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的故事讀后感
清明 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清明節(jié)的故事讀后感,歡迎查閱。
清明節(jié)的故事 讀后感1
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睂懗隽饲迕鞴?jié)的特殊氣氛。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jié)”。相傳大禹治水后,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時節(jié)。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清明節(jié)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jié)前一天寒食節(jié)的內(nèi)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jīng)風一吹能發(fā)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jù)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從2008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jié)認定為法定節(jié)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xù)至今。我認為,我們現(xiàn)在仍然要看重這種形式,而且絕對不能丟掉這種形式,每當新的生命茁壯成長的時候,我們要讓他們記住我們的歷史,不能忘記我們民族的自豪感和恥辱感,一個不知道自己歷史的民族后代是一個無比羞恥的后代,一個不能擔負起自己歷史責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掃墓是挖掘,掃墓是追憶,掃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掃墓是靈魂與靈魂的碰撞,掃墓這種形式必須進行到底。也許某個時期這種形式是深刻的,也許某個時期這種形式是膚淺的,當日本人的靖國神社再一次直刺中國人的靈魂的時候,我們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tǒng)不得不遭到質(zhì)疑:掃墓難道僅僅是形式嗎?不,它是一個民族的血痛。光輝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鮮血是不能白流的,歷史的長河里,閃耀著無比燦爛的精神光芒,繼承、發(fā)揚、廣大,是我們中華民族永不丟棄的遺產(chǎn)。
清明節(jié)的故事 讀后感2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jié)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夜里雨聲,閑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心里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又是清明節(jié),當我們又一次目睹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那一刻,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我們再一次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記憶中清明節(jié)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爺爺?shù)那迕鞴?jié)連天都灰蒙蒙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么就在也不回來了。
車顛簸著行駛,道路兩邊是起起伏伏、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一些并不嬌艷的野花也簇擁在一起,夾雜其間,十分漂亮。放眼望去,南山公墓已呈現(xiàn)在眼前,一塊塊的墓碑矗立在崇山之中,使人心生敬意。
往年的清明節(jié),天空中總下著蒙蒙細雨,這雨中仿佛夾雜著我們抹不去的哀思之情。
今年,卻截然不同,天氣好極了,墓地邊也就不再死氣沉沉了,很多人都拿來了五彩繽紛的花籃,其中白菊花和黃菊花居多,也有人擺上艷麗的茶花和淡雅的康乃馨。
陽光依舊燦爛,可在我眼中卻格外暗淡;天空依舊蔚藍,但在我眼中卻格外灰暗。那是因為,清明又到了。
又是清明了?!澳袃河袦I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難流的淚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fā),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xù)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fā)便是清明節(jié)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yǎng)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于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于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里哀號盤旋。
今天我們的中華民族,仍然到了最危險地時候,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的形勢下,正確認識當前的實際困難,團結起來,繼續(xù)進行社會主建設新的長征,用我們的行動、責任、愛心,為我們的祖國交上一份答卷,讓英雄的精神永遠化作我們學習的力量,工作的力量,建設的力量,讓我們的祖國永遠是我們前進的助推器。
爺爺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于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
車顛簸著行駛,回頭一看,烈士墓已漸漸遠去,但它的影子已在我的心里沉積下來,令我無法忘懷。
大人眼中的清明,該是一個“沉重”的節(jié)日吧。而孩子卻擁有“放縱”自己的權利,甚至淘氣,甚至搗蛋。隨著年齡的增長,“清明”于我而言,是否也將變?yōu)橐粋€“沉重”的節(jié)日呢?
您還好嗎?您在天上過得還快樂嗎?您聽見我們的呼喚了嗎?您……您可否在夢中陪陪我?讓我也體會一下,有爺爺,是什么滋味……好嗎?
淚水在眼眶里打轉,我,寫不下去了……
清明節(jié)的故事 讀后感3
星期六,舅舅一家開車帶上我和外婆,一起去參觀汀泗橋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先烈們的陵園。
我們從山腳下,沿著大理石的臺階,帶著莊嚴的心情來到烈士墓前,緬懷曾經(jīng)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英勇奮戰(zhàn)、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革命先烈。烈士公園是那么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117
我和小宇弟弟手拿白色和黃色的野花,、它帶著我對革命先烈的真誠敬意。我把它放在墓碑前,愿這些烈士們的英靈安息。站在墓前,當年戰(zhàn)斗的情景就浮現(xiàn)在眼前:國民革命第四軍跟吳佩孚的北洋軍戰(zhàn)斗得十分激烈;敵方傷亡280人,被俘2400人。革命軍在這次戰(zhàn)斗戰(zhàn)斗中犧牲了將士134人,汀泗橋的河水都染紅了,很長時間空氣中都彌漫著血腥味。汀泗橋戰(zhàn)役是北伐戰(zhàn)爭3個主要戰(zhàn)役的第1個戰(zhàn)役和關鍵戰(zhàn)役,為賀勝橋戰(zhàn)役、武昌戰(zhàn)役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它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加速了中國革命進程,為在武漢建立國民政府打下了基礎,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時,我想它們不僅是一尊墓碑,它更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它應該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我為偉大的祖國和人民擁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自豪!
烈士們,您的精神將永垂不朽,將永遠地刻在世代人民的心中,因為有了你們的犧牲,才有我們的和平幸福,緬懷革命先烈,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先輩用汗水與鮮血換來的,他們所付出的艱辛是我們所不能體會的,我們應該學習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淚”的精神,現(xiàn)在雖是21世紀,但我們?nèi)砸霌P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為她發(fā)奮努力,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吧。
清明節(jié)的故事 讀后感4
今天,我們邁著沉重的腳步,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到了豐縣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事后我深有感觸。豐縣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著名的湖西革命根據(jù)地中心區(qū),有1200多名優(yōu)秀兒女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長眠于祖國各地。
李貞乾就是其中之一。李貞乾(1903-1942)名秉剛,字貞乾,江蘇省豐縣李新莊人。1928年任豐縣師范校長。1938年9月經(jīng)王文斌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早在抗日戰(zhàn)爭開始,他就與王文斌等積極組織抗日武裝,轉戰(zhàn)以單縣為中心的湖西地區(qū),創(chuàng)建湖西抗日根據(jù)地。歷任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隊長,八路軍山東縱隊挺進支隊隊長,蘇魯豫支隊第四大隊隊長兼政委,蘇魯豫邊區(qū)后方司令部司令、抗日辦事處主任,魚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湖西專署專員,,湖西中學校長等職。深受湖西人民愛戴。
1942年12月,日軍在32師團師團長石井一郎統(tǒng)一指揮下,糾集濟南、徐州等地日偽軍一萬余人,分七路“鐵壁合圍”進攻湖西根據(jù)地。這次“萬人大掃蕩”對湖西來說是空前的。115師教導第四旅首長和地專領導共同商定,決定由十團掩護專署機關向單縣東南方向突圍。由于專署機關沒有按時出發(fā),在馬橋一帶被敵包圍。李貞乾同志果斷決定:警衛(wèi)連一、二排掩護干部群眾和傷病員突圍,他帶領留下的干部和戰(zhàn)士打狙擊。激戰(zhàn)中,李貞乾身負重傷,在同志們的攙扶下,他艱難地爬上馬背,深情地看著面前的同志,向前一指,大喊一聲:“同志們,前面莊子沒有敵人,沖進莊就是勝利?!比藗兌枷虼遄記_去,他卻掉轉馬頭,縱馬沖向敵人。敵人慌忙調(diào)轉炮口,一聲巨響,白馬淹沒在血與火之中。一位民族英雄就這樣逝世了,享年36歲。
他去了,但他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涌現(xiàn)出了許許多多精忠報國的英雄,在漫長嚴酷的革命斗爭中,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浴血奮戰(zhàn),前赴后繼。我們以他們而自豪,更應以他們?yōu)榘駱樱簭奈易銎?,從現(xiàn)在做起,勤奮學習,刻苦向上,將來為祖國,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清明節(jié)的故事 讀后感5
春風陣陣,天空晴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又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我爸爸領我去上墳,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我家的北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走很遠的路。
記得小時候,每年清明節(jié)的這一天,爸爸就領著我上墳去。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為爸爸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著我了,我便到處玩,直到爸爸來找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
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地跟隨著爸爸去上墳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清明要上墳呢?”于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4月5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汕迕鞴?jié)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卑职诸D了頓接著講道“清明節(jié)上墳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p>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上墳,扶老攜幼的情形,看著、看著,爸爸又在叫我了,過了一會,我們回到了家。感覺很累。不過,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大家想必也去上墳了吧?不妨把你們上墳的過程也說說吧!
清明節(jié)的故事 讀后感6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jié)”之說,相傳起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綿山景區(qū)景點之一:母子石像寒食節(jié),宋后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jié)”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饑”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所在地原叫“定陽”,被晉文公更名為“介休”,意為介子推休息之地?,F(xiàn)綿山已由當?shù)厝嗣耖_發(fā)為著名旅游景區(qū),其中一重要景點就是高大的介子推母子石像,介子推成為當?shù)厝嗣裥е覂扇娜宋锏拇怼?/p>
相傳大禹治水后,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時節(jié)。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jié)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jié)前一天寒食節(jié)的內(nèi)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jīng)風一吹能發(fā)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jù)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清明節(jié)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據(jù)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jié),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為樂,仕女云集,踏青之風也極盛關于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的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清明節(jié)的故事讀后感
上一篇:小學雪豹悲歌讀后感
下一篇:2021年三年級風箏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