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歡迎借鑒參考。
《三國演義》讀后感一
懷著高興的心情第2次翻開古典文學著名《三國演義》。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
從天下大亂到。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tǒng)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力最強,一點也不對。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世界聞名的孔明。一個占據(jù)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寫了多個人物形象。它講了從東漢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的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數(shù)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品也很好。在跟曹操打仗的時侯,他因為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沒有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的好漢。他忠于以前的主人,因戰(zhàn)敗降于敵,但一得知以前主人的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
《三國演義》中的人各有一個特點!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非常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后感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今天我有幸拜讀了羅貫中著的這部作品。深深被這本書所打動。
書中的情節(jié)是以東漢皇叔劉備為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杰,因為志同道合要興復漢室,所以三人于桃園結義,發(fā)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后約九十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中一些情節(jié),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閱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飄蕩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xiàn)了仁、忠、勇三種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jié),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梁之才,而軍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征刻畫之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是一部千古奇書。
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曹操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東征西戰(zhàn)中,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shù)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霸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tǒng)一天下,所以曹操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最值得我欣賞,是他那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后,曹操并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jù)",并且三次大笑展現(xiàn)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tài)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zhàn)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說明曹操也是一位有文才的人。
三國之所以精彩,如三國開書所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已灰飛煙滅,可是那些經(jīng)典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后人學習,是不可磨滅的經(jīng)典之作。
《三國演義》讀后感三
提起三國,便會提起諸葛亮,他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譬猶駑馬并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這是徐庶對諸葛亮的評價。徐庶已經(jīng)夠厲害了,一個被他稱贊的如此偉大的人,自然不可忽視。
“綸巾羽扇,身衣鶴氅,素履皂絳,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長八尺,飄飄然有神仙之概”。這就是諸葛亮的外貌描寫。
且不說他借東風,襲華容,僅在他未出山之前,“北伐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業(yè),已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這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
諸葛亮極具思想的。他內(nèi)心一直忠于大漢,“忠貞”一直是諸葛亮這個人物的思想核心。
“忠”與“義”從來就是中國古人儒家倫理觀念的重要范疇,作為一個中國儒士,諸葛亮將這一點做的很到位,以致杜甫有詩云:“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他出事之前就為劉備定好了未來進展的鴻圖,出山后,一直竭忠盡智,使劉備如魚得水,蒸蒸日上,劉備舍天下,徇義,堅持伐吳,將要傾覆剛成之大業(yè)時,孔明乃是“再三苦諫”,即是劉備將他的諫表擲于地,仍不成丹心。
《三國演義》讀后感四
曹操覺得呂布有勇無謀,不足為懼,可這勇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讓他狠狠地輸了一陣。而戰(zhàn)場上最忌諱的就是輕敵,可雙方都犯了這個錯。
既然呂布打了曹操個出其不意,曹操就來了個將計就計,誘敵深入。他謊稱自己被火燒死了,果不其然呂布那邊的探子聽到這個消息,想也沒想,就沖入城中。驕兵必敗,埋伏早就設好了,就等著呂布這個表演人入場,呂布拼死抵抗才留得一命。這年,蝗蟲忽起,糧食都沒有了,曹操只能回鄄城暫住。
勝敗乃兵家常事,兩人打得不可開交,但終究還是曹操贏得上籌。呂布還是輸在了無謀上,有一陳宮,他卻不用,實是令人惋惜。
曹軍勢力過大,呂布決定先避其鋒芒,與劉、關、張三兄弟交好,想得一容身之所,與劉備套近乎,稱兄道弟,又令妻女出拜劉備,劉備再三推阻。張飛是個暴脾氣,容不得他人對自己大哥有一絲不敬,大喝要和呂布大戰(zhàn)三百回合。劉備到底是心善,讓呂布去了小沛安身。
《三國演義》讀后感五
閱讀如同飲食,在這些“食物”中,有著如甜點一樣的娛樂書籍,也有回味無窮的古典名著,但這些名著中,對我來說最耐人尋味的就要屬《三國演義》了。因為它讓我感受到“讀書之樂”
初次“食”這本《三國演義》時,看到劉關張結為異姓兄弟,并且討伐黃巾軍時,那場面,仿佛身臨其境,浴血奮殺的情境讓我義憤填膺,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這種“讀書之樂”這種誘惑讓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讓我被這些英雄豪氣深深渲染,看到趙云救阿斗的時候,那威武雄壯的身姿無可匹敵,一人抵擋千軍萬馬,那舞著槍,揮著劍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腦海里,直至做夢也能夢見他。
英雄當然也不只他一個,還有眾人皆知的傳奇人物——關羽。
水淹七軍,刮骨療傷等等事跡,都能體現(xiàn)了他的勇猛,斬殺華雄時,曹操本來想給關羽一杯壯膽酒,但關羽說等他回來時再喝,他打開城門,揮舞著青龍偃月刀,不幾回合,就將華雄斬殺,等到拿酒時,酒竟然還是溫的!看的我又驚訝佩服,又高興地手舞足蹈,每當別人說起這故事是,我總是自豪的搶著說,好像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一樣。
說關羽是是說不完的,所以只好放下,說起另一位智者——諸葛亮。
諸葛亮七擒孟獲,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他的故事,七擒,當我看到了才知道,原來是其次抓住了蠻王孟獲,每次看到孟獲被捕,我就樂的前仰后合,上氣不接下氣,這也上我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寬厚大度,使我更加佩服他。
至于“奸雄”曹操嗎,我并不怎么喜歡他,但他的一件事卻讓我記得很清楚,就是——割須棄袍。平時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天怎么割須棄袍了?原來他是為了保命而割須棄袍的。當時曹操自己單槍匹馬被馬超追殺,馬超對士兵們喊:“前面有胡須的是曹操,殺了他,賞金萬兩!”話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己心愛的胡須。馬超見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黃袍的是曹操,殺了他,賞金萬兩!”曹操接著又棄了自己心愛的袍子??催@段是看的我“咯咯”直笑。
讀書給了我很多快樂,也增長了我不少知識,我相信,我時刻都會記著,“食”書的感覺是多么美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