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散文選集讀后感
季老的散文風格是平實,誠摯、本色。文章不輕易表露深愛和沉痛,少有華麗的詞藻,卻處處閃現(xiàn)著真情、真意、真切,正直和責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季羨林散文選集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季羨林散文選集讀后感篇一
季羨林散文深深吸引著我,他的用詞用句,沒有一樣不值得我學習。季羨林的寫的文章,語言生動、感情濃郁,始我一看就深深愛上了這本書。
比如這篇《老貓》吧,生動形象地為我們講述了他家一只老貓與小貓的感情,小貓不是老貓生的,可是卻像媽媽一樣對待小貓。這只老貓與主人的感情也很深,老貓知道自己快死了,就離家了,為的就是不讓主人看見它死了而傷心。在季羨林的語句中,我處處看見了真情。使人感動。
比如寫《寂寞》這篇吧,季羨林又把寂寞比作了石頭屋,和毒蛇,讓我們感到了,當時的寂寞。使我們身臨其境,感覺自己也很寂寞,快樂都被這寂寞給帶走了……
又比如這篇《月是故鄉(xiāng)明》吧,寫了:長大了以后,到了他鄉(xiāng),想起了故鄉(xiāng)時晚上在月亮下玩耍,很懷念過去的時光。他寫這篇文章語言柔婉,寫的這種感覺讓人不由得泛起一絲鄉(xiāng)愁,回憶起過去。
《聽詩》這篇,又寫出了一個老人念的詩。老人念的先是輕如細水,后來又是高昂如潮,這是多么生動形象的比喻啊!把聲音輕比作細水,把聲音響又比作大潮!多么值得我們學習的語句!
季羨林散文選集讀后感篇二
近日細讀季羨林散文集,文章質樸、低調、有內涵。有些篇章,讓人讀后潤心,感觸連連。書中插圖反映從季老青春年少至耄耋之年,讓人略見其創(chuàng)作的線索和思想、生活、情感世界的歷史變遷,顯示“世紀老人”的大家風范及高尚的精神世界。季老九十多的高齡思路清、身體健,筆耕不輟,堪稱學界人瑞,文壇常青樹,其寫作期長、創(chuàng)作生命力之旺盛,舉世無雙。
季老工作在校園內,情系海內外,足跡遍世界。他經歷過“饑荒”,住過“牛棚”,一度成為“不可接觸者”,又番然成為“極可接觸者”。他將廣闊活動領域中個人的深切體驗和多門類豐富的知識無縫鏈接,使得他的散文能夠反映時代風云,在絲絲淡泊中綻放出智慧的光芒。
季老的散文風格是平實,誠摯、本色。文章不輕易表露深愛和沉痛,少有華麗的詞藻,卻處處閃現(xiàn)著真情、真意、真切,正直和責任。他說過:“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娓娓而談,入情入理,引人深思。
季老散文集中的許多篇章讀后都不愿釋懷,《我的家》《贊‘代溝’》《留德十年》《老貓》《論壓力》《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條老狗》以及一些悼念性的文章和抒懷集(《七十抒懷》、《八十抒懷》、《九十抒懷》)都是季老“我以我手寫吾心”的最佳代表,讀后為之動容。在《八十抒懷》中,他寫道:“十年浩動后,我成了陶淵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詩我很欣賞‘縱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懼’我一定要做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絕不想成為行尸走肉。”這是一代愛國老人的心聲。在《悼巴老》中寫:“在學習你的作品時,有一個人絕不會掉隊,這就是九十五歲的季羨林。”表達出老一代知識分子孜孜以求,活到老學到老的風骨。
季老不僅經受過國內的“饑荒”,而且身受德國的“洋罪”,吃過人造黃油,曾在電影院遭遇“出虛恭”的尷尬。季老不僅愛花草樹木,還憐惜風中枯藤,他在文中說過:”自己生存,也讓別的動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他愛貓如已出,把貓視為家庭成員,最大限度地寬容病貓,縱使小便失禁的病貓尿在他的稿紙上或褲腿上,他也不忍心拍打一下心愛的貓兒。故鄉(xiāng),在母親的籬笆院落門前守候的一條老狗,以至于能夠長達七十年之久縈繞在季老的腦海里。季老的博愛之心躍然紙上,力透紙背。季老早年出外求學,遠離親娘,遠離家鄉(xiāng),但他的心中永遠愛他的母親,愛他的故鄉(xiāng)。他說過:“我的家鄉(xiāng)在山東。泰山精神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親近季老的歷練人生感悟和崢崢處世風格,敬佩季老”爬格子不知老已至,名利于我如浮云。“的精神境界。季老說過:”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幾十年來,我已經爬出了上千萬的字。這些東西都值得爬嗎?我認為是值得的。我爬出的東西不見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醍醐,吃了能讓人飛升成仙;但是其中絕沒有毒藥,絕沒有假冒偽劣,讀了以后,至少能讓人獲得點享受,能讓人愛國、愛鄉(xiāng)、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這就是一代文人給后世子孫留下的瑰寶。
季羨林散文選集讀后感篇三
許久沒有在空間里寫寫心情,有一個朋友問我,為什么好久沒有見我寫的日志,只是因為忙嗎?想必這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解釋的多了,有時候往往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最近在讀季羨林老先生的散文,從談人生到再談人生,從人世間的世態(tài)炎涼到為人處世的寬容,著實讓自己受益匪淺?;赝^去的日子,留下很多的遺憾,但更多的是自己的稚嫩帶來的種種困惑。他說“人一生要處理的關系只有三種,第一種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第二種是處理好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第三種是處理好自己的思想與感情的沖突。”我個人認為,第一件事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大家做的最可笑的,因為我們總是以強盜式的姿態(tài),來對待處理這兩者的關系;第二件事,是大家每天都在忙著處理的,也是大家最在乎的,我們就是這樣,喜歡活在別人的嘴邊,為了那一句并不是發(fā)自真心的稱贊,我們?yōu)橹冻龅氖菚r間,那些本應該和親人、朋友呆在一起的時間。為什么我們總是這樣呢?寧愿浪費大把的時間在陌生人或者僅僅是見面點個頭的家伙的身上,卻不愿意將部分時間用來和自己的家人、朋友、愛人呆在一起呢?我們這是怎么啦?第三種,會因背景、閱歷、性格的不同而不同,思想與感情的沖突是與年齡成正比的。小時候幾乎很少會在這些事情上煩惱,長大后,在做每件事情之前,或多或少的會去權衡做這件事情的利弊,往往就是這轉瞬間的思考,讓我們經歷了更多的心靈上的折磨,情感上的無奈。
三件看似簡單的事情,一輩子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的懂得,而我的理解也是那么的淺顯,我能做的就是“盡人事而聽天命”。
季羨林散文選集讀后感相關文章:
3.讀季羨林散文有感
4.季羨林散文讀后感
季羨林散文選集讀后感
上一篇:季羨林散文選讀后感
下一篇:季羨林微型散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