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通用學習方法 > 復習方法 >

初二下冊川教版歷史復習資料

時間: 素雯896 分享

  初二同學即將要進行期末考試了,那么在這個階段,同學們應該怎樣進行有效的歷史復習呢?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看看初二下冊川教版歷史復習資料,希望對您有用。

  初二下冊川教版歷史第一單元復習資料

  第1課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作用: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好準備工作。(籌建新中國)

  1、時間,地點:1949年9月,北平

  2、內容:①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簡稱“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作用)②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④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記憶方法:“八個一”)

  二、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的標志——1949年10月1日(“國慶節(jié)”由來)

  1、P3:開國大典的圖

  2、開國大典時鳴炮28響的含義: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經歷了28

  年的艱苦斗爭終于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1921=28年)

  3、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1)國內意義: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2)國際意義: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概況: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十世班禪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協(xié)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

  2、意義: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了統(tǒng)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用史實證明!(①唐朝 ②元朝 ③清朝)

  第2課 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對外鞏固新生政權)

  一、背景:1、1950年朝鮮內戰(zhàn)爆發(fā),美國以“聯合國軍”名義侵略朝鮮

  2、美國侵略軍的所作所為嚴重威脅中國安全

  3、朝鮮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

  二、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三、概況:

  1、時間:1950.10——1953.7

  2、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可愛的人”)

  3、總司令:彭德懷

  4、性質:反侵略的正義戰(zhàn)爭。

  5、經過:志愿軍五戰(zhàn)五捷,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

  6、英雄人物:黃繼光、邱少云(掌握其事跡及相關圖片)

  7、結果: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zhàn)爭以中朝雙方的勝利告終。

  四、影響(意義):(1)打擊了美國的侵略氣焰,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2)保衛(wèi)了國家安全,為新中國的建設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3)鞏固了中朝間的友誼。

  五、抗美援朝精神: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熱情、樂觀、決心、勇敢……

  第3課 土地改革(對內鞏固新生政權)

  一、背景:1、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fā)展

  2、廣大新解放區(qū)農民強烈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3、新中國成立,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

  二、概況:1、時間:1950-1952年底

  2、地點:新解放區(qū)

  3、法律依據:195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guī)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實質仍是一種土地的私有制)

  4、具體措施:對地主;對富農(教材P12、13)

  三、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qū)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四、作用(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在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yè)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為國家的工業(yè)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四年中,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為鞏固新生的政權開展了哪些斗爭?答:(1)1951年,西藏獲得和平解放(2)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運動,(3)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運動

255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