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事新編非攻讀后感
魯迅故事新編非攻讀后感
非攻是魯迅《故事新編》中的一篇??赐旯适滦戮幏枪?,你打算寫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魯迅故事新編非攻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魯迅故事新編非攻讀后感篇一
眼前似是真真定定站了一個人:高個子,烏黑的臉,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是吧?你也說是,明明是一個乞丐的模樣——全身都蒙裹著一層黯淡的塵礫??墒遣粚Γ睦锊粚?是哪一環(huán)哪一處出了差錯?是他那散發(fā)著堅定卻又從容、氣定神閑的目光。只一抬眼,便足以射穿所有的不屑與“威嚴”。
是啊,是那個人了。被稱“無父”、被詆為“禽獸”也只付之淡然一笑,明明是如此善辯據(jù)理力爭的人——并非無言以對,而是自有堅定的執(zhí)著在心。他全身上下沒有一樣東西逃得出個“破”字,竟是“頭也不回地走了”,哪里會顧上“學者”的體面與身份,乃至腦中眼前早是裝滿了小小一個“宋”——與他毫不相關的遙遠的“宋”。面對立志稱霸的楚王也是一貫的從容毫無畏懼,終于是軟硬兼施地勸得了對方放棄攻宋,其雄才謀略如此。是說著“我等賤人所謂行義的東西也是大人、王者所需”的人;是公輸班酒后發(fā)著“丟飯碗”的牢騷時也要毅然吐出“比敲碎宋國的所有飯碗好”的人;是不懂得稍許恭維談著“木匠的做車輪活比起會飛的木喜鵲還要巧”的人。一個“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的才士——墨翟。
春秋戰(zhàn)國之交,是怎樣的一副情景?在浮躁的現(xiàn)世的日子里回望,真是愈加模糊了。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發(fā)展迅速,大工商業(yè)爆發(fā),卻只有些“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小生產(chǎn)者,遭受著壓迫,過著艱苦的生活。戰(zhàn)爭也開始愈演愈烈,而痛苦的更當是社會底層的人民群眾,國破家亡也罷,反正一向是如此疾苦的命。淺陋如我,是不知那別門的諸子百家如何,卻惟墨子讓我心存感動。他體味著最普通卻也最艱難的貧弱,他把百姓的安危放在自己的心里,當作自己的事業(yè),主張“非攻”、“兼相愛、交相利”,有力要以力助人,有財要將財分人,有道要用道教人,以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創(chuàng)者得治”,而他也正是如此“口言之,身行之”的。這一切主張,哪怕在今天看來,也有其廣泛深遠的意義。充滿著愛與希望的氣息,凝結著將我圍繞,在日趨寒冷的秋末之夜,讓我心里如有微弱火眼照耀,亮堂而又溫暖。
然世人皆知“非攻”卻不知“救守”,我甚而想,魯迅先生在末年寫下此文的本意或是如此。墨子帶其弟-子三百人守宋,自己前往楚國進行游說。“就是殺掉我,也還是攻不下的”一言讓我震撼,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光芒。墨子主張“救守”,支持防守誅討之戰(zhàn),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zhàn),他提倡“深謀備御”,而非坐以待斃,以積極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戰(zhàn)爭,并守中有攻,積極殲敵。聯(lián)想魯迅先生所處抗日戰(zhàn)爭之時,這條錚錚鐵骨的硬漢,或許正也是借著這位偉人的光芒,來發(fā)出他自己有力的呼喊吧:我魯迅死了不要緊,中國人民不會再麻木,國不會亡!
可值得一提的,卻是像文中墨子歸途的窘境。當他以及如他一樣的魯迅在為救國而奔走時,卻依然有愚昧的勢力在阻擋著他們的步伐,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再回想我們正處的時代,沒有戰(zhàn)爭紛亂,大抵也該慶幸自己的幸福。只但愿能感受先哲的理想與崇高的道德,也不要忘記歷史既而“背叛”。
傳說墨子曾制造木鳶,能飛行在天空中。因為“傳說”而真足以“傳奇”,我也為之驚嘆。卻想著墨子正如同木鳶一般,飛翔于他自己畢生追求的信念中。而于我,他的影子投射在歷史的藍天中,哪怕不夠廣大,哪怕不是什么“圣人”,也是那樣燦爛偉大的存在。
后記:總想著一個情景。與墨子交談。分明明白一切也還要問出一句“先生為何定要勸楚勿攻,旅途又如此艱辛的”,想著他淡然回道:“你不懂我的意思……”,慢慢講出些千回百轉卻又精深的道義來,也是心甘。
查過資料,竟很自然地崇拜起這幾千年的古人來。“崇拜”多少有些低俗與詞不達意,卻很真實。大概年輕是比較泛崇拜吧,有時也只是微小如此的原因,甚至近乎毫無因果。
魯迅故事新編非攻讀后感篇二
《非攻》出自魯迅先生的小說集《故事新編》,是根據(jù)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改寫的。主要講的是,楚王讓大夫公輸般造云梯攻打宋國。當時的思想家、軍事家墨子主張各國和平相處,不要打來打去,他知道這件事后,便來到宋國。墨子看到了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宋國的貧窮,又來到楚國,看到了楚國的繁榮。于是,墨子找到了公輸般,勸他別再幫助楚王攻打宋國。公輸般說不過墨子,只好帶他去見楚王。楚王也被墨子說得無言以對,只好讓墨子和公輸般用皮帶當城池,木片當武器來比試攻城。公輸般攻了九次也沒成功,墨子只攻了三次就成功了。楚王只好暫時不攻打宋國了。墨子完成任務后又回到宋國時,在城門口被宋國“募捐救國隊”搶了包,想到城樓下避避雨,也被宋國士兵擋住。
這篇小說明是寫春秋時期的宋國、楚國、墨子和公輸般之間的事,其實是在諷刺國民黨“九·一八”事變后賣國求和、不思抵抗的丑惡行為。表面上國民黨發(fā)表過不少收復失地的言論,像小說中“我們給他們看看宋國的民氣!我們都去死!”這句話,看上去很有氣概,事實上卻絲毫不采取行動。“募捐救國隊”其實在春秋時期沒有,文中提到它是為了揭露國民黨借救國名義搜刮民財,用來享樂的丑行。在文章的結尾,作者借宋國人對墨子的忘恩負義,寫出了國民黨嫉賢妒能、忘恩負義,自私自利的本性。
這篇小說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由、民主和光明生活的向往,對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黑暗的憎惡和他的愛國情懷。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要做正直、有思想、辨是非的人,要懂得感恩,不要做忘恩負義的人。
拓展閱讀:原文節(jié)選
子夏(2)的徒弟公孫高(3)來找墨子(4),已經(jīng)好幾回了,總是不在家,見不著。大約是第四或者第五回罷,這才恰巧在門口遇見,因為公孫高剛一到,墨子也適值回家來。他們一同走進屋子里。
公孫高辭讓了一通之后,眼睛看著席子(5)的破洞,和氣的問道:
“先生是主張非戰(zhàn)的?”
“不錯!”墨子說。
“那么,君子就不斗么?”
“是的!”墨子說。
“豬狗尚且要斗,何況人……”
“唉唉,你們?nèi)逭?,說話稱著堯舜,做事卻要學豬狗,可憐,可憐!”(6)墨子說著,站了起來,匆匆的跑到廚下去了,一面說:“你不懂我的意思……”
他穿過廚下,到得后門外的井邊,絞著轆轤,汲起半瓶井水來,捧著吸了十多口,于是放下瓦瓶,抹一抹嘴,忽然望著園角上叫了起來道:
“阿廉(7)!你怎么回來了?”
阿廉也已經(jīng)看見,正在跑過來,一到面前,就規(guī)規(guī)矩矩的站定,垂著手,叫一聲“先生”,于是略有些氣憤似的接著說:
“我不干了。他們言行不一致。說定給我一千盆粟米的,卻只給了我五百盆。我只得走了。”
“如果給你一千多盆,你走么?”
“不。”阿廉答。
“那么,就并非因為他們言行不一致,倒是因為少了呀!”
墨子一面說,一面又跑進廚房里,叫道:
“耕柱子(8)!給我和起玉米粉來!”
耕柱子恰恰從堂屋里走到,是一個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是做十多天的干糧罷?”他問。
“對咧。”墨子說。“公孫高走了罷?”
“走了,”耕柱子笑道。“他很生氣,說我們兼愛無父,像禽獸一樣。”(9) 墨子也笑了一笑。
“先生到楚國去?”
“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讓耕柱子用水和著玉米粉,自己卻取火石和艾絨打了火,點起枯枝來沸水,眼睛看火焰,慢慢的說道:“我們的老鄉(xiāng)公輸般(10),他總是倚恃著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興風作浪的。造了鉤拒(11),教楚王和越人打仗還不夠,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聳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國,怎禁得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罷。”
他看得耕柱子已經(jīng)把窩窩頭上了蒸籠,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廚里摸出一把鹽漬藜菜干,一柄破銅刀,另外找了一張破包袱,等耕柱子端進蒸熟的窩窩頭來,就一起打成一個包裹。衣服卻不打點,也不帶洗臉的手巾,只把皮帶緊了一緊,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頭也不回的走了。從包裹里,還一陣一陣的冒著熱蒸氣。
“先生什么時候回來呢?”耕柱子在后面叫喊道。
“總得二十來天罷,”墨子答著,只是走。
故事新編讀后感相關文章:
5.奔月讀后感
7.吶喊讀書隨筆3篇
10.魯迅祝福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