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二十四孝圖》個人讀后感七篇
《二十四孝圖》本是一本宣揚儒家“孝”的觀念的兒童傳統(tǒng)讀物。而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就寫在于“反對白話文”的潮流爭鋒相對之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魯迅《二十四孝圖》個人讀后感范文,歡迎參閱。
魯迅《二十四孝圖》個人讀后感一
《二十四孝圖》是我在《朝花夕拾》中印象最深,感觸最多的文章,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魯迅先生在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時的感受。
《二十四孝圖》是一本宣揚封建孝道的書,但書中的故事真讓人匪夷所思。像其中的《哭竹求筍》,在我看來似乎有些不太真實,因為萬物都有它的生長規(guī)律,怎么會因為一個人而改變呢;像《臥冰求鯉》,一個人光著身子躺在冰上,無異于一種輕生,恐怕鯉魚未到,人先凍死了;像《郭巨埋兒》,埋兒養(yǎng)母,看上去很有孝心,實際上卻有違人性,違背了當時倡導的儒學;還有《老萊娛親》,一個老人去裝扮成一個小孩,想想都令人感到肉麻和惡心……這些讓人不得不“佩服”的孝道令人發(fā)指,讓人覺得“孝”是多么難啊!
“百善孝為先”,人人都想做一個孝順的人,可是“孝”真的很難嗎?我認為孝其實很簡單。在家?guī)透改缸鲂┝λ芗暗氖?,也算是一種孝;與父母說說話,聊聊天,也算是一種孝;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思念父母,給父母送去一份問候與祝福,多回家陪陪父母,也算是一種孝……孝的方式多種多樣,誰說一定要做出一件大事才能證明孝,其實從一些小事也能看出一個人的心意。
我在電視上曾看到過一則新聞,令我十分感動。在一個小鄉(xiāng)村里有一位老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他每天只能與他的老伴相依為命。有一年冬天,他的老伴去世了。老人生了一場大病,生活都沒有辦法自理,整天都在胡思亂想。五個兒子請假回去看望老人后,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調(diào)回本地工作。他們每天晚上輪流照顧老人,陪老人說話吃飯,五年都沒有斷過。老人的病漸漸好了,沒有請醫(yī)生,也沒有用藥,人們都說這是孝的力量。
孝不需要驚天動地,孝順停留在紙面或口頭上真的很容易,但這樣的孝是沒有重量的。兄弟五人輪流陪伴父親,五年從未間斷過,令我不僅僅是佩服,更多的是感動。這種堅持,是一種愛的傳遞,溫暖感人。孝心無關大小,不含深淺,只要用心去做了,就值得我們?nèi)プ鹬厮麄儭?/p>
魯迅《二十四孝圖》個人讀后感二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fā)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chǎn)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yǎng)母親,對母極孝。后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糧食好供養(yǎng)母親?!狈蚱匏彀褍鹤颖С觯诳右?。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此拼笮ⅲ鋵嵤菤埲?。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滅口的。為了節(jié)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
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惡心。
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wèi)道是可恨的。
魯迅《二十四孝圖》個人讀后感三
孝,是什么?怎么才算一個孝子?以前的我對此一直都很懵懂。直到閱讀了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我才漸漸懂了一些。
《二十四孝圖》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時》,顧名思義,《二十四孝圖》講的正是《二十四孝圖》——24個古代的孝道故事:扇枕溫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在文中,作者卻以毫不留情的口氣批判這些故事,這不禁令我有些疑惑:《二十四孝圖》不該是弘揚孝道孝心的么,為什么還要批判呢?懷著這樣的心情,我將《二十四孝圖》讀了一遍。
還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二十四孝圖》內(nèi)的故事所宣揚的孝道令人心驚膽顫,其中尤以埋兒奉母為最甚:漢朝時有一個人名郭巨,家貧,郭巨的母親總將自己的飯食分給他的兒子,導致她自己吃不飽,出于“兒子可以再有,母親只有一個”的心理,郭巨與他妻子便決定將兒子埋了供養(yǎng)母親。這個故事使我感到恐懼與不解:難道孝總是要以一個人的犧牲來成全另一個人嗎?難道他兒子的性命便不算命么?這殘害人命,無視法紀的行為又怎能算作真正的孝?怎么會流傳如此之久之廣呢?……
這個想法困擾了我?guī)讉€星期,終于被老師的一句話點醒:“我們要透過事物的表象看本質(zhì),不應被表象所迷惑,因為最重要的往往是本質(zhì)。”是啊,透過表象看本質(zhì),孝的本身是沒有錯的,孝順尊敬父母長輩,只不過古代的孝道難免帶了些時代的局限性:古代是君主專制,君主提倡“以孝治天下”,便產(chǎn)生了愚孝,即愚蠢、盲目的孝,有的甚至與人性相悖,如“臥冰求鯉”、“恣蚊飽血”、“埋兒奉母”等。且古人記載這本《二十四孝圖》也未必就是真的為了讓我們模仿其做法去埋了兒子供養(yǎng)母親,而是希望我們能領會其中孝順父母長輩的精神并將其發(fā)揚。
看完《二十四孝圖》后,我又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一個出身貧寒卻被清華大學預錄取的理科狀元,他學業(yè)繁忙,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患有神經(jīng)分裂癥的父親。掙錢補貼家用,但他依然很樂觀,孝順父母,勤工儉學,是有名的孝子。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孝心,孝順長輩,勤工儉學,我們應該學習他,孝順父母長輩,努力學習,多為父母分擔家務,讓他們少操勞。我們現(xiàn)在所做的也并不能抵得上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但擁有一片真摯的孝心確是極為重要的。
看完《二十四孝圖》后,我又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一個出身貧寒卻被清華大學預錄取的理科狀元,他學業(yè)繁忙,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患有神經(jīng)分裂癥的父親。掙錢補貼家用,但他依然很樂觀,孝順父母,勤工儉學,是有名的孝子。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孝心,孝順長輩,勤工儉學,我們應該學習他,孝順父母長輩,努力學習,多為父母分擔家務,讓他們少操勞。我們現(xiàn)在所做的也并不能抵得上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但擁有一片真摯的孝心確是極為重要的。
魯迅《二十四孝圖》個人讀后感四
《二十四孝圖》(元代郭居敬著《二十四孝》,后人配圖)是民間廣為流行的幼學啟蒙讀物。它從解讀儒學經(jīng)典《孝經(jīng)》入手,講述孝文化的理念與精神,它把一個人對生身父母的孝愛,提高到至高無上、絕對不二的地步。即使舜的父親、繼母和異母弟幾次三番想害死舜,他也毫不記恨,照樣恭順父親,友愛兄弟,因而“孝感動天”,帝堯不僅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還選定他做帝位繼承人。(見《孝感動天》)《孝經(jīng)》強調(diào)“孝”是“至德要道”,突出“孝”的教育“始于事親,忠于事君,終于立身”,把“事親”、“忠君”、“立身”置于同等地位,這就為后世封建統(tǒng)治者大肆宣揚“移孝為忠”、“以孝治天下”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jù)?!缎⒔?jīng)》和《二十四孝圖》過分強調(diào)愚孝愚忠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甚至把愚忠愚孝的士子視為道德楷模,這就必然忽視人的獨立意志,束縛人性自由,扼殺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阻滯社會改革的進程。
誠然,“孝”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四孝圖》中確有情真意切、生動感人的孝親故事。例如,子路早年家貧,自己吃野菜充饑,卻從百里外背米侍奉雙親(《百里負米》);陸績六歲時隨父親去袁術家里做客,卻惦記著母親,要帶兩個橘子給母親嘗嘗(《懷橘遺親》);黃庭堅身居高位卻每天晚上替母親洗刷便器,竭盡孝誠;漢文帝母親臥病三年,每天親口嘗過湯藥后才給母親服用(《親嘗湯藥》);朱壽昌棄官去陜西尋找失散50多年的生母,終于在陜州找到70多歲的母親和兩個弟弟(《棄官尋母》);此外還有扇枕溫衾、鹿乳奉親、行傭供母、乳姑不怠……,這些故事主人公仁愛天下、孝敬親慈、敬畏天地的美德,在關注個性全面發(fā)展的前提下的確值得我們世代傳承,大力發(fā)揚,在禮崩樂壞的今天,尤其具有積極的教化意義。
不過,我們講“孝”道,絕不宣揚愚孝愚忠、“移孝為忠”的舊觀念,更不是維護君臣父子、長幼尊卑的舊秩序;新的時代條件下,“孝”道的要義應是仁者愛人,愛心反哺,報答父母親的跪乳之恩。我們要給大家提個醒,不好過度夸大《孝經(jīng)》、《二十四孝圖》的道德教化作用,好像它真的成了“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挽救社會頹敗風氣的靈丹圣藥,傳統(tǒng)“孝”道的消極影響千萬不可小覷!90多年前,魯迅等“五四”先驅(qū)者對“孝”道的批判,主要也是揚棄其愚孝愚忠的糟粕。魯迅說:“中國的圣人之徒……以為父對于子有絕對的權力和威嚴,若是老子說話,當然無所不可,兒子有話,卻在未說之前就錯了?!?《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孝順”本來是傳統(tǒng)美德,如若發(fā)展到“長者本位”的極致——愚孝愚忠,就不好了。所以魯迅在《朝花夕拾》里面,憶述幼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時說:“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負米’,‘黃香扇枕’之類。‘陸績懷桔’也并不難,‘哭竹生筍’就可疑,怕我的精誠未必會這樣感動天地。”魯迅對24個教孝故事并不一筆抹殺,但他特別舉出“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揭露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忍,提醒我們不可忽視《二十四孝圖》對國民精神的腐蝕與毒害。
《臥冰求鯉》圖說瑯琊人王祥的繼母患病,想吃活鯉魚,顧不得天寒地凍,他解衣臥于冰上,冰凌融化,跳出鯉魚,繼母食魚后果然病愈。魯迅打趣道:“我鄉(xiāng)的天氣是溫和的,嚴冬中,水面也只結(jié)一層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樣小,躺上去,也一定嘩喇一聲,冰破落水,鯉魚還不及游過來。自然,必須不顧性命,這才孝感神明,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跡,但那時我還小,實在不明白這些?!?/p>
《埋兒奉母》圖說晉代人郭巨家道中落,喜得一子,卻擔心養(yǎng)了兒子不能供養(yǎng)母親,遂和妻子商量埋掉兒子,省些糧食給母親吃。所幸地下挖出黃金,既可孝敬母親,又能養(yǎng)育小兒。魯迅調(diào)侃說:“我最初實在替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黃金一釜,這才覺得輕松。然而我已經(jīng)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壞下去,常聽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親竟學了郭巨,那么,該埋的不正是我么?”
最讓魯迅反感的是將“肉麻當作有趣”的《戲彩娛親》。相傳楚國隱者老萊子對父母至孝,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還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討父母開心。有一次給父母送水摔一跤,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娃娃哭,引得二老大笑。魯迅說:“我至今還記得,一個躺在父母跟前的老頭子,一個抱在母親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樣地使我發(fā)生不同的感想呵。他們一手都拿著‘搖咕咚’。……然而這東西是不該拿在老萊子手里的,他應該扶一枝拐杖。現(xiàn)在這模樣,簡直是裝佯,侮辱了孩子?!薄岸形曳锤械谋闶恰p跌’。無論忤逆,無論孝順,小孩子多不愿意‘詐’作,聽故事也不喜歡是謠言,這是凡有稍稍留心兒童心理的都知道的?!?/p>
其實,不光魯迅舉出的幾則故事顯得虛偽殘酷,此外諸如八歲的吳猛夏夜為了父親安眠,竟裸身坐在父親榻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qū)趕(《恣蚊飽血》);十四歲的楊香竟能掐住猛虎的咽喉,從虎口里救出父親(《扼虎救父》);丁蘭在父母過世后用木頭刻成雙親雕像事之如生,其妻針刺木像,使手指流血,遂將妻子休棄(《刻木事親》);王儀的母親在世時怕雷,每當雷聲響起他就跑到母親墳頭跪拜哭泣,請母親不必害怕(《聞雷泣墓》)等等;也大悖于情理,顯得荒誕而矯情。
魯迅說他小時候聽人講過“二十四孝”故事后,“于高興之余,接著就是掃興”,“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彼険舸祟悎D文“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重讀魯迅的《二十四孝圖》,感到老先生的批判并沒有過時。
如今,這套被魯迅和許多“五四”巨匠批判過的“二十四孝”圖,居然被貼上“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標簽,被不加分析、堂而皇之地貼在通衢大道和學校門口,請問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主管你們是怎么想的?難道這些散發(fā)著腐儒氣息,泯滅個性意志,培養(yǎng)奴隸順民的孝道故事,可以替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嗎?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到底是銳意創(chuàng)新大踏步前進了,還是因循守舊拉車屁股向后退了呢?!
魯迅《二十四孝圖》個人讀后感五
品讀完《二十四孝圖》后,我不禁從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感慨:“孝”,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以來,“孝”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孝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從古到今,關于孝的感人事跡一直發(fā)生,件件都令我們深受震撼。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名叫黃香,他在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所以黃香對父親就更加孝順、關愛了。嚴冬時,黃香就在父親睡覺之前先鉆進被子,用自己的身子把被子捂熱,為的是讓父親能溫暖舒適的睡個好覺;酷暑時,黃香就用扇子將枕席扇涼,為了讓父親睡的涼快,自己不惜累的滿頭大汗。親朋鄰居知道后,都稱贊黃香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黃香長大后,當上了大官,但他體恤百姓,孝順父母,百姓們都頌揚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曾有一個感動了全中國的故事,它讓天下的母親收獲慰藉。
2004年,一個叫田世國的人用他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母愛大如天的真理。在田世國得知其母患得尿毒癥后,他便偷偷地去了醫(yī)院做了血樣檢查,配型成功后,田世國瞞著母親,毅然將自己的一個腎臟移植給她。
手術成功后,田世國的母親恢復得很好,然而,她卻始終不知自己換上的腎是自己兒子的。田世國說:“如果我媽恢復得比較正常,器官排斥的比較小,我想這就永遠是個秘密吧”。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更是一份拳拳孝子心!
“孝”是華夏文明的不可或缺的必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兒女恪守的人生準則。《孝經(jīng)》上說:“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真正做到敬愛自己的親人,那么他必定會以同樣的心態(tài)去對待別人。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可見,孝的傳統(tǒng)美德意識已經(jīng)似樹根一般,牢牢地扎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絲毫不可動搖。
我們中有誰知道,在美國人眼里,中國人尊老愛幼、贍養(yǎng)父母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而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聞者感嘆:我們自己丟掉、忽視的,發(fā)達國度的人卻要拾起來。對此,我們是否應該反思?是否應該好好地珍惜古人為我們留下的這寶貴的精神財富?
做“孝”不必轟轟烈烈,作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多一些為父母著想的地方,盡自己所能做一些令父母身心愉悅的事情。
《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以及了中國兒童可憐,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
魯迅《二十四孝圖》個人讀后感六
魯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涂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涂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么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對《郭巨埋兒》的描寫。這一段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會的腐朽。魯迅先生在《舊事重提》中說:童年時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實在沒有什么好畫冊可看。我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圖》。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發(fā)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魯迅先生還不無諷刺地說道,不僅他自己打消了當孝子的念頭,而且也害怕父親做孝子特別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況下,若父親真當了孝子,那么該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讓誰照著學,而是一點,讓大家明白,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應該去愛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對的,但要學習這種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過故事告訴大家孝敬父母。
紳士赤條條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臥冰求鯉,的故事?!稌x書·王祥傳》說他后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借用的是子路負米的傳說。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學生。他服侍父母時,自己只吃粗劣的飯菜,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魯迅在前文已說過,學子路負米并不難,而臥冰求鯉則有點危險。這里諷刺_統(tǒng)治時期的社會狀況,整飭倫紀的文電是常有的,但卻很少看見那些紳士將軍為老百姓做出類似臥冰求鯉、子路負米這樣的善事來。
讓我們的英雄走下神壇吧,還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那些不見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滿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環(huán)、然而閃耀著人的光輝的面容。
魯迅《二十四孝圖》個人讀后感七
《二十四孝》主要講了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個孝敬父母的故事。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親嘗湯藥》和《棄官尋母》?!队H嘗湯藥》主要講述了漢文帝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怠慢。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以便母親隨時照用,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親口嘗過后才讓母親服用。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興禮儀,人丁興旺,使西漢十分發(fā)達。漢文帝作為一位皇帝如此孝順,怎能不讓人敬佩。他更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無論都忙,無論自己的事業(yè)多么重要,我們都不能對父母不聞不問。不管工作多忙,不管路有多遠,都要心系父母,都要常回家看看。其實父母要的并不多,一聲噓寒問暖,足以撫慰他們孤獨寂寞的心靈。
更讓我感動的是《棄官尋母》。朱壽昌七歲時,生母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朱壽昌做官后,行四方尋找母親。找到線索之后,他便棄官尋母。歷經(jīng)千辛萬苦,他終于在陜西和母親相遇了。多么感人的孝子啊!
這時一個聲音在腦海中不停地問:“孫天樂,你呢?你是一個孝子嗎?”“當然,可是有的時候……”有的時候我會因為一些小事,沖著媽媽發(fā)脾氣,讓媽媽很生氣。那一次,我用自己的壓歲錢買了兩包薯片,準備明天吃??墒堑诙煸缟掀饋硪豢矗瑡寢尵谷徽诔晕业氖砥?。我很生氣,對媽媽大吼道:“你為什么吃我的薯片,你賠我?!薄皟鹤?,薯片這種油炸食品,你不能多吃,我煮了又有營養(yǎng)又好吃的雞蛋,你快起來吃吧。”“我不吃,我不吃,我就要你賠我的薯片?!本瓦@樣我鬧得媽媽很頭疼?,F(xiàn)在想想真慚愧啊!媽媽為了我的身體發(fā)育,讓我少吃不健康食品,我竟然沖她發(fā)脾氣。就算是又有營養(yǎng)又好吃的東西,我也不能只想著自己啊!
我以后一定孝順父母,一定不讓父母操心,更不能讓他們生氣。
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人們必須有的精神品質(zhì)。而孝道是擁有美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有人說“教”就是孝道的文化。曾經(jīng)我們可能都犯過錯,但我們只要好好學習孝道的文化,并踐行于我們的日常行為中,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好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魯迅《二十四孝圖》個人讀后感七篇相關文章:
魯迅《二十四孝圖》個人讀后感七篇
上一篇:紅樓夢個人讀后感范文五篇
下一篇:二十四孝圖學生讀后感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