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2)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篇三
每學期,我們都會共讀一本書,這也是老師的意愿,平時沒有太多時間讀書,假期里作為休閑生活的一部份,讀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這個學期,我們共讀的書是一本叫做《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書。當拿到書后,書的名字就很吸引我,教室里會有奇跡?是啊,其實在我們普通的教室中只要你留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許多奇跡,第56號是怎么樣一個教室?奇跡是什么呢?……我將它放在床邊慢慢地、每天看一點,細細地品味著雷夫老師對教育的投入和激情,咀嚼著雷夫老師在教會有育上的智慧與愛心。
打開書首先看到的是當下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為本書寫的序,她在這里提到,“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么,取決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么。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局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教師原來可以當?shù)倪@樣好,教室與教室原來可以如此不同。
有的人在講臺上站了一輩子,甚至獲得了很高的學歷、職稱,卻始終是個門外漢。他可能干得風風火火,卻不過是一個附庸者,所以也是無力者。這些你可以從身邊的那些年年被評為優(yōu)秀教師,但班里的學生確實天天叫苦連天,甚至連自己的孩子也成問題的老師身上得到驗證,這樣的人,教室與他們而言只是一個講課的場所,他們天天站在教室里,卻從來不能影響到教室,40平米的教室永遠只有40平米。而我們這位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還有哲人的敏銳、專家的自信、戰(zhàn)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chuàng)造出奇跡。“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發(fā)著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么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雷夫正是以他對教育無法比擬的熱情將不足40平米的教室無限延伸,使得這里成為了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原以為這是一間如何先進、如何美觀、如何寬敞的教室,沒想到卻是一間“又小又破”的再普通不過的教室!然而,這一間教室卻又是如此的不同!經(jīng)過雷夫老師20多年如一日的投入,通過他的智慧和力量,他創(chuàng)造出了奇跡——
一、信任,激發(fā)了孩子的自我要求意識
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么,反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里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并且成為孩子的榜樣。雷夫將此內容做開篇,可見消除恐懼對學生是多么的重要,但這恰恰也是幾乎所有老師都存在的問題。在成為一名教師之前就有人告訴我:“要能鎮(zhèn)得住學生”,這也成為我后來做老師的一條原則。隨著教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鎮(zhèn)得住”絕不能依靠學生對教師的恐懼。特別是在做了媽媽之后,這種感覺就更為強烈。身為教師的我能夠想象的到,開學第一天,面對50多個不懂事的孩子,老師肯定要“立規(guī)矩”。其實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習慣于了恐懼,因為在長達近二十年的學校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鎮(zhèn)得住”學生的老師,面對這樣的教育現(xiàn)狀,我只能從家長的角度幫助他戰(zhàn)勝恐懼,把它看作是一種挫折教育。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從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為教師愛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規(guī)律是何等的重要。愛心、耐心、信任、智慧,擁有了這些同樣可以成為“鎮(zhèn)得住”學生的老師。
二、促進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
雷夫老師很懂得教授方法,讓孩子懂得學習,他特別重視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學習。在他看來,要讓孩子在長大后成為與眾不同的成人——能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雷夫老師為了讓叢林學校的孩子愛上閱讀,而作出的努力的故事。叢林學校的學生大多數(shù)家境貧困,家里沒有可供閱讀的書籍,雷夫老師告訴他們可以到圖書室去借書,可是孩子們甚至沒有一個人知道書店或是圖書館在哪里,更不用說擁有借書卡了。但是雷夫老師并沒有放棄,他開始自己實行借書的計劃。他以家為中心,找了十幾個二十英里以內的公共圖書館的地址,他用一個晚上的時間計劃路線,之后就開始一家一家的去借。當他知道有一家圖書館有六本他想借的書時,他欣喜若狂,可是沒有想到,圖書館都規(guī)定,同樣的書一個人只能借一本。雖然生氣,但是正如雷夫老師自己說的“什么也阻擋不了一個有創(chuàng)意、有奉獻精神的老師。”他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里,不停地出入各個圖書館為孩子們借書看,在離開某個圖書館后的一個小時內,又改頭換面地再次進去借同樣的書,有時會戴上眼鏡,有時會戴上帽子,有時還會戴個假胡子。經(jīng)過這許多的周折,他終于得到了所有他想要的書!這是一位多么執(zhí)著、多么專注、多么有奉獻精神,又多么有智慧的老師!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作為一個高段語文老師,可能更多的也是在思考怎樣的閱讀方式是適合學生的最佳方法,而雷夫老師他做得更為細致:他從為孩子選擇讀本,幫助不會閱讀的孩子,讓孩子對閱讀作出評估,以及把閱讀和世界聯(lián)結起來,從小細節(jié)方面使熱愛閱讀的孩子能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這本書還能讓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反思在日常教育:當我們期望孩子謙謙有禮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意識到是否以身作責了?當孩子不誠實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反省,自己是否言而有信?當孩子出現(xiàn)錯誤與失敗的時候,我們是越俎代庖,還是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當孩子有了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是置之不理,還是耐心地與之講解?當孩子想要參加某項活動時,我們是不是以學習緊張為借口而阻止他?我們是不是不管孩子有多么小的進步都會為之而喝彩?孩子的喜好與特長我們知道嗎?我們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嗎?分數(shù)與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哪一個更重要?……雖然這是一本美式教育理念的圖書,與我們的教良不完全相同,但是,在教育過程中,雷夫老師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愛與執(zhí)著,讓我深深地感動,他讓我明白,當你潛心要在教育上為孩子們做出點什么時,不僅要有用心良苦的創(chuàng)意,更要有百折不撓勇氣和激情四溢的踐行。
看過“《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