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3篇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3篇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yōu)秀的諷刺專家和政治家——江夸生· 斯威夫特。下面是有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歡迎參閱。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篇一:
大家都知道,這本書最鮮明的特點在于“諷刺”,我仔仔細細的讀了這本書,準備和大家分享我的感想,這是第一部分——小人國,每一段為我發(fā)現(xiàn)的諷刺點。
格列佛,原本是一名醫(yī)生,卻異常喜歡航海,在東渡印度航行中船遇險被礁石撞碎了,它隨著海浪漂流到了小人國。那里的居民身高僅六英寸,但都是出色的數(shù)學家。格列佛漸漸學會了交流,也被小人國的居民帶到了皇宮,他欣賞到了繩上跳舞比賽——一種很可笑的選拔高官的方式,比賽中,大臣們一張張滑稽的嘴臉盡顯其中,作者用不動神色的筆調諷刺了英國的政治現(xiàn)狀。
小人國國內黨派爭奪十分激烈,國外又有強敵入侵,這時格列佛憑借自己的力量化解了危機。作者這時借用了小人國內“高跟黨”與“低跟黨”兩派之間的斗爭,使我產生了一種感慨,這兩大黨派之間的勾心斗角是不是太世俗了?我最看不起的就是假惺惺的人,其內心陰險,狡猾,作者在這里正想表達他對英國現(xiàn)狀的不滿。另一方面,格列佛也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因為他毅然拒絕了消滅布萊夫斯基。
文章第四章講了小人國的風俗,細細讀來,作者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用詞都別有深意。顯然,小人國的法律、教育和用人制度都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其實法律、法制對人是一種激勵,而不是單純的懲罰。只是一味地懲罰,并不能消除犯罪的根源。閱讀此章的人很快就知道,這里對英國的法律、社會和風氣進行了批判。
小人國的政壇更是充分揭露了論亂的秩序。許多職位只是空有頭銜,沒有實質的作用,腐敗的令人憐憫。作者壓抑直映心中的憤怒,卻宛然道來整篇故事,行云流水,更添我心中的悲傷。
最后一點也是全文的結尾,格列佛盡管立下了大功,但只因后來的幾件事得罪了國王,而被國王刺瞎了雙眼??墒翘旃髅?,讓格列佛僥幸找到了離開利立浦特的方法,經歷一些困難后終于安全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至此,全文結束,不知大家感想怎樣?呵呵,不管怎樣,我們都要慶幸自己在現(xiàn)在這個和睦的社會,也要挖掘和我們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的人的想法。以上是我的一點隨想,如果還算滿意,請繼續(xù)支持!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篇二: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yōu)秀的諷刺專家和政治家——江夸生· 斯威夫特。 一打開它的目錄,詳盡有趣的內容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小人國、大人國……一看就知道一定十分的有趣。我便迫不及待的翻開了書。 讀完此書,真為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所折服,為作者的探險精神所震撼,更為書中的不同國度所沉迷。
利立普特,也就是小人國。這是一個十分發(fā)達的國家,那里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錯,對人對事也很清楚、明事理。但他們的政府實在是不怎么樣,國王聽信小人的讒言,朝政之內拉幫結派、爾虞我詐,根據(jù)繩上舞蹈選拔官員,與鄰國有連年征戰(zhàn)。作者在這里其實并不僅僅寫了利立普特的故事,更是諷刺了當時的英國政府,當時的英國朝政內也與利立普特相似,托利、輝格兩政黨爭權奪利,英法兩國戰(zhàn)亂不休。這就是作者的高妙之處,因為當時英國內的作者看到利立普特就會聯(lián)系到自己的祖國。作者的描寫十分的生動,讓人仿佛就跟著他在利立普特暢游,看見的那些可愛的小人。
布羅卜丁奈格,也就是大人國,這里的學術不發(fā)達,但卻有一個英明的君主,布羅卜丁奈格的國王性格儒雅、聰明、善于思考,格列佛給他講述的有關英國的事情他聽的很認真還提出的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與主張。他公正無私、治國有方、蔑視權利、主張和平。在格列佛的眼中,他是一個理想君王的形象。但作者在描寫這里的人時,卻擴大了他們身上的缺點,我覺得的這對于人類的諷刺有些過分。
勒皮他飛島國,作為讀者,我十分厭惡這里愚昧的人,這里的人只回研究數(shù)學和音樂,對于其他的學科不聞不問,十分輕視,他們的飛島是一個固定在金剛軸上的飛行器,據(jù)說寫這個,作者是為了諷刺當時的皇家學院對飛行器的研究熱情。這里的人研究數(shù)學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真是十分的諷刺啊。
慧胭國真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這里的慧胭勤勞,干凈,熱愛勞動,有禮貌,舉止端莊,樂于助人……更別說他們的誠實與真誠不說謊,在這樣的一個社會里時間久了和野胡在一起就不習慣了。
我真希望每一個人都去讀《格列佛游記》,相信每一個讀過此書的人都會得到不同的啟示和感受 。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篇三:
12月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xiàn)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發(fā)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身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tǒng)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在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我不知道十八世紀美國的輝格、托利兩黨纏綿悱惻、曖昧的關系,當然也就無從體會斯威夫特筆下的爭論吃雞蛋應先敲哪頭、 鞋跟之高低等"原則"問題的"高跟黨"與"低跟黨"的妙處。
我錯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而后來的斯威夫特也漸漸變得可以理解了,給我的感覺是他很正義。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欲、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xiàn)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赐辍陡窳蟹鹩斡洝分螅覀儾荒懿粚徱曌约?,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典:以夸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后,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樸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游記中竟蘊含著這么深邃的內涵。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xiàn)實是統(tǒng)一的。我愿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與我一道,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開始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看過“格列佛游記讀后感范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