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的詩意是什么
時間:
寧靜642由 分享
觀書有感的詩意是什么
《觀書有感》(其二)
作者: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曰中流自在行。
宋代詩人作詩多議論,少形象,而朱熹這首《觀書有感》(又名《泛舟》)卻化議論為形象,啟人思索,頗富韻味。
這首詩通過形象的比興,寄托了一個深刻的哲理,讀之見情趣,思之覺深邃。字面上,它描繪了兩幅圖景:一幅是,日行月轉,地球上又一度春季到來,萬物復蘇,大地滋潤。江上的水漲起來了,巨船大艦在江上飄行,輕快如水漂鴻毛一般。這一比喻把由于水深而大船行駛也顯輕快,在江面上自由自在飄行的圖景描畫得清新可愛。另一幅是,冰凍山寒,江流緩細,多人推拉,一條小船也移動艱難。這兩幅圖,作者是采用逆轉法粘合在一起的。四句短詩,頗顯波瀾,一比一襯,形象鮮明。
這首詩中,既有時令感,又有動態(tài)感,具有勃勃生氣,顯然不是抽象說理。然而它卻確實蘊含哲理。細心的讀者會在詩人留下的空白處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比如讀書,現(xiàn)在拿起大部頭著作越讀越有味,可當初才識字,看一篇文章又是多么艱難。讀書做學問,要日積月累,積聚雄厚的基礎,才讀得暢快,寫得得心應手,才會感到其樂無窮的妙趣,這不正與江上泛舟同理嗎?其實,不僅讀書做學問如此,做任何事情,要想駕馭自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哪一樣不需要不斷地積累堅實的基礎?
朱熹能寫出這樣的好詩,是同他的學問根底分不開的。他是位教育家、哲學家,他與程顥、程頤共創(chuàng)關于理氣關系的客觀唯心主義理學體系即“程
朱理學”。他勤奮好學,學問廣博,在經(jīng)學、史學、文學等方面均有建樹。
《觀書有感》就是出自他親身體驗得出的獨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