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生非讀后感
無事生非讀后感
無事生非是一部喜劇,莎士比亞寫的。我們的讀后感是什么?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無事生非讀后感,一起來看看。
無事生非讀后感篇1
《無事生非》這是莎士比亞的一部喜劇作品約寫于1598年。故事講的是在意大利梅辛那城內(nèi),百姓懷著興奮心情等待城主唐·彼特羅凱旋歸來,然而,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唐·約翰卻妒忌兄長才干,計劃報復(fù),首先令城主女兒的婚禮告吹,再布局陷害,但最終還是被人揭發(fā),有情人終成眷屬。
克勞狄奧這個貴族少年雖是年輕有為,但他依然擺脫不了世俗的看法,更沒有擺脫掉“利”字為先的影響,他的求愛、求婚,完全按照封建婚姻的那一套。他說愛希羅這位善良的少女,可是他的愛卻經(jīng)不起別人無中生有的兩句話,正因為別人無中生有的兩句侮辱的話而對希羅絕望地婚禮上把她辱罵致使她當(dāng)場昏死過去。經(jīng)過一番曲折、案情大白最后大團圓,新娘把面罩摘下來時,他卻僅僅嚷了一聲“又是一個希羅!”沒有一句懺悔的話,心情是那么的愉快,還嬉皮笑臉地跟旁人說笑。
或許他是因為希羅復(fù)活了,他不再需要內(nèi)心的責(zé)罵而高興,或許是因為他把希羅真正地娶到手自己得到了伯爵的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而高興,或許……不管他是因何而高興,但從他的各種行為之中看到其實他并不是真正愛這位新娘,或者說他的愛不夠堅定,經(jīng)不起考驗的愛,像他這樣的一個少年卻依然逃脫不了世俗的一切,愛是那么的虛偽與不堅固。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應(yīng)是那對歡喜冤家裴尼狄克和琵特麗絲了,他們各自以獨身主義為標(biāo)榜,兩人一見面就擺出異性憎惡的姿態(tài),互不相讓,唇槍舌劍地斗起來,誰知就這樣的兩個人在各自不小心之下鉆進(jìn)了朋友們設(shè)下的善意的圈套,以為對方暗戀自己卻無從表白,陷入了單相思的痛苦之中,原來的意氣用事,爭強好勝就化解為暗中的相互愛慕了。
當(dāng)希羅在婚禮上被新郎辱罵昏死過去時,他們倆都激于義憤,用情不幸的希羅,他們之間彼此獲得了共同的語言,相互呼應(yīng)的感情,雙方的心心相印在此得到了確認(rèn),這對情侶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呼應(yīng)上,他們的陷入情網(wǎng),為他們各自從偏見中擺脫出來鋪好了道路,性格得到成熟的發(fā)展,純樸的愛情培養(yǎng)了情操,提煉了思想意境。
這一切事情的發(fā)生均是出入私生子唐·約翰之后,為了自己平時的受辱而將此發(fā)泄到朋友的身上,他的心中有朋友嗎?沒有,他的心中只有自己,私生子真的就這么壞和心狠手辣嗎?我想不是的,私生子中有好易有壞,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私生子的地位、利益等各方面的原因,外加社會中人對他的各種不公而造成如此,成為私生子并不是他的錯,那他為什么要承受這些呢?從另一方面說多虧他這無事生非的舉動,不然的話又怎么會有這對歡喜冤家的結(jié)合和這出喜劇的產(chǎn)生呢?
無事生非讀后感篇2
莎士比亞的《無事生非》一劇,借助于情人克勞狄奧受騙,掉入了彼得羅親王的弟弟唐.約翰精心設(shè)置的陷阱,因為看到了一個男人在他的未婚妻的閨房窗前,事實上這一切都是唐.約翰收買希羅小姐的女侍瑪格萊特化裝為小姐與人幽會所致。克勞狄奧以此誤以為他的未婚妻希羅不貞這個故事為核心,由此生發(fā)出一系列的戲劇沖突。
《無事生非》一劇,就故事論,劇中的主要人物是希羅和克勞狄奧,其悲歡離合構(gòu)成全局的骨干。但是單就人物而論,則此劇中最能引人入勝的人物是貝特麗絲和培尼狄克,前者是希羅的堂姐,后者是克勞狄奧的朋友。
貝特麗絲和培尼狄克這兩個人物是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造,他們雖然一開始是作為陪襯人物出現(xiàn)的,但事實上,在戲劇的演變過程中,他們與希羅和克勞狄奧的角色悄悄發(fā)生了變化,成了這部戲的真正的主角。
貝特麗絲是出身高貴的亭亭玉立的少女,有靈活的頭腦與敏捷的口才,但是她太高傲,不肯向人低頭,尤其是不肯屈服在一個男人手里;培尼狄克是出身高貴的勇敢善戰(zhàn)的男士,同樣有靈活的頭腦與敏捷的口才,但是他太高傲不肯在人前服輸,尤其不肯在一個姑娘面前服輸。這是兩個高智商的青年男女之間的較量,一開始就唇槍舌劍互不相讓。
透過兩個人一個不肯嫁,一個不原娶的表面現(xiàn)象,其實兩個人都是在怕,怕的不是對方,怕的是自己,怕自己一時情不自禁宣告投降。因此這兩個內(nèi)心良善而舌鋒似劍的年輕人,遇在一起便各逞機鋒互相譏誚了。這種舌戰(zhàn)也是臺下的觀眾所欣賞的。
在本劇中,彼得羅親王(克勞狄奧的朋友)串通克勞狄奧、里奧那托(希羅的父親)和希羅,他們四人共同玩一種游戲:撮合好斗嘴的培尼狄克和貝特麗絲戀愛,看他們婚后斗嘴的笑話。四人“設(shè)計”讓培尼狄克“無意”中知道貝特麗絲狂熱地愛著他,同時讓貝特麗絲“無意”中獲悉培尼狄克在暗戀她。劇中對培尼狄克和貝特麗絲作出同樣的安排是合理的,他們兩人都是伶牙利齒的角色,本質(zhì)上有著同樣的虛榮心。
因此后來貝特麗絲和培尼狄克這一對老冤家成了新朋友,彼此間有了更多的接觸和了解,關(guān)系迅速升溫。特別是經(jīng)過希羅和克勞狄奧的愛情風(fēng)波,更把兩個人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無論從個性和才能來看,他們都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對,他們惺惺相惜也就不足為怪了。
《無事生非》一劇,把傳奇劇、鬧劇和高雅喜劇三者裝進(jìn)一個劇本,顯示了莎士比亞非凡的戲劇才能。貝特麗絲是這出戲劇中最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不乏女性的溫柔嫵媚,又格外多出男性的剛毅勇敢,這是一個巾幗不讓須眉的個性鮮明的新女性形象。
無事生非讀后感篇3
算不上是莎士比亞的名篇,卻是我很喜歡的一部。不會像看到漢姆雷特那樣郁悶,也不會像看到李爾王那樣感嘆,更不會有看奧德賽那樣憤憤不平。
也許是人年輕的時候總都有些許積極與美好的想法吧?不會那么甘愿地等待命運的擺布,那么聽從所謂的善言。于是他打破了“三一律”,打破了韻律,把普通的舞臺變成了歷史的里程碑。
大學(xué)才子諷刺他是被他們的羽毛美好了的暴發(fā)戶。時間見證了一切,如今的四大悲劇,四大喜劇依然影響深遠(yuǎn)。
于是莎士比亞成了一種銘牌,擁有了他的象征和指代意義。他的人生,他的婚姻,他的語言……都成了可被研究的課題。
回到這部簡單的喜劇。最喜歡里面的貝特麗絲,她豐富而個性的形象讓我難以想象那時期女性的勇氣。盡管是被文學(xué)化了的人物,卻也同樣生動。她被喻為“文藝復(fù)興的女兒”之一。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莎士比亞的作品開始了對人物不同性格的刻畫,不再偏偏一律。
看看培尼狄克對貝特麗絲的描述吧。“她才把我侮辱得連一塊頑石都要氣得直跳起來呢!一株禿得只剩一片青葉子的橡樹,也會忍不住跟她拌嘴;就是我的臉罩也差不多給她罵活了,要跟她對罵一場哩。她不知道在她面前的就是我自己,對我說,我是親王的弄人,我比融雪的天氣還要無聊;她用一連串惡毒的譏諷,像亂箭似的向我射了過來,我簡直變成了一個箭垛啦。她的每一句話都是一把鋼刀,每一個字都刺到人心里;要是她嘴里的氣息跟她的說話一樣惡毒,那一定無論什么人走近她身邊都不能活命的;她的毒氣會把北極星都熏壞呢。即使亞當(dāng)把他沒有犯罪以前的全部家產(chǎn)傳給她,我也不愿意娶她做妻子;她會叫赫剌克勒斯(希臘神話中著名英雄)給她烤肉,把他的棍子劈碎了當(dāng)柴燒的。好了,別講她了。她就是母夜叉的變相,但愿上帝差一個有法力的人來把她一道咒趕回地獄里去,因為她一天留在這世上,人家就會覺得地獄里簡直清靜得像一座洞天福地,大家為了希望下地獄,都會故意犯起罪來,所以一切的混亂、恐怖、紛擾,都跟著她一起來了。”
就這么簡短一席話,已經(jīng)足以把貝特麗絲表現(xiàn)出來。讓我不得不贊嘆莎士比亞語言的魅力。
不過最讓人不好理解和印象深刻的還是這部里莎士比亞自己寫的那首歌,男人女人都在一起吟唱,實在想象不出他們各自懷著怎樣的心情?
不要嘆氣,姑娘,不要嘆氣,
男人們都是些騙子,
一腳在岸上,一腳在海里,
他天性是朝三暮四。
不要嘆息,讓他們?nèi)ィ?/p>
你何必愁眉不展?
收起你的哀絲怨緒,
唱一曲清歌婉轉(zhuǎn)。
莫再悲吟,姑娘,莫再悲吟,
停住你沉重的哀音;
哪一個夏天不綠葉成蔭?
哪一個男子不負(fù)心?
不要嘆息,讓他們?nèi)ィ?/p>
你何必愁眉不展?
收起你的哀絲怨緒,
唱一曲清歌婉轉(zhuǎn)。
這里面或許也有莎士比亞自己對婚姻或者愛情的理解吧?;蛟S也為他今后的風(fēng)流史有那么一點理論依據(jù)。“哪一個夏天不綠葉成蔭? 哪一個男子不負(fù)心?”
莎士比亞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3.哈姆雷特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