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2000字
短小精悍的文章,固然喜歡,但有時還是得讀一讀長一點的文章,內容比較齊全,幫助思考的深入。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準備的讀后感2000字,僅供參考!
讀后感2000字篇一
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思特里克蘭德當然沒有低頭去撿滿地的六便士,卻也沒注意到天空中的月亮,他的發(fā)現(xiàn)僅止于“自我”——追趕上他的并非命運的烈馬,而僅僅是他真正的“自我”。這個“自我”突然從無意識的海洋中浮起,并逐漸擴大、聳起為一座冰山,吞噬了由他此前所有無意識觀念與認知組成的那個人,正是這種對“自我”的陌生化效應促使他逃離。思特里克蘭德飛也似地從倫敦逃到了巴黎,從巴黎直抵重組其靈魂的大溪地。
絕大多數(shù)人不會以一張寫著“晚餐準備好了”的紙條與過去的生活乃至自我告別。天才與庸碌者的區(qū)別并不在智識與能力上的鴻溝,僅在于是你還是他發(fā)現(xiàn)了那個正在被社會意識吞沒的自我。經(jīng)由社會灌輸給我們的觀念、常識已經(jīng)變成了我們的無意識,我們信仰著并以這無意識作為指導我們行動的準則。大衛(wèi)?華萊士說:“你信仰的任何其他事物都會將你生吞活剝。”因為這里的“其他事物”是真正“自我”的“他者”,真誠地信仰“他者”只會將“自我”導向毀滅。
思特里克蘭德在環(huán)視周圍中產(chǎn)階級的生活常態(tài)時突然感到了“不對”:宴會廳庸俗的色彩令他感到氣悶與反感,哪怕是妻兒也無法喚起他任何特殊的情感,他把這一切推向了“他者”的一面,然而生命的絢爛需要從自我處迸發(fā),而這又無法通過語言來向“他者”言明。于是他在敘述者“我”面前,要么語塞,要么失語,他無法表達出這個剛剛發(fā)現(xiàn)的“自我”;一切混沌、不明與明確的理想抑或現(xiàn)實相對,在所有人包括“我”都在猜測他是為了一個世俗人心目中的理想放棄現(xiàn)實時,他已經(jīng)完全沉浸在發(fā)現(xiàn)自我的喜悅甚至是迷狂中不能自拔。他用畫筆塑造的原始意象直接通向生命中的“未知”,而自我竟成為了這“未知”的源頭與起始,可以創(chuàng)發(fā)新的生命,試問這種發(fā)現(xiàn)怎能不讓人癲狂、欣喜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是詩人的理想國。
不僅是藝術,任何人如果突然掌握了某種能夠賦予現(xiàn)有世界以新形式的方法時,恐怕都會難以自持,在“他者”眼中呈現(xiàn)出一副狂人的模樣。思特里克蘭德的“瘋狂”成為其他人口中的談資,因為唯有他是不可為世俗的信仰所毀滅的——他為自己做決定,他只能被他的“自我”所摧毀。隨波逐流的人都身不由己地被他吸引,包括敘述者“我”——“我注視著面前這個衣衫襤褸的男子:碩大的鼻子、目光如炬,滿嘴紅胡子和一頭亂發(fā);我萌生一種奇特的感受,仿佛這只是個軀殼,我眼前所見的其實是出竅的靈魂。”“我”親眼見證了思特里克蘭如何踐踏過他人以及世俗自我的肉身與德行,以藝術的名義召集、凝煉出自我靈魂的全過程。
思特里克蘭德最終在塔希提找到了他靈魂的歸屬。他給世人留下的是一副撒發(fā)著惡臭的可怕肉體,而他的靈魂則充溢在他的畫作之中,驚人的丑與美混合在一起,完全而真實的呈現(xiàn)出來,令人震驚。這一次,作者讓庫特拉斯醫(yī)生作為見證人:“突然他心底一凜,嚇了好大一跳,因為他感覺到身后有別人在。”思特里克蘭德早就不再是他眼前的那副尸身了,醫(yī)生明了。
一個世俗者在頓悟何為自我之后的真實被毛姆完全而徹底地捕捉到了,如他所說:“我不照自己的愿望寫作,我照自己的能力寫作……涌動的詩意和了不起的想象皆在我的能力之外……我擁有敏銳的洞察力,似乎能夠看到很多別人錯過的東西。”他捕捉到的是與真理一墻之隔的真實,是卑微生命最完整的呈現(xiàn)。小說中天才與死神的角逐及其生之緊迫感(張志揚語)固然令人震撼,然而卑微生命將人性善惡的一切犄角旮旯無畏裸呈的勇敢與執(zhí)著更令人動容。思特里克蘭德是天才無疑——他敢于將自己驅逐到命運的底端去驗看真實人性的驚艷與粗鄙,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他不惜親自下到地獄去奪回一部關于“真”的圣經(jīng),示范一趟無關乎世俗成敗、僅僅關乎人如何發(fā)現(xiàn)并重歸自我的旅行。
不問前生,亦不論來世,思特里克蘭德追問的是此刻的價值。他從“此刻”覺醒,從“此刻”掏摸價值,永不回頭。尼采說:“我們怎能喝干大海?誰給予我們海綿抹去了整個視界?”在一個已經(jīng)沒有所謂“視界”的時代,還在用慣常思維去思考、還在期待被普遍賦予價值的人不會成就價值,只會被普遍價值所吞沒。思特里克蘭德就像一顆恒星出世,凡見到的,都會感到內心被一擊即中,因他從發(fā)現(xiàn)的一刻堅持了自我,這本是最為樸素的人生道理與生存途徑,卻不得不在今日須得推開命運的荊棘方可完成,并在完成之日從他足下蔓延為一片世界。