體會“新”。
復習不僅是對已知知識進行簡單的回顧、再現,還應在回憶的過程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回憶、再現中積極思考,在知道的深化和應用中體會到“新”。例如,積、商的變化規(guī)律,作為基本的數學規(guī)律必須使學生達到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的水平,總復習時,可以利用知識的重新編碼,給學生創(chuàng)設思維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喚起對積、商變化規(guī)律的回憶,并應用規(guī)律解釋一些數學現象,達到既深刻理解又幫助記憶的目的。因而教師可以出示訓練的題組,讓學生在進一步的聯系當中去理解和掌握。
(三)正確運用反饋原理,調節(jié)復習的進程。
教師輸出的信息與學生反饋的信息是復習的兩大信息通道,教師一方面通過這個通道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周圍情況,找出學生認知上的缺口和漏洞,另一方面通過對學生反饋信息進行及時的評價,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節(jié)進度,及時采取補救或強化的措施,使學生的正確認識得到強化,錯誤的認識得到糾正,模糊的概念得到澄清。
總復習不是一課時就可以完成的,在復習的所有課時中,教師在每一課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精講和少講,相對來說學生的練習量要大一些。要講的知識也應該側重于知識的系統(tǒng)化。練習的側重點在于使學生在更高層次上牢固掌握知識,在設計總復習的課時教學計劃時,可將數學結構安排成“先概括整理再練習”、“先練習再概括整理”、“邊練習邊概括整理”等幾種形式。如果學生平時掌握較好、計算準確率高的題,復習一開始就可以全面展示各種簡算題型,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些題型進行分析、比較,溝通它們之間的內在的聯系,歸納出更具有一般性的簡便計算規(guī)律。
在新課時教學中,學生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上可能出現漏洞和缺口,在總復習的時候最大的任務就是查漏補缺,可以避免在知識的認知結構中形成更大的漏洞和缺口,而出現“一步掉隊,步步掉隊。要做好知識的漏洞和缺口,因此,在復習的時候要注意學生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對學生中出現的這些問題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分析,并相應調節(jié)復習的進程,采取不同的補救措施,搞好漏洞和缺口的工作。
(四)科學設計例題和習題,提高復習的效率。
在復習中的講和練都離不開具體的題目,而教材在編排上只是按知識內容提供了一定數量的習題,對于總復習的教學來說,教師應該選擇比較有代表性的題目作為知識系統(tǒng)整理的樣本,科學地設計和安排典型的例題,通過典型的例題帶動知識的內在聯系。在例題的設計上可以考慮兩個方面的任務,一個就是知識的“點、線、面”的復習任務,即從“點、線、面”三個角度來考慮設計例題。所謂點就是指呈現所有知識點,便于突出知識重點;線是指知識的縱向梳理;面是指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的任務就是單項針對性的復習,有時根據需要,還可以針對容易混淆、容易出錯的問題設計專門的例題,通過典型的例題和題組的訓練,幫助學生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突破教材中的難點,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例題的設計上可考慮一下的題型:
(1)將多種概念綜合在一起的進行判斷題;
(2)容易混淆概念的綜合辨析題;
(3)加深知識理解的變式練習題;
(4)同中求異題組、異中求同題組、對比題組;
(5)試題、文字題和應用題的“互譯”題訓練;
(6)單項題、綜合題、提高題的訓練。
通過以上所例舉的題型訓練,基本上可以把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計算的能力和技巧的一定的提高,對基礎題、變式題、綜合題、思考題等都應該具備一定的能力,能夠抓住題目的基本特征,比較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初三數學期末總復習的方法(二)
復習是系統(tǒng)工程 環(huán)環(huán)相扣認真?zhèn)淇?/p>
在采訪過程中,李圣波老師強調,期末復習是把一個學期的課程在最后階段進行系統(tǒng)、完善、深化和熟練運用所學內容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學生都知道只有利用好這次復習,讓自己在短時間內做到鞏固、消化、歸納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利于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同時,這個階段也是讓基礎較弱的同學對教材知識進行再學習的過程,從而達到查缺補漏的目的,提高學習成績。
精心制定計劃 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針對現在的新變化,李老師提出“圍繞新課標,精心制定復習計劃,做到復習目標題目化”的復習建議。認為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應該圍繞新課標規(guī)定的內容和系統(tǒng)化的知識要點,精心編定復習計劃。學生在制定計劃的同時一定要立足自己平時的學習情況,采用基礎知識習題化的方法,并且在不斷的測試中,找出難以理解、遺忘率較高且易錯的知識點,做重點復習。并要做好習題的選擇、配套練習的篩選,從而明確自己的復習目標。
而鑒于一些學生并不重視基礎知識復習,李老師著重強調了復習開始第一階段,應該以牢固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提出了“追本求源,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做到題目訓練系列化”的建議。在這個階段,學生不妨對自己的要求明確化,做到:
?、賹靖拍?、法則、公式、定理不僅要能正確敘述,而且要能靈活應用;
?、趯φn本后練習題必須逐題過關;
?、勖空鹿?jié)后面的復習題,要能一題不漏地獨立完成,少數同學不能獨立完成的可以請教其他同學或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對一些基礎較好的同學應注意設計好“問題群”和“習題群”,即分題型組織復習,總結組題規(guī)律。
知識點系統(tǒng)化 解題方法系統(tǒng)化
“在經過一定的復習之后,大多數學生都能對本學期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根據基礎知識的相互聯系及相互轉化關系,做到梳理歸類,分塊整理,重新組織,變?yōu)橄到y(tǒng)化、條理化的知識樹,牢牢地記在腦海里。通過歸類,對比復習,分塊練習與綜合練習交叉進行,使自己真正掌握教材中所學習的內容。而一部分學生如果這部分復習工作做得不好就要抓緊了。”李老師把這一部分歸結為“知識點系統(tǒng)化,提高復習效率,做到系列復習重點化”。另外,對復習的同學,根本任務還是在此階段尋求解題方法與揭示解題規(guī)律。
具體應該做到:
?、僦莱R婎}型的解題方法;
?、谥匾曔@些題目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
?、坳P注近年中考中的新題型。
最后一個要點就是“注意適量練習,爭取最佳效果,解題方法系統(tǒng)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