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樂經(jīng)濟學讀書筆記(2)
牛奶可樂經(jīng)濟學讀書筆記
牛奶可樂經(jīng)濟學讀書筆記篇三
最近又翻閱了下羅伯特•弗蘭克的《牛奶可樂經(jīng)濟學》,作者用日常生活中的諸多小例子,從產(chǎn)品設計、成本效益、供求關系、價格體系、市場信號、行為心理學等經(jīng)濟學的角度進行了解釋,淺顯易懂而又貼近生活,可以引發(fā)大家對周圍事物的思考。因為有文化和地域的原因,其中有些國外的例子我們不能很好的理解,而也有一些例子解釋的較為牽強,但無論如何至少有一半的例子的思考都是讓人豁然開朗的。
以下是其中一些有意思論點的記錄,值得今后學習和應用。
產(chǎn)品設計既要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于競爭的需求。也就是說,要在兩者之間實現(xiàn)平衡。如牛奶一般裝在方形盒里,而可樂裝在圓形盒里,因為牛奶需要冷藏成本高。
“一價定律“指出,適合試圖利用富人愿意花錢的供應商,都會給競爭對手創(chuàng)造出直接的獲利機會,也就是利用價差進行套利。酒吧喝水要錢而花生免費,因為酒和水以及花生的不同關系。
從長遠來看,新技術所節(jié)省下來的成本,并不會給生產(chǎn)者帶來更高的利潤,而是降低了產(chǎn)品的價格,使消費者受惠。
勞動力市場原則:雇員的工資與他們?yōu)楣椭髟谟澠胶恻c上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成正比。
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提高了最有能力的人的個人優(yōu)勢,所以最近收入最高者的薪水比普通人漲的反而更快,如公司CEO及高管.
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壟斷者向特殊買家索取高價的能力,所以商家的應對之道是,允許顧客以低價購買,但前提條件是客戶必須首選躍過某種門檻,如搶購、限時促銷、改變包裝等。
價格敏感消費者,價格第一,時間體驗形象等其次,所以某種形式的購買門檻都是為了擴大這一消費群體;而價格不敏感消費者,可能是富人,或者時間便利體面等更為重要的群體。擴大整體份額而不是使這兩個群體價格沖突,會提高總體銷量而降低成本,如樣品、瑕疵品的銷售。
對個人是好事,對群體來說可能沒用。如雄鹿的大犄角只為了內(nèi)斗而對狼群無用。當個人效益超過個人成本時,個體會采取行動,可能導致對群體有害的結(jié)果。
亞當史密斯認為,個人的回報只取決于絕對績效。但事實上,生活里大多數(shù)事情都是以相對位置定高下的,因為整體資源是固定的。如春運火車票的座位有限,網(wǎng)購只會引起再分配;好學校招生有限,所以名次顯然比分數(shù)重要。
商家習慣于利用各種措施向消費者釋放錯誤的市場信號,從而影響決策。如律師都穿正裝而教授則不需要,小成本而可能產(chǎn)生高收益,職場中的個人形象也是如此,短期多付一點而長期高收益;二手車不確定的質(zhì)量可能有問題,這種信息不對稱,造成了接近全新的二手車價格也較低。
一般來說,一旦遇到隨機性成功,必然會出現(xiàn)”回歸平均“。如業(yè)績不好,炒掉領導后,業(yè)績立刻反彈,則不見得一定能推論出“炒掉原來的領導是正確”的結(jié)論,而然大眾可不這么看,足球教練的更換就是個好例子。
從理論上來說,金錢獎勵最優(yōu)最方便,但實際上人們往往偏好其他形式的獎勵,如獎勵汽車等,或者朋友之間護送禮物,這是典型人力資源激勵的心理學應用,無論金錢和實物,最終要看其“效用”如何。
很大程度上,人們所做的選擇,源于一種想要構(gòu)建、保持個人或群體認同的心理動機;而商家需要了解并滿足客戶的這種動機。
牛奶可樂經(jīng)濟學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