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佳作《活著》讀后感五篇
福貴最初是一個典型的二世祖,每日進出賭場,揮霍家里的積蓄,家中那賢惠漂亮的好妻子家珍怎么勸都沒用,福貴依舊吃喝嫖賭,最終不僅輸光了家產,還氣死了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佳作《活著》讀后感,喜歡可以分享一下喲!
2022佳作《活著》讀后感1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題記
最近拜讀了余華的小說《活著》,故事以主人公“福貴”講述自己的一生為主線,貫穿時代大背景為附線,刻畫了一個在動蕩的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隨波逐流,悲歡離合。
福貴年輕時可以說是典型的紈绔少爺,早年就已經閱歷人生繁華,肆意縱享富貴榮華,然而也許和那個畸形的時代一樣,繁華總是猶如鏡月水花,經不起現實一點殘酷的風吹草動,“富貴”的福貴那么弱不禁風,轉瞬即逝。想必,余華也是通過福貴命運的離奇改變,狠狠的譏諷了那個時代的荒唐可笑。
繁華落盡,接踵而來的便是一個紈绔子弟難以適應時代的不堪命運。福貴的人生第一次出現懸崖式的下跌,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富貴”人生轉變?yōu)樽允称淞?,必須面對人生一個殘酷而不可逆轉的真實命運。想必這時候的福貴,活著,并不是真正的活著,而是對生的不舍,對死的恐懼,甚至可說,對往日“富貴”逝去的不甘不舍和迷離眷戀。面對著不可逆轉的過去和未來,福貴可說“膽小”,他沒舍得自己接下來的“生”以死來解決,他很“勇敢”的去順應了命運的轉變,去適應新的社會角色,去迎合時代的波浪,可說,這時候的活著,簡單卻真實,僅僅就是為了眼前的一家老小,為了那一口氣。
故事的發(fā)展正如我們所想的一樣,努力總會有改變,福貴在顛簸中,開始摸索到了活著的一點真正滋味,人生這個時候,才算是開始真正的“活著”,為時不晚,福貴的生活開始漸漸的走向了正軌,想必這就是活著的一個意義,只要努力,就會有新的驚喜。
但余華很殘忍,他并沒有給福貴所認定的“活著”一個賞賜,也沒給一個迎來驚喜而喘息的機會,他告訴我們,生活是一個真實的劊子手,它不會賞賜努力,不憐憫努力,該來的還是要來,時代的變遷是迅速的,完全不會顧及人生的適應性,可說,時代給了福貴新生活一記重拳,“稀里糊涂”“莫名其妙”的被拉去打仗,這個改變,真真切切的映射著那個時代,一切都是“稀里糊涂”的,一切都是“莫名其妙”的。
面對著戰(zhàn)場上那些“莫名其妙”的死亡,面對著真正擺在眼前廉價的生死,福貴不僅僅開始明白自己要活著為了什么,并且將這種精神傳達給了身邊的人,他這時候開始明白了自己活著的意義,那就是再次面對親人,面對家的溫暖,憧憬新的目標。這時候的福貴,對“活著”算是有了自己的再次詮釋,活著,也許還就是為了愛,也許是,那一口氣,但是,不再是那么“簡單”了。
福貴算是幸運的,他想要有目標的活著,生活則給了他機會,從戰(zhàn)場上“稀里糊涂”的回來,兒子都可以叫爹了,對福貴來說,算是“當兵”生涯那種動蕩中惶恐不安,生離死別的一聲寬慰賞賜。
隨著新的時代到來,腐朽的東西總是會被淘汰,也包括舊式的“活著”,小說中,余華巧妙運用了槍斃龍二這個橋段對此做了很準確的詮釋,在槍斃龍二的時候,福貴被“嚇尿了褲子”,并且他準確的'聽到了“五聲槍響”,認定“死的透透的”“要不死的就是我了,”想必,這五槍,不僅僅是對當時腐朽的封建社會的猛烈抨擊,也是對福貴先前奢望迷戀生活的徹底粉碎,他對活著有了新的認定,即是,人只要“一個老百姓足矣。”
生活總有喜有悲,媳婦因為過于勞累突然病倒,女兒重病變啞,無奈只能將自己女兒被迫送出去,本來一家子這樣貧寒生活也罷,但命運總給福貴以不容喘息。自己兒子小小年紀,被醫(yī)院活活抽血抽死了,福貴抱著自己冰涼的兒子,可算說,失去了自己活著的一個理由,甚至殘忍的說,對他先前“活著”的至高信仰是一個徹底的粉碎和譏諷,生活“羞辱”了他,“譏諷”了他,并且“挑戰(zhàn)”了他。然而這個時候的福貴卻變得異常堅強,想必他不再是不舍和恐懼,而是開始忍耐和頑抗,他此時明白了再一次活著的意義,那就是挑戰(zhàn)生活,對抗命運。
兒子不在了,女兒總得有個好歸宿,命運在旁人看來出現了轉機,但好景不長,女兒難產離世,媳婦隨后跟著也去了,生命中只剩下一個小外甥和女婿,可以說相依為命,這樣活著也是知足,但是老天又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余華總是那么的“作”,那么的“矯情”,讀書筆記他繼續(xù)給我們講了最后的現實重擊,女婿出事了,兒子,女兒,女婿戲劇性的死在了同一個醫(yī)院,命運再次譏諷了福貴的堅持和信仰,對活著的期許,變得如此絕望和灰暗。
可是,“該死”的福貴,卻依然堅挺的活著,因為,他必須活著,不再為任何事,僅僅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我希望雖然福貴一生跌宕,但總得迎來完美的結局,起碼,小小的恩惠,福貴老年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但是造化弄人,親人相繼離去,留下福貴茍活于世,命運太悲哀,生活還有值得留戀呢?好多人會以為福貴可能堅持不住,以后的生活一蹶不振,會以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表達對生命的態(tài)度。但余華卻以一個簡單的畫面做了一個總結,福貴反而買了一頭“福貴”的老牛,每天正常生活,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好像生活不曾對他如此殘忍過。對福貴而已,活著是福貴生命的意義,他不再糾結在任何理由和信仰上了。想必,平淡的黑白素寫,才是活著的最終塵埃落定。
看到這,我禁不住震驚余華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活著的真諦,不屈不饒,堅韌不拔,對生活的不服輸和不斷挑戰(zhàn),對其樂此不疲,才是最好的一個總結。想必沒有詞語能夠準確的表達這部作品對我的震撼程度。唯一能更好理解作品的內容就是,讓我可以重新對生活有新的認識,對活在這個時代,有不同的認知,無論哪個時代,活著有著不同的方式,但卻有一個共同的意義。
小說中,一個人,從少爺,跌落到了敗家子,從戰(zhàn)場的逃兵,上升為父親,從父親又跌宕到爺爺,規(guī)矩的一生中飽含著不規(guī)矩的跌宕,卻依然活著,那么,小說之外,我們的“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我想,張藝謀后來根據余華的《活著》改編的同名電影,算是給了其中一個詮釋,活著,就是為了那一家圍在餐桌上吃飯的理由,可以不富不貴,可以不溫不飽,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活著的意義,簡單且奢望。
活著,不是自私的,活著是偉大的,選擇了活著,即是選擇了偉大。
近期的《朗讀者》中,演員胡歌再次提及自己當年的車禍,提到了第二次生命的彌足珍貴,這時候的活著,就是要有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活著,有了新的定義和詮釋。多年來,胡歌的熒屏生涯以及生活狀態(tài),都以積極向上的方式展現給大家。節(jié)目胡歌朗誦了哈姆雷特的經典對白,“生存與毀滅,給予迷途的人,驚訝于生命的可貴。”可嘆,一個人對再次活著的理解,能夠對他的未來做到多大的改變。
之所以活著,就是要與生活抗爭,去掙扎,去爭取幸福,直到有一天,能夠泰然自若,活得順氣順神,舒舒坦坦,問心無愧,那想必就是,活著。
那么我的活著呢?我的活著就是服務好每一位過往的司乘人員,堅持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秉持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讓每一次的微笑傳播的更遠,更有價值,這就是把青春的活著做最合適的詮釋。我想,隨著時光的流逝,我會對工作上的活著有更積極更健康的理解,每一次的轉身點頭,真情微笑,都是新鮮的面孔,都是新鮮的不一樣的感覺,不僅僅是一次心靈的指引,更是一次靈魂的砥礪前行。
正如蘇軾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匆匆數十載,哪有那么多的時間去浪費?;钤诋斚拢荒钸^去,不畏將來,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活著,即是一場修行。
2022佳作《活著》讀后感2
“我比現在年輕十歲的時候,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yè),去鄉(xiāng)間收集民間歌謠。那一年的整個夏天,我如同一只亂飛的麻雀,游蕩在知了和陽光充斥的村舍田野。我喜歡喝農民那種帶有苦味的茶水,他們的茶桶就放在田埂的樹下,我毫無顧忌地拿起漆滿茶垢的茶碗舀水喝,還把自己的水壺灌滿,與田里干活的男人說上幾句廢話,在姑娘因我而起的竊竊私笑中揚長而去。我曾經和一位守著瓜田的老人聊了整整一個下午,這是我有生以來瓜吃得最多的一次……”
“我最喜歡的是傍晚來到時,坐在農民的屋前,看著他們將提上的井水潑在地上,壓住蒸騰的塵土,夕陽的光芒在樹梢上照射下來……”
我本來只想摘錄原文,但是摘來摘去,整本書都畫上了線。因為文字永遠是讀書的第一動力,這就是為什么很多譯本沒有對我沒有吸引力的原因。
再苦再土的生活,加上文字這層濾鏡,竟然可以產生讓人向往的力量。
活著,就是這本書最大的力量。
這與我之前所信任的價值觀有相當沖突。人不能為了活著而活著,而應該為夢想,為改變世界,為奔向更高的精神世界和更富有的小康社會而活著。有目標的人生,才足夠豐滿,才不虛度年華。雞湯灌了很多,打嗝都帶著哲理的味道。
但是,余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序里洋洋灑灑幾千字,我只被這一句屏住呼吸。接下來兩個小時內快速通讀全書,想找出那些可笑的論據,來一篇暢快的反駁,人怎么可以只為了活著而活著。
沒想到,到頭來,兩個小時掃過全文,我又用幾倍時間,一字一字,膜拜著讀完。到最后,雖未青衫盡濕,卻也眼眶濕潤。
——人究竟為什么而活?
遇見福貴的時候,只有一個人,一頭牛,一片田。牛是老牛,耕田很費力,福貴也不再是年輕的少爺,只唱著舊日的歌謠,哄老牛犁地?!皟蓚€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p>
福貴的人生也如土地一般平常,最轟轟烈烈的算是年輕時是富二代,一手敗光家產后,越混越沒出息。生活是各種味道摻雜在一起的醬湯,到最后發(fā)現,甜的滋味只有短暫的幾瞬,下一口,總是濃烈的咸苦,到最后,醬湯稀釋成水,總以為到頭的日子,又過了一年又一年。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p>
年少時以為及時行樂就是最好的活法。家有良田百畝,仆人環(huán)繞。有書讀的日子,不知尊敬師長。而吃喝嫖賭樣樣不落,無師自通,特別是掉入賭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卻不自知??赡茌敼庾孀孑呡叿e累下來的產業(yè)是邁入不幸的第一步,其實這里也不算完全不幸,至少闖下大禍后,福貴終于認識到自己的荒唐,終于懂得愧疚,也終于能收手不再去賭,甚至想要努力一下改善父母妻兒的生活??墒潜M孝的念頭還沒生根發(fā)芽,父親就在搬家時猝死村口。就像被收走的家產,一代人,一種富貴生活,永遠離開了福貴。這才是真正不幸的開始,每每是意想不到的親人的離去。
母親身體越發(fā)不好,福貴成為家里唯一的男人,我很欣慰他能否很快適應粗布衣服與破舊茅屋,并且主動低下頭,成為新地主的佃戶,從來沒有干過農活的少爺,過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有親人,有家在,活著依然是美好而奢侈的事情。福貴應該感恩妻子的不離不棄,不論是懷孕時走十幾里路來青樓勸他回家,還是家道中落后堅持背著兒子從娘家回來,這個傻姑娘從來沒有埋怨過,仿佛她生來就是福貴的附屬品,總是要承擔福貴釀成的惡果。
到這里,雖然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艱辛,但起碼家人一同勞作,互相扶持,總是溫馨和睦的。
可是苦海從不平靜。小船逃過一波風浪,孤燈在大海里尤為顯眼,只是陰影里,有另一片望不到邊際的大浪正虎視眈眈。
母親眼睛已經將近看不見,福貴焦急得去城里買藥,藥沒買到,卻和店小二一遭,被國民黨官兵抓了壯丁,部隊走了三個月,福貴離家三個月。直到越走越遠,遠到他失去了逃的希望。緊接著就是戰(zhàn)爭,沒有一塊完好的土地,只有大片大片傷兵在哀嚎。那時對于所在坑道里的福貴來說,活著,才能吃到大餅;活著,才有機會再見家人。
我甚至以為福貴不可能再回家,就在這場他還沒搞明白的戰(zhàn)役里,成為炮灰或者白骨。沒有一將功成的傳奇故事,福貴只是歷史中最普通的眾人,卻因為時代,一次又一次面臨人生的臨界點?;钸^了一段,卻不知道下一段更為折磨。
戰(zhàn)役也是在福貴沒搞明白的情況下就結束了,不用再去等空投的大餅,成為俘虜的福貴不僅有了更香的饅頭,還有了回家的盤纏。邊走邊乞討,跌跌撞撞,在女兒鳳霞已經八歲的時候,終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茅草屋。
“我回家了?!?/p>
“這下可要好好活了?!?/p>
有家,才有活著的意義。
雖然母親也撒手而去,雖然鳳霞也失去聽力,但至少,還有家。
……
我有點寫不下去了。接下來的冒進時期,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天災人禍,我有點不忍回顧他們是如何活下來的。熬過了饑荒,卻沒熬走政治的左傾,雖然福貴一家基本無事,可目睹了眾多慘劇,饑荒只能摧殘胃,卻擊垮人的意志?;钪鵁o望,那便不活了吧。沒人知道這場運動有沒有尾聲,只有活著的人,才能看到。只是,再多勸慰,也喊不回在黑夜里走向遠方的人。
普通人奮起一搏抵不過歷史的洪荒之力,只是那種無法把握命運的感覺,那種被歷史的洪流沖散只能隨波起起伏伏的感覺,未免太過無奈。但是這本書從來沒有對時代的怨憤。哪一種時代,都可以有福貴這樣的人走出來。重要的是人,是活著。
福貴在如此波浪之后,依舊能在田埂上平靜得講述這個故事,這也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梢员幻\擊垮,但是咽下一口口苦水之后,還能夠帶著家人的溫暖,獨自安然得活著,沒有歇斯底里,沒有哭天喊地,把痛苦都留在身后,把溫暖捧在懷里,這就是值得敬佩的地方。
讀這本書的過程是殘忍的。
但也不是沒有短暫的快樂。譬如鳳霞嫁得如意郎君,那段日子只占很短篇章,卻讓我覺得,這是困在冰下的人唯一可以呼吸的縫隙。那種困久了突然而來的氧氣,讓人感覺很奢侈,也愈加貪婪,希望往后的日子都能這么順風順水。可惜只是下一段苦難的銜接石,在不斷墜落的懸崖里,一根搖搖欲墜的枝椏而已。
窮,苦,災難,傷痛,生離,死別。阻止活下去的理由,想找一個太容易??墒窍胍钪睦碛?,卻那么難找,到最后,一個人輕微的生命,帶著幾代人沉重的記憶,在田地里,也可以安然甩著牛鞭,等它在時間里慢慢流逝。
這本書特別適合在困難中的人閱讀。每一次死去,隨之而來的悲愴,可以讓人異常平靜,從而做決定前,再多想一點點。那種麻木的力量折磨著,也鼓舞著人。作者近乎冷酷,卻又用隨和的筆,讓悲愴一點一點從書本流淌到人心,溫水煮青蛙,渾然不覺。
當然,沒有人會拿這本書作為借口,只為活著而活著?;钪堑拙€,進而教育,進而個人自尊自立。金字塔需求論從下而上是必要條件,從上而下呢,應當把握底線,畢竟,活著本身就意味著存在的意義。
你看,晨起有朝陽在東,日暮有晚霞在西。春和景明,六月西湖,風清露白,雪擁藍關。即便黑夜,也有熠熠星輝。倘若不在人世間暢快走一遭,豈不糟蹋了春風與月光?
2022佳作《活著》讀后感3
人生在世,總是離不開生老病死,或者是悲歡離合。既然要經歷如此多的坎坷,那么人到底為了什么而活著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可是當你要說出個道理來卻也是頗不容易啊!之所以會想到這個問題,還得從一本小說說起。
記得還是師范三年級時,在一次班會課上,班主任老師開門見山地問了全班同學一個問題:你為了什么而活著?當時聽到這個問題時,所有同學包括我在內都覺得這個問題很好笑。為了什么而活著?有的同學說;“為了父母而活著?!庇械耐瑢W說:“為了自己而活著?!边€有更多的同學不約而同地都說:“因為活著所以活著。”其實當時說這句話的時候大家都沒有考慮過什么,只是覺得我活著,所以我就要活著!面對著同學們的各種回答,班主任也不反駁什么,他只是拿出一本余華的小說,對我們說道:“請同學去好好地品味一下這本小說,你就會有答案了。”于是在班主任的推薦下,我懷著好奇心第一次讀了余華的小說《活著》。
第一次看這本書時,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字“慘”。作者余華在小說的前言中留有這樣一段文字:《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發(fā)。讓一根頭發(fā)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小說從主人公福貴還是一位游手好閑的地主少爺寫起。年輕時的福貴吃喝嫖賭,放蕩墮落,最終敗光家產,一夜之間從大地主淪為了窮人。如此慘重的禍患導致福貴的父親郁悶而故。這雙重打擊猶如當頭棒喝,猶如一瓢冷水,徹底地使福貴清醒過來,決定重新做人。從此,福貴便帶著妻母成為了拿著農具,穿著粗布衣衫的下層農民。然而命運并未對他仁慈。由于母親生病,福貴便帶著家中僅有的兩塊銀圓去城里請大夫,誰知被國命黨抓去充了壯丁。兩年的俘虜生活在解放軍的解救下結束。然而再次進入家門時,母親早已故去。臨死前的母親還一遍遍地對他的妻子說:“福貴不會是去賭錢的……”女兒鳳霞也因一次高燒成了聾啞人。幾年后所生的兒子因為被一個不負責任的醫(yī)生抽血過量而致死。女兒成年后嫁了個好女婿,可不久便死于產后大出血。兩個孩子去后,妻子家珍因得軟骨病也撒手人寰,剩下了他和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祖孫三代相依為命。命運繼續(xù)捉弄著這個可憐人。幾年后,二喜在依次事故之中慘死。福貴便將外孫街道鄉(xiāng)下同住??墒呛萌兆記]紀念,唯一的親人小苦根竟因一碗豆子而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后,福貴買了一頭要被宰殺的老水牛,也給它去名為“福貴”,一個人一頭牛,孤孤單單地生活下去。
整本書就是圍繞著福貴悲慘的一生展開了敘述。平凡的文字,平凡的人,卻有著不平凡的人生經歷。人生之中,最悲慘的事莫過于看著自己身邊的親人死去。而主人公福貴卻是獨自一人承受了這巨大的悲劇,這怎不讓人潸然淚下呢?第一次讀這本書在一片淚光之中結束。
而后,今年3月,一部名為《福貴》的電視連續(xù)劇帶著我再次重溫了《活著》之中的悲劇,也使我再次品味了這本讓人覺得無比沉重的小說。這一次,對于這本書我有了新的體會。這不僅來源于電視劇的直觀感受,更來自于爸爸的一番講述。
據爸爸說《福貴》是一部真實地描寫解放后五六十年代農民生活的電視劇。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蕩,如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等等。這些畫面都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農民生活。這也勾起了爸爸的童年回憶。聽爸爸說,在他只有七八歲時,家里窮人卻多,經常都吃不飽,有時餓得厲害只能啃樹皮吃。在那個年代,一年到頭也沒有新衣服穿。僅有的衣服就如“傳家寶”,老大穿小了便往下傳,破了再補,補了再穿。當時窮苦的日子在爸爸口中說得那么平淡,但在我心里卻是那么地心酸。的確,社會的動蕩就會帶給農民無限的苦難。正如小說主人公福貴的悲慘命運,誰能說這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無關呢?但是也正是在這悲慘之中讓我們這些80后的年輕人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苦難。無數的苦難造就了福貴逆來順受,泰然處事的性格,然而女主人公家珍的人生態(tài)度也同樣讓我印象深刻。
家珍生于富貴之家,知書答禮,面對丈夫的可恥行徑,她不嫌棄反而獨自一人撐起這一片苦難的天空,沒有怨言地挽回丈夫迷途知返的新。而后面對生活的艱苦,她并不退縮。女兒兒子的意外死亡,她都默默地忍受著。眼淚成了她唯一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痛苦的方式。淚水流過之后她還是毅然地選擇堅強的面對。這對于任何一個女人來說都是很難面對的痛苦,可是這個幾乎一無所有的女人卻在如此沉重的打擊下站起來,勇敢地活下來。這種堅強不屈的性格,這種開闊的心胸實在讓人敬畏啊!
品味書中的點點滴滴,我總是不由地想問:他們是為了什么而活著?答案卻是那么地簡單:“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笔前。驗槲覀冞€活著,所以我們就該活著。這曾是別人問我為什么而活的答案。現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我有了一番新的理解。
當我還是個小丫頭的時候,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強烈的目的,也許只是一時的好奇或一時的氛圍讓自己有了瞬間的沖動,沖動著會很積極地做某件事。但是當時間一過也就不再堅持。于是,那時的我總會和“半途而廢”做伴?,F在看來,小時侯的那種行為是那么的脆弱,因為背后支撐自己這種行為的只有興趣而已。那時的生命,簡單而又平淡,但那卻是最有韌性的生命——活著,僅僅是為了活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長大,開始成熟,開始學會了思考,開始有了追求,開始有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于是,我便開始明白,原來活著應該是有理想有信念的,只有擁有理想和信念,你的生活才會充滿絢麗的色彩。
記得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師范生時,因為自己的興趣我出現在學校各種晚會的舞臺上,出現在學校舉辦的各次書畫比賽中,在自己的世界中飛舞、狂奔。逐漸地習慣了在舞臺上無數注視的眼神和在運動場上瘋狂沖刺的感覺,從此這種感覺深深地埋進了我的心里。此時的我不再僅僅擁有兒時的那種沖動,更多的是擁有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拔乙l(fā)光,我要飛舞狂奔!”這句話成了我的理想。懷抱著這個理想,我更加努力了。用自己的熱情,用自己的努力,更用自己的毅力積極地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向所有人展示自己的才藝,展示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于是,五年大學生活,我過得豐富多彩,我活得有滋有味!
當我面臨就業(yè)時,我找到了新的理想,那就是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人——教師。為了這個夢想,我經歷了從未體驗過的殘酷競爭。其中的緊張激烈真是讓人難以忘懷。如今,我如愿以償地走上了那三尺講臺,成為了孩子們心中的天使。然而現實沒有我想象中的簡單,作為一個教師,不僅要精于教書育人,也要善于與人溝通,包括學生,家長,同事和領導,更要具備一顆包容的心,細膩的心,充滿愛的心和博大的胸襟。福貴家珍面對著更為慘烈的命運都不曾低頭,我又有什么理由選擇逃避?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是我的理想;而成為一名學生敬愛的好老師更是我理想之后的又一個理想。有了這個理想我相信可以使我成長,使我更快地融入到教師這個行業(yè)之中,使我更好地接近我的學生,使我更好地走進孩子的心靈。因為活著所以活著;更因為有理想,活著才會更精彩!
2022佳作《活著》讀后感4
第一次讀完《活著》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我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余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于是那本《活著》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厭惡于華,厭惡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著》,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著自我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理解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我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著的艱辛,活著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么要活著。"那幾天我想的僅有這樣的一個問題。于是我開始發(fā)泄,開始焚燒我所有以往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著》,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著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著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于地靜靜地等待著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著》,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xù)生存下去,可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本事和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我。其實我比余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可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么我要把自我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我找什么借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在艱難中活著,在活著中享受艱難!
2022佳作《活著》讀后感5
緣于朋友的推薦,我閱讀了獲得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活著》,作者余華被譽為現代中國的巴爾扎克、查爾斯·狄更斯。我因為好奇翻開這本書,卻因為它的內容而被深深吸引,我因福貴的快樂而快樂,因福貴的悲傷而悲傷,當看到“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掉了下來。
福貴的一生太苦了,盡管他年輕時享受過花天酒地的生活,但后來所經歷的苦難卻也是非比尋常。從他輸光了所有家產并經歷了一段萎靡不振的日子后,他開始學著面對生活。就在他開始習慣穿粗布衣裳、吃野菜的日子時,因母親病倒到鎮(zhèn)上去請醫(yī)生而被抓了壯丁。幸運的是他總算沒有在戰(zhàn)爭中死去,從死人堆里撿回來一條命的福貴輾轉回到親人身邊,但貧窮、饑餓、疾病、死亡接踵而來,兒子、女兒、老婆、女婿、外孫一個接一個離他而去。最終,他只能與老牛相依為命,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老黑奴一樣,同樣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
福貴就像講述別人的故事一樣講述著自己的人生,這讓我想到了身邊一位年長的老總。他說他認為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是兒時的米湯水,因為在那個年代沒有被餓死已是一種幸運,當饑餓難耐的時候,一碗哪怕只有幾顆米煮就的米湯水便是人間美味。年幼時的苦難讓他一度無法釋懷,他說他以前每講述一次都會忍不住掉眼淚,但是,他說他現在可以笑著講完這段經歷了。是的,時間可以治愈一切傷痛。不僅如此,就連我們的生命也終將消逝在時間的長河中,福貴便是這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
既是塵埃,那活著的意義又在哪里?特別是像福貴這樣苦難的人生,是不是倒不如死了來得快活?這個問題困擾了我?guī)滋?,昨天上午在養(yǎng)老院做義工,看到這些老人,有的全身癱瘓、有的半身癱瘓、有的疾病纏身,當然也有八十九十歲仍健在的,對于這些老人而言,活著的意義又在哪里?有人說,沒有質量的人生,毋寧死。但當真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又有多少人可以風清云淡?也許真的只有當面臨死亡的時候,才能體會到活著也是一種幸福。這樣看來,活著本身就是有意義的。至于他活著的意義是不是你認同的意義,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2022佳作《活著》讀后感五篇相關文章:
2022佳作《活著》讀后感五篇
上一篇:閱讀小說《悲慘世界》讀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