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鄉(xiāng)》暑假讀后感5篇
魯迅在《吶喊》的自序中說道,他當時做小說不過是“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于前驅(qū)”,而自己“也并不愿將自以為苦的寂寞。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魯迅《故鄉(xiāng)》暑假讀后感,歡迎閱讀!
魯迅《故鄉(xiāng)》暑假讀后感1
以前一直以“太深了”,“難懂”之類的借口不看魯迅等文學大師的作品,從未想過要借以閱覽一番。當我們學到《少年閏土》這一課的時候,把魯迅的原小說《故鄉(xiāng)》讀了一遍。這使我感觸頗深。如果單單只是《少年閏土》的話,恐怕我們還只能理解到魯迅和他的伙伴不及閏土見多識廣這一方面,可是當聽了《故鄉(xiāng)》全文之后,魯迅想要表達的意思,我們也能理解七八分了。閏土當之無愧是重點人物。
20年的轉(zhuǎn)變,使得他從一個勇敢機智、見多識廣的小男孩成為一個庸俗、卑躬屈膝的下人。到底是什么使他的改變?nèi)绱酥竽?是貧窮?還是……這是我們所不能得知的。但是從魯迅的小說中,我們可以知道,在魯迅的心里,閏土一直是一個勇猛聰明活潑的人,要不然不會一提到閏土就會想起他在刺猹的場面??墒?,當閏土與魯迅說話的時候,第一個詞竟然是“老爺”。我相信當時魯迅的內(nèi)心震動肯定是很大的,他也許料想過千百種交談方式,但是肯定惟獨沒有料到這種。按照封建社會的標準來說,閏土是應該叫魯迅老爺,但是,從20年前的迅哥兒到20年后的老爺,跨度是不是太大了一點?閏土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歲月在他的臉上,手上,都留下了滄桑的痕跡。
但是,容貌的改變并不是他最大的改變,他最大的改變就是心理上的改變。也許,他的心里還是把魯迅當成迅哥兒的,但是當時的社會不允許;也許,他的心里還是想和魯迅一起玩耍,但是他知道,他和魯迅之間還有主仆關(guān)系。一聲“老爺”又包含了閏土多少的感情?是懦弱?是卑怯?還是因為久久不見不熟識的陌生?這,也許只有閏土知道了。不知看過《故鄉(xiāng)》的朋友們注意過沒有,雖然楊二嫂是一個配角,但是她也是其中一個改變很大的人物。20年前,她曾經(jīng)有豆腐西施的美名,可是在20年后,她的樣子簡直讓魯迅認不出來了。對于她的樣子,魯迅只找到了一個形容詞——“圓規(guī)”。
如果單純是外貌上的改變也就算了,楊二嫂成為現(xiàn)在這副“丑模樣”也是因為她的內(nèi)心在漸漸地改變。她去魯迅家的時候,居然提出了要一些舊家具的要求,被他拒絕后大放厥詞,說什么“越富越一毫不肯放松,一毫不肯放松便越有錢”。如此尖銳的語句,簡直不像是一個“西施”所能說出的話,倒像是一個混著菜味和尖酸刻薄話的中年婦女。不僅如此,楊二嫂離開的時候,還拿了魯迅母親的一副手套。如此種種,此人的改變也是巨大的。
《故鄉(xiāng)》中,魯迅不僅點到了家鄉(xiāng)的改變給人一種惆悵的感覺,更用閏土和楊二嫂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證明一個詞——改變。不論是家鄉(xiāng)的改變還是人物的改變,魯迅的文章總是給人一種微言大義的感覺,特別是最后一句:世上本是無路,人走的多了,就有了路。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魯迅《故鄉(xiāng)》暑假讀后感2
魯迅——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19__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yī)學院學醫(yī),后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其改變國民精神,1905—1970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其間奉母命回國結(jié)婚,夫人朱安,1918—1926年間,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1921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不朽杰作。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后第二本經(jīng)典小說集,它是中國名著,也是世界名著,這本書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故鄉(xiāng)》《藥》《孔乙已》等魯迅名作。
看完《故鄉(xiāng)》中那個見什么人說什么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劇中主人公從小一起玩到大的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凄涼的神情,從而體現(xiàn)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魯迅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看了以后能夠清醒過來,激勵半夢半醒的國人,用還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急切希望沉睡的國人早日蘇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作為一名教師,我應學習他做事一絲不茍,他的每字每句時刻在啟示我:大千世界有著深刻的道理,豐富的知識,高尚的道德。在現(xiàn)在如此優(yōu)越的條件下,我應該抓住機遇,不斷學習總結(jié)虛心向同事請教,從一點一滴做起,克服一切困難,敢于面對一切挑戰(zhàn),早日挑起大梁。我們的學校相對來說是一個生源較差的學校。也許很多工作得不到家長的理解或支持,也許付出很多努力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使我們或多或少有些氣餒,使我們對事業(yè)的熱情慢慢削弱。但看了這本書后,除了感動外,更多的是讓我清晰的認識到,如果你是真正的熱愛自己的事業(yè),真正全心奉獻于教育事業(yè),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付出是有成就的。當你真的愛一個學生,再差的學生你也會發(fā)現(xiàn)他身上的閃光點,并激勵他;再調(diào)皮的學生你也會找到他的可愛處;在難以相處的學生,你也會盡力去接近他,幫助他。
當這些學生一點點進步了,學生會愛戴你,家長更是感激你,這使你感到自己的奉獻是值得的,這也會激勵你更努力工作。21世紀這個嶄新美好的世紀,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教師更始責任重大,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更要把愛奉獻給自己忠愛的教育事業(yè),關(guān)愛每個學生,茁壯成長,將來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魯迅《故鄉(xiāng)》暑假讀后感3
最近,在工作之余翻看魯迅散文集,認真研讀了其名篇《故鄉(xiāng)》一文。讀罷,我內(nèi)心在感到溫馨的同時,也對人生的奮斗之路也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魯迅先生的“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至理名言,依然讓人深思和遐想。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今天,我所理解的“路”,可能要比魯迅《故鄉(xiāng)》一文中的“路”更復雜些。
路,地上的確本沒有路,只是靠人們腳下踏破坎坷與艱險才得以探索出來的。在我看來,路,是一種目標達到的標志,任何有路的地方,它的前方總有一個目標設(shè)在哪里。其實,路是與人們的渴望和追求聯(lián)在一起的。
路,是意欲的延伸,是實現(xiàn)愿望的擴展,它存在人們的思想中。地球上的任何一個方圓,路的設(shè)置與修筑都是人們在頭腦中,經(jīng)過渴望與目標、認知與現(xiàn)實互動才得以形成的。路,是有用的,它的作用就是承載人們學會行走和實現(xiàn)通達的目標。
路,一直在考驗著我們的心靈。當我們學會用腳走路的時候,其實心路就開始漫漫延伸。尤其隨著年齡、知識的增長,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和目標,我們可能還要去學會走不同的路。路程的長短,曲折或平坦等,都與各自的人生境遇有關(guān)。這也提示著我們,要敢于分析和正視自己所選擇的路,包括我們的欲求和情態(tài)。
不是每一個人的路都走得那么順利??赡軙L雨飄零、泥濘不堪,甚或跌落懸崖,橫栽險壑。但只有樹立行走目標,堅定理想信念,克服任何艱難險阻,才會走出屬于我們自己的路。這條路,是別人難以嘗試和開拓的。而且當別人行走在你用身軀和血淚夯筑的路上,都會欽羨你的腳印和路上的基石。這正是路的作用。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看著別人走出了一條路,大家才學著一起走他一樣的路。即使走得是同一條線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但最終走出來的路卻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選擇的路與是個人的訴求、經(jīng)歷、氣度、情狀相關(guān)的。我們所走的路,兼?zhèn)淞斯残院蛡€性特征。共性的路,只是存在我們的內(nèi)心,大家共同要探尋的,就像我們在學習之路上都要去實現(xiàn)成才,但真正成才的目標,在于我們每個人行走在腳下的路。這是個性的體現(xiàn),別人也踏不上你的路。
只有學會走路,才會走出別人沒有的路。我們將要走自己的路,而這條路的起點,就在我們的心頭,它的盡頭是漫長延伸的。我們只有堅毅地踏上去,無論人生碰到任何煩惱和“霧霾”,始終帶著自信的云彩和星光,日夜趕路,才會走出自己的風采!
其實,再次回想魯迅先生對“路”的定義,其所蘊含的希望和奮斗之義,也是我探尋人生之“路”的本源,正如魯迅的精神為后輩人樹立了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
魯迅《故鄉(xiāng)》暑假讀后感4
從魯迅的《故鄉(xiāng)》中,我們可以看到魯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塵封的大院。
童年的魯迅,仿佛是一個生活在天堂的魔鬼,豐衣足食卻寸步難行;而閏土則是生活在地獄的天使,生活艱辛但充滿快樂。閏土的童年必須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樂。魯迅的童年雖豐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著“之乎者也”。閏土還可以去做無窮無盡的新鮮事,看無邊無際的海洋;而魯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沒有了自由,多少財富都是破銅爛鐵。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
可那畢竟是幾十年前的封建社會,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那么漫長而浩瀚的一段歷史??墒牵搅爽F(xiàn)在的社會,大人們還是大同小異、異曲同工地為我們打造一個標準童年:束縛。
我覺得束縛再加上比較再加上無窮無盡的學習,與監(jiān)獄相比也已經(jīng)只有毫厘之差了。作為社會未來的新動力,我們的生存狀態(tài)難道沒有理由受到關(guān)注嗎?大人們總是以為吃飽穿暖學習好,就是一個孩子的全部,可這些卻恰恰是我們這些孩子最忽略的。
我們需要自由,我們要親身經(jīng)歷,我們也要知道許多新鮮事,我們要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們要逃離束縛!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后的第二本經(jīng)典小說集,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xiāng)》《藥》《孔乙己》。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蘇醒。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后,能夠清醒過來。
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感情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一般的感情,同時還是帶有個人色彩的特殊感情。在對“故鄉(xiāng)”沒有任何理性的思考之前,一個人就已經(jīng)與它有了“剪不斷,理還亂”的精神聯(lián)系。童年、少年與“故鄉(xiāng)”建立起的這種精神聯(lián)系是一個人一生也不可能完全擺脫的。后來的印象不論多么強烈都只是在這樣一個基礎(chǔ)上發(fā)生的,而不可能完全擺脫開這種感情的藤蔓。具體到《故鄉(xiāng)》這篇小說中來說,“我”對“故鄉(xiāng)”現(xiàn)實的所有感受都是在少年時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感情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發(fā)生的。“我”已經(jīng)不可能忘掉少年閏土那可愛的形象,已經(jīng)不可能完全忘掉少年時形成的那個美好故鄉(xiāng)的回憶。此后的感受和印象是同少年時形成的這種印象疊加膠合在一起的。
這就形成了多種情感的匯合、混合和化合。這樣的感情不是單純的,而是復雜的;不是色彩鮮明的,而是渾濁不清的。這樣的感情是一種哭不出來也笑不出來的感情,不是通過抒情的語言就可以表達清楚的。它要從心靈中一絲一絲地往外抽,慌不得也急不得。它需要時間,需要長度,需要讓讀者會慢慢地咀嚼、慢慢地感受和體驗。這種沒有鮮明色彩而又復雜的情感,在我們的感受中就是憂郁。憂郁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和情緒,是一種不強烈們又輕易擺脫不掉的悠長而又悠長的情感和情緒的狀態(tài)?!豆枢l(xiāng)》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憂郁的美,憂郁是悠長的,這種美也是悠長的。
魯迅《故鄉(xiāng)》暑假讀后感5
我熱愛自己的故鄉(xiāng),那里充滿了歡聲笑語,充滿了溫馨與幸福,人們地位平等,安居樂業(yè)。但是,一想起魯迅先生筆下所描述的自己在舊社會中蕭索、黑暗的家鄉(xiāng),我不禁暗暗痛心。
在魯迅的心目中,故鄉(xiāng)是美好的,漂亮的。童年時他是一位地位尊貴、家境又好的少爺,在一個大院中成長。在一次祭祀中,他結(jié)識了忙月叫來管祭器的孩子——閏土。少年時朝氣蓬勃、見多識廣的閏土給他帶來了不同的童年記憶,但他在魯迅二十年后回鄉(xiāng)時所展現(xiàn)出的蒼老麻木卻也讓魯迅著實吃了一驚,多子、饑荒、苛稅等等生活壓力將他壓迫得遲鈍且畏懼生活,繁雜的禮教更是讓他與身為“老爺”的魯迅產(chǎn)生了不可打破的一層隔閡。不僅是閏土,加上魯迅的家人、當年安分守己、年輕漂亮的豆腐西施楊二嫂,都被封建社會那經(jīng)濟上的貧困、壓迫與精神上的摧殘折磨的叫苦不迭,便漸漸變得自私放縱,尖刻貪婪與麻木。
中國幾千年的舊制度舊文化和舊的理念到那時已經(jīng)腐朽,但又猶如一顆巨大的毒瘤,想要根除是非常困難的。那時老百姓沒有一個好的領(lǐng)頭人,再加上人們的心靈已被黑暗吞噬得所剩無幾,被尊卑、主仆的觀念侵蝕得遲鈍木訥,所以大家不敢改變,也沒有能力改變。所以,封建社會的制度就這樣毒害了人民那么多年,使中國農(nóng)村逐漸蕭條,破敗,人們無奈之中只好把愿望托付給那些不存在的佛啊神啊,對平等社會的渴望也就自然而然的灰飛煙滅。從碧綠的瓜田,深藍的天空,到蒼黃的天下,蕭索的荒村;從熱愛生活,無憂無慮的少年閏土,到悲哀痛苦、蒼老貧困的中年人;從與閏土是親密無間,情真意切的好朋友,到現(xiàn)在使用上“老爺”“磕頭”等詞的主仆身份……這一切,魯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說到這兒,我真的為魯迅與閏土那原先真真摯摯的友誼感到惋惜,如果不是社會上禮教的壓迫,他們的友誼本可以永遠保持下去。魯迅先生在目睹了人們被剝削摧殘下的慘況和中國農(nóng)村在辛亥革命的后期逐漸衰敗、破落后留下了篇尾那句啟悟人心的名言:“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認為,魯迅先生這是將“路”作為一個比喻,其實這個“路”象征著人們走向幸福與平等的革命之路,是人民百姓推翻帝國主義的成功之路。魯迅先生激勵人民要用實際行動去證明,而不是空說空想。魯迅自己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開路者,拓荒者,他犀利的筆觸,就仿佛無形的武器,將敵人打得頭破血流,為中國的革命事業(yè)指明了方向。
現(xiàn)在,我們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這都是老一輩革命者打下的基礎(chǔ)與條件。所以我們新一代人們應該好好珍惜他們以生命為工具的勞動成果,學習他們的精神,也以便為以后的人們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社會。
魯迅《故鄉(xiāng)》暑假讀后感5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