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棉花》讀書筆記5篇
《白棉花》讀書筆記1
同學們都說《白棉花》這本書很好看,內容很精彩,我經不住誘惑,纏著媽媽給我買,媽媽答應了。拿到書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讀起來。
這本書主要寫了在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年代,一架美國飛機墜落在小鎮(zhèn)的樹林中,大家全體出動尋找飛行員,可是仍沒有找到,巧的是克儉和寶良在捕黃鱔的時候發(fā)現了他。美國飛行員名叫杰克,在克儉家養(yǎng)傷期間一開始并不信任他們,克儉他們用行動贏得了飛行員的信任。語言不通他們用畫圖來交流,就這樣,克儉成為唯一一個可以和杰克溝通的人,他們成為了好朋友。為了讓飛行員盡快養(yǎng)好傷,克儉想盡辦法為飛行員搞好吃的。不久,飛行員走了。60年后,年近7旬的克儉發(fā)現,杰克早在1944年底犧牲在了中國抗日的戰(zhàn)場上。
當讀到最后一篇時,我的眼淚不住地往下流。雖然善良、幽默的杰克為了幫助中國人民而犧牲了,但西方的年輕飛行員和東方的鄉(xiāng)村兒童之間的故事不會就此結束,杰克與克儉之間的真情是不受國界的限制的。我衷心地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真誠的一面去面對別人,用真誠的心去換取可貴的友誼。
《白棉花》讀書筆記2
<<白棉花>>是一本講述二戰(zhàn)時期的故事書:一位幫助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美國飛行員杰克從駕駛著的飛機上跳傘降落到河邊的草叢里,昏迷了過去。鎮(zhèn)上的八歲男孩克儉發(fā)現了天上的“白棉花”并找到了杰克,克儉冒著被日本兵發(fā)現的風險和鎮(zhèn)上的人們一起收留并救治了杰克,醫(yī)治好杰克的傷寒病癥并最終使得杰克重新走上戰(zhàn)場。
在這期間,杰克和克儉二人發(fā)生了真摯的友誼。在杰克生病期間,為了使杰克能早日康復,克儉、思玉這幾個孩子不停的給杰克找藥方子和到串場捉魚給杰克補充營養(yǎng)、為杰克找書……不過,最終杰克還是為中國人民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讀完本書后,我深刻的感受到,只要一個人能夠真城的對待他人,為他人著想,就像克儉和杰克一樣,即使語言千差萬別,他人也能感受到你的關懷、友誼,一定能夠成為好朋友的。
我還感受到,戰(zhàn)爭使得人們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中,只有和平才能使人們幸福生活??藘€八歲時的舊中國和我們現在的新中國完全不一樣的,克儉只能吃到麥糝子飯,而我們現在每餐都可以吃到大米飯,所以,我們要拋棄戰(zhàn)爭追求和平。我們要感謝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讓我們能夠一直在和平、富強的國家生活。
《白棉花》讀書筆記3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去圖書館還書。我們還借了12本書,爸爸還給我找了一套曹文軒和黃蓓佳的書。
我一回來就拿了一本《白棉花》看了起來,這本書里說的白棉花可不是真的棉花,是一頂白色的降落傘。
這本書里講的是克儉和一個美國人杰克,但是克儉他們把杰克聽成“夾克”了,所以他們都叫他夾克。杰克受傷了,克儉和小伙伴們一起照顧杰克。杰克不會說中國話,克儉他們每次和他說話都是用畫畫來表示,有一次,克儉用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碗,還在碗邊上畫了杰克,杰克一看就明白了,是克儉叫他去吃飯。還有一次,克儉和姐姐去給杰克買藥,在路上他們到了一座城,門前有一個守衛(wèi)說要檢查他們的包袱,姐姐沉著地說:“哎呦,大哥你也聞到了我娘做的紅棗糕啊,我娘做的紅棗糕呀,可香了,走出三米都能聞得到。”說完,姐姐在包袱里掏來掏去,掏出了一塊紅棗糕給守衛(wèi),姐姐很平安地走出了城。他們去河邊挖蘆葦,還差點挨了槍子呢。
后來杰克的傷快好了的時候,來了一個人,通知杰克還要去開飛機,打日本兵。克儉聽了很難過:“我說什么也不要讓他走。”說完就傷心地跑開了。但最后杰克還是走了。
這本書很好看,克儉他們機智勇敢,熱于助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白棉花》讀書筆記4
為了愛國的緣故,莫言得獎后,我低調了兩個小半天兒,不好意思大聲說我剛在讀村上春樹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讀得好珍惜,直到現在都舍不得把最后的幾十頁讀完,不好意思說,每次讀村上春樹的小說,都會在夢里把故事繼續(xù)。等著這風頭稍稍冷了一點兒,我從書店借了本彩繪版的《白棉花》,讀它的原因是我爸爸生前在棉廠工作,似乎有點牽強,但小時候的記憶是很珍貴的,一不小心,就會越來越淡薄,所以我還是決心寫幾段,紀念一下。
先說這本書,封面上寫著這樣一行字:“沒有人這樣寫過棉花。一部農村走向工業(yè)化的血淚史詩”。好吧,我的確很少讀專寫“棉花”的書。至于血淚史詩,我不得不說,真的很嚇人。我是晚上讀的這本書,不時覺得冷冷的。且不說這本書的內容,因為讀完之后覺得在情理之中。結尾的猜測也多少讓人覺得可以接受。也不多說里面的血腥場景,我只是想寫寫另外的關于棉花的閑言碎語。
媽媽常跟我講起爸爸的事。我自己也記得一些。比如爸爸以前在供銷社,算盤打得好,人聰明,后來在酒廠工作,因為不愿意離家遠,拒絕在外工作。后來他在棉廠工作,經常出差,小小的我經常在家門口等著他回來。后來看到他在全國各地的留念照,偶爾也會想去他曾去過的城市看看。他的辦公室在廠子大門對著的那個樓里,那是我們小鄉(xiāng)鎮(zhèn)上最早的樓房。我和家屬院的小伙伴們經常去挖樓道上的小方石磚,我們也曾在棉廠各個囤棉花包的石灰地上奔跑、追逐、玩耍。不出差的時候,爸爸主要的工作,是在辦公室看報紙以及喝茶水,各種開會。所以爸爸有空閑練習毛筆字,以及下棋等等。后來爸爸也在車間忙,很多阿姨操作超級高大的紡車。幾乎很少聽到血腥的事,除了廠子水塔上的貓頭鷹不停地叫,爸爸爬上去跟它聊天。后來廠子倒了,爸爸也喝了很多苦得要死的無數中藥。爸爸的離世,對我來說,是關于棉廠的最血腥的事了。
我還記得有一年爸爸在收棉花時,來不及回家吃飯,我跑去找他,叫他回家吃飯。大包大包的白棉花排著隊等著過稱,那時候的物價沒有現在這么高,好多棉花也賣不了太多錢。我也曾和小朋友們一起騎車去棉花地幫忙摘棉花,也曾見過給棉花打農藥。后來爸爸承包了車間,我也經常去幫忙,有時候是包裝,有時候是幫忙折袖口。爸爸在石灰板上寫著一些粉筆字。那是他對人生的感嘆和疑惑。后來,爸爸最后一次寫字:堅持就是勝利。
棉花本該是暖人的。記憶本該也是暖人的。借這本血粼粼的小說,記錄下我記憶里的零星點點。感恩一切的發(fā)生。愿一切安好——所有的年代,所有地方的人,以及萬物。
《白棉花》讀書筆記5
莫言 1956年3月5日出生于山東省高密市大欄鄉(xiāng)一個農民家庭。極左路線從50年代末期造成了農村社會的普遍貧困,他家是上中農成分,連領救濟糧的資格都沒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別人家討餃子。經濟上的貧困和政治上的歧視給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慘痛記憶,父親過于嚴厲的約束也使他備受壓抑。這種心理特征直接影響了他后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6歲進校讀書,曾因罵老師是“奴隸主”受警告處分。小學三年級時讀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學啟蒙。12歲時讀小學五年級,因““””爆發(fā)輟學回家,以放牛割草為業(yè),閑暇時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無書可讀時甚至讀《新華字典》。
莫言在18歲時走后門到縣棉油廠干臨時工。1976年8月參加解放軍來到渤海邊上,站崗之余依舊喂豬、種菜。1979年秋調至解放軍總*參*謀*部,歷任保密員、政治教員、宣傳干事。1981年開始小說創(chuàng)作,發(fā)表處女作《春夜雨霏霏》。1984年秋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1985年發(fā)表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引起文壇注意。
此后的創(chuàng)作明顯受到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影響。1986年發(fā)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反響強烈,被讀者推選為《人民文學》1986年 “我最喜愛的作品”第一名。同年從軍藝畢業(yè),到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開始有報告文學作品問世。1989年秋入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學習。中國新一輩極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鄉(xiāng)土作品崛起。雖然早期被歸類為“尋根派”作家,但其寫作風格素以大膽見稱,小說中總是充滿進攻型的語言。例如成名作《紅高粱家族》里,不斷出現的血腥場面中充滿著強烈的感情控訴,但在“屎尿橫飛”的場景之間,其實正是演義著一段現代革命的歷史。故事中那片廣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繪成一個把歷史、傳統(tǒng)、城鄉(xiāng)縱橫交錯的遼闊炫麗空間。
在經歷《紅高粱》的寫作高峰后,莫言繼續(xù)尋求突破,創(chuàng)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數部極具份量的長篇小說如《酒國》及《豐乳肥臀》等,不少的小說集如《紅耳朵》及《傳奇莫言》亦先后在臺灣推出。由于童年大部份時間也在農村度過,莫言自謂一直深受民間故事或傳說所影響,故鄉(xiāng)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正是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泉源。小時在鄉(xiāng)下流傳的鬼怪故事的,也成為莫言許多荒誕小說的材料。《十三步》中出現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寫實,描寫一個人的“變身”,以華麗的語言帶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毒茋穭t以充滿浪漫色彩的描寫,繪劃出一個盛產名酒地方的故事。《紅樹林》實現了小說題材的時空轉換和創(chuàng)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對自己的一大超越。
無論故事的情境氣氛是華麗炫目、荒誕無稽還是鬼靈精怪,莫言的豐富想像空間與澎湃輾轉的辭鋒總是能叫人驚嘆不已——誠如張大春在為《紅耳朵》作序時所言:“千言萬語,何若莫言”!日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認為,莫言是中國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