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濤散文讀后感3篇
周濤散文讀后感1
近日休假,在家閑居,特別愛上了散文。因而想讀些好的散文作品,從書架上找出了多年前買的《周濤自選集》。第一篇文章《鞏乃斯的馬》讀后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想到周濤其人,1983年,我有幸參加了一次全國詩會,那時周濤已是國內(nèi)有名的新邊塞詩人。一次大家乘車去某地參觀,在車上有人娛樂說可憑一字為大家算命,這個字必需是你脫口而出的一個字,不能想。周濤說的正是“馬”。之后,在詩會上,我讀到了周濤的詩歌《野馬群》,記得那時我還背過這首詩。這兩天讀了《鞏乃斯的馬》,方知詩人這樣愛馬是有由緣由的。
70年,當(dāng)政治氣候像“潮悶險惡的黑云”壓在頭頂上時,周濤正在鞏乃斯接受再教育,內(nèi)心的壓抑,讓他們在半夜悄悄地去馬廄里拉出了馬,在雪原上飛奔“隨著馬的奔馳、起伏、跳躍和喘息”,馬兒噴著鼻息,四蹄發(fā)出嚓嚓的有節(jié)奏的聲響,心情一下開朗、舒展“豪性頓起”,我想能讓詩人生出一種豪情的動物,非馬莫屬。
“我喜歡看一群馬,那是一個馬的家族在夏牧場上的游移,散亂而有秩序,首領(lǐng)就是那里面一眼望得出的種公馬”它“無與倫比的強壯和美麗,勻稱高大,毛色閃閃發(fā)光,最明顯的特征是頸上披散著垂地的長鬃,有的濃黑,流泄著力與威嚴;有的金紅,燃燒著火焰般的光彩……”。在一場暴雨中,作者真正看到了震憾心靈的一幕:“仿佛分散到所有山谷里的馬群都被趕到這兒來了,被暴雨的長鞭抽打著,被低沉的怒雷恐嚇著,被刺進大地倏忽消逝的閃電激奮著,馬,這不肯安分的牲靈從無數(shù)谷口、山坡涌出來,山洪奔泄似地在這原野上匯聚了,小群匯成大群,大群在運動中擴展,成為一片喧叫、紛亂、快速移動的集團沖鋒!……”這樣的場面不是平常人能夠看到的,你不深入牧區(qū)草原,是無法體驗?zāi)且豢绦蹨喌鸟R蹄聲和馬群悲愴蒼勁的嘶鳴,它仿如是古戰(zhàn)場,作者稱它為“交響樂伴奏下的復(fù)活的雕塑群和油畫長卷”,并說“它說給予我的將使我終身受用不盡……”讀到這里,我不由想起曾經(jīng)背誦過的《野馬群》:
“兀立荒原
任漠風(fēng)吹散長鬃
引頸悵望遠方天地之交
那永遠不可企及的地平線
三五成群”
“同是馬的一族
卻與眾馬不同
那拖曳于灌叢之上的粗尾
披散胸頸額前的亂鬃
未經(jīng)梳理和修飾
落滿塵沙的背脊
不曾備過鑲銀的馬鞍”
“在那桀驁不馴的野性的眼睛里/
很難找到一點溫順
汗血馬的后代
空厥鐵騎的子孫
一次酷熱戰(zhàn)役中
僥幸生存下來的
古場的遺民
荒涼土地的歷史見證
昔日馬中的貴族
失去了華貴的馬廄
淪為荒野中的流浪者
面臨瀕于滅絕的威脅
與狼群周旋
逐水草與荒漠
躲避捕殺的槍口
但是,即使襲來曠世的風(fēng)暴
它們也是一肯跪著求生的一群
后面應(yīng)該還有,大意是野馬群接近帳篷,潛藏于血液中的深情,從野性的靈魂里喚醒,牧人聞聲而出,望著遠去的黑影說:“哦,野馬群”。這首詩曾經(jīng)感動了我很長時間,那一群野馬群在詩人的筆下寫活了,它們的先祖,它們的桀驁不馴,它們在牧人的帳篷前的留戀,是怎樣一幅畫面呵。
在《周濤自選集》我看到了另一篇短小的故事名叫《過河》,非常難忘。那是周濤的一次經(jīng)歷,他騎馬走了二十多公里,再過一條小河就到了對岸不遠處的酒廠,那馬卻是死活不過河,它簡直就覺得那條小河是“無底的深淵”!
而那只是一條十幾米寬的河,河水也不深,周濤想了很多辦法:用皮帽蒙住馬的眼睛,“先在草地上奔馳,然后暗轉(zhuǎn)方向直奔河水,而那馬卻在河沿上突然頓住”無論他如何拽,拉,都不能使那馬過河。他只好向不遠處的一個帳篷走去,想把馬留下,等辦完事了再來取,當(dāng)他進了帳篷,看到一個至少有80歲的哈薩克族老太太臥在床上,似有重病,她的目光“像風(fēng)沙天昏黃的落日”,當(dāng)他連說帶比劃告訴他的請求,老太太聽懂了,她示意周濤到他的身邊,扶她起來,走出帳篷,她又示意周濤扶她上馬,這讓作者大吃一驚,他不能相信他這樣一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都不行,這個“躺著都叫讓看著累的人”她能辦到?
但“那瘦小的身軀剛剛落鞍,那馬的背脊竟猛然往下一沉”,那馬立刻“立的威武挺直,”雖然它還是不想過河,可是一雙有力的手控制了它,它突然“被火燒似的”踏踏地躍進河中,鐵蹄踏過河底的卵石以出沉重有力的聲響,最后一步躍上河岸。
作者將老人送到對岸,而這時作者回到了馬的身邊,回頭,看到“天山,正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閃閃發(fā)著光。”
這樣一個故事,看似寫馬,實際卻是寫了一個神奇的哈薩克牧人,馬在牧人身下,就如士兵遇到了強有力的統(tǒng)帥,那馬的馴服,和赴湯蹈火的精神躍然紙上。
周濤散文讀后感2
萌生讀周濤散文沖動的時候,是看到了在初中二冊的一篇課文后,補充了周濤的《鞏乃斯的馬》選段。在這個小小的片段里,周濤把鞏乃斯的馬寫得如此大氣磅礴,進退倏忽。這一定也該是位大氣磅礴的散文家吧?
后來就買來了這本《周濤散文》,這是和《魯迅散文》、《朱自清散文》等一起出版的一套散文集。不過,“書非借不能讀也”,一直沒有抽時間仔細品讀。這兩天,天氣酷暑,整天呆在家里,這本書終于擺上了我的讀書日程。
平心而論,周濤不是我讀過的散文作家中寫作技巧最漂亮的,雖然文章也不乏值得回味的佳句哲言,但和朱自清先生的不露痕跡的華美相比;和魯迅先生的字字堅硬,針針見血相比;和賈平凹的濃得解不開的民風(fēng)民俗相比,都顯得略遜一籌,但我還是很喜歡周濤的散文,將近三百頁的篇幅,上百篇作品,只用了短短三天就一口氣讀完了。
林則徐流放新疆,成就了那樣多的愛國詩篇;左宗棠進兵收復(fù)新疆,在新疆留下了那樣多的左公柳。周濤雖然只是隨父親流放到新疆,但他卻成為了一名新疆真正的歌者。祖籍山西,童年在北京,十歲以后才隨受政治迫害的父母來到新疆,來到這個被人稱為蠻荒之地,過去長期作為流放之地的西部邊陲,本是他的一片傷心之地,他卻來了就不再離去。他特別喜歡這新疆《干爽的高地》,特別喜歡這永恒的雪山,喜歡這《天山的額頂與褶皺》。周濤已經(jīng)把他的生命和這片土地深深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因為愛這里,他拋開了盆地的濕熱,忘卻了平原的一覽無余。
周濤散文的重頭戲之一是新疆的人情風(fēng)俗。回憶中的《吉木薩爾紀事》,當(dāng)年父母下放的地方那么艱苦,但還是那樣讓人回味。那只會跟主人斗氣的小黑豬,那只傻傻的小貓,像投籃一樣飛到吊筐里下蛋的母雞,還有父母親面對艱難處境的堅韌……《哈拉薩爾隨筆》則是周濤對這個以回民為主體的小地方——哈拉薩爾的贊歌?;孛窬褪侵袊?ldquo;猶太民族”。他們被一路追殺,一路逃亡,但無論到哪兒都要有尊嚴地活。對幾位回族伊斯蘭“師父”的描寫也很精彩,有熱情好客,古道熱腸的,有不怒而威的,仿佛是一個指揮百萬軍隊的將軍,他們就是這個民族的靈魂。
周濤的散文是包容的。他文章中也有新疆的愚昧和落后,也有對不公平待遇的憤懣,即使是對當(dāng)年左宗棠進軍新疆的那場戰(zhàn)爭,回民起義十萬大軍慘遭鎮(zhèn)壓的那段歷史,也有自己的諸多異議。但這一切都是建立深愛這養(yǎng)育自己的土地之上的,建立在客觀地評價,人道主義的立場之上的。所以,周濤的散文才顯現(xiàn)出了一個大家應(yīng)有的包容和深廣。
周濤的散文有很多是對現(xiàn)實人生的思考,我特別佩服他講真話的膽量和勇氣。作為一名注定受到諸多制約的軍人作家,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里,說真話是多么不容易啊!周濤《談友誼》談到了很多人不敢說的地步。他的《歷史與山河同在》、《大樹和我們的生活》、《還是應(yīng)該常去看望一下土地》《行者》等則充滿了作者半生對現(xiàn)實人生深層的思考。正如周濤所說:散文就是散步,中年最喜歡的便是散步。人到中年,在散步的時候,已經(jīng)到了可以通過細細地咀嚼品味生活,品出生活滋味的年齡了。
好的作家必定應(yīng)該是有良知的人。周濤的文章充滿了愛,哪怕是自己身處逆境,也愛著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他同情紅嘴鴉的命運,贊美那只嫉惡如仇,毫不屈服的猛禽,鞏乃斯河邊的那只機靈的鼬鼠的眼睛讓人難忘。還有《隔窗看雀》、《黃蜂筑巢》,都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之情。但是周濤的文章也是嫉惡如仇的,他的《貪官九像》一定會讓讀過它的一些貪官從夢中驚醒的。
周濤散文讀后感3
艾青曾在詩句中寫道“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艾青寫給土地的詩。而周濤同樣也為我們腳下的土地寫了一篇文章——《還是應(yīng)該??赐幌峦恋亍贰_@篇文章讓我不禁反思自己.
正如他在文中所說:“真正被忽略的,唯有土地。”正是這樣,人們用便捷的柏油馬路,用高大的摩天大樓,來撇清與土地的聯(lián)系,來顯示我們自己的高貴。人們常會贊揚自然的偉大,清風(fēng)給予人們涼爽,空氣給予人們輕松,陽光給予人們溫暖,綠草給予人們生機。而人們卻忽略了土地,它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一切,而這一切,我們都以為是理所當(dāng)然的接受。“被忽略的土地,始終沉默著。”土地給予我們的食物,給予我們衣物,給予我們大樹,給予我們一切。我們用“土”來形容親近土地的鄉(xiāng)下人,卻不知“城里人”才是真的無情,他們擺著高傲的架子,裝著感恩這個世界。所以說,我們還是應(yīng)該常去看望一下土地。 其實,也并非所有城里人都如上面所說一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也發(fā)現(xiàn)了與土地間的疏遠。于是人們在賦閑之時,離開城市,來到山區(qū)或是郊區(qū)。看到“積雪融化的土地在陽光瞎整騰起灰藍色的煙霧,點點光板游離其間。土地的芬芳正隨著這些氤氳之霧彌散開來,新鮮刺鼻,沁入肺葉。久違啦,土地的氣味!”正如作者所寫,土地是最純凈的,它不受塵世的污染,他沒有人之間冷漠的人心,它幾千年來不曾改變,它始終都是最初的自己。我不禁要愛上這土地,愛它的不變的陪伴,愛它的無私的奉獻。它給予這個世界生命,讓我的眼眶濕潤,讓我不禁想說:“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還是應(yīng)該常去看望一下土地。
“一方土地養(yǎng)一方人”,所以說,有時候土地也是地域的劃分。每一塊土地,不僅僅只是給予人們生活所需的工具,人們賦予它情感,熱愛它,維護它,思念它,它便是“祖國的土地”。還是那句話,“為何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愛這土地愛的深沉。”不僅僅是對土地的思念,還有這土地上的人民,這土地上的國家,這土地上的民族!
還是應(yīng)該常去看望一下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