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有感1200字(2)
讀論語有感1200字3
這個暑假看完了《論語》這本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我之前全不知是什么意思。在略讀了論語后我似乎也有獲益匪淺的感覺。
《論語》是根據(jù)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孔子與他的學生日常言語所撰寫的??鬃邮侨寮覍W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在思想上主張“仁”,在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就是因為有孔子才會有今天的《論語》?!墩撜Z》集治國、修身、齊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所在。宋人趙普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一書對我們的用處之大了。作文網(wǎng) 小學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因為,我們都堅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墩撜Z》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茶者喜歡龍井,有愛好烏龍茶一樣,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不奪其真香”,“不損其真味”,那么,還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呼?”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這是教給我們學習方法啊,很多學生學習很努力,但成績不理想,主要是學習方法不對,學習是要“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啊!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這句話教會我如何孝敬父母。而能使我一生受用還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就是我的“圣經(jīng)”,我更會牢記在心。
我在任何時候都能夠用到《論語》,可以是生活上、改正缺點上,珍惜時間上、學習上以及孝敬父母等等,都可以用到《論語》?!墩撜Z》的用處可真不小啊!這么一讀,我就知道為什么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了”,因為《論語》的用處真廣,什么地方都能用得到。只要讀了一小部分的論語,并且理解了,用上了,就會使人一生都受用不盡。
有時經(jīng)常聽到有些人怨天怨地,怨自己沒出生在一個好的家庭,怨自己運氣不好,做什么事都不順。其實這些人生活還是不錯的,只不過看到生活過得比自己好的就心里不平衡,自己沒本事就怨天怨地怨父母。但真正生活艱苦的人們很少有怨言,而是默默地工作著,生活著,他們用他們的勤勞,他們的質(zhì)樸,過著普普通通而又充實幸福的生活,他們很滿足自己的生活,他們不去和別人比較什么,他們覺得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很滿足了,當一個人不去妄想而踏踏實實地生活工作著,他們就很快樂了,也就是知足者常樂?,F(xiàn)實就是這樣,出生有貴賤,能力有大小,但生活的快樂不快樂,知不知足就要看每個人自己了,每個人應該有自己的理想,但不是妄想,要自己去努力去付出。妄想是無止境的,生活在妄想里的人他們對生活是永遠不滿足的,所以他們活得很累,他們要攀比,他們虛榮心強,見不得別人比他們好,他們永不知足,所以注定他們永遠不會快樂。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人生就在于學習,不分貴賤貧富,讓我們學會在簡簡單單的生活中感悟人生、體味快樂吧!
讀論語有感1200字4
《論語》,千百年前的經(jīng)典,讀論語有感1200字作文。流傳至今,有多少人曾今因《論語》而恍然頓悟。歷經(jīng)歲月淘洗,它匯聚了人類最重要的精神創(chuàng)造和知識。每一句話都含著無窮韻味,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
學而篇有這樣一句話:信近于義,言可復也。
這句話在書上的譯文是“所守的約言符合義,說話就能兌現(xiàn)”。用比較專業(yè)的方面來理解“義”,“義”便是一種儒家的倫理范疇,是指思想和行為符合一定標準,這個標準就是“禮”???ldquo;禮”又是什么?這樣疑問是延伸出了更多的問題。我更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所謂儒家口中的“義”。
我認為,這句話中的“義”是自己的能力范圍,是自己承擔的事。摘星攬月,時光倒流,有那么多事是我們無能為力的,有那么多事情是我們只能幻想的。太過不現(xiàn)實的諾言最后也只能是化成虛無的泡沫。不管那個當年許下諾言的舊人是為這個諾言多么努力過或者是只當做一場一笑而過的游戲都只能無力地看著現(xiàn)實把曾經(jīng)的海誓山盟慢慢吞噬?,F(xiàn)實不是童話,諾言更不是一場游戲,“義”是我們能做到的,是在能力范圍之內(nèi)的,許下這樣的約言才能做到“言可復也”吧!在《綠野仙蹤》里,多蘿西向奧茨大王請求送她回家,奧茨大王同意了,但最后卻發(fā)現(xiàn),奧茨大王僅是一個普通的魔術(shù)師,根本沒有能力送她回家。這不就是能力之外的事嗎?奧茨大王最后的下場是原形畢露,沒有人再相信他。沒有做到“信近于義”的奧茨大王最后落了個可悲的下場。
誠信的根本是信近于義,誠信是一種美德,“信近于義”更是如此。
“恭近于禮,遠恥辱也”。態(tài)度容貌莊矜合于禮,就不遭受侮辱。
恭維和恭敬,僅有一字之差,相差卻是甚遠。一個是古老文明的傳承與發(fā)展,另一個卻是世俗中的不良行為。對待別人恭恭敬敬,別人也會如此待。反之,費盡心機去恭維別人,換來的只會是別人的鄙視與唾棄。恭敬對待別人是一種情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實的體現(xiàn)。恭維卻是極不自然的,處心積慮的。
因不知其親,亦不可宗也。依靠關(guān)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隨隨便便相信別人,自然是不可取的,自己熟悉的人,已經(jīng)熟悉他的品質(zhì),依靠起來便踏實了?!妒勒f新語》里就有這樣一個故事:魏朝的時候,一個叫許允的吏部郎,管人事的,他用人多喜歡用自己鄉(xiāng)里的人。有人就為此向皇帝告狀,說他任人唯親。于是魏明帝把他抓了起來。他怎么辦呢?他對魏明帝說,我所推薦的人,都是自己素日熟知的人,皇帝可以考核一下他們是否稱職,如果不稱職,自己甘愿領罪?;实垡豢己耍@些人個個官聲都非常好,十分稱職,于是把許允釋放了。
同樣故事還有一個:晉朝的時候,朝廷積貧積弱,謝安想組建一支新式軍隊捍衛(wèi)國家,在選將上一直頗費躊躇,因為他知道最合適的人選只有他的侄兒謝玄,最后他頂住各方面的壓力用了他。淝水之戰(zhàn)中,謝安又擅自做主,任命弟弟謝石擔任前線大都督,侄兒謝玄任前鋒,兒子謝琰任前鋒中前鋒,后來以少勝多的大勝利充分證明,這一任命是完全正確的。
這兩個故事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在某些時候,舉薦自己熟知的人反而更能發(fā)揮出人才的優(yōu)勢。
“信近于義”、“恭近于禮”、“因不失其親”這三句話,第一個講的是對言語的要求,第二個講的是對行動的要求,第三個講的是內(nèi)心的依靠。它們同樣是做一個君子應該注意的三個方面。
亂世春秋,因為有了偉大的孔子,這段歲月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熠熠生輝。孔子面對一個個王朝的興盛衰敗,發(fā)出種種睿智的感嘆。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鬃觾H是如此一句簡單又復雜的話語,就可以讓我們后人無限感慨,無限領悟。不得不說,孔子,真君子也。
猜你喜歡:
讀論語有感1200字(2)
上一篇:讀論語有感700字3篇
下一篇:讀論語有感1500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