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吶喊》讀后感10篇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共有小說十四篇。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魯迅《吶喊》讀后感,僅供大家參考!
《吶喊》讀后感[100]
《吶喊》,不知道我什么時候喜歡聽它,當(dāng)沒有路可走的時候,吶喊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發(fā)泄方式。
天是藍的,云是白的,而我的心卻是灰色的,面對眼前的一切我卻蒼白無力,我只會去吶喊。
把心中的苦悶和傷心全部趕走,放松自己、緩解自己。而吶喊之后……
面對友情、愛情、工作……我好像很無奈吶喊好像是我內(nèi)心的掙扎,想沖破現(xiàn)實,找回自己
《吶喊》讀后感[100]
今天我讀了《吶喊》這本書,讓我倍感難過。
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第一章。人們的舉動實在是太惡心了,居然吃自己的兄弟,他們在那時,應(yīng)該可以吃飽的,他們居然放棄有營養(yǎng)的食物,而開始瘋狂的殺戮,這更能體會到舊社會人們靈魂的扭曲,他們就像沒有進化完整的人類,用鮮血來彌補他們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最后我只能說實在是太惡心了!!!
《吶喊》讀后感[200]
在讀《吶喊》這本書之前,我爸爸告訴我:在那個年代,中國很落后,擁有強烈愛國情懷的魯迅認為中國人落后時因為技術(shù)不發(fā)達,于是到日本留學(xué)學(xué)醫(yī)。但是他后來發(fā)現(xiàn),中國當(dāng)時的迂腐和落后不是因為技術(shù),而是因為中國人的獨立人格、個性和思想的喪失。所有魯迅棄醫(yī)從文,想通過文章來喚醒中國人心中那份沉睡的拼搏、向上的精神。
在《吶喊》這本書中,他主要描寫了孔乙己、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陳士成、祥林嫂、愛姑這些普通人的悲劇命運。在對這些人和生活細致入微的描寫即入木三分的刻畫都使他的文章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吶喊》讀后感[200]
今天,我讀完了《朝花夕拾》,而我買書時正好買的是《朝花夕拾》和《吶喊》的合訂本。
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其中反映了作者思想發(fā)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tài)度。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
作者從學(xué)洋務(wù)、學(xué)醫(yī)、走科學(xué)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作為改變民國精神的武器,表現(xiàn)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fā)展和求索救國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片對于了解作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說的內(nèi)涵及意蘊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寫作上,本片自序文筆清新老到,周密流暢,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使人欲罷不能。其語言風(fēng)格充溢著魯迅獨特的個性,就有極強的藝術(shù)魅力。
《吶喊》讀后感[300]
最近才讀完《吶喊》,感觸很深。
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狂人日記》。
我的理由是,《狂人日記》表達出了不妥協(xié)的反封建精神,文章通過狂人的自我反省,把封建綱常名教“吃人”的含義引向了深廣:狂人也被綱常名教毒害而成了吃人者。尤其是狂人所說的“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顯然不僅是狂人自身,而且是代指處在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控制之下的“中國人”,作品由此完成了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zhì)的最深層次的揭露和批判。
我從中讀出了,魯迅明寫的是狂人的狂態(tài),實際上筆筆觸動的都是讀者思考時代、社會、人生真諦的心弦??袢瞬⒉皇且话愕牡湫托愿?,他是象征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qū)者憤激思潮的藝術(shù)象征,我們從狂人的日記中,感受到的是充滿著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戰(zhàn)取的一首氣魄宏大、熱情奔放的時代思潮交響樂。
《吶喊》讀后感[400]
寒冷的冬日里,我的腦海中留住了一本魯迅的《吶喊》,大多數(shù)部分作者都用了幽默的方法來批判舊社會時代主義,使我增加了很大的興趣。
我最喜歡的就是《鴨的喜劇》這篇文章。剛一看題目,我還以為鴨子也會演電視劇了呢??赐瓴胖涝瓉磉@篇文章講的是愛羅先珂君買的四只小鴨子鴨子非常淘氣,放在地上給人們互相打招呼,小鴨子還在荷池里洗澡,翻筋斗,吃東西。四只小鴨子多么可愛,惹人笑呀,就像電視喜劇中的主人公似的。等小鴨子上岸之后,發(fā)現(xiàn)池里的蝌蚪全都沒了,鴨子們把小蝌蚪都吃光了。不久,小鴨子長大了,小鴨子吃過蝌蚪肉之后,讓自己變強。
魯迅先生把小鴨子刻畫得那么生動,但還是用幽默的手法讓我們領(lǐng)會到,舊社會時代的殘忍,批判了那個時代人們?yōu)榱俗屪约鹤儚姡蹓贺毧嗟娜?,排擠身邊的強人,這樣就不會有人來搶自己的王位。就像文中的鴨子,把蝌蚪吃掉以后,讓自己快快長大,蝌蚪就不會長大來與自己競爭。反映了當(dāng)時的人們的自私,為了一己私欲,不知死了多少人。
《吶喊》讀后感[400]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共有小說十四篇。我最喜歡《孔乙己》、《藥》、《啊Q正傳》、《兔和貓》、《鴨的喜劇》。
《孔乙己》描寫了一個窮困、潦倒、迂腐、麻木的沒落的知識分子。同時也揭露了科舉踐踏人生,毀滅人性的罪惡?!端帯肪透从沉巳罕姷挠廾?,和革命者的悲哀?!端帯芬獞嵟亟衣读耍撼匀恕暗姆饨ㄖ贫取!锻煤拓垺吠ㄟ^一件事情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勢力的憎恨?!而喌南矂 穭t是一篇具有紀(jì)實性色彩的小說,通過鴨的喜劇——也是:蝌蚪的悲劇”。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阿Q正傳》,它是魯迅小說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最杰出最輝煌的作品之一。阿Q是一個生活在江南小鎮(zhèn)的農(nóng)村流浪漢,他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爺祠里,甚至他連自己的姓名籍貫都不知道,而阿Q卻不愿承認這些現(xiàn)實,總是求得精神上的勝利。這個形象具有世界意義的藝術(shù)典型,不僅揭示了中國人民性的病根,而且也揭示出來人類普通的共通特征。這個文章有三大特色
《吶喊》對我的的影響很大,讓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并了解到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而我們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更應(yīng)該由所有人來好好珍惜。
《吶喊》讀后感[300]
老實說,《吶喊》這本書不太好理解,因此,讀起來有點費勁,但讀完后,我還是有了很多的感悟。
其中,印象最深的還是《狂人日記》了。書里說在魯迅那樣的年代,沒有糧食,人們饑餓到了恐懼,便開始有人吃人這樣可怕的行為。還從魯迅先生的描寫“青面獠牙”、“滿眼兇光”和周邊的環(huán)境描寫,可以反映出當(dāng)時的社會是多么黑暗,人是多么可惡、多么殘暴。更可惡的是連自己的親兄妹都吃,何況他妹妹才五歲,可愛可憐的樣子還在眼前…… ……
看這些人多沒有良知,竟然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去吃親生妹妹呀!還偷偷讓好人也吃人肉。唉!這些人真是些大惡人。他們還披著“仁義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和封建禮數(shù),其實是吃人。同時,作者發(fā)出“救救孩子”的呼聲,呼吁大家覺悟起來,推翻封建制度。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以前生活的艱苦,說明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以及魯迅先生對封建黑暗社會的憎恨。
《吶喊》讀后感[600]
再讀《吶喊》其實引發(fā)我更多思考的依然是我們異常熟悉的那幾篇:《故鄉(xiāng)》、《藥》、《阿Q正傳》、《孔乙己》。
和散文相比,小說可能本身便具備較高的可讀性,在閱讀中,你走入他們的世界。走入《故鄉(xiāng)》,走入那片瓜地,走近那個手持鋼叉的少年,走進那段兒時歡樂的少年時光,彼時雪中捕鳥,瓜田刺猹;彼時年少輕狂,幸福時光。
走入《故鄉(xiāng)》,走入那一聲生疏的“老爺”,將曾經(jīng)的年少友誼打得粉碎,閏土無法沖破當(dāng)時幾千年間形成的封建禮法觀念,當(dāng)時的人們都無法沖破這些綱常道德對人的束縛和壓制。走入《故鄉(xiāng)》,走進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豆腐西施楊二嫂,常人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楊二嫂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為了錢財利益,不折手段,她是這部小事里真正的小人,不討喜的人。
我想魯迅寫這個人的目的是為了警示自己,警示他人吧??v使生活會如此艱辛,人活著也不能沒有信仰,失去最基本的道德準(zhǔn)則,遺失人與人最基本的感情。至于結(jié)尾那句經(jīng)典“人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相比于絕望的輪回,我還是更愿意接受那個我們初中時的解釋——世間總有希望,一切總會變好。
《藥》則是以“肺結(jié)核”為事情的核心,“血饅頭”為全文的線索。我們讀到老栓為了救自己身患癆病的兒子,賣力工作,為一個血饅頭一擲千金。這種親情父子情在令我們唏噓不已的同時,也激發(fā)起了我們的思考,當(dāng)時的國人是在怎樣的一種封建環(huán)境中,習(xí)慣了蒙蔽和愚昧無知,這種思想可能比癆病本身更為可怕。魯迅也希望,那個染滿革命烈士鮮血的饅頭,可以成為一塊石頭落在人民心中,可以一石而激起千層浪,喚醒迷茫的國人。
《吶喊》讀后感[600]
今天拿出一本老書來“重談”——《吶喊》。誰沒看過《閏土》,誰沒學(xué)過《社戲》,誰不知道《阿Q 正傳》?這本書我們都讀爛了??墒?,愛總結(jié)的我又總結(jié)了一下,讀過的人,一種是:小學(xué)必讀,不得不讀,把《吶喊》當(dāng)課文讀了。第二種:“我是憤青!我是憤青!魯迅棄醫(yī)從文,筆頭作槍桿!”把《吶喊》當(dāng)大字報讀了。 Failllll……
小編小時候讀《吶喊》,都是睡前當(dāng)恐怖片看的。一看到《藥》里面,砍頭、人血澆饅頭還有那一家子總想把對方煮了吃的情節(jié),我就在被窩里瑟瑟發(fā)抖,背脊冰冷。然而每個人都會有某種詭異的記憶,它們沒什么特別,但是會讓你印象非常深刻,《吶喊》對我來說就是這種回憶。
我對《吶喊》的理解是很久后。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想趕緊長大,懷抱一顆赤子之心,帶著一種至真至善的心情,決心用正義之風(fēng)席卷世界,并開始與社會接觸。很快,正義大使就遇到了一些麻木不仁的人,弄得我肚子里是全氣,關(guān)于《吶喊》的那段記憶卻突然浮出來,所以直到那時我才切身體會,并理解了魯迅。
我一直是感知的信仰者。對讀書、音樂等,我用心、我的感官(我堅信人的五官已經(jīng)非常夠用),去接收作者通過這些媒介傳達的訊息,尋找共鳴。我特別討厭“閱讀指導(dǎo)”,每次看到這種閱讀指導(dǎo),心里就暗暗罵“我看書,還要你先指導(dǎo)?”。先鋪墊背景,基調(diào),情緒,然后讓讀者、聽眾順滕摸瓜這樣的方式,我覺得所得并不是讀者本身的感悟,而更多是潛意識的取向壓力(收到自我暗示:順著導(dǎo)讀的方向思考,一定是對的,且感悟很深刻)。我不是反對看背景資料或者書評,我覺得這些應(yīng)該在讀后看。你想,每個人都看了這些材料,然后去讀書,讀后感都一模一樣,那還交流作甚?而且這樣閱讀的人,怕是很難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書、喜歡的東西吧?
先把自己洗白,然后重看一遍《吶喊》吧?
魯迅《吶喊》讀后感10篇
上一篇:魯西西傳讀后感200字左右
下一篇:魯迅《吶喊》讀后感初中作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