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法治的認識
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之一是由人治逐步過渡到法治,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各個領域實現(xiàn)依法治國。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法治的認識,希望大家喜歡。
法治的認識篇一
一、法治的本質
‘法治’ 一詞很多時候被人們簡單的認為就是指依法治國,其實法治的精神所在遠非于此,法治是一種規(guī)則之治,但其內在包含的卻是自由與民主的精神。
二、法治與政治的關系
我國的學者給政治下的定義是指通過一切手段對國家的綜合治理。我國的學者對法治下的定義就是指依法治國。如果這樣來解釋這兩個概念,我們不難看出政治是包含法治的,是高于、大于法治的,依法之治是眾多國家治理手段中的一種。而政治包含了人治、法治等。在很多國家我們不難看出政治的確是大于法治的。法治的精神就是一種規(guī)則之治,法即規(guī)則,但是法治絕不應該在政治之中,更不應該在政治之下。應該法治在政治之上,先有法,后有政。我們所說的憲政,就是先有法,后有政的體現(xiàn)。憲也可以解釋為最高的法。把政治放在法之下的國家才是真正的法治國家,把法治放在政治之中的國家,其實本質還是一中人治的體現(xiàn)。
三、法治與人治的關系
法治是一種規(guī)則之治,而人治的國家同樣有規(guī)則,同樣有法律,人治的國家同樣可以用法律來治理國家。其實法治與人治的本質區(qū)別不在于是否有法律,而在于法律由誰來制定,由誰來實施,由誰來維護,最終為誰而服務。法治國家的法律應該由每個公民或者公民推選的代理人來制定、實施、維護,最終應該為每個公民服務。這里的每個公民不分種族、信仰、性別、哪怕是罪犯都應該受到公平的對待。法治國家的法律應該是保護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任何不法的侵害,哪怕是最強大的國家權力也不行。
四、法治與自由的關系
法律是用來保護自由的,同樣也是來限制自由的。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如果我們允許絕對的自由,每個人想干什么都被允許,那將是多么可怕。試想一下一個人人都可以殺人的社會將是多么可怕。法治的精神應該是賦予每個公民有限的自由,而這些被賦予的有限的自由,應該給予充分的保障。
五、法治與民主的關系
法律應該是公民共同制定的,或者是被公民賦予權力的代理人共同制定的,因為法律包含了每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需要每個公民用義務來換取在這個國家所亨有的權利。
法治的認識篇二
所謂“立法”,首先應當確定無疑的是立法是體現(xiàn)國人多數(shù)人的意志,而不是“被代表”,提議廢除貪官死刑是代表了那些國人的意志?
所謂“執(zhí)法”,應當公平,公正。在這方面,我和一些網友有同樣的疑惑:炒火車票的黃牛黨可以大張旗鼓的處理,而炒房子的投機客卻安然無恙。這是為什么?二者的危害到底誰大,這是不言自明的。由于提款機的故障而從提款機上多取錢十幾萬就被重判無期(后來在輿論的壓力下改判),而貪污十幾萬就判幾年,這又是為什么?這是執(zhí)法的公平公正嗎?
所謂“守法”,應當形成獎懲嚴明社會風氣。違法,要付出違法的慘痛代價,守法,要得到社會的褒獎,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形成一個良好的法制氛圍。
是不是一個法治社會,社會的表現(xiàn)最有說服力。一個良好的法治社會,應當是一個和諧美滿,安居樂業(yè)的社會,應當是一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社會,應當是一個“六億神州盡舜堯”的社會。反之,一個貪官遍地,黃賭毒泛濫,黑社會猖獗,兇殺不斷,民憤鼎沸……的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嗎?
自從秦朝統(tǒng)一中原,形成全國的統(tǒng)一法律條文,時至今日,眼下是立法條文最多的時代,但是,這么多的法律條文使得誰人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呢?答案是明顯的:執(zhí)法者和律師。君不見重慶打黑,李莊們興高采烈,大喊“夠黑,人傻,錢多”。
在思索何為法治社會時,有兩件事是我感觸甚大,一是中國歷史第一次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秦朝的法律可謂暴政,不可取。但是,記得歷史課上得到的信息是,陳勝吳廣由于天氣原因不可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朝法律,他們面對只有死。我曾假設過,放到今天,有律師為之說辭,再給法官點錢,不就沒有了這次起義了嗎?另一個就是電視劇“天下糧倉”中,“筷子浮起,人頭落地”。沈石的母親都餓死,但是他還是沒有逃脫被殺的命運,這樣的做法,有些不近人情,但是,說明了執(zhí)法的嚴苛。
法治的認識篇三
一、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
依法治國,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略與法律文化,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一種與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相當發(fā)達的社會文化共存亡同興衰的社會現(xiàn)象。
社會主義國家不僅應當是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民主國家,而且也應當成為真正實行依法治國的法治國家。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必然是而且應當是人類歷史上全新的、最高歷史類型的依法治國。
社會主義國家要真正實現(xiàn)了依法治國方略,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也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相當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相當完善,社會主義新文化要相當發(fā)達。”這些條件都不是在短期內、特別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能完全達到的。另外,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運作機制的建構,全體社會成員法律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也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所以,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然要經歷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
二、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為一種理想的治國手段,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都可運用的治國方略。但作為一種現(xiàn)實的政治制度,社會主義依法治國與資本主義依法治國有著根本的不同。
(一)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依法治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法律保障。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社會主義依法治國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與實現(xiàn)共同富裕為目標。中國的依法治國與法制建設實踐已經也必須進一步堅持這一方向。
(二)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依法治國,是實現(xiàn)人民民主的基本保證。
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的國家制度,是社會主義法制的政治基礎。人民民主專政決定著社會主義法與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本質,同時,社會主義依法治國也離不開人民民主專政的支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是創(chuàng)制、執(zhí)行、適用社會主義法的權力主體,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法制變革與現(xiàn)代化的強大力量。
三、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一)具備完備的法律體系。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這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有法可依是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需要法律調整的領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據和遵循。
社會主義依法治國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做到真正反映和充分表達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2)要做到以“三個有利于”為根本標準,反映社會生活與時代發(fā)展的客觀需要。(3)要做到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各項人格尊嚴、人生自由、民主權利、政治自由、經濟權利和其他社會權利??傊?,社會主義依法治國在實質上應當實現(xiàn)人民性、合理性、公正性、合規(guī)律性幾個方面的深刻統(tǒng)一。
(二)有法必依
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有法必依的具體要求包括:(1)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執(zhí)政黨作為國家的領導核心,能否做到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能否依法決策和依法辦事,是依法治國能否實現(xiàn)的關鍵。就此,江澤民同志曾明確指出,“我們絕不能以黨代政,以黨代法。”
(2)廣大社會成員要依法辦事。廣大社會成員不但要自覺以法律為行動指南,還要善于運用法律來爭取和捍衛(wèi)自己的權力和自由,勇于同一切破壞法律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法律的威嚴。這是依法治國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基礎,是依法治國真正實現(xiàn)的重要標志。
(三)執(zhí)法必嚴
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zhí)法,難點和重點也在執(zhí)法。執(zhí)法必嚴,是指執(zhí)法機關和執(zhí)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guī)定辦事,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另外司法獨立是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對保證司法裁判的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滿足社會成員對效益的需求,真正做到依法治國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我國早已確立了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有人稱之為“中國特色的司法獨立”,但日漸加快的社會民主化、國家法治化進程使這司法獨立的種種不足暴露無遺。建立完備的制度來保障司法真正獨立已經迫在眉睫。
(四)違法必究
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xiàn)。當前,在違法必究這個問題上,我們要堅決反對干部搞特權、有責不究、重犯輕罰。鄧小平同志曾強調:“越是高級干部子弟,越是高級干部,越是名人,他們的違法事件越要抓緊查處,因為這些人影響大,犯罪危害大。”
四、促進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途徑
實行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的過程。這也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chuàng)舉,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經歷一個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當前,要實行和堅持依法治國方略,加快法治國家的建設步伐,我們認為應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方位推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二)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斷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新局面
(三)以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目標,進一步加強立法工作
(四)以加強和完善執(zhí)法、司法為目標,推進行政執(zhí)法制度與司法制度改革
再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一種人們向往的社會里,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發(fā)展。
依法治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可靠保障。法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法律建設,依法治國。
看過“對法治的認識”的人還看了:
4.法治文章
5.法治工作經驗總結
對法治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