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沉淪讀書筆記
郁達夫沉淪讀書筆記
《沉淪》是一篇完全由主人公的主觀世界所表達出來的文章,揭示主人公內心靈與肉、倫理與情感、本我與超我矛盾沖突。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碛暨_夫沉淪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參考!
郁達夫沉淪讀書筆記篇1
為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反抗封建專制,被學校開除,因而為社會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熱情渴望著和追求著真摯的友誼和純潔愛情,但受到“弱國子民”的身份的拖累,這種熱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異國他鄉(xiāng)倍感孤獨和空虛,成為了“憂郁癥”的患者。他不甘沉淪,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淪下去,在彷徨失措中,來到酒館妓院,毀掉了自己純潔的情操。事情過后又自悔自傷,感到前途迷惘,絕望中投海自殺。他在異國的遭遇,與祖國民族的命運密切相聯,因而主人公在自殺前,悲憤地疾呼:“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說強烈的表達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國富強的心聲。在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國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憐的強烈共鳴。
大多數作品選和文學史對這部小說都做以上的解讀,即從意識形態(tài)的角度強調小說中主人公愛國的社會意義。事實上,我在讀過小說之后,覺得小說中“我”幾次寫到“祖國”,都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愛國并無太大關系,只是“我”自怨自艾時的一種借口。
大多是由于所謂的“憂郁癥”導致的敏感、多疑、偏狹造成的,很難都推到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對“支那人”的歧視上:因為“我”不僅是感到“日本人”對自己的冷淡而發(fā)出復仇的呼喊,即使是自己的同胞甚至自己嫡親的兄長,也會反目成仇,因此與其說是由于祖國弱小,身在海外受到歧視社會原因使“我”產生痛苦,不如說是由于“我”本人的性格弱點使自己產生痛苦,是一種病態(tài)的痛苦,作者只是以自然主義的手法將這種痛苦表現出來而已,將小說的主題勉強拉到“愛國主義”上,我以為并不符合小說的真正實質。而從敘述者的語氣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對這一點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因此在描寫到主人公的某些內心情緒時,會有一些近似調侃的句子出現。
如描寫到他與兄長之間發(fā)生了齟齬,并寫信與兄長]“絕交”,描寫他心中“恨他的兄長竟如同蛇蝎一樣”,然后寫道:他“把他兄長判決是一個惡人,他自家是一個善人。他又把自家的好處列舉出來,把他所受的苦處,夸大的細數起來。他證明得自家是一個世界上最苦的人的時候,他的眼淚就同瀑布似的流下來。”
在這一番描述中,作者雖然沒有出面分析主人公的極度“自我中心”的錯誤,但語氣顯然是不贊同的。
總之,我以為, 與其說《沉淪》是一部社會悲劇,不如說它是一部性格悲劇,
以“我”的性格,不論在什么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恐怕都不會感到快活。小說的成功之處在于,它毫不掩飾地揭示了一個戀慕少女的少年內心的情緒躁動。而之所以有文學史上那看似嚴肅的解讀,我以為主要是因為“性”的問題是建國后評論者力圖回避的話題,但小說的作者卻又是一位現代文學史上無法回避的進步作家,《沉淪》也是一部無法回避的代表作,因此只好借著小說中幾次出現的“祖國”字樣,將小說的主題拉到“愛國主義”上面,對其中顯而易見的“性的躁動”避而不談了。以我之見,這部小說是一部“私人化”極強的作品,如果說它反映了什么時代進步思想的話,那也只是由于作者對“性欲躁動”和內心隱秘的大膽揭示,所展現出來的,對“個性”自由、解放的強烈追求。
郁達夫沉淪讀書筆記篇2
《沉淪》是一篇完全由主人公的主觀世界所表達出來的文章。郁達夫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出了主人公眼睛看到的世界與他內心里的世界所表達出來的沖突。主人公在看到自然風景時內心的平靜祥和,在他與人相處時的種種不融洽造成了他心里的苦悶、矛盾、掙扎、逃避等等心理狀態(tài)。
他不是在教人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只是在告訴你當人際關系不融洽時,你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會有很多的苦悶,會有很多的掙扎,也會產生一些與平時不同的行為。這些苦悶與特例的行為或許會使你在別人的眼里看起來很奇怪,從而更加劇了你與別人之間的距離。但其實這時你只是生病了而已,就像感冒病菌得不到控制時,會讓人發(fā)高燒。在與他人相處時,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想法,當他人的想法與你的想法產生沖突,而這沖突你知道,但怎么努力也無法解決,甚至在拉大你與他人的距離時,別糾結,你所要做的只是為這沖突找一個合理的釋放。當這沖突找到適當的出路,你的病就會好了的。
主人公在面對自然環(huán)境時,能看到它美麗的風景,會自然到自言自語以抒發(fā)自己在人群里那種孤寂的感覺。而這種自我的感覺卻又很輕易的被小草隨風浮動的聲音所打斷,他或許還是在期盼能有人與他一起欣賞這美麗的風景吧!這種心情,還是自己主動出擊,約約朋友,會一會,自己的壞心情還是只能靠自己才能轉化為好心情!
主人公在日本留學,他深感到自己作為外來者很難融入日本同學之間的話題,于是他想發(fā)泄這種苦悶,就找到同是留學生的中國同學,但在與他聊天后,反而更加劇了這種苦悶,以致于他連中國同學也憤恨上了。讓一個人切身的感同身受的去理解另一個人的感受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大家都是普通人啊。我想能做到感同身受的人也就兩種人:一種人情感智商相當高的人,他會在同情的基礎上試著去理解你;另一種人就是經歷過這種苦悶的人,他會理解你的感受。但往往在這個時候,通常會有另一個不滿足的聲音在心底里出現,謝謝你的理解,但請告訴我怎樣才能擺脫這種苦悶。
主人公用各種途徑釋放自己內心的苦悶,他一直都在憑借自己的力量不斷的掙扎,在文章的最后,更吶喊出:中國,強大起來吧。他心底里最強的心聲。
而我想,時間若是定義在現代,“堅強起來吧,脆弱的內心”這最強的吶喊聲,“堅強起來吧,去找到處理事情的正確態(tài)度!”
郁達夫沉淪讀書筆記篇3
小說講述了一個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遭遇,通過“一個病的青年憂郁癥的解剖”( 郁達夫《〈沉淪〉自序》),揭示主人公內心靈與肉、倫理與情感、本我(Id)與超我(Super-ego) 矛盾沖突。與郁達夫其他的小說作品一樣,《沉淪》是一篇“注重內心紛爭苦悶”的現代抒情小說(也叫“自我小說”),帶有“自敘傳”的色彩。因此,小說大膽而深刻的揭示任務復雜而豐富的心理活動。
《沉淪》的主人公“他”出生在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家庭,在“他”四處求學中接受的則是較為開放的進步思想。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主人公既有中國文人某種氣質,同時又有一些自由與叛逆的思想。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仍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環(huán)境下,他的自由思想被壓抑。當他離開W學校“打算不再進別的學校去”,他選擇了蟄居在小小的書齋里。他的內心里也因此而壓抑,產生了“憂郁癥的根苗”。此后的留學生涯他的憂郁癥就更加嚴重起來。在異國他鄉(xiāng),飽受“性的苦悶”與“外族冷漠歧視”的“他”渴望真摯的愛情,并愿為此拋棄一切。然而這種渴望在現實中難以實現,他的內心逐漸失去理智的控制,他開始自瀆,窺視浴女,甚至到妓院尋歡,只為了尋求自己感官上的一時愉悅與滿足,最終深陷在邪惡的沼澤里不能自拔。那飲鴆止渴的行為顯然讓“他”更加苦悶,愉悅過后是更大的空虛,欲望越來越大,他開始尋求更大的刺激,而他的經濟狀況卻窮困潦倒,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最終“他”只有投海自盡來結束這個惡性循環(huán)。
郁達夫沉淪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1.沉淪讀書筆記
2.懺悔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