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散文集讀后感
葉圣陶散文集讀后感
葉圣陶先生從一九一二年起從事語文方面的教學、編輯、出版工作,前后六十多年,對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葉圣陶散文集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葉圣陶散文集讀后感篇一
“為什么學語文”,當屬語文學習的源頭問題。每當教學中遇到難題或者模棱兩可的問題,我們都會自然而然地追問自己:我們?yōu)槭裁匆獙W語文?我們?yōu)槭裁匆陶Z文?
葉老首先從“什么叫語文”入手,談“對學習語文要有正確的認識”。“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就叫語文。” “語言是一種工具。工具是用來達到某個目的。工具不是目的……我們說語言是一種工具,就個人說,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就人與人之間說,是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語言分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母語當屬第一語言。我們每天都在用母語思維,用母語交際,那么,我們什么還要學語文?
開學的第一天,在學生興致勃勃地完成當天的語言學習后,我布置了本學期的第一篇日記——為什么學語文。學生欲言又止,總覺得不知從何答起。四年級的學生,要回答這個問題,談何容易!關(guān)鍵是問題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出來的:學生得知下一節(jié)課又是語文,一陣歡呼:“噢,太好了,又是語文課!”我自然而然地問學生:“你們愛學語文嗎?”學生異口同聲:“愛!”“那么,你們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語文嗎?”鴉雀無聲,想說又總覺得說不清……“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四年半的語文,幾乎天天有語文課(假期當然除外),做語文作業(yè),就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學生一臉茫然的回答,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學生似乎很認真地思考起來了。我啟發(fā)他們,結(jié)合自己以往的學習經(jīng)歷、收獲與教訓思考,還可以跟家長聊聊這個話題。四年級的學生很聽話,老師吩咐做什么就做什么。周二,作業(yè)交上來了,全齊。答案當然五花八門,大多為現(xiàn)實派(約占總?cè)藬?shù)的三分之二):學語文是為了考出好成績,父母高興;學語文是為了將來考上大學,找到好工作,賺錢孝敬父母。少數(shù)為實用派:學語文是為了讀更多書,增長知識;學語文可以提高理解能力,能聽懂別人話,跟別人溝通交流;學語文是為了當上科學家,因為當科學家要有很豐富的知識。
可以看得出,學生都很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有的同學請教父母,歸納個一二三,有的上網(wǎng)查閱相關(guān)資料,摘錄回答,有的則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學生的真實想法當然應該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回答到底是什么,正確與否,似乎并不十分重要,關(guān)鍵在于引發(fā)了他們的思考,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問自己:我什么要學語文,在語文課堂上我到底學習了什么。
葉老認為,學語文為的是為了使用,學以致用。“通過學習,讀書比以前讀得透徹,寫文章比以前寫得通順,從而有利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這才算是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進一步說,學習語文還可以養(yǎng)成想得精密的習慣,理解人家的意思務求理解得透徹,表達自己的意思務求表達得準確;還有培養(yǎng)品德的好處,如培養(yǎng)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作為語文教師,也自然而然地問自己:我到底要教學生學什么。文本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憑借,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與生俱來,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材料,讀懂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是學習語言的基礎步驟,與作者產(chǎn)生思想與情感的共鳴是學習語言的必然步驟,如果僅停留于思想內(nèi)容的剖析,停留于情感高潮的體驗,停留于道理的感悟,那么,學生就只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至于為什么要學習一篇篇課文,自然不會思考。葉老說,“教書教書,就是‘教’學生‘學’。”教學生學習語言的知識并掌握運用語言的技能,讓自己的“讀書比以前讀得透徹,寫文章比以前寫得通順”。從知道、理解到運用的過程,實踐是必然的橋梁。
在此,本人無意舉正面與反面的例子,權(quán)當是一種提醒與自我提醒罷!至于如何實踐,則是另一個話題了。讓我們好好審視自己的教學思想,審視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實施,看我們的教學實踐是否可以回答“為什么學語文”這個問題,達成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
葉圣陶散文集讀后感篇二
葉圣陶先生從一九一二年起從事語文方面的教學、編輯、出版工作,前后六十多年,對于這半個多世紀里我國語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詳明,寫下了大量文章,收在這論集里的就有一百多篇。凡是關(guān)心語文教育問題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這本論集。這本論集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寫的,到現(xiàn)在還有深刻的現(xiàn)實借鑒意義。因為里頭論述的都是語文教育中的根本問題。
論集里的文章,涉及的面很寬,性質(zhì)也多種多樣,有商討語文教育的理論原則的,也有只談論一篇文章或者評議一兩個詞語的。最重要是關(guān)于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語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二是關(guān)于語文教學的任務:教語文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語言文字本來只是一種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學習以及交流各科知識也少不了它。
圣陶先生扼要地指出舊式語文教學的三大弊病,并且在好些處別的地方加以申說。第一是在閱讀教學上不適當?shù)貜娬{(diào)所讀的內(nèi)容而把語文本身的規(guī)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國文是各種學科中的一個學科,各種學科又像輪輻一樣輳合于一個教育的軸心,所以國文教學除了技術(shù)的訓練而外,更需含有教育的意義。說到教育的意義,就牽涉到內(nèi)容問題了。……篤信固有道德的,愛把圣賢之書教學生誦讀,關(guān)切我國現(xiàn)狀的,愛把抗戰(zhàn)文章作為補充教材,都是重視內(nèi)容也就是重視教育意義的例子。這是應當?shù)?,無可非議的。不過重視內(nèi)容,假如超過了相當?shù)南薅?,以為國文教學的目標只在灌輸固有道德,等等,而竟忘了語文教學特有的任務,那就很有可議之處了。道德必須求其能夠見諸踐履,意識必須求其能夠化為行動。要達到這樣地步,僅僅讀一些書籍與文篇是不夠的。必須有關(guān)各種學科都注重這方面,學科以外的一切訓練也注重這方面,然后有實效可言。國文誠然是這方面的有關(guān)學科,卻不是獨當其任的惟一學科。所以,國文教學,選材能夠不忽略教育意義,也就足夠了,把精神訓練的一切責任都擔在自己肩膀上,實在是不必的。”在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diào)思想教育,過分強調(diào)感悟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顯然是背離了學科的性質(zhì),最終無法完成學科教學任務。
第二種弊病是在作文教學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不幸我國的寫作教學繼承著科舉時代的傳統(tǒng),興辦學校數(shù)十年,還擺脫不了八股的精神。”我想:不但是過去,就是現(xiàn)在,教學改革進行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總要按照一定的模式進行,一節(jié)課里,總要有復習、學生提問、板書、小組討論,小組匯報,總要有錄像、課件,否則就算不上是優(yōu)質(zhì)課,本來教學是為了學生學,結(jié)果,我們在教學中卻很少關(guān)注學生是否已經(jīng)把該要學的知識技能學到,學得容易還是困難,學得輕松還是辛苦,而是過分關(guān)注教師在上課時是否已經(jīng)達到了某個指標,把學生放在一邊了,忘在一邊了,這樣的語文教育實際上是為教育而教育,應此,我不斷地告誡自己,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要驅(qū)除程式化,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因人制宜,因文制宜。
第三種弊病就是讀書作文不是為了增長知識,發(fā)表思想,抒發(fā)感情,而是為了應付考試。“從前讀書人學作文,最主要的目標在考試,總要作得能使考官中意,從而取得功名?,F(xiàn)在也有考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還有升學考試。但是,我以為現(xiàn)在學生不宜存有為考試而學作文的想頭。只要平時學得扎實,作得認真,臨到考試總不會差到哪里。推廣開來說,人生一輩子總在面臨考試,單就作文而言,剛才說的寫封信打個報告之類其實也是考試,不過通常叫作‘考驗’不叫作‘考試’罷了。學生學作文就是要練成一種熟練技能,一輩子能禁得起這種最廣泛的意義的‘考試’即‘考驗’,而不是為了一時的學期考試和升學考試。”為了一時的學期考試和升學考試而學習的學生,為了一時的學期考試和升學考試而執(zhí)行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師現(xiàn)在還大有人在,因為學生的考試成績是評價學生優(yōu)劣的最重要的依據(jù),也是評價老師的最重要的依據(jù)。因為這樣,不少老師還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擅自取舍,要考試的多講多練,不考試的內(nèi)容不提也不練。我想這才是教育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
葉圣陶散文集讀后感篇三
葉圣陶先生認為把語文課看成知識課,看成跟歷史、地理或者物理、化學一樣,是傳授一門知識的課,因而要以講為主。這種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法,其流弊,第一是學生“很輕松,聽不聽可以隨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其次,“學生會不會習慣了教師都給講,變得永遠離不開教師了呢?永遠不離開教師是辦不到的,畢業(yè)了,干什么工作去了,決不能帶一位教師在身邊,看書看報的時候請教師給講講,動筆寫什么的時候請教師給改改。那時候感到不能獨自滿足當前的實際需要,豈不是極大的苦惱?”看到這里,我又想起了作文批改問題,現(xiàn)在,有很多老師對學生的作文是全批全改,除了總批還有微批,可說是修改的細致入微,學生只要按老師修改的照抄一遍,就是修改了,這不是自欺欺人嗎?學生修改作文全被老師包攬了。這樣做老師辛苦,學生也不見長進。由此看來,教學方式的選擇是至關(guān)重要的。
這就觸及教育學上的根本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無非是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換句話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在這個問題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話,現(xiàn)在已經(jīng)眾口傳誦,那就是:“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在這本論文集里多次出現(xiàn),例如:“‘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么‘講’。說到如何看待‘講’,我有個朦朧的想頭。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于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標的精要地‘講’,務必啟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又如:“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作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 “我近來常以一語語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以其欲達到不需要教,故隨時宜注意減輕學生之倚賴性,而多講則與此相違也。” “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 “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須教。教師所務惟在啟發(fā)導引,俾學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執(zhí)筆而自能合度。”(
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關(guān)鍵在于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例如要求學生預習,給以必要的指導;發(fā)起對課文的討論(主要指語文方面,不是內(nèi)容方面),予以有效的啟發(fā);對學生的作文只給些評論和指點,讓他自己去考慮如何修改;如此等等。這一切,作者在《精讀指導舉隅》的《前言》以及別的篇章里都有詳細的論述。這樣教學,當然比逐句講解吃力,但是這才是教學的正經(jīng)道路。正如圣陶先生所說,“把上課時間花在逐句講解上,其他應該指導的事情就少有工夫做了;應該做的不做,對不起學生,也對不起自己。”
論集里邊談到的問題很多,有很多好見解,值得我們學習。但是最重要的恐怕還是借閱讀這本論集的機會來對照檢查我們自己的工作。有許多現(xiàn)在還常常有爭論的問題,事實上圣陶先生多年前已經(jīng)遇到,并且提出了他的看法。
其實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不是憑空提出新思想,新操作就能成的,是要根據(jù)學科的特點,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不斷地總結(jié)借鑒前人的經(jīng)驗,不斷地進行實踐和實踐反思總結(jié)和理論提升,發(fā)現(xiàn)了存在問題,改進了,就是創(chuàng)新。所以我說凡是關(guān)心語文教育問題的人都應該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